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耳聋基因

耳聋基因

耳聋基因的相关文献在1998年到2022年内共计266篇,主要集中在耳鼻咽喉科学、临床医学、妇产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66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87164篇;相关期刊94种,包括健康之友、家庭医药、中国妇幼健康研究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全国遗传性疾病诊断与优生咨询研讨会、绍兴市预防医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等;耳聋基因的相关文献由860位作者贡献,包括戴朴、余红、杨晶群等。

耳聋基因—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66 占比:0.1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87164 占比:99.81%

总计:87332篇

耳聋基因—发文趋势图

耳聋基因

-研究学者

  • 戴朴
  • 余红
  • 杨晶群
  • 王秋菊
  • 袁永一
  • 陈瑛
  • 韩东一
  • 于世辉
  • 冯振
  • 刘晶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刘怡; 于红梅; 朱芳; 尚劲雅; 胡志鹏
    • 摘要: 目的分析长治市新生儿听力与耳聋基因同步筛查结果,为同步筛查的普遍开展提供现实依据。方法选取长治市2013年6月—2020年6月出生的新生儿,于出生后48 h后至出院前进行耳声发射(OAE)或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听力筛查,同时采集其足跟血并提取DNA,应用耳聋基因芯片检测4个常见耳聋基因的9个突变位点,包括GJB2(35delG,176_191del16,235delC,299_300delAT)、GJB3(538C>T)、SLC26A4(IVS7-2A>G,2168A>G)和线粒体DNA12SrRNA(1555A>G,1494C>T)。初筛未通过者30~42 d左右复筛,复筛未通过者3个月龄进行二次听性脑干反应复筛,未通过者行听力诊断。对两种联合筛查方式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13年6月—2020年6月出生的新生儿244454例,其中223617例新生儿进行了听力筛查,筛查率91.48%,共有28002例未通过初筛,初筛未通过率为12.52%,完成复筛22442例,复筛率为80.14%,复筛未通过3264例,复筛未通过率为14.54%,3个月龄二次复筛未通过622例,进行了听力学诊断,确诊听力障碍患儿63例。进行基因检测数221407例,耳聋基因异常者9987例(4.51%),其中先天性耳聋41例(0.019%),药物性耳聋815例(0.368%),SLC26A4基因变异携带者4714例(2.13%),GJB2基因变异携带者3731例(1.69%),GJB3基因变异携带者727例(0.33%)。其中耳聋基因筛查通过听力筛查阳性12.67%,耳聋基因筛查未通过听力筛查阳性15.77%(P<0.05);听力筛查通过耳聋基因筛查阳性4.75%,听力筛查未通过耳聋基因筛查阳性6.83%(P<0.05)。结论长治市新生儿常见耳聋基因突变以GJB2基因突变、SLC26A4基因突变为主,是否携带耳聋突变基因与新生儿后期是否可以通过听力筛查没有任何关系。本地区复筛率偏低,今后要加强宣教、随访工作。听力筛查和耳聋基因联合筛查有互补性,可以早期发现耳聋,早期进行干预和治疗,减少耳聋对孩子的影响。
    • 闫林霞; 徐芳; 姚李香; 阚雪梅; 陈智勤
    • 摘要: 目的:对德宏地区5485例孕妇所携带的常见耳聋突变基因进行检测与筛查,为降低该地区先天性耳聋儿的出生率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4月在云南省德宏州人民医院进行常规产检的5485例孕妇(无耳聋家族史且处于妊娠早期)作为研究对象。采集这些孕妇的静脉血,采用高通量测序法检测其有无耳聋相关基因突变位点,同时筛查其是否携带有常见的18种耳聋基因的95个突变位点。结果:在5485例孕妇中,有232例孕妇携带有耳聋突变基因,其耳聋突变基因的总携带率为4.23%(232/5485)。结论:德宏地区孕妇耳聋突变基因的携带率处于中等水平。采用耳聋基因高通量测序法能筛查出孕妇中的耳聋突变基因携带者。对孕妇进行产前耳聋知识宣教、遗传咨询、生育指导及耳聋基因筛查,能降低其先天性耳聋儿的出生率。
    • 黄兰诚; 林钻平; 唐凤珠; 瞿申红; 陆秋天; 王涛; 黄玉英; 李凤提
    • 摘要: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耳聋基因突变与人工耳蜗(CI)植入术后疗效的关联性,为评估CI术后疗效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2年7月至2019年12月在广西地区行CI植入术并行耳聋基因检测的广西语前聋患者104例,根据基因突变情况分为突变组(14例)和非突变组(90例)。应用听觉行为分级标准(CAP)和言语可懂评分标准(SIR)评分对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104例患者中有14例患者检出致聋基因突变,突变率为13.46%。GJB2基因突变2例,其中c.235delC纯合突变1例,c.299delC杂合突变1例。SLC26A4基因突变10例,其中c.IVS7-2A>G杂合突变8例,c.919-2A>G/c.1614+5G>A复合杂合突变2例。OTOF基因c.1273C>T/c.4994T>C复合杂合突变1例。TRIOBP基因c.5185-2A>G/c.3299C>A复合杂合1例。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CAP、SIR评分均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CI植入能显著提高语前聋患者的听力情况,但耳聋基因突变对CI植入的短期术后疗效无显著影响。
    • 李兴程; 张金慧; 陈蓓
    • 摘要: 目的:分频听性脑干反应(Chirp-ABR)检测和多位点耳聋基因筛查在先天性耳聋儿童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5月至2021年5月确诊的先天性耳聋患儿116例,微阵列芯片法检测外周血4个耳聋基因9个SNP位点,包括GJB2(35delG、176del16、235delC和299delAT)、GJB3(C538C>T)、SLC26A4(2168A>G和IVS7-2A>G)和线粒体12S rRNA(1494C>T和1555A>G)。行Chirp-ABR和多频听觉稳态反应(ASSR)检查,判断听力受损程度。结果:116例中共73例(62.9%)检测到耳聋基因突变,其中GJB2基因突变21例(8例35delG、7例176del16、4例235delC、2例299delAT),GJB3突变(C538C>T)6例,SLC26A4突变20例(11例2168A>G,9例IVS7-2A>G),线粒体12S rRNA突变15例(10例1494C>T,5例1555A>G),GJB2+SLC26A4双突变7例,GJB3+线粒体12S rRNA双突变4例。与无基因突变组(n=43)比较,基因突变组患儿听力受损更严重,0.5、1.0、2.0和4.0 kHz测试频率下Chirp-ABR和ASSR反应阈更高(P0.05)。结论:先天性耳聋儿童4个耳聋基因的突变率较高,以单位点突变为主。有耳聋基因突变的患儿听力受损更严重。
    • 邢焕霞; 崔丽敏; 张娇; 赵东敏; 韩聪颖; 胡宁宁; 孙雪仙; 高凤红
    • 摘要: 目的基于河北省孕妇耳聋基因筛查项目,针对廊坊市孕妇进行常见耳聋基因筛查,探讨新模式下的临床实践结果。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河北省廊坊市听力正常孕妇进行4个常见耳聋基因20个突变位点筛查,根据检测结果其配偶进行相应基因全序列检测、遗传咨询,夫妻双方为同一基因致病突变携带者则进行产前诊断,并对新生儿进行定期随访。结果共16,440例孕妇自愿进行常见耳聋基因筛查,发现耳聋基因携带者881例,携带率为(5.359%,881/16,440)。其中412例携带GJB2突变(2.506%,412/16,440),366例携带SLC26A4突变(2.226%,366/16,440);388例GJB2或SLC26A4阳性孕妇配偶选择进行相应基因全序列检测,检出32对(8.247%,32/388)夫妇同为GJB2或SLC26A4基因突变携带者;7例“双阳”夫妇家庭(夫妻双方为同一基因致病变异携带者)选择行产前诊断,其中3例胎儿诊断为耳聋高风险者;71例(0.43%,71/16,440)孕妇携带GJB3基因突变;50例(0.304%,50/16,440)孕妇携带线粒体MT-RNR1基因突变,预测后代亦为此突变携带者,为药物敏感性个体,需要慎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阳性孕妇随访发现2例未行产前诊断的双阳夫妇子代出生后未通过听力筛查,并诊断为先天性重度听力损失。结论对孕期女性常见耳聋基因筛查,将防御关口前移至出生前,同时为降低聋儿出生率提供分子流行病学数据基础。
    • 刘静; 尹琳微; 关静; 单春光; 郝桂敏; 宋英鸾; 周永青; 郭明丽; 赵建宏; 张娇; 陶得锋; 赵立见; 王秋菊
    • 摘要: 目的创立基于河北全省多中心联动的孕妇耳聋基因筛查新模式,探讨聋病出生缺陷防控效果。方法由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导组织成立河北省孕妇耳聋基因筛查项目技术专家组,在全省范围内实施统一培训、统一宣教,建立覆盖全省的孕妇耳聋基因筛查新模式。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辖区内孕妇免费进行常见耳聋4个基因20个位点筛查,由经过培训的医生负责结果解读与遗传咨询。对阳性孕妇的配偶进行相应基因全序列测序,发现耳聋高危家庭并施行产前诊断与生育指导。阳性孕妇生育后给予定期随访,发现耳聋患儿及时转诊、及时干预。结果2019年9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间,河北省各地市建档孕妇1,053,232例,其中709,386例孕妇选择进行常见耳聋基因筛查,2年筛查覆盖率达67.4%(709,386/1,053,232),共检出常见耳聋基因携带者41,216例,未通过率达5.81%(41,216/709,386),25,546例阳性孕妇进行了面对面遗传咨询,遗传咨询率为62%(25,546/41,216)。34,188例GJB2或SLC26A4突变携带者的配偶中有9,778例选择进行相应基因全序列检测,配偶检测率为28.6%(9,778/34,188),783对(8%,783/9,778)夫妇被证实同为GJB2或SLC26A4基因致病变异携带者,预测后代出现耳聋的风险为25%;164对双阳夫妇经知情同意后选择进行产前诊断,产前诊断率为20.94%(164/783)。发现36例胎儿为GJB2或SLC26A4基因复合杂合变异,其中33例家庭选择终止妊娠,3例自然分娩。4,892例孕妇检测发现为线粒体MT-RNR1基因突变携带者,给予咨询指导孕妇及其母系家族成员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结论河北省孕妇遗传性耳聋基因携带率为5.819%,为41,216名孕妇明确了常见耳聋基因携带情况及进行遗传咨询与生育指导,将耳聋预防窗口前移至出生前,形成了全省联动的聋病预防新模式。
    • 王燕; 林虹; 潘赟筠; 王耀文
    • 摘要: 目的 对正常出生新生儿听力筛查及耳聋基因筛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耳声发射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06年9月至2020年9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出生的27453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由耳鼻喉科专职筛查人员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分别对耳别、性别的初筛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2016—2018年耳声发射联合耳聋基因筛查的新生儿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右耳通过率为95.52%,高于左耳的94.00%(P G杂合突变,携带率为0.88%。初筛及确诊耳聋患者均属于该两种突变。结论 耳声发射联合耳聋基因筛查可早期发现先天性听力障碍患儿,为早发现、早预防提供相关依据。
    • 涂斯婧; 王碧艳; 张晓菲; 韦俞伽; 罗超; 董柏青
    • 摘要: 目的调查南宁市新生儿父母对耳聋基因筛查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和态度。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和方便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对南宁市4家医院出生的新生儿的父母(n=591)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南宁市新生儿父母的一般情况及其对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和态度,分析影响新生儿父母对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相关知识知晓情况的因素。结果调查的新生儿父母性别数量基本相当,父母年龄为(29.95±5.84)岁,民族以汉族[287人(48.6%)]和壮族[289人(48.9%)]居多,大部分为中学毕业[363人(61.4%)]、家庭月收入5000~9999元共336人(56.9%)。在接受调查的新生儿父母中,只有365人(61.8%)听说过遗传性耳聋,只有133人(22.5%)听说过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耳聋或耳背相关知识的主要获取途径为通过网络了解占57.9%(342/591)。具备耳聋基因筛查相关知识(10题正确8题及以上)的新生儿父母共132人(22.3%)。新生儿父母的文化程度和知识获取途径是影响其耳聋基因筛查知识知晓情况的影响因素(均P<0.05)。新生儿父母给新生儿进行耳聋基因筛查的意愿较低,对筛查项目有所顾虑。结论南宁市新生儿父母对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知识的知晓率较低,应当针对不同人群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合理利用新媒体宣教手段,以促使高风险家庭进行产前诊断和医学干预。
    • 张秀秀; 慕容红梅; 李盼盼; 常华; 赵鸿; 李琼; 向玉婷; 唐大春; 黄婵; 何燕
    • 摘要: 目的 对黔西南州2016年06月-2020年10月出生的99582名新生儿的耳聋基因突变情况进行分析,为新生儿耳聋基因突变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微测序技术(Microsequencing)检测黔西南地区99582位新生儿4个遗传性耳聋基因的20个常见突变位点,采用ArcMap 10.2软件基于筛查数据绘制当地耳聋空间分布图。结果 99582名新生儿中,共检测出耳聋基因异常者2812例(2.82%),其中GJB2基因杂合突变1594例(1.60%),线粒体DNA 12SrRNA突变187例(0.19%),SLC26A4基因杂合突变型812例(0.82%),GJB3基因突变192例(0.19%),复合杂合突变型27例(0.03%),在空间分布中存在高发区。结论 黔西南州地区新生儿常见耳聋基因突变以GJB2基因突变为主。基因突变率以兴义市、普安县和兴仁市居多,针对高发区应加强筛查力度以减少耳聋的发生。
    • 孙蕾; 李莹莹; 谢园
    • 摘要: 目的分析听性稳态反应(ASSR)在不同类型听力损失儿童听力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6月入我院诊断先天性听力损失儿童共222例。检测患儿外周血4个耳聋基因(GJB2、GJB3、SLC26A4和线粒体12S rRNA)15个常见突变位点,听力检查包括ASSR和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click-ABR),判断听力损失程度。结果222例听力损失儿童中105例为耳聋基因突变,另外117例无耳聋基因突变。根据听力受损原因222例患儿分为传导性74例、感音神经性82例和混合性66例。基因突变组与无基因突变组比较,听力损失程度增加,在0.5、1、2和4 kHz频率下ASSR和Click-ABR反应阈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性听力损失组与传导性和感音神经性患儿组比较,听力损失程度增加,在0.5、1、2和4 kHz频率下ASSR和Click-ABR反应阈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频率下ASSR和Click-ABR反应阈均有较好的相关性(P<0.05)。结论不同类型听力损失儿童,包括有无耳聋基因突变和不同听力损失原因,ASSR和Click-ABR反应阈有差别,对鉴别不同类型听力损失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