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耳聋

耳聋

耳聋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3389篇,主要集中在耳鼻咽喉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650篇、会议论文71篇、专利文献668篇;相关期刊920种,包括中国残疾人、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54种,包括第十五次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年会、全国遗传性疾病诊断与优生咨询研讨会、世界中联耳鼻喉口腔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暨第七次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分会第二十一次耳鼻喉科学术年会暨辽宁省中医及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学术会议等;耳聋的相关文献由5643位作者贡献,包括戴朴、韩东一、王秋菊等。

耳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650 占比:78.19%

会议论文>

论文:71 占比:2.10%

专利文献>

论文:668 占比:19.71%

总计:3389篇

耳聋—发文趋势图

耳聋

-研究学者

  • 戴朴
  • 韩东一
  • 王秋菊
  • 袁永一
  • 杨仕明
  • 杨伟炎
  • 袁慧军
  • 翟所强
  • 管敏鑫
  • 康东洋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刘静; 张娇; 单春光; 赵建宏; 尹琳微; 陶得锋; 唐龙妹; 赵立见; 王秋菊
    • 摘要: 目的评估河北省孕妇耳聋基因免费筛查项目的满意度,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方法应用R软件3.6.2版本分析2019年-2020年河北省11个地级市开展的孕妇耳聋基因免费筛查项目满意度调查数据,并在不同地区分布、不同医院类别、不同报告等待时间等层面进行孕妇满意度的差异分析。结果研究共收集问卷1445份,有效问卷1445份,问卷有效率100.0%。项目总体满意度为99.52%,其中,筛查前宣教满意度和筛查过程满意度分别为99.86%和99.45%。孕妇总体满意度在报告等待时间类别上(≤15工作日,>15工作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总体满意度在地区分布、医院类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河北省孕妇耳聋基因免费筛查项目的总体满意度较高,研究提出项目的良性发展策略建议,为持续推动项目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 王欢; 张雨霖; 许育绚; 丁禹
    • 摘要: 目的通过对213例耳聋患者和120例正常对照进行线粒体12S rRNA突变筛查后,发现2个携带线粒体A1555G突变的聋病家系,并对其进行临床和分子遗传学评估,探讨耳聋的分子机制。方法使用PCR对2个耳聋家系的母系成员进行线粒体基因组的扩增并进行Sanger测序,测序结果与线粒体标准序列比对,筛选突变位点。同时对突变进行保守性分析、tRNA二级结构分析,评估突变的致病性。结果2个耳聋家系有较高的外显率,分别为66.6%和62.5%,明显高于其他携带A1555G突变的耳聋家系。线粒体基因组测序分析后发现存在12S rRNA A1555G,tRNAThr A15924G和G15927A突变,分别属于东亚线粒体单体型B4cl和B5b。A15924G和G15927A突变位于tRNAThr反密码子环,在进化上高度保守,突变可能影响tRNAThr的二级结构和功能,从而导致线粒体功能缺陷。未发现其他有功能学意义的突变位点。结论线粒体tRNAThrA15924G和G15927A可能是耳聋有关的继发性突变位点,通过影响tRNAThr的代谢并加重A1555G突变引起的线粒体功能损伤,进而增加耳聋的外显率和表现度。
    • 闪莹; 常晓彤; 左亚刚
    • 摘要: 报道1例白癜风伴矮小、耳聋、视力下降。患者,男,6岁,出生时即出现黄疸,1岁时发现发育延迟,4岁时出现听力减退,5岁时诊断为矮小,同年发生右上臂白斑。全外显子测序发现PTPRQ基因突变。皮肤科检查:右上臂屈侧多片色素减退斑。诊断:白癜风合并矮小、耳聋、视力下降。
    • 赵伟豪; 索朗杰布; 白宗禧; 洛桑; 丁增罗布; 杨思思; 韩维举
    • 摘要: 雷击是一种局部猛烈的自然灾害,雷击伤较少见,但破坏力强,能够损害人体多个器官组织,造成人身伤亡,其中听觉系统容易受到损伤[1,2]。为提高临床工作中对雷击伤致聋的认识和诊治能力,本文回顾性总结了2019年我院收治的2例雷击伤致聋患者,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雷击伤致聋的临床诊治复习讨论如下。
    • 仪晓立; 赵鹏飞; 吕晗; 丁贺宇; 刘学焕; 车子刚; 王振常
    • 摘要: 当听觉系统中的传音和/或感音部分和/或听神经和/或其各级中枢发生病变,听功能出现障碍时,即发生不同程度的听力下降,习惯称为耳聋[1]。2006年进行的全国第2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听力残疾人数约为2004万人,占各类残疾人总数的24.16%,可分为先天性聋和后天性聋,临床上表现为传导性聋、感音神经性聋和混合性聋3类。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CT和MRI逐渐成为寻找耳聋病因及评价治疗效果的主要方法。本文着重讨论CT和MRI在耳聋临床诊疗与机制研究中的价值。
    • 王锐; 高雪; 徐金操
    • 摘要: 免疫和炎症介导的内耳疾病被认为是导致感音性耳聋的机制之一,内耳炎症是血管通过扩张并招募免疫细胞进入耳蜗来免受病原体或组织损伤的重要过程,但免疫细胞分泌炎症因子过多也会导致正常细胞损伤而导致病理结果。随着医疗条件的改善和居民生活环境的变化,感染性聋和药物性聋患病人数显著减少,噪声性聋、老年性聋、遗传性聋所占的比例明显提高。这其中相当部分噪声性和老年性耳聋患者的致病因素里也有易感基因的影响,并且近年来多项研究显示:遗传因素诱发内耳免疫环境改变、发生炎症介导的耳聋也是重要病因之一,所以遗传性耳聋的比例增加最为明显。本文将总结内耳的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的种类,重点阐述巨噬细胞通过趋化因子及其受体募集和免疫细胞介导噪声性耳聋、药物性耳聋和遗传性耳聋的途径。
    • 燕志强; 孙岩; 郑桐; 高盛宏; 张俊; 王青; 卢宇
    • 摘要: 目的 对徐州地区聋校354名耳聋学生进行常见耳聋基因突变初步筛查检测及158种耳聋相关基因二次筛查检测,在分子遗传学水平了解徐州市耳聋患者的致病耳聋基因谱,并探索提高耳聋相关基因诊断率的方法及策略。方法 首先采用SNPscan技术对常见致病基因及位点进行检测,然后对检测结果阴性病例采用大规模平行测序技术行158个耳聋相关基因检测。结果 354例患者经初步筛查共发现113例(31.92%)GJB2基因致病突变,58例(16.38%)SLC26A4基因致病突变,4例(1.13%)m.1555A>G基因突变;经158种耳聋相关基因大规模平行测序二次筛查新增GJB2基因致病突变3例,SLC26A4基因致病突变9例,其他耳聋相关基因MYO15A等共29例,累计41例;c.235delC纯合突变累计56例,c.919-2A>G纯合突变累计20例。初步筛查诊断率49.44%(175/354),二次筛查诊断率11.58%(41/354),累计诊断率61.02%(216/354)。结论 GJB2及SLC26A4基因为徐州地区耳聋人群中的常见致病基因,c.235delC为GJB2基因突变主要形式,c.919-2A>G为SLC26A4基因突变主要形式,选择GJB2基因c.235delC和SLC26A4基因c.919-2A>G热点突变可以有效检出和发现患者的可疑病因,耳聋患者的筛查中发现杂合突变,应当进一步检测明确遗传性病因;突变谱提示应将SLC26A4基因c.1001+5G>C纳入徐州地区初筛热点突变范围,以进一步提高初筛检出率。
    • 吕成汎; 王振祥; 李志刚
    • 摘要: 李志刚教授先后师从河南肿瘤学会主任委员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樊青霞教授及国医大师河南中医药大学张磊教授,从事西医及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30余年,中西医思维贯通,对各种临床疾病有丰富的经验及独特的见解,擅长治疗内科疑难杂症、肝胆脾胃及肿瘤方面疾病。耳聋是常见的疑难疾病,由于其病因多样、病机错综复杂,如不及时治疗,易迁延难愈。笔者有幸跟师李志刚教授,今总结李师治疗耳聋经验,与同道交流。
    • 孕期耳聋基因筛查专家共识专家组; 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耳内科学分会;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学部; 国家耳鼻咽喉疾病临床医学中心; 王秋菊
    • 摘要: 耳聋是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之一,新生儿期的发病率约为1‰-3‰,学龄期儿童耳聋的发病率增加至3‰-4‰。耳聋的病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约60%以上与遗传因素有关,我国最常见的耳聋基因包括GJB2、SLC26A4、MT-RNR1和GJB3等,人群常见耳聋基因变异携带率为5%-6%。根据经典的孟德尔遗传规律,新生儿携带的耳聋基因是由父母的遗传所致。因此,将耳聋预防关口前移,在孕期进行常见耳聋基因筛查,是减少耳聋出生缺陷,保障出生人口质量和人民福祉的重要举措。为规范和推广孕期耳聋基因筛查的临床实践,《孕期耳聋基因筛查专家共识》专家组与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耳内科学分会以及我国遗传学、检验医学、产科、产前诊断、耳科、生殖医学、儿科及医学伦理等相关领域专家,经过多次认真讨论,跨学科共同制定了《孕期耳聋基因筛查专家共识》。共识包括孕期耳聋基因筛查实践的筛查总则、筛查人群、筛查内容、筛查流程(检测前咨询及知情同意、检测信息采集、标本采集及运转、实验室检测、检测报告的出具发放、结果解读及遗传咨询、妊娠结局随访、标本与资料信息的保存)以及筛查的局限性等关键问题。这一共识将使更多相关的临床工作者和研究人员受益,供临床及实验室应用参考。
    • 汤薇; 徐金龙; 邢利威; 黄梅; 栾莎; 盘雪娇
    • 摘要: 目的观察采用多针排针针刺颅底带为主治疗气滞血瘀型耳鸣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气滞血瘀型耳鸣耳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2组,每组各各36例。对照组选取常规穴位治疗,观察组在选取上述常规穴位的基础上配合采用多针排针针刺头针颅底带进行治疗,每日针刺1次,颅底带穴位按1组、2组,2组交替取穴,每日1组。2组针刺时间均为30 min,每周治疗6 d。治疗2周后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耳鸣耳聋评分、中医证候量表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2组耳鸣、耳聋评分及中医症状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多针排斜针刺对治疗气滞血瘀型耳鸣耳聋的临疗效明显。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