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听性脑干反应

听性脑干反应

听性脑干反应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733篇,主要集中在耳鼻咽喉科学、基础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15篇、会议论文14篇、专利文献166480篇;相关期刊204种,包括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9种,包括2017年全国声学设计与噪声振动控制工程学术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七次中医推拿学术年会、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第十二届青年学术交流会等;听性脑干反应的相关文献由1837位作者贡献,包括等、韩浩伦、吴玮等。

听性脑干反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15 占比:0.43%

会议论文>

论文:14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66480 占比:99.56%

总计:167209篇

听性脑干反应—发文趋势图

听性脑干反应

-研究学者

  • 韩浩伦
  • 吴玮
  • 宋江顺
  • 倪道凤
  • 王刚
  • 王鸿南
  • 李保卫
  • 王秋菊
  • 钟乃川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戚钰; 郑伟; 胡正权; 李娜; 刘杰
    • 摘要: 目的探讨听神经瘤切除术中采用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联合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监测对面、听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以128例听神经瘤切除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64例)和研究组(64例),对照组术中行肌电图(EMG)联合ABR监测,研究组术中采用SEP、EMG、ABR联合监测;比较两组面、听神经保护情况。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手术结束时ABR引出率(分别为78.13%、75.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4,P=0.676),其中研究组波形分化良好率(78.00%)高于对照组(58.33%,χ^(2)=4.380,P=0.036);两组术中ABR波Ⅰ、Ⅲ、Ⅳ潜伏期及各波间期均较手术开始时延长,波Ⅴ幅值降低(均为P<0.05),手术结束后向手术开始水平恢复;研究组肿瘤全切率、面神经解剖保留率、耳蜗神经解剖保留率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χ^(2)=4.571,P=0.033;χ^(2)=4.873,P=0.027;χ^(2)=4.758,P=0.029);术后研究组面神经功能良好率(87.50%,56/64)高于对照组(70.31%,45/64)(χ^(2)=5.680,P=0.017);研究组New Hannover听力分级为1~2级者占术前该级患者的比例(86.0%,43/50)高于对照组(65.31%,32/49)(χ^(2)=5.770,P=0.016)。结论听神经瘤切除术中采用SEP联合ABR监测对面、听神经可起到有效的监护作用,能够减少面、听神经功能损伤,且安全可靠。
    • 冷康; 徐飞
    • 摘要: 听性脑干反应测试(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 ABR)自提出经过长达半个世纪的发展,目前其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临床应用广泛。ABR可以由不同的刺激声诱发并记录下来。除了单独由一种刺激声诱发作为一项测试外,刺激声和掩蔽噪声结合诱发的听性脑干反应测试在一些疾病中会产生特殊的结果,从而可以起到诊断这些疾病的作用。本文总结了几项常规和新兴的结合噪声的听性脑干诱发电位测试,希望能够提供给读者对研究现状以做初步了解。
    • 王曦; 赵乌兰; 徐飞; 张美辨; 邱伟
    • 摘要: 目的探究职业噪声暴露人群的听力学特征,为早期噪声致隐性听力损失提供诊断意义。方法选取37例有噪声暴露史的健听青年(接噪组,年龄28.70±0.76岁)和37例无噪声暴露史的健听男青年(对照组,年龄26.50±0.95岁)的优势耳进行扩展高频(extended high-frequency,EHF)、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噪声下言语测听(speech in noise,SIN)、听性脑干反应(ABR)、言语声诱发听性脑干反应(speech evoked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s-ABR),比较对照组和接噪组各项测试结果的差异,并分析测试结果的相关性。结果(1)在EHF测听中,随频率增高,接噪组较对照组检出率降低;接噪组在12.5、14、16、18、20 kHz频率处的平均听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在DPOAE中,接噪组的信噪比较对照组降低;在4~10 kHz频率上有显著差异(P<0.05)。(3)在SIN测听中,接噪组的信噪比损失较对照组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在clickABR中,接噪组的波Ⅰ幅值较对照组低,波Ⅰ的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Ⅰ-Ⅴ的平均峰间间隔较对照组缩短,Ⅴ/Ⅰ波幅比值高于对照组(P<0.05)。(5)在s-ABR测试中,接噪组波A、C、D、O潜伏期较对照组显著延长(P<0.05)。(6)扩展高频阈值分别与DPOAE、s-ABR的C、O波潜伏期具有相关性;DPOAE与SIN信噪比损失存在相关性;ABR与s-ABR对辅音/d/的刺激反应存在相关性。结论EHF、DPOAE、SIN、click-ABR和s-ABR等5种测试对于早期诊断噪声致隐性听力损失可能存在一定临床意义。
    • 于澜; 兰兰; 冀飞; 谢林怡; 熊芬; 王秋菊
    • 摘要: 目的探究纯音听阈正常的主观性耳鸣患者听性脑干反应(ABR)波形特征。方法选取听力正常的主观性耳鸣患者26耳作为耳鸣组(A组),年龄18~40岁,男女比例1:1,耳鸣类型均为单一频率的持续性耳鸣。选取与耳鸣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听力正常受试者18耳作为对照组(B组)。耳鸣组和对照组均在符合国家标准的隔声室行纯音测听和声导抗检查,在屏蔽室行听性脑干反应测试并记录各波的潜伏期及幅值。耳鸣组行耳鸣评估。结果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结果显示,耳鸣组和对照组Ⅰ、Ⅲ、Ⅴ波的潜伏期、波间期、波幅及Ⅴ/Ⅰ波幅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耳鸣组波Ⅲ波幅大于波Ⅴ的比例为53.9%(14/26),对照组则未观察到类似情况。结论对听力正常的主观性耳鸣患者行听性脑干反应检查有助于发现和随访其听觉通路的隐性功能改变。听性脑干反应的波形特征可能是某种亚型耳鸣患者的听力学特征表现。听性脑干反应幅值可能成为耳鸣诊断的一项较为客观的评估方法,对疗效判断提供参考依据。
    • 兰兰; 王秋菊
    • 摘要: 听性脑干反应(ABR)在临床实践中,属于客观听力测试中的常规检查,可以用表面电极放置在头皮、前额和乳突(或耳垂)附近,也可以用电刺激记录来自第8颅神经和脑干听觉通路神经元的电活动。ABR检查有助于诊断疑似第8对颅神经及相关的听觉通路异常,并为那些无法准确提供行为听阈的人评估听力敏感性。由于传统ABR的一些局限性,近些年ABR根据临床诊断需求,延伸了很多新技术用于多种常见疾病的诊断。ABR潜伏期和振幅的差异在不同学科和不同类别的疾病中展现出独特的应用价值。
    • 谢林怡; 熊芬; 兰兰; 冀飞; 王秋菊
    • 摘要: 听觉功能是人体重要的功能,是指与辨别方位、音质、音量和音调、感受声音有关的感觉功能,包括听觉缺失、听力损伤、聋,以及听觉辨别、言语辨别、声源定位、单侧声音的功能。语言精神功能和知觉功能不包含在内[1]。随着社会保障愈加完善,听障人士的权益保障也日渐重视,职业听力损失已列入我国重要的职业病之一[2]。因此,除了外伤司法鉴定外。
    • 谌国会; 兰兰; 王秋菊
    • 摘要: 目的分析脑脊髓炎对ABR的影响。方法对脑脊髓炎患者的听力学结果及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脊髓炎主要表现为纯音测听结果正常,而ABR严重异常,ABR波形分化欠佳,波潜伏期及波间期延长、振幅降低、阈值升高。结论脑脊髓炎可累及听神经病变导致ABR严重异常。
    • 张静; 郭英; 许轶; 苏娟; 王铭歆; 周婧; 张璐璐; 高亮; 周慧芳
    • 摘要: 目的探讨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在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e,VM)患者听觉传导通路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依据VM诊断标准,选取VM患者32例(64耳)及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对照组25例(50耳),进行纯音测听、声导抗、高(51.1次/秒)和低(11.1次/秒)刺激率ABR测试,比较VM组及对照组以及VM组患者间歇期24例(48耳)的结果。结果低刺激率下,VM组的ABR波I、Ⅲ、V潜伏期及I-Ⅲ、Ⅲ-V、I-V波间期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高刺激速率下,VM组的波Ⅲ、V潜伏期及I-Ⅲ、Ⅲ-V、I-V波间期均较对照组延长(P0.05),但△Ⅰ-ⅤIPL较对照组延长,且异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刺激率ABR能够更敏感地发现VM患者听觉脑干通路的异常,为早期发现VM患者听觉功能的异常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客观、敏感的评估手段。
    • 舒博; 林昶; 林有辉; 林少莲; 胡婕; 林丁丁; 陈希杭
    • 摘要: 目的探讨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最大声输出未引出反应的儿童残余听力评估方法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ABR最大声输出未引出反应且鼓室导抗图为A型或单峰的儿童58例(116耳),年龄3个月到5周岁,平均月龄24.30±20.53月。分别进行耳蜗微音电位(cochlear microphonic potential,CM)、听觉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ASSR)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DPOAE)检查,对其中20例能配合的儿童(2岁6个月~5岁)行游戏测听(play audiometry,PA),评估其残余听力。结果58例(116耳)儿童0.5、1、2、4 kHz的ASSR引出率分别为81.9%(95/116)、81.0%(94/116)、77.5%(90/116)、60.3%(70/116),平均反应阈分别为86.2±4.43、104.3±4.37、100.6±4.17、103.75±11.87 dB HL;100耳4个频率均引出了反应阈;15耳仅在500、1000 Hz引出反应阈;1耳在0.5、1、4 kHz引出反应阈,2 kHz未引出。20耳(17.24%,20/116)记录到了CM,5耳(4.31%,5/116)记录到了DPOAE,CM和DPOAE的引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87,P=0.001)。0.5、1、2、4 kHz游戏测听的检出率分别为87.5%(35/40)、85.0%(34/40)、77.5%(31/40)、67.5%(27/40),平均听阈分别为92.23±8.23、100.34±7.34、104.61±5.23、106.75±9.57 dB HL。11例(20耳)儿童诊断为听神经病。结论当儿童ABR最大声输出未引出时,结合ASSR和游戏测听可以评估其残余听力,综合分析DPOAE和CM结果,可以避免听神经病的漏诊。
    • 张宁; 林莹; 徐飞
    • 摘要: 噪声间隙听性脑干反应(gap in noise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GIN ABR)是由无声间隙分隔的刺激声诱发的听性脑干反应,由前导标记(leading marker)和尾随标记(trailing marker)两部分组成。根据前导和尾随刺激声的频率,可将其分为通道内和跨通道噪声间隙听性脑干反应。GIN ABR多用于研究动物的间隙检测能力,还未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此项测试在时间分辨率的测量及耳鸣的评估等方面具有较大意义。目前国内有关GIN ABR的研究较少,本文就噪声间隙听性脑干反应的原理、影响因素、临床应用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基础和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