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SLC26A4

SLC26A4

SLC26A4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64篇,主要集中在耳鼻咽喉科学、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4篇、专利文献123665篇;相关期刊34种,包括现代医院、中国生育健康杂志、中国社区医师等; SLC26A4的相关文献由293位作者贡献,包括吴皓、杨涛、王秋菊等。

SLC26A4—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64 占比:0.05%

专利文献>

论文:123665 占比:99.95%

总计:123729篇

SLC26A4—发文趋势图

SLC26A4

-研究学者

  • 吴皓
  • 杨涛
  • 王秋菊
  • 兰兰
  • 戴朴
  • 袁永一
  • 王大勇
  • 许军
  • 赵亚丽
  • 韩东一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贺芳; 赵明刚; 李翠; 拓园; 王翔
    • 摘要: 目的调查西安市246例耳聋患者常见耳聋相关基因GJB2、SLC26A4、线粒体12SrRNA和GJB3,突变位点分布情况,为寻求适合该地区人群的遗传咨询模式做数据支持。方法通过微阵列芯片法,对西安地区246例非综合征型耳聋患者,进行4个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9个热点筛查,在后续遗传咨询中,进一步实施家系调查,并针对性地进行GJB2、SLC26A4基因全外显子序列分析。结果246例耳聋患者中,基因突变检出率34.55%(85/246),其中,GJB2基因突变率17.48%(43/246),SLC26A4基因突变率14.23%(35/246),7例线粒体DNA 12SrRN A1555A>G均质突变,占比2.85%(7/246)。另外,家系调查结果显示GJB2、SLC26A4基因突变携带率48.72%(19/39)。最后,GJB2和SLC26A4基因全外显子序列分析,在GJB2基因上发现了额外的突变位点c.605ins46,c.79G>A,c.341A>G,c.257C>G,c.109G>A。结论西安市耳聋患者基因筛查应以GJB2、SLC26A4基因突变为主,另外,不可忽视全面家系调查及适时联合GJB2、SLC26A4基因全外显子序列分析在后续诊断、治疗、生活及婚育指导等个性化遗传咨询上的重要作用。
    • 陈睿尧; 卢宇; 程静; 曹婧媛; 张钊; 王丽; 杨长亮; 阳光; 孙艺
    • 摘要: 目的研究湖北省耳聋患者GJB2、SLC26A4及12S rRNA基因的突变谱。方法采集湖北省多个地区共481例耳聋患者血液样本,应用SNPscan技术进行GJB2、SLC26A4及12S rRNA基因突变检测,明确三个常见耳聋基因突变诊断率及突变形式。结果481例患者中,共165例(165/481,34.3%)明确了遗传病因,其中18.9%(91/481)诊断为GJB2基因突变致聋,12.9%(62/481)诊断为SLC26A4基因突变致聋,2.5%(12/481)检测出12S rRNA基因突变。32例少数民族患者总体诊断率为43.8%(14/32),18.8%(6/32)为GJB2基因突变,21.9%(7/32)为SLC26A4基因突变,3.1%(1/32)为12S rRNA基因突变。结论GJB2、SLC26A4及12S rRNA基因为湖北省耳聋患者群体中常见的致病基因,GJB2基因c.235delC,SLC26A4基因c.919-2A>G,12S rRNA基因m.1555A>G为三个基因最常见致病突变形式。湖北省少数民族与汉族三个基因最常见突变形式一致。
    • 龙丽; 田松娅; 雷星; 罗霞
    • 摘要: 目的 分析铜仁市各族育龄妇女耳聋基因携带情况.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在本院进行产前检查的育龄妇女1 72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广东凯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耳聋基因检测杂交试剂盒对各族育龄女性进行遗传性耳聋4个基因GJB2、SLC26A4、GJB3、线粒体12SrRNA的21个突变位点筛查.结果 本次研究共检出耳聋基因携带者3.6%(62/1723).4种单基因的携带率分别为GJB2基因携带者2.15%(37/1723);SLC26A4基因携带者0.99%(17/1723);mtDNA基因携带者0.35%(6/1723);GJB3基因携带者0.11%(2/1723).不同民族之间耳聋基因携带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铜仁市各族育龄妇女中进行常见耳聋基因筛查,并在产前对她们进行耳聋知识遗传咨询,能够有效降低聋儿出生率.
    • 胡澜也; 陈洁; 辛渊; 方旭华; 焦宇
    • 摘要: cqvip:耳聋可由遗传因素或环境因素导致,至少一半的耳聋可归因于遗传因素,其中同时具备其他特殊临床特征的称为综合征性耳聋(syndromic hearing loss,SHL),不具备其他临床特征的称为非综合征性耳聋(nonsyndromic hearing loss,NSHL)^([1,2])。前庭水管扩大(enlarged vestibular aqueduct,EVA)是导致NSHL的常见内耳畸形.
    • 王艳; 朱博; 王玲; 张美玲; 康文光; 侯东霞; 王晓华; 冀小平
    • 摘要: 目的 分析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遗传性耳聋分子流行病学特征,为临床遗传耳聋咨询与诊断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联合探针锚定聚合测序法(cPAS),对本地区73例非遗传综合征型耳聋(NSHL)患者及其125例直系亲属进行24个遗传性耳聋基因208个位点的检测.结果 198例受检者中测出78例基因突变,携带率为39.39%.其中62例GJB2基因突变,突变频率为31.31%;18例SLC26A4基因突变,突变频率为9.09%.其中,2例同时拥有两个基因位点的突变.79例患者及听力表型异常家属中有26例是因为基因突变引起的,突变率为32.91%.由GJB2突变引起耳聋的比例为25.31%(20/79),由SLC26A4突变引起耳聋的比例为7.59%(6/79).在耳聋表型人群中,GJB2为突变类型最多和突变频率最高的基因.结论 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耳聋基因突变多发生在GJB2的c.235delC位点和SLC26A4的c.919-2A>G位点,存在显著民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GJB2的c.109G>A所导致的听力损伤程度不尽相同.SLC26A4基因突变是引起前庭导水管扩大的主要原因.
    • 黄艳; 王晓华; 王桂香; 沙晶; 齐颖; 冀小平; 冀云鹏
    • 摘要: 目的 分析非综合征型听力障碍儿童耳聋基因突变情况,从分子水平探究该人群聋病的遗传病因和特点.方法 采用联合探针锚定聚合测序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8年5月在呼和浩特市及周边地区诊断的双侧听力下降、重度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93例进行22个耳聋基因、159个位点的检测,同时对其父母进行验证.结果 93例检出耳聋基因突变52例,总阳性检出率为56.0%,GJB2、SLC26A4、MT-RNR1及GJB3基因的突变检出率分别为26.9%、23.7%、3.2% 和2.2%.其中37例为纯合突变或复合杂合突变,12例单杂合突变,还检出MT-RNR1基因突变3例.SLC26A4基因突变的15例中有9例伴前庭导水管扩大.未检测到GJB2、SLC26A4、MT-RNR1及GJB3以外的基因突变;患者中GJB2基因与SLC26A4、MT-RNR1及GJB3基因突变在汉族与其它少数民族(蒙族和回族)的比较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遗传因素在非综合征型耳聋的致聋病因中所占比例较高,内蒙古地区GJB2基因与其它三类基因(SLC26A4、MT-RNR1、GJB3)突变在不同的民族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对于耳聋基因阳性患者定期进行听力学随访意义重大,耳聋基因检测可以为未来新生儿筛查和遗传咨询提供科学依据.
    • 覃卫娟; 李玉蝶; 黄娇华
    • 摘要: 目的 对402例壮族孕期女性进行耳聋基因GJB3、SLC26A4测序,探讨本地区壮族孕期女性GJB3、SLC26A4耳聋基因的突变谱,为产前筛查、产前诊断、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提供遗传咨询.方法 收集2017年6~12月来自南宁市妇幼保健院产前门诊听力正常的402例壮族孕期女性,在知情同意下抽取孕妇外周血提取DNA,对耳聋基因GJB3、SLC26A4进行全基因测序.结果 GJB3基因检出9个突变位点,其中致病性突变位点两个:c.538C>T和c.547G>A.SLC26A4基因检出33个突变位点,其中致病性突变位点6个,可能良性位点2个,良性位点5个,重要性不明确位点13个,新发现的突变位点7个;SLC26A4基因常见的致病性突变位点是c.1983C>A突变5例,c.1547dup突变5例,c.754T>C突变4例,c.1905G>A突变2例,c.919-2A>G突变2例,c.678T>C突变1例,携带率为4.73%(19/402).结论 南宁市壮族孕期女性GJB3耳聋基因携带率较低,SLC26A4携带率较高,SLC26A4基因常见的致病突变位点为c.1983C>A、c.1547dup、c.754T>C、c.1905G>A、c.919-2A>G和c.678T>C.
    • 孙蕾; 黄薇媛; 李硕; 陆赛男; 张鲁平
    • 摘要: 目的:分析大前庭导水管耳聋家庭的听力学特征及遗传病因.方法:对4个大前庭导水管耳聋家庭进行详尽的临床表型分析,并对4个先证者以家庭为单位采用两步法检测模式(4个常见耳聋基因的15项突变位点检测+已知耳聋基因的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耳聋基因检测,对责任耳聋基因的变异位点进行直接测序验证.结果:4个耳聋家庭的6例耳聋患者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感音神经性聋.4个家庭先证者均为SLC26A4突变致聋,家庭1,2同为c.919-2A>G/c.1520delT,家庭3为c.919-2A>G/c.754T>C,家庭4为c.919-2A>G/c.919-2A>G合并MT-RNR1 m.1555A>G致聋.结论:4个大前庭导水管耳聋家庭分别由SLC26A4基因不同突变位点所导致,与传统的直接测序方法比较,以家庭为单位的两步法检测模式更为精准高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