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老年性聋

老年性聋

老年性聋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70篇,主要集中在耳鼻咽喉科学、中国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57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446444篇;相关期刊111种,包括中国老年学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医杂志》特邀心血管专家学术座谈会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临床经验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耳鼻喉科分会第十九届学术交流会暨贵州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耳鼻咽喉分会第二次学术交流会、第十四届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大会等;老年性聋的相关文献由681位作者贡献,包括于丽玫、陈贤明、黄治物等。

老年性聋—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57 占比:0.06%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446444 占比:99.94%

总计:446713篇

老年性聋—发文趋势图

老年性聋

-研究学者

  • 于丽玫
  • 陈贤明
  • 黄治物
  • 龚树生
  • 冀飞
  • 周良强
  • 宣伟军
  • 崔永华
  • 戴春富
  • 熊浩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青玲; 张梦娴; 周颍东; 郭向东; 康浩然; 王庆林
    • 摘要: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老年性聋大鼠耳蜗核因子红系相关因子2(Nrf2)/血红素加氧酶1(HO-1)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老年性聋的保护机制。方法将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银杏叶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每组9只。采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测听功能;ELISA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的含量;透射电镜观察螺旋神经节细胞超微结构;免疫荧光染色观察顶、中、底回毛细胞结构和数量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及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耳蜗Nrf2和HO-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ABR阈值明显升高,血清中MDA含量升高,T-SOD含量降低,螺旋神经节细胞超微结构明显破坏,内、外毛细胞形态紊乱,数量大量丢失,Nrf2和HO-1蛋白表达均下调。经不同剂量银杏叶提取物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ABR阈值明显降低,MDA含量降低,T-SOD含量升高,螺旋神经节超微结构明显改善,内、外毛细胞形态清晰,数量逐渐增多,Nrf2和HO-1蛋白表达均上调。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可减轻老年性聋大鼠耳蜗的氧化应激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调控Nrf2/HO-1信号通路有关。
    • 任燕; 汪婷; 周嵌; 李海峰; 李孛; 黄治物
    • 摘要: 目的比较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对老年性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筛查的差异。方法选取106例老年性聋患者,其中男性59人,女性47人,平均年龄75.97±8.47岁,使用MoCA和MMSE量表评估其认知功能,比较筛查出认知障碍的比例及各个认知分项的得分差异。分别按听力损失程度和年龄对老年性聋患者分组,比较听力损失和年龄对两个量表筛查结果的影响。结果(1)所有受试者的MoCA量表平均分24.43±2.95分,MMSE量表平均分27.94±3.41分,MoCA量表筛查出的老年性聋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比例(50.9%)极显著高于MMSE量表(18.9%)(P<0.001),两量表在视空间与执行能力、记忆力及语言与命名能力维度上的得分未达满分的比例有极显著差异(P<0.001)。(2)不同听力损失程度组两量表筛查出认知障碍患者的比例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3)不同年龄段MoCA和MMSE量表筛查出认知障碍患者的比例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MoCA量表在筛查老年性聋患者认知障碍方面可能比MMSE量表更敏感,主要表现在视空间执行能力、记忆力、语言与命名等方面。听力损失程度和年龄均对量表筛查认知障碍的比例有影响。
    • 王青玲; 郭向东
    • 摘要: 老年性聋(presbycusis)是指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双耳对称、缓慢进行的感音神经性听力减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不断加剧,老年性聋的发病率逐年增高,WHO的统计数据显示,65岁以上人群中老年性聋的发病率约为70%~80%[1]。Schuknecht等(1993)将老年性聋按组织病理学改变分为感音性、神经性、代谢性(或血管纹性)、耳蜗传导性(或机械性)、中枢性和混合性六种类型,病理类型多说明了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
    • 林恩润; 茅林蔚; 胡伟群
    • 摘要: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性聋患者助听器验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70例老年性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助听器验配及调试,采用助听器效果国际性调查问卷(IOI-HA)评分评估患者的助听器验配效果,并据此将患者分为验配效果良好组(IOI-HA评分≥25分)与验配效果较差组(IOI-HA评分80%占比均低于验配效果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验配意愿、助听前言语识别率是老年性聋患者助听器验配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R≥1)。结论老年性聋患者助听器验配效果主要受验配意愿、助听前言语识别率的影响,临床应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使其正确认识助听器佩戴的作用,从而提高佩戴效果。
    • 赵锐; 安俊俊; 石林
    • 摘要: 噪声习服即在给动物高强度噪声暴露之前,先给予低水平、无破坏性的声音刺激,从而减少随后高强度噪声引发的暂时性或永久性听力阈移。其机制不明,目前研究报道噪声习服是通过保护毛细胞、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The 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 or HTPA axis)、氧化应激及代谢调节等机制发挥保护作用。因此学者们进行大量研究,探索应用噪声习服预防、干预各种理化因素引起的听力下降。本文总结了噪声习服的作用机制及动物实验的相关研究进展,从理论上探讨噪声习服临床应用的可行性,为后续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
    • 刘玉和
    • 摘要: 在老龄化社会中,老年性聋成为中老年人面临的常见慢性病之一。老年性聋影响广泛,除了影响沟通交流外,还会导致精神情绪问题及安全隐患,甚至产生认知功能下降,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和关注。老年性聋对听觉认知功能的影响主要通过改变听觉皮层的形态和功能实现。形态学改变主要包括灰质萎缩和皮质变薄;功能改变主要为不同皮层间和功能网络间连接减少;最终导致认知功能下降。因此,老年性聋的临床表现既包括言语感知、识别能力下降等外周和中枢听觉系统障碍,也包括言语理解困难、信息维持障碍、反应速度下降等中枢认知系统障碍,最终导致社会孤立、老年痴呆等严重不良后果,影响生活质量。本文对老年性聋与认知功能关系、老年性聋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表现以及老年性听觉认知功能障碍评估方法等进行总结。
    • 许雯雯; 邓洁; 郭睿
    • 摘要: 目的运用meta分析法分析配戴助听器在改善老年性聋患者抑郁方面的作用。方法对PubMed、CNKI、VIP和万方数据库进行搜索,收集2020年6月前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助听器配戴与老年性聋患者抑郁的文献。针对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4篇文献,共301名被试。横断面研究发现配戴助听器可改善老年性聋患者抑郁症状(OR,2.58;95%CI,1.46~3.66)。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配戴助听器不能改善老年性聋患者抑郁症状(OR,0.87;95%CI,0.24~1.50),亚组分析中,通过随访时间、文献发表年份和样本量大小发现配戴助听器和老年性聋患者抑郁改善有关。结论配戴助听器可改善老年性聋患者抑郁症状,随着助听器功能的改进,短期改善抑郁效果较好。
    • 黄兴玉; 饶澄; 苏琳凌; 李欢; 王世飞
    • 摘要: 目的研究Cx43在老年性聋小鼠耳蜗中的表达以及耳蜗带状突触的变化,为老年性聋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6月龄C57BL/6J雄性小鼠6只作为老年组,随机选取12只3月龄C57BL/6J雄性小鼠均分为D-gal组和对照组,D-gal拟老年聋模型鼠组采用经典D-gal衰老模型制造方法,对照组同时长每天颈背皮下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麻醉后检测听觉脑干电位(ABR),扫描电镜观察耳蜗带状突触的变化,采用免疫印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测定耳蜗Cx43蛋白的表达,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老年组和D-gal组的ABR阈值明显升高,Cx43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耳蜗带状突触宽度缩小(P<0.05);而老年组和D-gal组间ABR阈值、Cx43蛋白表达及耳蜗带状突触宽度均无统计学差异;同时,Cx43蛋白表达量与听觉脑干电位ABR阈值及耳蜗带状突触宽度变化具有相关性(P<0.001)。结论Cx43蛋白在老年小鼠及D-gal老年聋模型鼠的耳蜗中表达降低,且其与耳蜗带状突触宽度呈正相关,与听觉脑干电位ABR阈值呈负相关,提示Cx43蛋白含量的改变影响耳蜗带状突触形态,其蛋白表达量的下降参与老年性聋的发生发展。
    • 胡赛南; 韩贺舟; 马秀岚
    • 摘要: 目的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老年性聋小鼠耳蜗组织中的关键基因,并分析其功能,为老年性聋的发病机制和诊治提供新思路。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下载GSE6045基因芯片,通过GEO2R筛选出老年性聋小鼠耳蜗组织中的差异表达基因,利用DAVID分析工具进行差异基因的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数据库(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通过STRING分析差异表达基因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通过Cytoscape进行PPI网络的模块以及关键节点基因的分析。结果在7周龄和36周龄小鼠耳蜗组织中,共筛选出1000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包括560个表达上调基因和440个表达下调基因。这些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免疫反应、中性粒细胞趋化等过程以及白细胞跨内皮迁移等通路。根据MCODE得分筛选出3个关键作用模块,基于cytoHubba中7种算法,最终筛选出Ptprc、Mmp9、Igf1这3个关键节点基因。结论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筛选出老年性聋小鼠耳蜗组织中的差异基因及相关通路,帮助理解老年性聋的发生、发展病理机制,为寻找老年性聋新的治疗靶点提供思路。
    • 陈琪; 赵立东; 王秋菊
    • 摘要: 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age-related hearing loss,ARHL)又称为老年性聋(presbycusis),被定义为一种双侧对称性的、进行性的与年龄有关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SNHL),高频听力下降较为明显[1]。对尸头颞骨标本的研究发现,ARHL涉及多种听觉结构,包括耳蜗内外毛细胞机械传导退化(感音性老年性聋)、血管纹功能减退(代谢性老年性聋)以及听神经退化(神经性老年性聋),而现实中常表现为多种结构病变。ARHL被认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潜在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种族、环境、生活方式、健康合并症以及遗传易感性[2]。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