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蜗
耳蜗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2389篇,主要集中在耳鼻咽喉科学、基础医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77篇、会议论文42篇、专利文献970篇;相关期刊354种,包括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27种,包括第十五次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次科技成果峰会暨2015年度科技成果、优秀人才奖励大会、中国声学学会第八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2014年全国声学学术会议等;耳蜗的相关文献由3410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澄、孙增军、孙晓安等。
耳蜗
-研究学者
- 王澄
- 孙增军
- 孙晓安
- 王正敏
- 邱建华
- 谭治平
- 刘新东
- 杨仕明
- 杨伟炎
- 黄穗
- 翟所强
- 许车明
- 孙建和
- 王锦玲
- 陈洪斌
- 李兴启
- 王爱梅
- 祁姝琪
- 丁大连
- 平利川
- 许长建
- 姜泗长
- 韩东一
- 胡吟燕
- 迟放鲁
- 董明敏
- 贺光明
- 高下
- 汤浩
- 胡博华
- 龚树生
- 于宁
- 张学渊
- 郭维
- 黎建军
- 周道民
- 刘顺利
- 李胜利
- 夏斌
- 林和平
- 陈又圣
- 宫琴
- 樊伟
- 汪吉宝
- 关添
- 朱宏亮
- 杨卫平
- 范宝华
- 刘兆华
- 沈广波
-
-
胡一勇;
鄢斌成;
于宁;
吕萍
-
-
摘要:
目的探索昆明小鼠耳蜗组织中脂肪酸转运蛋白4(FATP4)的表达与分布。方法选取健康成年(10周)昆明小鼠8只(16耳),其中2只(4耳)用于免疫荧光染色,6只(12耳)用于Western blot蛋白检测。通过耳蜗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FATP4在耳蜗内各组织中的表达分布,Western blot蛋白检测耳蜗组织FATP4的表达水平。结果耳蜗石蜡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提示FATP4主要分布于耳蜗螺旋神经节、蜗轴、支持细胞、内毛细胞、外毛细胞、血管纹的中间细胞,Western blot蛋白检测结果进一步验证了FATP4在昆明小鼠耳蜗表达。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FATP4在成年昆明小鼠耳蜗中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为进一步研究耳蜗内脂肪酸代谢提供了理论依据。
-
-
李林;
于佳雪;
黄宏明;
崔勇;
盛晓丽
-
-
摘要:
目的探讨自噬在噪声性耳聋防治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噪声性耳聋模型。随机分为3个组:对照组(每次2 mL生理盐水);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RAP)组(每次7.5 mg/kg);自噬抑制剂3-甲基嘌呤(3MA)组(每次30 mg/kg 3MA),以上各组均于噪声暴露前24、暴露前2 h和暴露后即刻进行腹腔注射。听觉脑干反应(ABR)阈值检测评估大鼠ABR情况。应用双重免疫荧光染色检测氧化应激(OS)标记物3-硝基酪氨酸(3-NT)阳性表达细胞。Western blot检测自噬标记LC3-Ⅱ/LC3-Ⅰ和Beclin-1表达水平。使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噪声暴露后小鼠ABR阈值较暴露前升高。RAP组在噪声暴露后1、12、24 h各时间点的ABR阈值较对照组均明显增加;而3MA组在以上各时间点的ABR阈值较对照组则明显减少(均P<0.05);噪声暴露后各耳蜗毛细胞自噬标记蛋白表达水平较暴露前明显升高。RAP组噪声暴露1、12、24 h耳蜗毛细胞自噬标记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3MA组以上各时间点耳蜗毛细胞自噬标记蛋白表达水平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噪声暴露后各组耳蜗毛细胞3-NT水平明显较暴露前增高,RAP组暴露1、12、24 h 3-NT水平较对照组增加;而3MA组以上各时间点3-NT水平较对照组减少(均P<0.05);噪声暴露后各组耳蜗毛细胞凋亡较暴露前明显增加,RAP组耳蜗毛细胞凋亡较对照组增加,而3MA组耳蜗毛细胞凋亡较对照组减少(均P<0.05)。结论在噪声性耳聋损伤的急性期,自噬表达明显上调,并通过OS途径诱导毛细胞凋亡;抑制自噬能够明显改善毛细胞程序性凋亡的发生,进而改善听力。
-
-
戚国伟;
于宁;
杨仕明;
韩东一
-
-
摘要:
代谢组学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在众多医学研究领域都有广泛应用,且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代谢组学在听觉科学,特别是噪声性聋研究中应用较为广泛。通过分析耳蜗淋巴液代谢物的变化情况,代谢组学技术有助于全面追踪噪声性聋的发病过程及转归,是一种全新的研究思路与视角。但是,耳蜗淋巴液的有限容量及获取来源也限制了代谢组学技术的深入应用。本文就目前代谢组学在噪声性听力损失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该方向的研究提供启发与参考。
-
-
王芹;
赵芳芳;
郑体花;
郑庆印
-
-
摘要:
临床上已经有文献报道,噪音暴露、耳毒性药物、人工耳蜗植入、衰老等因素会引起耳蜗的急性炎症或慢性退化。巨噬细胞作为耳蜗内主要的免疫细胞,参与耳蜗的发育成熟过程,并在耳蜗急慢性损伤后发挥它的免疫功能。本文主要综述耳蜗巨噬细胞在急性炎症和衰老状态下的分布表型,并分析其在耳蜗急慢性炎症中动态变化,为临床耳蜗炎症治疗提供一种新思路。
-
-
齐悦;
于树夔;
杜政德;
曲腾飞;
柳柯;
龚树生
-
-
摘要:
目的 研究单侧听觉剥夺对听觉发育关键期小鼠内耳的影响。方法 将22只出生后12天的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听觉剥夺组。对听觉剥夺组进行单侧听觉剥夺,2周后解除剥夺。对正常对照组小鼠和听觉剥夺组小鼠双耳采用听性脑干反应(ABR)评估听功能,并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对毛细胞、带状突触、螺旋神经节进行形态学观察。统计学分析听觉剥夺组小鼠的剥夺耳、未剥夺耳和正常对照小鼠在听功能和耳蜗形态学方面的差异。结果 1)听觉剥夺2周后,听觉剥夺组的剥夺耳ABR高频阈值升高,Ⅰ波潜伏期延长,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听觉剥夺组的未剥夺耳与正常对照组间ABR阈值和Ⅰ波潜伏期差异无明显差异;3)免疫荧光染色结果示听觉剥夺耳和未剥夺耳的毛细胞形态和数量未见异常;4)和对照组相比,听觉剥夺组的剥夺耳出现了带状突触数量减少,未剥夺耳与对照组之间的带状突触数量未见统计学差异,没有出现代偿性增加。结论 单侧听觉剥夺可导致听觉发育关键期小鼠剥夺耳的听功能及带状突触异常。
-
-
何蒙娇;
谌容;
汪海燕;
桂飞;
宋丹丹;
杨磊
-
-
摘要:
听力损失是目前最普遍的慢性发展性疾病之一。大多研究表明听力损失的发生发展与氧化应激造成的氧化损伤密切相关,而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氧化酶(NADPH oxidase,NOX)是机体活性氧生成的主要酶类之一,由7种亚型(NOX1、NOX2、NOX3、NOX4、NOX5、DUOX1、DUOX2)组成。为了探讨听力损失与氧化应激的关系,现就NOX介导氧化应激与听力损失病理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
-
刘珊;
郭瑞;
宋新雨;
于倩茹;
陈钟壡;
梁文琦;
滕琪;
龚树生;
柳柯
-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血清型的腺相关病毒经后半规管途径导入成年小鼠转染内耳细胞的效率及安全性。方法将20只6~8周C57BL/6J小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腺相关病毒(adeno-associated virus,AAV)4组,AAV8病毒注射组、AAV9病毒注射组、AAVie病毒注射组和Anc80L65病毒注射组,均采取后半规管路径进行注射,每只注射病毒溶液2μL;正常对照组,每只注射0.9%(质量分数)氯化钠注射液2μL,均以左耳为手术耳。各组于术前1 d及术后2周行听觉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检查,随后取材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病毒在基底膜的分布情况。结果AAV8组:术后2周观察见耳蜗顶中转34.6%±1.8%内毛细胞被转染,中底转39.0%±5.9%内毛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AAV9组:术后2周见耳蜗顶中转92.5%±1.1%内毛细胞被转染,中底转94.6%±1.0%内毛细胞表达GFP;AAVie组:术后2周见耳蜗顶中转96.7%±1.5%内毛细胞被转染,中底转97.7%±0.8%内毛细胞表达GFP;Anc80L65组:术后2周见耳蜗顶中转62.5%±3.3%内毛细胞转染,中底转63.1%±6.1%内毛细胞表达GFP;正常对照组未见GFP表达。结论经半规管途径注射AAVie、AAV9病毒溶液可以高效转染到耳蜗内毛细胞,此结果对耳聋疾病的内耳基因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
-
黄兴玉;
饶澄;
苏琳凌;
李欢;
王世飞
-
-
摘要:
目的研究Cx43在老年性聋小鼠耳蜗中的表达以及耳蜗带状突触的变化,为老年性聋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6月龄C57BL/6J雄性小鼠6只作为老年组,随机选取12只3月龄C57BL/6J雄性小鼠均分为D-gal组和对照组,D-gal拟老年聋模型鼠组采用经典D-gal衰老模型制造方法,对照组同时长每天颈背皮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麻醉后检测听觉脑干电位(ABR),扫描电镜观察耳蜗带状突触的变化,采用免疫印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耳蜗Cx43蛋白的表达,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老年组和D-gal组的ABR阈值明显升高,Cx43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耳蜗带状突触宽度缩小(P<0.05);而老年组和D-gal组间ABR阈值、Cx43蛋白表达及耳蜗带状突触宽度均无统计学差异;同时,Cx43蛋白表达量与听觉脑干电位ABR阈值及耳蜗带状突触宽度变化具有相关性(P<0.001)。结论Cx43蛋白在老年小鼠及D-gal老年聋模型鼠的耳蜗中表达降低,且其与耳蜗带状突触宽度呈正相关,与听觉脑干电位ABR阈值呈负相关,提示Cx43蛋白含量的改变影响耳蜗带状突触形态,其蛋白表达量的下降参与老年性聋的发生发展。
-
-
俞洁;
戚中香;
付亚蕾;
姜博料;
何邱田;
邹春华;
钱树森
-
-
摘要:
目的 探讨内耳MRI钆造影评价梅尼埃病患者前庭及耳蜗膜迷路积水与听力损失相关性并进一步验证内耳MRI钆造影在梅尼埃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62例梅尼埃病患者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包含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专科查体、听力检测、前庭功能检测、内耳MRI钆造影等有序检查资料,分析听力测试分数与内耳MRI钆造影评分的相关性,对比依靠疾病症状、病史以及包含听力检测和前庭功能测试的传统诊断与内耳MRI钆造影两种诊断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内耳MRI钆造影前庭及耳蜗膜迷路积水分数分别与听力测试分数呈现较弱的正相关(r=0.414、0.358,P均<0.05);内耳MRI钆造影比传统临床方法在前庭积水(敏感度分别为91.94%、88.71%)和耳蜗膜迷路积水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7.10%,87.10%)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内耳MRI钆造影与传统临床方法分别对于前庭积水和耳蜗膜迷路积水诊断具有中等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526、0.509,P<0.05)。结论 内耳MRI钆造影评价梅尼埃病患者前庭及耳蜗膜迷路积水与听力损失具有较弱的正相关;内耳MRI钆造影比传统临床诊断方法在梅尼埃病诊断中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
-
陈继跃;
戴静;
韩东一;
李兴启
-
-
摘要:
听力损失(hearing loss,HL)和认知功能(cognitive function,CF)有着密切的关系.耳蜗是听觉信息传入和传出的重要结构,即中枢听觉系统接收和反馈听觉信息的重要窗口.耳蜗精细结构就具有言语编码的功能,耳蜗的基底膜(basal membrane,BM)和毛细胞(hair cells,HCs)从基底圈到顶圈有序的改变,以及传入和传出突触复合体在耳蜗水平为言语编码提供了物质基础.而耳蜗每个内毛细胞(inner hair cells,IHCs)上有20-30个活动区(active zone,AZ),这种空间分布与言语声的时空分布的识别密切相关.当外周HL后,听觉中枢输入减少及重组,导致言语识别困难.探讨HL导致的听皮层CF变化的发生机制,可在临床中,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和早干预对听觉和言语康复效果较好,且为治疗措施提供新的思路.
-
-
李浩楠;
范东艳;
任海龙
- 《第十五次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探究低氧环境对移居大鼠耳蜗HIF1α和EPAS1表达的影响。rn 方法:相同年龄体重的Wistar大鼠60只,随机分为5组,在进入高原1d,15d,30d,60,120天取耳蜗,进行耳蜗铺片和平行蜗轴切片,观察毛细胞和神经元存活数量,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HIFIα和EPAS1在耳蜗组织中的表达定位和表达强度。rn 结果:实验动物在进藏1-3个月的染色结果显示耳蜗内毛细胞排列分布均匀整齐,结构完整清晰未见异常。进藏4个月出现细胞膨大、移位、变形等缺失现象。进藏1-2月神经节未见明显组织学改变,进藏3-4月的大鼠,神经元数目明显减少,神经节组织间隙的间质细胞增多。rn 结论:EPAS1在大鼠耳蜗组织表达可能参与听觉的慢性缺氧适应性反应,H工F1α在急性缺氧过程中起主要作用。
-
-
李胜利
-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五次科技成果峰会暨2015年度科技成果、优秀人才奖励大会》
| 2015年
-
摘要:
目的:综合分析哺乳类耳蜗毛细胞再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探讨中西医联合用药促进毛细胞再生的方法。rn 方法:采用Math1基因和Notch抑制因子导人内耳,再使用中药复聪合剂联合治疗.rn 结果:Math1和Notch信号分子靶向性诱导耳蜗毛细胞再生,中药整体促进耳蜗组织细胞修复,供给营养物质.rn 结论:应用Math1基因和Notch抑制因子可靶向性诱导耳蜗毛细胞再生,而复方中药制剂具有清除损失死亡的毛细胞,修复损害的组织结构,疏通崩溃塌陷组织导致的血管和神经阻滞,保证血液流通和供给充足营养,为保证组织修复和毛细胞再生建立了良好的基础.这也是发现毛细胞损害消失处支持细胞转分化为再生毛细胞的机制所在,说明应用Mathl基因和Notch抑制因子导人耳蜗靶向性的诱导毛细胞再生,联合特效的复聪中药整体治疗感音神经性聋的方案值得探索。
-
-
-
-
-
-
-
潘豪来;
王际平;
宋强;
于栋帧;
时海波;
殷善开
- 《第十五次中国中西医结合耳鼻咽喉科专业委员会年会》
| 2016年
-
摘要:
目的:探究特异性去除SGN后,耳蜗内毛细胞Ribbon突触前膜的变化.rn 方法:选用5只bh-cre+,DTR+/+小鼠作为实验组,5只bh-cre-,DTR+/+小鼠作为对照组.三周时两组分别腹腔注射白喉毒素25ng/g.一周后两组小鼠行开放声场ABR测试,CAP测试.测量完处死小鼠,断头去听泡固定后左侧耳蜗CTBP2及Phallodin染色,右侧耳蜗行耳蜗半薄切片甲苯胺蓝染色.rn 结果:ABR阂值在两组均没有明显差异(P>0.05),CAP显示各频率幅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半薄切片显示实验组SGN较对照组损失50%CP<0.05)。CTBP2染色显示实验组内毛细胞Ribbon蛋白较对照组减少(P<0.05)。rn 结论:毛细胞Ribbon突触前膜的完整性依赖突触后膜的存在。
-
-
袁伟;
张学渊;
姜振东;
朱楚宏;
魏勇
- 《第十四届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大会》
| 2011年
-
摘要:
目的:rn 观察腺病毒介导的锌指蛋白A20基因(pAdEeay-1/A20)对电磁辐射(高功率微波,HPM)致豚鼠耳蜗毛细胞损伤后的保护作用。rn 方法:rn 建立HPM损伤毛细胞模型,以pAdEeay-1/A20/HPM为实验组,人工外淋巴液/HPM为对照组,通过光镜、电镜方法对各组毛细胞形态学进行观察,对各组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阈值进行测定。rn 结果:rn HPM可以造成毛细胞损伤,65W/cm2作用6h可以作为损伤模型的研究剂量;pAdEeay-1/A20可以成功感染毛细胞;pAdEeay-1/A20/ HPM组与人工外淋巴液/HPM组比较毛细胞损伤数目及ABR闭值有明显差异(P<0.01).rn 结论:rn 锌指蛋白A20可以从功能和形态上对HPM造成的毛细胞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