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2年全国咽喉器官疾病暨小儿耳鼻咽喉专题学术会议
2012年全国咽喉器官疾病暨小儿耳鼻咽喉专题学术会议

2012年全国咽喉器官疾病暨小儿耳鼻咽喉专题学术会议

  • 召开年:2012
  • 召开地:银川
  • 出版时间: 2012-05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会议文集:2012年全国咽喉器官疾病暨小儿耳鼻咽喉专题学术会议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从2009年9月开始实行等离子扁桃体切除加鼻内镜下腺样体消融术,目前已经有423例患儿接受了这种手术.现将这些病例进行总结.方法:423例患儿中男性246例,女性177例,年龄1岁6个月到13岁.最常见原因是扁桃体或者腺样体肥大导致上气道限性阻塞引起儿童睡眠呼吸障碍(包括打鼾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占92.9%(393/423);其次是扁桃体反复炎症占5.9%(25/423);其他占1.2%(5/423).结果:通过本研究认为等离子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对SDB儿童有明显的治疗作用。结论:等离子扁桃体切除鼻内镜下腺样体消融术具有安全、快捷、损伤轻、恢复快等优点。有条件的医院可以推荐应用。
  • 摘要:目的:评估鼻用激素(糠酸莫米松)治疗单纯腺样体肥大的短期疗效,观察鼻用激素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就诊患儿分为两组,试验组用糠酸莫米松喷鼻,对照组用鼻腔清洗用生理海水喷鼻,分别在治疗前和治疗两个月后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患儿OSA-18评分和内镜下腺样体大小.结果:采用鼻用激素治疗2个月后两组患儿无一例出现并发症,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OSA-18评分总分明显降低,内镜下观察腺样体较治疗前减小,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用激素治疗腺样体肥大短期内能减小腺样体体积以及改善临床症状,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病因和治疗.方法:总结分析对112例具有上气道梗阻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症状的患儿采用电子鼻咽镜、鼻咽x线侧位拍片检查及部分患儿多道睡眠监测,观察病因,同时选择56例无上气道阻塞症状、诊断为咽炎的患儿作对照组,将两组增殖体和扁桃体增大程度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增殖体和扁桃体增大程度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关系.结果:所有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殖体增大和多病因共存,其中三分之二扁桃体增大.Ⅳ度增殖体增大和Ⅲ度扁桃体增大在病例组的分布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子鼻咽镜、鼻咽x线侧位拍片检查能获得上气道阻塞情况,作为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病因诊治的依据.增殖体和扁桃体增大往往与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多病因共存,导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Ⅳ度增殖体增大和Ⅲ度扁桃体增大是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病因,需要手术治疗。
  •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误诊误治原因,增强对儿童OSAHS的认识.方法:对6例典型误诊误治具体原因进行分析.6例患者包括:不明原因遗尿、开放性鼻音、胸廓发育畸形、鼻鼻窦炎、儿童多动症(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智力发育障碍.结果:发现儿童OSAHS的误诊误治原因主要有:(1)儿童OSAHS患者症状多、体征表现多样化,可与多种疾病临床表现类似,患者主诉可能为OSAHS或其并发症的任何症状之一;(2)缺乏对儿童OSAHS的系统认识.结论:通过分析儿童OSAHS的误诊误治原因,增强对儿童OSAHS的系统认识,减少误诊.
  • 摘要:目的:以人喉鳞状细胞癌为研究对象,MicroRNA155在声门型及声门上型喉鳞癌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SOCS1-STAT3通路及喉鳞癌组织T分期及病例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耳鼻咽喉科2008年8月~2010年8月喉鳞癌手术标本63例,选取其中21例行全喉切除术的患者距离肿瘤>2.0cm处取喉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应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方法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miR-155及下游SOCS1和STAT3基因在喉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应用SPSS17.0软件分析miR-155和SOCS1、STAT3以及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喉鳞癌组织中miR-155表达相对值为4.19±2.39;对照黏膜miR-155表达相对值为1.01±0.72;miR-155在喉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黏膜组织(P<0.01).结论:MiR-155通过调节SOCS1-STAT3通路与喉鳞癌发生发展过程关系密切,miR-155可能成为临床评价预后的重要分子生物学指标。
  • 摘要:目的:分析以喉软骨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复发性多软骨炎的诊断与治疗过程.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南方医院2006~2011年期间,4例患者以呼吸困难为首次就诊症状,经过长期、复杂的检查,鉴别诊断,到最后确诊为复发性多软骨炎的诊疗过程.结果:患者就诊年龄15-36岁,最短病程2个月,最长8年;病人主诉声嘶、呼吸不畅,渐进性发展为呼吸困难.临床体征表现为声门下肿胀至声门下狭窄,粘膜光滑,无新生物;CT检查表现为声门下及声门旁间隙软组织增厚低密度影,1例病人表现有甲状软骨溶骨性破坏.2例行气管切开术后声门下组织活检,1例未行气管切开术后活检,多次活检病理报告为非特异性炎症;全身血液检查表现异常指标包括红细胞降低、白细胞增高、C反应蛋白增高明显、血沉加快等非特异性异常。1例病人表现有不规则发热。3例病人表现均有全身其他部位受累症状,在诊疗过程中都未认识到,例如鼻软骨塌陷,肋软骨疼痛、球结膜充血等,但均无常见的耳廓软骨受累症状;3例病人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使用糖皮质激素能改善症状。1例病人入院2个月后,确诊为复发性多软骨炎。1例病人反复2次入院,长达4个月治疗,都未能诊断,在外院手术治疗后,病人出现更重的声门狭窄,才得以确诊。1例病人3年反复入院治疗数次,经历3年才确诊。目前治疗主要采用糖皮质激素,病情发展缓慢者使用激素可有效缓解症状,但不能逆转对软骨的损害;病情严重者,全身系统性受损,激素治疗效果欠佳,预后差。结论:加强对复发性多软骨炎的认识,特别是对喉软骨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复发性多软骨炎的诊断,早期诊断及治疗,有助于延缓病情的进展。
  • 摘要:目的:讨论支撑喉内镜下电动切吸术对喉良性占位病变喉功能手术恢复的临床观察,提供一种安全、精确、有效和快捷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006年4月至2011年4月门诊电子喉镜检查中确定为喉良性病变患者233例住院行喉内镜下电动切吸术,术后行电子喉镜检查.长短期追踪随访,观察其喉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声带息肉127例,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全部为治愈.声带小结44例中40例为治愈,4例好转,电子喉镜检查声带局部增厚.会厌囊肿47例,全部治愈,其中2例为住院术后复发,二次手术.4例仍有咽部异物感,电子喉镜检查未见异征象.喉乳头状瘤14例,1例复发行二次切吸术,1例一岁半女婴术前因喉梗阻,行气管切开,术后拔管顺利.1例6岁男童术后3天,前联合膜状粘连,二次手术分离膜状粘连成功.尖锐湿疣1例,男性33岁,术后复发,转外地行CO2激光治疗.结论:在电子喉镜下(显微镜)喉切吸技术为一种新的有效的微创手术方法,其手段安全、精确,操作简单、快捷.可广泛用于功能性喉外科治疗。
  • 摘要:目的:探讨电子喉镜吞咽功能检查在声带麻痹定位诊断中的原因价值.方法:2009年6月至2011年3月对15例单侧声带麻痹的患者应用电子喉镜进行了吞咽功能检查.结果:高位病变组的4例患者,吞咽糊状食物时全部有食物残留于病变侧梨状窝;低位病变组的高位病变组的4例患者,吞咽糊状食物时3例梨状窝无食物残留,仅1例患者同侧梨状窝有食物残留,但是该例患者在同时进行的食管镜检查中发现食管中段癌:7例损伤部位不明的患者中,2例患者同侧梨状窝有食物残留,5例梨状窝无食物残留。结论:电子喉镜下对单侧声带麻痹患者进行吞咽功能检查,根据病变侧梨状窝有无食管残留可以初步判定喉返神经损伤的部位是在迷走神经节以上或以下部位。
  • 摘要:目的:总结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 OSAHS)行改良悬雍垂腭咽成型术(uvulopalatopharyngoplasty UPPP)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经验及教训,强调重度OSAHS系统性围术期处理的必要性,探讨标准化的围术期处理.方法:将274例患者按围术期接受系统治疗与否,分为围术期非处理组(A组)及围术期处理组(B组),A组54例患者未做系统性围术期处理;B组220例患者术前予以CPAP治疗7~14天,麻醉采用对呼吸肌抑制小及代谢快药物,术后予以非甾体类药物镇痛,ICU监测1~2天.比较两组术后原发性出血发生率、继发性出血发生率、再插管率、气管切开发生率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A、B组严重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4%(11/54),7.3%(16/220).A、B组原发性出血发生率9.3%vs2.7%,再插管率13.0% vs0,气管切开发生率5.6%vs 0.45%,术后住院天数10.6±2.9天vs7.7±0.9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继发性出血发生率5.6%vs4.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围术期处理有助于减少重度OSAHS患者改良UPPP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及促进患者术后恢复.围术期治疗主要包括:术前CPAP治疗,麻醉围术期处理以及术后ICU监测.
  •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喉气管狭窄的治疗方法.方法:14例喉气管狭窄患儿,年龄8月~12岁,狭窄原因:气管切开术后5例,喉气管外伤5例,气管内插管2例,先天性1例,复发性喉乳头状瘤术后1例.狭窄部位:声门上1例,声门3例,声门和声门下4例,声门至气管4例,气管2例.行支撑喉镜下CO2激光切除疤痕组织,经鼻腔插入全麻气管套管,间歇注气扩张,扩张时间1~3个月.结果:经一次手术治愈9例,经二次手术治愈4例,失败1例.结论:支撑喉镜下激光切除疤痕组织后使用了经鼻插管扩张的方法治疗喉气管狭窄操作简单,局部微创的优点.儿童适应性较强,术后注意护理和随访可以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只要正确选择适应证,就能提高扩张成功的机率。
  • 摘要:目的:降低小儿喉气管狭窄的发病率,提高小儿喉气管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从1998年~2008年间,收治小儿喉气管狭窄26例,年龄1.5-16岁,其中3岁以下4例.对病因及治疗方式进行分析.结果:最多见病因是气管切开术后,原因主要有:1.由于切口小,套管粗,气管前壁软骨环被压入气道;2.气管切开口位置过高;3.气囊压迫使局部坏死、瘢痕形成.其次有喉气管外伤;复发性喉乳头状瘤术后;气管内插管,伴有双侧声带麻痹等.根据喉气管狭窄的范围和程度,采用了不同的喉气管重建术,治疗方法有瘢痕切除或松解术、瘢痕切除加部分声带切除术、气管环形切除喉气管重建术、T形硅胶管喉气管狭窄成形术等.26例中13例经1次手术后治愈,2次及3次手术以上者分别占8、5例;25例拔除气管套管,恢复正常呼吸功能,随访1~6年,手术效果巩固,儿童发育正常,总治愈率96%.结论:正确的掌握气管切开技术及麻醉插管技术可以减少小儿喉气管狭窄的发病率.由于小儿喉气管狭窄病情复杂多变,术前根据病变的范围和程度准备适当的手术方法,术中根据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手术方案,重建喉气管支架和消除黏膜创面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围手术期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50例患儿进行密切的观察及护理,包括完善术前准备、术前的评估和病情的观察,术后生命体征的观察,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等.结果:50例患儿中并发肺炎1例、支气管炎3例、1例术后出现喉头水肿,经精心护理后,50例患儿均痊愈出院.结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喉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临床症状比较危急,如果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可造成呼吸道梗阻、窒息甚至死亡.做好家长及患儿的心理护理,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及治疗方案;详细了解病史(包括异物吸入史),迅速做好术前及急救物品的准备,加强围手术期护理,严密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成功抢救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关键所在.
  • 摘要:目的:探讨支气管内镜辅助下小儿呼吸道异物手术方法及手术技巧.方法:静脉全麻下,带电视系统支气管内镜检查呼吸道异物位置、大小、与气管壁关系,光学钳取出异物,必要时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结果:172例呼吸道异物患儿均顺利取出异物,术后症状消失,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结论:支气管内镜辅助下呼吸道异物取出术值得临床推广,尤其适宜婴幼儿及病史较长患者。
  • 摘要:目的:通过动物实验,观察环状软骨裂开喉气管重建术对生长期动物及其环状软骨发育的影响,并探讨其在治疗儿童喉气管狭窄临床应用中的实际效果.方法:1.将60只5周龄幼兔随机分为4组,1组为对照组,其余3组分别将环状软骨前、前后及前后加双侧裂开,8个月后处死动物测量环状软骨内径,计算其管腔面积;2.回顾分析1976年~2006年期间,我科采用环状软骨裂开喉气管重建术治疗的儿童喉气管狭窄117例.其中男性89例,女性28例,年龄自15个月至14岁(平均8岁).全部病例术前均依靠气管切开通道呼吸.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兔环状软骨管腔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裂开处均由纤维组织连接,未形成过多瘢痕.2.全部病例中,112例(95.7%)治愈拔管,恢复正常呼吸功能及功能性发音.随访1~10年,疗效可靠,儿童发育正常.结论:环状软骨裂开喉气管重建术对生长期环状软骨发育的影响无显著影响,该方法治疗儿童喉气管狭窄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对儿童的发育无明显影响.
  • 摘要:目的:评估支撑喉镜联合Hopkins内镜萃取儿童气道异物的麻醉方式选择,以提高儿童气道异物的处理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我院收治怀疑气道异物行支撑喉镜联合Hopkins内镜检查的病例,对其麻醉方式,术中生命体征情况及治疗效果等进行比较.结果:行气管插管肌松全身麻醉31例,术中均经历临时拔出气管插管;行维持自主呼吸的静脉全麻14例.共42例发现并成功取出异物,3例未发现异物.20例术中出现短暂SpO2低于85%,气管插管肌松全身麻醉组有15例,辅助呼吸的肌松静脉全麻组有5例;维持自主呼吸静脉全麻组有5例术中出现喉痉挛,憋气.全部病例PETCO2及心率等生命体征平稳,术后无一例需行气管切开.结论:经支撑喉镜联合Hopkins内镜萃取气道异物手术操作简便,选择气管内肌松全麻处理支气管异物,而选择维持自主呼吸静脉全麻处理气管异物及较复杂的支气管异物,有利于安全顺利取出异物。
  • 摘要:目的:介绍济南市儿童医院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并发症处理经验和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2月4年间济南市儿童医院收治的2300例气管支气管异物患儿的临床资料,统计术前术后并发症及对应处理措施。结果:2300例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中术前并发支气管肺炎1734例、肺气肿1609例、支气管炎566例、肺不张535例、发热379例、皮下气肿147例、纵隔气肿49例、声嘶14例、广泛皮下气肿7例、重症肺炎6例、气胸4例,脓胸2例.其中783例患者合并两种及两种以上并发症。结论:支气管及肺部炎症是气管支气管异物最常见的并发症,气胸是危重及少见的并发症,气管支气管异物的并发症的处理最为重要的是将异物取出。个体化治疗是降低手术风险的主要途径,异物残留是不可避免的,术前谈话应向患儿家属讲明,以免产生医疗纠纷。
  •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实践及文献复习探讨喉狭窄的诊断和最佳治疗方案,以便于广大同仁更好的服务于病人.方法:对5例喉狭窄病人进行回顾总结.结果:一例行喉裂开喉腔扩大扩张术,1例行瘢痕切开电凝术,另3例行气管切开术,缓解了病人呼吸困难所带来的痛苦并转危为安.结论:不管任何原因引起的喉狭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手段是有效的.
  • 摘要: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multiple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对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我科于2009年7月至2011年5月疑诊支气管异物收住的患儿中行肺多层螺旋CT平扫及MPR重建检查者300例,年龄8个月至10岁,均无明确异物吸入史导致的二度以上呼吸困难.影像学诊断为异物者,均行支气管镜检术,无异物者应家属要求行支气管镜检术或保守治疗观察.结果:300例疑诊支气管异物的患儿中,MPR显示有异物影244例,56例未见异物.244例均行支气管镜检术,发现异物238例(其中植物性异物218例,动物性异物3例,化学合成品异物14例,矿物性异物3例);6例未发现异物,其中2例为糊状粘痰阻塞支气管口,2例为支气管腔内肉芽组织生长,考虑曾有异物停留所致,1例为支气管外新生物压迫支气管壁向管腔内隆起致管腔狭窄,1例CT显示阴影区术中见粘膜糜烂并有伪膜附着(术后病检证实为结核).56例未见异物者,14例行支气管镜检术均未见异物,余42例经保守治疗均症状缓解出院。诊断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90. 3%,约登指数0. 903。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重建对于支气管异物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减少全身麻醉、支气管镜检术等高风险的临床操作的盲目性。且对于植物性异物等可透光异物显示良好。但由于其费用昂贵,且重建图像需要一定时间,该检查尚不能取代胸片、胸透等传统方法作为常规检查。适用于异物史不确切,或临床表现不典型,以及家属强烈排斥手术治疗的患儿。
  • 摘要:目的:针对不同的疾病,探讨相应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通过病例分析,对气管支气管肿瘤、气管支气管狭窄、气管支气管特殊异物、气管外伤四种气管支气管疾病的治疗方法进行了阐述。结果及结论:针对气管的不同病变,采取不同的操作技术进行,通过气管造口进行是可行的,可以适用于部分胸段气管的病变,但是不能全部代替开胸手术,手术危险性较大,应该充分和患者家属交代清楚。
  • 摘要:目的:了解新生儿上呼吸道梗阻的病因做到早期明确诊断,正确治疗降低死亡率.方法:对2010年3月至2011年5月间51名上呼吸道梗阻新生儿患者进行研究,从临床表现、直接喉镜检查、纤维鼻咽镜、CT核磁、MIR、及心脏彩色多普勒等影像学检查,血清Ca离子实验室检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及结论:发生于喉咽部的各种先天性疾病,喉喘鸣、喉蹼、喉囊肿、会厌囊肿是引起小儿上呼吸道梗阻的重要原因,特例是甲状舌管囊肿,儿童与成人的甲状舌管囊肿在发生部位,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等方面均有明显的不同,应引起足够重视。先天性喉喘鸣也叫喉软骨软化症,如遇呼吸困难明显者,应行气管切开术。
  • 摘要:目的:采用组织学方法,探讨长期症状性声带麻痹患者是否有喉返神经自发性再生与否及再生程度,为临床喉返神经修复时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连续收集2008年6月至2009年2月在长海医院耳鼻咽喉科的甲状腺术后声带麻痹患者29例(女15例,男14例),失神经病程为7~74月.以正常喉返神经标本30例为对照组.术中神经探查明确每例患者喉返神经损伤的位置和类型.切取损伤远心端约0.5cm长神经干,采用甲苯胺蓝染色观测神经再生的程度并定量计数再生轴突,以及电镜观察再生神经纤维的超微结构和状态.结果:术中神经探查证实神经切断和结扎分别为24例和5例,手术显微镜下观察到切断的喉返神经近心端和远心端均有结缔组织样成分存在。光镜观察所有受损神经均有不同程度轴突再生,不规则的再生有髓神经纤维数目为17-259根,最大轴突再生数目仅为正常喉返神经(658±79)数目的40%。电镜下显示所有受损神经中再生轴突直径较小、形状不规则,Bungner带散布于轴突之间,切断伤的神经干中多有明显的纤维化组织成分存在。结论:本研究证实喉返神经损伤致声带麻痹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自发性神经再生,这种亚临床神经支配有可能保护失神经喉肌的再生能力,同时为了解声带麻痹患者临床表现的个体间差异提供了组织学证据.
  •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声门闭合不全的外科术式选择,评估不同外科术式治疗声门闭合不全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3月至2010年1月间长海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声门闭合不全患者826例(男378例、女448例).所有患者术前术后均接受电子喉镜或/和动态喉镜、电声门图、嗓音主客观评估(包括GRBAS、Jitter、Shimmer、NHR)、空气动力学和喉肌电图检测.术后随访时间至少6个月.结果:按病因不同,826例患者分为声带沟组45例(5.45%),弓形声带组56例(6.78%),单侧声带麻痹组687例(83.17%),外伤性杓状软骨脱位或固定组38例(4.6%).声带沟组采用切除缝合(14例)、填充缝合(9例)和脂肪筋膜声带注射(22例);弓形声带组均采用脂肪筋膜声带注射;单侧声带麻痹组采用颈袢喉返神经吻合(386例),喉框架手术(其中甲状软骨成形术Ⅰ型44例、杓状软骨内收术68例、甲状软骨成形术Ⅰ型联合杓状软骨内收术29例),颈袢喉返神经吻合联合杓状软骨内收术55例以及脂肪筋膜声带注射术105例;外伤性杓状软骨脱位或固定组采用脂肪筋膜声带注射(27例)和杓状软骨内收术(11例).各组患者术前后嗓音主客观评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带沟组、弓形声带组、单侧声带麻痹组、外伤性杓状软骨脱位或固定组声带沟组的手术有效率分别为76%、89%、98%和84%;神经修复治疗单侧声带麻痹的效果明显优于喉支架手术和声带注射术(P< 0.01);声带沟组术后嗓音质量较其他三个组差(P<0.01).结论:导致声门闭合不全的病因复杂多样,应根据声门闭合不全病因的不同,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外科术式;不同原因的声门闭合不全的治疗效果存在差异;同一原因的声门闭合不全,选择的术式不同,获得的治疗效果可能存在差异。
  • 摘要:目的:分析Repose舌根牵引/固定术与UPPP联合治疗OSAHS.方法: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患者一般都存在上气道多平面的阻塞,单纯针对软腭平面的手术如UPPP常难以取得满意的疗效。2006年2月~2010年10月我科采用Repose舌根牵引/固定术与UPPP结合对57例重度的OSAHS患者行上气道多平面手术。男44例,女13例;.全部患者均有术前PSG监测结果,依照2002年杭州标准诊断为重度OSAHS。结果:术后6个月~2年,进行PSG监测:AHI(16.74士9.23)及LS02(85.17士2.85)%,与术前AHI(69.26士6.54)、LS02 (58.27士3.1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患者呼吸暂停、睡眠打鼾以及白天嗜睡的症状均明显减轻甚至消失。并发症主要包括:吞咽困难和发音含糊(5-7天)、进食鼻腔反流、饮水呛咳(15-20天)、舌咽异物感(3个月左右消失)、缝线的排异反应(1例)。结论:Repose舌根牵引/固定术联合UPPP,对于处理上气道多平面阻塞的OSAHS患者近期疗效是安全、有效的,但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的随访观察。
  • 摘要:目的:探讨杓状软骨内移联合双蒂胸骨舌骨肌瓣转入声门旁治疗单侧声带麻痹的疗效.方法:单侧声带麻痹9例,在甲状软骨板正中旁开0.5cm裂开甲状软骨板,在杓状软骨肌突内收固定的同时将带双蒂的胸骨舌骨肌瓣转入患侧声门旁内.治疗前后以电子喉镜、频闪喉镜、嗓音听评委主观评估、声学参数客观分析等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侧声带膜部及声带突部术后即刻均明显内移,声带体积增大,发音时增大更为明显,声门后裂隙消失3例,明显缩小6例.术后6个月嗓音总嘶哑度:嗓音正常2例、轻度声嘶6例、中度声嘶1例,术后较术前明显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2个月及6个月声学四参数(Jitter、Shimmer、NNE、基频FO)平均值均明显小于术前,最长声时(MPT)明显长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与2个月比较上述参数均无明显差异.结论:双蒂胸骨舌骨肌充填联合杓状软骨内移喉成形术治疗单侧声带麻痹创伤小、无排异反应,远期效果较稳定。
  • 摘要:目的:探讨颈袢神经修复术治疗甲状腺手术引起的单侧声带麻痹疗效.方法:甲状腺手术引起的单侧喉返神经损伤声带麻痹369例,病程均在半年以上,其中6~12个月208例(A组)、12~24个月112例(B组)、2~3年49例(C组).均采用颈袢主支与喉返神经吻合术;手术前后进行嗓音主客观检查、动态喉镜、空气动力学、肌电图检查等评价手术效果.结果:三组病人术后声学三参数频率微扰、振幅微扰及标化噪音能量均明显较术前减小(P均<0.05).A、B组平均值均在正常范围.A、B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C组各指标均明显高于A、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嗓音恢复至稳定状态的时间各组各不相同,A、B、C组分别为12.7±4.3,17.2±5.7and25.4±11.8周,痳痹时间越长,恢复越慢,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喉镜检查发现术侧声带与健侧无明显区别,动态喉镜及肌电图检查证实声带获再神经支配.结论:颈袢神经喉返神经修复手术能满意地恢复单侧声带麻痹的发音功能,失神经2年内行颈袢神经-喉返神经修复术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失神经时间2年以上的患者.
  • 摘要:目的:探讨失神经支配对人喉内收肌和外展肌纤维表型转换及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MHC)转型的影响以及变化规律.方法:按病程将人喉内收肌和外展肌标本分为失神经6~12月组、1~2年组、2~3年组、3~6年组、>6年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HE和Masson染色观测喉肌的形态学转变,采用免疫荧光、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喉肌MHC各亚型的转录和蛋白水平.结果:随着失神经时限的延长,所有肌纤维的平均直径逐渐减小,截面积逐渐减小,而胶原纤维截面积逐渐增加,以环杓侧肌为代表的喉内收肌肌萎缩速率和幅度均小于以环杓后肌为代表的喉外展肌.环杓后肌失神经支配后MHC-Ⅰ表达下降,而MHC-Ⅱ表达升高,以失神经1~2年为关键期;环杓侧肌失神经支配后总体MHC-Ⅰ表达变化不显著,仅表现为MHC-Ⅱ各亚型之间的调节,以失神经3~6年为关键期.内收肌MHC各型表达变化相对滞后;相同失神经时限的喉外展肌环杓后肌MHC表型表达变化的程度要大于内收肌环构侧肌。结论:由于不同收缩性质肌纤维类型的比例组成导致肌肉组织类型和功能特性的差异,失神经支配对喉内收肌和外展肌的肌纤维形态和肌纤维转型的影响是有差异的,外展肌MHC表达变化的程度和幅度大于内收肌。需恢复环杓后肌声带外展功能的延期喉返神经修复手术宜在损伤1年内进行,而恢复环杓侧肌声带内收功能的延期喉返神经修复手术可以选择在损伤3年内进行。为临床喉返神经修复手术的可行性和时机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改良ZPPPP术治疗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nea syndrome OSAHS)的疗效.方法:2007年10月~2008年10月对37例中、重度OAHS患者进行改良ZPPP术.按AHI分为中重度2组,根据Fridman分型,Ⅱ型29例,Ⅲ型7例.电子鼻咽喉镜检查及Muller试验示软腭后间隙及腭咽平面狭窄.手术方法:全麻下开口器暴露口咽部,在软腭表面自悬雍垂根部与硬腭边缘连线中点处分别向两侧作“V”形切口,切口两端与腭舌弓相连,将悬雍垂及部分软腭口咽侧黏膜连同两侧腭帆间隙脂肪切除,保留其鼻咽面黏膜.ZPPP术是将剩余悬雍垂黏膜中线切开,向口咽侧翻上,分别与两侧软腭切口顶端缝合.对其进行改良有两点,1.将剩余黏膜进行修剪至合适长度,再翻上缝合.2.将腭咽弓黏膜斜向外上方切开,进行松解,再与腭舌弓缝合,进一步扩大咽腔.术后出现短暂饮水鼻咽返流31例,但都在一周内消失,有1例术后第三天,伤口出血约20ml,予局部压迫后血止.结果:术后半年进行复查,29例Fridman Ⅱ型OSAHS患者AHI由术前的19.61±4.52次/h下降至10.63±4.80次/h,其中24例患者AHI下降大于50%,有效率82.8%。7例FridmanⅢ型OSAHS患者AHI由术前的38.92±5.58次/h下降至17.62±6.50次/h,其中5例患者AHI下降大于50%,有效率71.4%.结论:改良ZPPPP术治疗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可取得较好疗效。
  • 摘要:目的:建立单侧声带麻痹的动态喉镜视感知评分表,量化评价声带麻痹的功能状态.方法:根据文献并结合声带麻痹特点,选择声带振幅、声门上运动、患侧声带位置、声门闭合程度、闭合商、声带振动的对称性和规律性组成初步评估表,以9名评委对不同声嘶程度的单侧声带麻痹患者48例进行评估,用组内相关系数统计评委间一致性,Kappa系数分析评委自身稳定性.用手术疗效明确的单侧声带麻痹患者76例作为检验评分表效度的工具,检验评估表的各项指标在手术前后有无差异.结果:选择自身稳定性高的评委有利于提高评委间一致性,以5名自身稳定性最高评委的评估结果,观察指标中有6个指标较为满意,患侧声带位置、声门闭合程度、闭合商、患侧声带边缘直线、声带振动的对称性和规律性性的评委一致性在0.55-0.80之间.声带振幅(左、右)和声门上运动(前后、左、右)的评估这5个观察指标的评委间一致性较低,将它们从表中删去.评估表中6个观察指标在手术前后差异明显,均P<0.001.故该评估表检验手术疗效的效度良好.结论:单侧声带麻痹动态喉镜视感知评分表的各项指标评委之间一致性较好,且效度良好,故该评估表可作为研究单侧声带麻痹的评估工具.
  •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喉恶性黑色素瘤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喉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原发性喉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诊治方法和预后.患者为男性,主要表现为声嘶十天.电子喉镜示:右侧喉室暗褐色肿物,约直径1cm大小,表面光滑.病理检查为喉恶性黑色素瘤.给予重组人干扰素α 2b肌肉注射,行气管切开术及支撑喉镜下喉恶性黑色素瘤冷冻术,一月后重复冷冻一次.结果:喉部肿物经两次冷冻治疗后消失,患者术后4个月发现肝转移,一年后死于肝及肺转移.结论:原发性喉恶性黑色素瘤临床少见,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表现.通常为术后病理检查确诊.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辅助化疗和放疗效果尚有争议,冷冻治疗对控制局部肿物有一定效果。
  • 摘要:目的:研究单侧声带麻痹同时合并后组颅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和肌电生理特点.方法:单侧声带麻痹患者307例,其中26例患者通过头颈部检查、影像学及肌电图检查确定合并后组颅神经损伤.对其临床特征、后组颅神经肌电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像学检查发现异常的患者神经损伤程度与肿瘤部位、进展情况和病程等有关,其他患者神经损伤的程度与病程和病因等有关。结论:病因不明的单侧声带麻痹患者部分可同时合并后组颅神经损伤(以副神经损伤最多见),但由于起病隐匿,病程长而易被漏诊或误诊为“特发性”声带麻痹。因此,对于临床上“特发性”声带活动不良的患者,头颈部及颅神经检查、头颅影像学检查及肌电图检查对后组颅神经损伤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以除外真正的原因。
  • 摘要:单侧声带麻痹经过半年以上代偿训练,依然有很多患者失代偿、声门闭合不全,而引发的一系列喉生理功能损害。声带注射和甲状成形术是常用的手术矫治方法。北京协和医院耳鼻喉科主要采用改良的钛金属夹进行甲状成形术。本文主要探讨钛夹甲状成形术的手术技术操作经验、并发症的原因、并发症处理的体会。
  • 摘要:播散性黄瘤(xanthoma disseminatum),也称为非郎格尔汉斯细胞性组织细胞增多症(non -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是一种较罕见的、良性、非家族性的勃膜皮肤病变。常多发,对称累及躯体屈侧皮肤。但也能引起上气道勃膜损害。本文结合临床病例,探讨了播散性黄瘤引起腮咽、下咽和喉广泛瘫痕狭窄的临床治疗策略,并对治疗效果进行了随访。
  • 摘要:目的:通过内镜下应用等离子射频辅助腺样体消融术治疗2000余例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观察疗效并总结手术治疗经验.方法:患儿全麻,暴露口咽部,拉起软腭,70度鼻内镜暴露鼻咽部,用70号等离子射频刀消融肥大的腺样体.结果:术中出血0.5-5毫升,平均1.5毫升,术后无原发性出血,于术后3~15天出现继发性出血,部分患儿术后发热并鼻腔有臭味,5例腺样体再次增生肥大,术后疼痛轻微,睡眠打鼾于术后1至7天逐渐缓解.结论:内镜下等离子射频辅助腺样体消融术是一种微创的手术术式.手术过程中需要注意某些细节操作方能避免并发症,保证疗效.
  • 摘要:目的:研究腭咽成形术治疗OSAHS的形态学变化,分析清醒平静呼吸状态下上气道CT在评估中重度OSAHS患者腭咽成形术后远期疗效中的价值及二者的差异,以探索提高中重度OSAHS患者腭咽成形术远期疗效的方法.方法:21例经多道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确诊为中重度OSAHS患者,经术前清醒平静呼吸状态下上气道CT检查,分别将患者分为A组(单纯腭咽平面阻塞)和B组(腭咽、舌咽平面联合阻塞),所有患者均行腭咽成形术,术后随访17~23个月,比较手术前、后CT指标的变化,及其与睡眠监测参数变化值的相关性;比较A、B两组患者主客观疗效,判断清醒CT预测手术疗效的准确性.结果:1.术后患者上气道形态学改变主要表现在腭咽区左右径、截面积增大,舌后区前后径减小.术前近似圆形或纵向椭圆形的咽腔,术后呈横向椭圆形.有效组中AHI的相对改变量与软腭后区左右径及截面积的改变量呈负相关(R2=-0.560,P=0.037;R2=-0.645,P=0.016).2.患者术后主、客观疗效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以AHI下降≥50%为有效,A、B组有效率分别为85.71%、35.71%,A组患者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结论:清醒上气道CT均可较好地预测腭咽成形术远期疗效.腭咽成形术后软腭后区左右径的扩大与AHI减少明显相关.
  • 摘要:目的:探讨CT在上气道阻塞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61例经多道睡眠监测(polysomonography,PSG)检查确诊为OSAHS的患者,在清醒状态平静呼吸、深吸气末和睡眠呼吸暂停时行上气道CT扫描,分别测量并比较三种状态下软腭后区和舌后区的前后径、左右径、截面积及深吸气和睡眠时各平面的塌陷度。以睡眠呼吸暂停时所发生的各平面阻塞为准,分析清醒时平静呼吸和深吸气状态下上气道各阻塞平面判断的的准确性.结果:三种状态下,软腭后区及舌后区的前后径、左右径、截面积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呼吸暂停时软腭塌陷度大于深吸气,而舌后区的塌陷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睡眠上气道CT可较真实反映OSAHS患者呼吸暂停时上气道的阻塞平面和阻塞程度,但耗时、费力,临床上不易推广。软腭后区是OSAHS患者主要狭窄或阻塞部位,近半数患者同时存在舌后区狭窄或阻塞。清醒平静呼吸及深吸气末上气道CT可较好地判断软腭后区狭窄或阻塞,但对舌后区的狭窄或阻塞判断不佳。
  • 摘要:目的:探讨硬质支气管镜探查手术围手术期的影响术中氧耐受不良因素,分析其原因并提出处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月~2010年12月因各种原因于我院行全麻下硬质支气管镜1660例患儿的围手术期情况,记录术中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并对其进行分析统计.结果:所有呼吸道异物患儿均成功取出异物,无一例患儿术中或术后死亡.探查过程中,154例非呼吸道异物患者中有80例出现血氧下降,1490例呼吸道异物患者中有378例出现血氧下降,前者较后者更易出现术中氧耐受不良;所有呼吸道异物患者中,贫血患儿共有52例,术中有42例患儿出现血氧下降;出现纵隔或皮下气肿等并发症的患儿有70例,术中有52例出现血氧下降,主气管及双侧支气管异物患儿也容易出现术中氧耐受不良,白细胞计数正常与否与氧耐受不良无关.结论:非异物性疾病,贫血患儿,术前存在并发症,双侧支气管异物和主气管异物为探查手术的氧耐受不良因素,术中采取加压给氧和/或快速取出异物、吸除管腔内分泌物,可有效改善血氧耐受不良。
  • 摘要:目的:建立裸鼠喉咽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初步研究高压氧对喉咽癌动物模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将40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1组(成瘤5天后处死)、空白对照2组(成瘤10天后处死)、高压氧1组(成瘤后行高压氧5天后处死)、高压氧2组(成瘤后行高压氧10天后处死),每组8只,接种对数生长期喉咽鳞癌Fadu细胞,模型成功建立后分别暴露于常压空气和高压氧微环境中,各组相应处理结束后处死各组小鼠,对其肿瘤重量,体积、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结果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各组组织病理学结果无明显差异,均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高压氧1组较空白对照1组肿瘤质量抑制率为20.13%、体积抑制率为20.54%,Fap α(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α)表达强度明显低于空白对照1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高压氧2组较空白对照2组肿瘤质量抑制率为13.65%、体积抑制率为10.30%,Fap α表达强度明显低于空白对照2组(P<0.0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压氧对喉咽癌动物模型移植瘤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摘要:目的:探讨男性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通过鼻声反射和鼻阻力测量对鼻腔、口咽腔的状况进行相关评估.方法:30例正常成年男性(除外耳鼻咽喉疾病)为A组,75例OSAHS患者分为B组(BMI<28)和C组(BMI≥28).分别测量鼻阻力和鼻声发射的各项参数将各组间参数进行比较,并与PSG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正常人的舌位与重度OSAHS患者舌位不同,(X2=52.986,P<0.01),重度OSAHS患者的鼻阻力与正常人不同,其中 组重度OSAHS患者的鼻阻力最高.舌位较高的鼻阻力高,(P=0.023,0.024,P<0.05),C组的鼻阻力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呈正相关(r=0.423、0.425,均P<0.05).结论:重度OSAHS患者舌位与正常人不同,上呼吸道狭窄和鼻阻力增高、肥胖相互作用加重睡眠呼吸暂停程度.
  • 摘要:目的:探讨支撑喉镜治疗喉气管狭窄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作者单位)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近13年35例喉气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1~13年,主要手术方法为支撑喉镜瘢痕切除术或CO2激光辅助杓状软骨切除术,患者年龄8~68岁,平均42.4岁,术前16例已行气管切开.结果:27例(77.1%)治愈拔管,恢复正常呼吸功能及功能性发音.结论:支撑喉镜下微创手术及扩张子置入对于声门区狭窄或长度小于1cm的声门上或声门下狭窄,手术效果良好,且有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 摘要:目的:分析喉结核的临床特征,提高喉结核的临床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喉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喉结核的主要临床症状是声嘶,咽喉疼痛、咳嗽,低热、消瘦、乏力等全身中毒症状少见.本研究13例患者全部都有声嘶,咽部疼痛9例(69%),咳嗽6例(46%),低热、消瘦及全身乏力1例(8%).喉镜下表现为3种类型:浸润水肿型4例、增生肥厚型6例,类慢性喉炎型3例.肺部CT.11例有肺部结核感染,2例无肺结核病灶.喉部活检:除2例病变局限在声带的患者未行喉部活检外,其他11例患者进行喉部活检,1例结果阴性,10例报告为喉结核.PPD试验:除1例未做外,其他12例的结果阳性.结论:喉结核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喉镜下表现有一定的特殊性,早期发现主要依靠喉镜检查提出,确诊需结合活检病理结果、肺部CT及PPD试验.
  • 摘要: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儿童呼吸道异物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可疑儿童呼吸道异物进行螺旋CT扫描及三维重建,结果:作为研究组;以气管镜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胸片或胸透检查结果作为对照组,通过x2检验比较两组与金标准符合情况.结果 螺旋CT三维重建可清楚显示病变部位、范围、有无继发感染,其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三维成像技术是诊断儿童呼吸道异物的重要依据.
  • 摘要:目的:探讨出院后健康教育在鼻出血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对我科164例鼻出血出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观察组行出院后健康教育,而对对照组仅在住院期间健康教育,对两组患者调查问卷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82例与对照组81例均接受调查问卷,观察组回收率100%,对照组回收率98.7%.结果显示两组在正确用药、合理饮食、控制情绪、了解疾病相关知识、戒除烟酒及满意度等方面的比较均存在着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后,观察组对各项知识的掌握程度均高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迷路瘘管的临床特点和手术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18耳)并发迷路瘘管的慢性中耳炎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有眩晕发作病史的10例(55.6%),在薄层水平+冠状位CT检查的10例患者中,术前影像学诊断有瘘管的9(90%).术前并发面瘫1例.并发耳蜗底周瘘管1例.所有患者均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其中1例属再次乳突手术,12例Ⅰ期鼓室成形术.术中均对瘘口处的病变组织进行清理后筋膜覆盖,再填骨粉加固,筋膜外覆.结果:术后骨导无明显变化14例,下降3例,1例耳廓耳甲腔并发绿脓杆菌感染致全聋.术后14例出现眩晕,随访3月内眩晕均消失或改善.结论:中耳炎乳突手术中应重视迷路瘘管存在的可能性,颞骨薄层水平+冠状位CT在术前检查时具有重要意义.术中可以清除瘘口周围病变后予以筋膜覆盖,术中及术后预防细菌感染及其重要.
  •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老年鼻出血患者的健康教育,总结经验,提高护理质量.方法:对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在我科收治的16例高血压性鼻出血患者,行住院期间健康教育和出院后健康教育.结果:16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出院后血压控制良好,无再发出血.结论:健康教育对高血压性老年鼻出血患者的预防、治疗及康复有积极的作用,提高了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提高了遵医行为,增进了护患关系,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满意度.
  • 摘要:目的:研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后生活质量的变化.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OSA的儿童实施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患儿家长于术前及术后6~18月完成OSA-18生活质量问卷调查,术前术后调查问卷的评分用配对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本研究共66名儿童,平均年龄5.58岁,(2.67岁~12岁),其中男孩17 (25.8%),女孩49 (74.2%).两次调查问卷之间至少间隔6个月.OSA-18总分术前平均分为70.59(SD=15.015),术后OSA-18总分平均分为39.94 (SD=14.232),OSA-18术前评分显著高于术后评分(P<0.001).术前术后的OSA-18总分,睡眠紊乱、身体症状、情绪困扰、白天问题及看护者关心的问题五项评分,以及每一小项评分均有显著提高(P<0.001).结论:OSA严重影响儿童生活质量,腺样体扁桃体切除术后生患儿活质量有显著改善.
  • 摘要:本文结合2例临床病例,探讨了儿童食管异物出血的临床特征、诊断技术以及治疗策略,并对治疗效果进行了概述。
  • 摘要:目的:通过对一例儿童罕见NK/T细胞淋巴瘤的发病诊治经过的回顾总结探讨此类疾病的发病特点及诊断思路,并通过活组织EB病毒原位杂交法(EBER)证实此类肿瘤与EB病毒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2009年6月我院收治的一例主诉“左侧鼻塞1年伴间断发热半年”的10岁患儿病情进行回顾总结。结果:发病特点起病隐匿,首发症状仅有鼻塞,直至发病半年后才出现间断发热。阳性体征不明显,仅可见下鼻甲粘膜表面出现坏死组织。影像学特点发病过程中两次鼻窦CT检查均提示左侧鼻腔如组织密度填充,未见骨质破坏。对比两次病理检查结果,最终通过病理检查做出明确诊断。结论:病理诊断是确诊的唯一手段,确诊依据为肿物镜下有肿瘤细胞以血管为中心浸润性破坏,同时免疫表型检测T细胞分化抗原如CD45R0(+),NK细胞相关抗原CD56(+),细胞毒颗粒相关抗原TIA-1(+)时,则可明确诊断结外鼻型M(/T细胞淋巴瘤。
  • 摘要:目的:观察婴幼儿支气管异物合并肺炎在支气管镜手术中采用支气管冲洗治疗的效果,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支气管异物合并肺炎患儿123例,年龄1~3岁,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8例单纯行全麻硬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冲洗组65例在取异物时行支气管冲洗,药物包括1%利多卡因溶液(含1∶100000肾上腺素)2ml和0.125%甲硝唑溶液5ml.对比观察两组术中并发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冲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恢复时间明显缩短,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幼儿支气管异物合并肺炎行支气管镜取异物术中采用支气管冲洗技术可以减少术中并发症的发生,促进炎症吸收和缩短病程,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喉异物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喉异物患儿49例,按就诊年龄分为幼儿组:31例(63.3%),年龄8个月~5岁;儿童组:18例(36.7%),年龄>5岁~11岁,分析比较两组的发病情况、异物种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幼儿组93.5%有明确的异物吸入史,异物种类以鸡骨、鸭骨和鱼刺为主.儿童组仅66.7%有异物吸入史,异物种类以玩具类多见.幼儿组呼吸道症状及声嘶较重,儿童组症状多样易误诊.检查和诊断以电子喉镜和(或)直接喉镜为主,治疗方法多为直接喉镜下取异物,必要时行支气管镜检查或气管切开术.无死亡病例.结论:5岁以下是喉异物的高发年龄,一旦发生,应尽快采取适当的措施取出异物,解除喉阻塞。
  • 摘要:目的:骨化纤维瘤是鼻腔鼻窦少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在临床工作中极易被误诊和漏诊.总结医院收治过经病理证实的鼻腔鼻窦骨化纤维瘤其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方法:对额窦骨化纤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第3天取出鼻腔填塞物,术后第7天拆线,保留额窦引流管,并每日冲洗额窦.术后病理诊断为骨化纤维瘤.术后第10天出院,患者前额部胀感及头晕感消失.半月后复查见鼻腔内额窦引流管通畅,予冲洗额窦,1月后取出额窦引流管,行鼻内镜检查,见鼻额管开口通畅,术后随访至今3年无复发.结论:骨化纤维瘤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骨组织的良性肿瘤,好发于颅面骨,该病的诊断主要依靠鼻窦CT及病理学检查.鼻窦CT作为常规检查手段,本病预后较好,彻底切除肿瘤后无复发,复发的原因多为手术不彻底,复发后的唯一办法是再次手术彻底切除肿瘤.放疗和化疗对本病无效.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