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七次中医推拿学术年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七次中医推拿学术年会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七次中医推拿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6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6-10

主办单位:中华中医药学会;北京中医药学会

会议文集: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七次中医推拿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采用CONSORT声明及改良Jadad量表评价推拿治疗颈椎病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的报告质量.rn 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VIP)、万方(WF)四个数据库,手工检索所有中医药类核心期刊及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采用Consort声明及改良Jadad量表进行质量评价.rn 结果:共纳入合格文献204篇,根据Consort声明评价条目,纳入文献中多数存在随机方法叙述不清、盲法使用率低、结局指标单一、无样本量准备等问题;根据改良Jadad量表评价纳入204篇文献中,低质量(0-3分)的有196篇(96.08%),高质量(4-7分)的有8篇(3.92%).rn 结论:目前国内关于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质量普遍较低,建议今后在推拿治疗颈椎病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中引用国际公认CONSORT声明和改良Jadad量表进行规范化实验设计及报道.
  • 摘要:脑瘫作为一种儿童致残率极高的疾病一直缺乏行之有效的防治手段,推拿治疗脑瘫因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近来备受医学界关注.笔者查阅了近十年推拿治疗脑瘫的相关文献,从疗效和机理两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推拿治疗小儿脑瘫的研究提供参考,其在推拿部位上多选用脊柱及两侧夹脊穴、四肢等,推拿手法则多以轻柔类手法如推法、揉法,辅以点穴等重刺激手法和活动类手法。作用机制可能是在某种程度上能调整体内微量元素含量,对Fe,Zn,Cu等人体必需微量元素有提高作用,而对Cd等非必需微量元素有降低作用通过对患儿特定部位物理刺激以及促进了患儿消化吸收功能,改善机体营养状态从而产生了对大脑等神经系统和运动系统的发育。
  • 摘要:通过整理近年来关于推拿为主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相关文献,推拿单独治疗,以放松和整复手法为主.推拿结合其他疗法如针刺、牵引、中药内服等,效果也很显著.颈椎病发病率逐渐上升,推拿以其疗效好、安全、无痛苦、价格优惠的优势将会有更广阔的前景.
  • 摘要: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原因引起脊柱内、外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椎动脉、脊髓或交感神经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目前此病发病率达到70%至80%,严重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临床上常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混合型颈椎病六种.文章介绍了对于颈椎病的预防保健的知识,比如阅读有关防止预防颈椎肌劳损或颈椎病发生的书,掌握用科学的手段防治疾病。保持乐观精神,树立与疾病艰苦抗衡的思想,配合医生治疗,减少复发。加强颈肩部肌肉的锻炼,在工间或工余时,做头及双上肢的前屈、后伸及旋转运动,并对床和枕头的选择及睡眠体位给出了建议。
  • 摘要:坐骨神经损伤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疾病.笔者通过分析CNKI中关于推拿治疗SNI模型大鼠的文献,研究推拿治疗SNI大鼠的修复机制.发现推拿对SNI模型大鼠治疗作用显著,并且针灸、中药等疗法也助于神经损伤的修复、再生,促进大鼠功能的恢复,目前对SNI大鼠修复的研究包括细胞、因子、基质、信号通路等因素。笔者认为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对SNI模型大鼠修复机制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对各因素之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研究,并将各种疗法配合、对比研究,从而找到较好的中医治疗SNI方案。总之推拿疗法绿色、安全、有效等特色越来越凸显,推拿治疗SNI模型大鼠的研究前景也将越来越深入。
  • 摘要:目的:对近年公开发表的临床文献与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推拿学》、《小儿推拿学》中的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篇章内容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临床文献的核心处方(治疗方案),为教材编写提供临床依据并对其补充.rn 方法:检索CNKI、万方、维普三大数据库2010年~2016年发表的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相关文献,查阅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的《推拿学》、《小儿推拿学》;分别以辨证分型、穴位处方、穴位出现频次等信息建立Microsoft Excel数据库,挖掘整理教材与文献相关信息.rn 结果:检索到符合标准的临床文献40篇,查阅相关规划教材6本,在对比中,我们发现临床文献与教材中的证型、每种证型处方、单个特定穴等方面联系紧密,并得出推拿治疗小儿腹泻基础方:推大肠、推脾经、摩腹、揉龟尾、推七节骨、捏脊.rn 结论:临床文献为教材推拿治疗小儿腹泻的编写提供临床依据,并对其教材编写进行补充,为今后教材更好指导临床起到积极作用.
  • 摘要:本文通过对颈型颈椎病高发病率曾、低龄化原因的分析,发现青少年人群颈型颈椎病与伏案过久,不良阅读姿势、长期使用电子产品等慢性劳损因素密切相关;其临床症状、X线表现,发病特点中老年人有所不同.菱形肌区域疼痛成为青少年颈型颈椎病主要症状之一,目前在颈型颈椎病中针对该肌手法治疗的报道相对较少.笔者运用松筋调曲法改善青少年颈型颈椎病菱形肌区域疼痛,疗效满意;并从学术思想、治疗思路、治疗理念三方面分析了其作用的优势.为手法治疗青少年颈型颈椎病的提供新的思路.
  • 摘要:目的:太极推拿特色摇法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rn 方法:将90例交感型颈椎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传统推拿手法结合太极推拿特色摇法,对照组只采用单纯的传统推拿手法;两组频率为一周5次,5次为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rn 结果:通过临床治疗发现,太极推拿特色摇法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的整体疗效经统计学分析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rn 结论:太极推拿特色摇法在传统推拿手法的基础上进行,在进行弧线摇法过程中,3步解压,使得原来紧张僵硬的肌肉韧带等软组织进一步的松解,减轻肌肉韧带等软组织对颈椎的机械性压迫而恢复颈椎的力学平衡,并且整复错位关节,恢复颈椎正确的生理解剖位,而达到颈椎原来的力学平衡状态。其治疗交感型颈椎病疗效确切,健康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湘西刘开运小儿推拿一直恪守传统不变,强调整体与辩证,注重阴阳与五行,扶正为主,标本兼治,介绍了推法、拿法、按法、摩法、揉法、运法、掐法等常用手法的独特操作,阐述了手法操作的部位、顺序及次数,要求手法纯熟、到位,综合、灵活运用穴位的特定作用,因时因人因地而变.
  • 摘要:本文回顾性分析了1例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患者的病历资料,本案例中,患者女,年近八旬,消瘦病史,知其脾胃功能虚弱,肾精亏损,使筋骨不得濡养,出现腰痛、肢凉、肢麻、肢痿等症状,单纯服用西药,效显不佳,很难从根本上恢复患者的脾胃功能。结合患者的脾胃虚弱病机,及临床表现,故选用本科优势手法-腹部推拿,作用于腹部,并结合针刺疗法共同作用,泻实补虛,调其本原。腹部手法注重脘腹局部的治疗,通过辨证,选取相应的补泻手法(攻、散、提、带)作用于腹部,调腹进而作用于经络,以经络来调整脏腑,通过伏冲之脉和带脉直接影响冲、任、督、胃四脉的功能,进而影响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之气血,使十二经及其他七奇经之脉约束有职,上下运行有序,达到疏通经脉,益气活血的作用。且腹部推拿通过俞募配穴,施以不同按、揉、推、运手法来辅助治疗。患者因脾胃虚弱,运化无力,致水气内停,湿阻中焦,故采用腹部推拿的按法,补中带泻辅以针刺丰隆以补益脾胃兼祛湿为法,脾喜燥恶湿,湿去脾亦不被困,脾气得升,则纳呆,便塘,乏力症状得解。待患者湿去,调整腹推按法以补为主,针刺加上髓会之穴绝骨,与足三里、阴陵泉、三阴交相配,增益肝肾,舒筋通络,使足强力行。通过案例分析,笔者认为在应用维生素B12诊疗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的同时中,结合推拿、针灸等外治疗法可以更好的帮助患者缓解症状和恢复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摘要:推拿作为一种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其操作的作用要求普遍观点是达到“深透”,但是,笔者在长期的临床观察中发现,浅层次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的推拿也有其用处,不应在临床治疗中忽视浅层推拿手法疗效的作用.采用不同的压力,可以实现深透到不同的组织层次,从而达到能量在不同组织层次间的转换,从而使手法在浅层作用时得到能量的转化。进行手法操作时,应考虑力的大小及受力面积的影响因素。
  • 摘要:目的:阐释中医经脉经筋理论的神经-肌肉生理病理基础.rn 方法:从脊髓节段性敏感理论出发,对颈椎筋骨病症常见的根性痛、神经源性肌痛、肌筋膜痛进行分析,对比根性颈臂痛疼痛部位、压痛、肌紧张部位与手三阳经经脉及经筋部位的相关性.以根性颈臂痛为例,论述现代医学神经肌肉相关性认识与中医经脉经筋认识的统一性.rn 结果:根性颈臂痛并非单纯的周围神经疼痛,还会出现同脊髓节段皮节、肌节及交感神经过度活动引发的疼痛,其疼痛及压痛、肌紧张分布区域与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的循行部位相仿.从经脉理论角度,根性颈臂痛应属经脉经筋同病.rn 结论:从现代神经肌肉的解剖生理病理角度对根性颈臂痛的认识,与古人从经脉、经筋角度对颈臂痛的认识是相合的.古人重视疼痛部位的问诊,重视体表疼痛部位的触诊,可能是中医针灸推拿理论体表经脉经筋循行形成的主要方式,也形成了中医针灸推拿临床重视疼痛部位问诊、循经揣穴阿是穴筋结寻找、循经取穴循筋针刺的辨治思维模式.
  • 摘要:目的:探讨按动牵伸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并与基本手法进行对比.rn 方法:选取自2012年至2014年就诊于北京按摩医院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病人55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基本手法结合按动牵伸法组)和对照组(基本手法组),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ISOA评分、SF-36评分和B超下膝关节腔积液前后径.rn 结果:1)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总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治疗组93.3%,对照组84%;P=0.025<0.05);2)ISOA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治疗后ISOA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疗效更明显(P=0.03<0.05).3)SF-36量表评分:治疗后治疗组SF-36评分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两组间比较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4)关节腔积液前后径:治疗后治疗组关节腔积液前后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5);两组间比较积液前后径减少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rn 结论:“按动牵伸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效果显著,在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发面优于基本手法治疗.
  • 摘要:目的:观察提拿手法治疗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临床疗效.理论运用现代生物力学“应力”、“应变”、“张力”理论阐述祖国传统医学称为“筋损节涩、血瘀气滞”理论,同时论述提拿手法的作用原理.rn 方法:将186例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提拿手法治疗组(简称治疗组)96例和斜板手法对照组(简称对照组)90例,两组均隔日治疗1次,5次为一个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判定比较.rn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6%,两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提拿”手法通过提拿第三腰椎横突部位的软组织,达到“筋顺节利、气血通畅”的目的,同时改变、消除了第三腰椎横突部位“应变”、“应力”、“张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 摘要:目的:探讨推拿特定穴治疗退行性颈椎失稳症的临床手法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诊断的退行性颈椎失稳症患者分别纳入夹脊手法治疗组及牵引对照组,治疗相同周期后分别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夹脊手法组总有效率95.0%,牵引对照组总有效率86.7%,两组结果在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结论:通过推拿夹脊可以调和阴阳,疏通经络。而且较其他治疗方法,手法治疗拥有依从性好,成本低廉,见效迅速,副作用少,适应面广等优点。
  • 摘要:目的:观察推拿手法配合针刀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将60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配合针刀的治疗方法,对照采用单纯推拿手法治疗,比较两组的有效率,治疗前后对患者的疼痛程度采用VAS评分,并运用红外热成像记录患者治疗前后病变区域的温度的变化.rn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90.00%,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者VAS评分及患者病变区域温度均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VAS评分及病变区域温度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推拿手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有效,针刀可促进慢性盆腔炎患者的康复.
  • 摘要:目的:观察运用颈肌功能测试仪(MCU)系统评价、推拿手法对颈椎肌力、活动度的影响.rn 方法:将56例用MCU检查患者的颈椎活动功能及肌力,根据检测报告形成推拿手法治疗方案进行治疗,疗程为3周,以颈椎活动度、最大肌力、疼痛评分为观察指标.rn 结果:颈椎活动度、最大肌力、疼痛评分明显高于治疗前.rn 结论:通过MCU系统测评,并以此为基础形成的手法治疗方案,可以明显改善颈椎病患者颈椎活动度及提高颈项部肌力,有效改善颈项疼痛指数。侧屈运动只发生于寰枕关节。寰枕关节的侧屈的运动幅度仅为3°,其限制因素是对侧的寰枕关节侧副韧带及齿突顶韧带和翼状韧带。这些韧带迅速增高的张力使枕骨髁在远离齿突时即停止了向内滑动,并牵拉同侧枕骨髁向前滑动2~3mm,出现向对侧旋转的共轭运动。除寰枢关节外,颈椎其它活动节段的侧屈运动与旋转运动紧密地连带在一起,没有单纯的侧屈运动,侧屈运动可使对侧钩椎关节面相互分离,扩大对侧椎间孔,并使椎骨向对侧旋转(指棘突的旋转方向),而对同侧钩椎关节面、椎间孔的作用正好相反。侧屈运动同时使对侧颈神经根、椎动脉处于紧张、受牵拉的状态。推拿可以改善颈椎病患者颈部后伸和前屈肌群最大随意收缩力矩的比值,并可以改变颈部肌肉的疲劳状态,建立新的力学平衡明确了患者颈椎活动受限的相关肌肉群,运用小鱼际法和一指禅推法可提高颈项部肌群的离心收缩肌力,运用伸展法可调整颈椎骨关节的相对位置,最大限度地恢复患者颈椎活动度,从而明显改善MCU各项指标。
  • 摘要:胸椎小关节功能紊乱症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是引起背部疼痛的常见原因。胸椎因有胸廓及其它软组织的加固作用,较颈椎、腰椎的扭伤机会少,但由于搬重物姿势不良,用力不协调,或长期坐卧姿势不良,易造成胸椎关节或软组织的急性损伤,使椎体发生单个或多个位移,当位移后可造成胸椎后关节、肋骨小头关节、肋骨横突关节的错缝,同时压迫或刺激肋间神经后支而引起症状。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起最重要的方法是按动疗法,远端取穴按动和胸椎复位按动,医生点委中、飞扬、后溪、申脉嘱咐患者做背部屈伸活动,医生点按穴位是静点,患者做主动屈伸旋转运动,是按动疗法中远端按动的体现,属于动静结合的治疗方法。
  • 摘要:目的:观测中医经筋理论指导下三维正脊疗法配合针刺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rn 方法:纳入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经筋三维正脊疗法配合经筋穴位针刺,对照组采用屈膝屈髋垫枕复位法.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患者VAS和JOA评分情况,并对疗法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rn 结果:治疗后实际完成病例75例.治疗组3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2.11%,对照组37例患者总有效率为70.2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及JOA评分组间比较,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临床症状及疼痛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rn 结论:中医经筋理论指导下三维正脊疗法配合经筋穴位针刺能提高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治疗的有效率,优于常规康复锻炼复位疗法.
  • 摘要:目的:观察罗氏腹部推拿手法对老年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门诊就诊符合功能性便秘的老年人20例应用腹部推拿手法治疗.结果:治疗3个疗程,治愈为8例,好转为11例,未愈为1例,总效率为95%.结论:腹部推拿手法是直接作用于腹部,双手直接掌揉可触及大肠部。推动大肠运动,增加胃肠动力,从而加快肠内容物的排泄。促进胃肠蠕动,增加腺体分泌,促进便意。运用腹部推拿治疗便秘,腹部推拿手法,可以通过刺激穴位,可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调整整体的虚实来治疗疾病。同时可以刺激腹部的膈肌、提肛肌、腹肌等收缩,增加排便动力。
  •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深层肌肉刺激仪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的临床疗效.rn 方法:62例患者随机分为深层肌肉刺激仪组(DMS组)和分筋弹拨推拿手法组(手法组),分别对腰三横突综合征患者的扳机点进行治疗,30天后观察VAS评分、腰椎前屈、后伸幅度及腰椎JOA评分比较.rn 结果:DMS组总有效率为93.55%,手法组总有效率为83.87%,DMS组明显优于手法组P(<0.05)).rn 结论:DMS和手法对腰三横突综合征的扳机点治疗,均有疗效,但DMS治疗效果更佳,其通过垂直物理振动刺激深层肌肉组织,使其本体感觉恢复正常化,从而消除软组织疼痛;产生的有节奏的按压与振动可以明显增加血液循环速度与促进血淋巴回流;对神经感受器的刺激也可促进血管舒张,加速血循环;松弛挛缩的肌肉和长度变短的肌肉,刺激较弱以及萎缩的肌肉,有效促进肌肉力量平衡,纠正生物力学紊乱,帮助患者恢复正确体姿,促进许多更为有效的运动。
  • 摘要:目的:观察推拿配合督灸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疗效.方法:用推拿手法配合督灸.以督脉经为主,从大椎穴至长强穴,撒上督灸粉,铺姜泥以上窄下宽梯形状,上置艾柱,共燃烧3遍.结果:总有效率100%.结论:该方法治疗本病有解痉通络,滑利关节,温肾壮阳,散寒止痛的功效.
  • 摘要:腰骶部慢性筋膜间隔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病,其临床表现、影像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均无特异性,临床上常归为慢性腰肌劳损或慢性腰痛.本文从解剖结构、病理机制、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对腰骶部慢性筋膜间隔综合征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本病常表现为慢性、弥漫性、间歇性腰骶部酸痛,慢性腰骶部筋膜间隔综合征的发病机理与腰骶部筋膜间隔和胸腰筋膜下间隔内的压力增高有密切关系,筋膜间隔内压测定是诊断该病的主要依据,但测定部位、穿刺针进针角度、进针深度目前均无统一标准。筋膜间隔切开减压术是防治腰骶部慢性筋膜间隔综合征的有效方法,术后功能锻炼是促进损伤软组织康复的重要环节。
  • 摘要:近年来卵巢早衰(POF)在临床上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本病病因多且复杂,诊治均不易,对女性身心健康有极大不利影响.卵巢早衰的研究目前成为热点研究对象,本文从西医、中医两个方面,对POF的病因、临床症状和治疗进行了概述,着重论述了推拿治疗对于调节激素水平和改善POF临床症状的作用,并探讨将推拿用于治疗POF的可行性.振腹疗法可作为缓解卵巢早衰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的治疗手段之一。振腹调理任督二脉,以培元气、畅气机。神阙穴是真气聚集之所,为生命的根本。中医治疗POF的指导思想以补肾为主,并配合健脾、疏肝、活血。相关理论和实践证实,推拿治疗能够起到上述效果;同时,现代医学研究显示,对穴位的有效刺激,能激活脑内多巴胺系统,调整脑--垂体--卵巢的自身功能,改善和缓解由于低雌激素水平导致的相关症状,使生殖内分泌恢复正常的生理动态,因此,将推拿治疗应用于POF治疗中是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的。
  • 摘要:目的:观察推拿联合中药熏蒸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推拿联合中药熏蒸疗法,对照组单纯采用推拿方法.两组均每周治疗5次,连续治疗15次后评定疗效.rn 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8.3%和85.3%,治愈显效率分别为80.1%、60.6%.两组的有效率和治愈显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推拿联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好,推拿主要作用机制是松解周围性卡压点,通过缓解肌肉紧张,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清除组织间隙的水肿,加速组织代谢,松解周围组织粘连,使神经根无菌性炎症得以消除,达到消炎止痛的目的。
  • 摘要:目的:观察推拿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5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梨状肌综合征病例分为三组,每组15例,设立一组治疗组,两组对照组.治疗组采用推拿结穴位注射盐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与维生素B12注射液;对照组组A采用推拿治疗;对照组B采用穴位注射盐酸射利多卡因与维生素B12注射液,3个疗程结束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有效率高于与两组对照组(P>0.05),治疗组VAS评分优于两组对照组(P>0.05).结论:推拿、穴位注射及推拿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梨状肌综合征临床均有效,其中推拿配合穴位注射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更佳.
  • 摘要:目的:比较采用常规推拿手法和以俯卧位提腿快速拔伸牵拉手法为主的综合疗法,对随机就诊的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腰部疼痛程度和功能障碍的影响。rn 方法:选择52例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常规推拿组的对照组和以俯卧位提腿快速拔伸牵拉手法为主综合疗法的治疗组.治疗前后用疼痛目测类比定法(VAS)和改良中文版Roland-Morris功能障碍问卷表(CRMDQ)评价两组患者的腰部疼痛和功能障碍受限程度。rn 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在1月、3月治疗前后;1月、3月治疗后的VAS和CRMDQ评分比较,都有显著差异(P<0.01),两组间总有效率分别在1月、3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rn 结论:用以俯卧位提腿快速拔伸牵拉手法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在缓解患者腰部疼痛,改善病人腰部功能障碍上具有明显优势.
  • 摘要:目的:观察三维正骨推拿法结合踩跷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88例非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三维正骨推拿治疗和踩跷推拿,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治疗10d,治疗前后均采用疼痛询问量表和腰椎MRI评定椎间盘复位情况和疗效评定.结果:观察组重度疼痛患者改善率优于对照组(P<0.05),患者重度椎间盘突出患者复位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维正骨推拿结合踩跷推拿能明显提高非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 摘要:目的:探索一种静脉全麻下手法配合消肿膏治疗肩凝症的新方法.方法:通过对34例肩凝症患者进行静脉全麻下手法配合消肿膏治疗肩凝症,观察治疗效果.结果:静脉全麻下手法配合消肿膏治疗肩凝症治愈率88.2%,总有效率100%.结论:手法治疗肩凝症能够直接、彻底地把骨面肌腱、韧带等粘连处分开,使受压的神经血管得到松解,从而恢复神经的正常功能,建立血液回流通路,带走大量致痛物质,使细胞组织缺氧状况得到改善,疼痛得到缓解,从而恢复肩关节活动功能。在静脉全麻下手法配合消肿膏疗效确切,操作简单,安全,患者痛苦小.
  • 摘要:本文通过对骶髂关节后错位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要点和治疗手法的论述,系统阐述王老对该病的诊疗经验,同时结合典型病例和相关文献,总结王老的临床诊疗思路,即三位触诊、牵臂推肩整复、按动加固等,其思路明确、操作安全、定位精准、疗效突出。
  • 摘要:目的:观察理筋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枕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rn 方法:选择颈源性枕大神经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理筋正骨手法治疗,每周3次;对照组30例,口服卡马西平,0.1g Tid,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疼痛评分变化情况.rn 结果:治疗组治疗2周后VAS评分痊愈12例,显效14例,有效3例,无效1例,愈显率为86.7%;对照组治疗2周后,痊愈5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8例,愈显率为43.3%.治疗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差异有显著性(p<0.01).rn 结论:理筋正骨手法治疗颈源性枕大神经痛临床疗效优于卡马西平.
  • 摘要:目的:比较推拿手法结合腹针组、推拿手法组,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寻找较好的治疗方法.方法:将9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腹针结合推拿手法组46例、推拿手法组44例.治疗组采用推拿手法结合腹针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手法治疗.比较2组治疗2个疗程的临床疗效.结果:推拿手法结合腹针组有效率为95.65%,高于单纯推拿手法组的86.36%(P<0.05).结论:推拿手法结合腹组治疗颈型颈椎病患者的疗效优于推拿手法治疗,是目前治疗颈型颈椎病的较好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目的:对“一指禅推法”的动力学参数进行初步分析研究.方法:记录1位熟练者和1位初学者的一指禅推法的手法运动轨迹曲线,同步采集保存各组手法的数据,用压力测试配套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手法的垂直作用力、频率、周期.结果:初学组与熟练组间的最大垂直作用力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间的最小垂直作用力、频率、周期无显著差异(P>0.05),但熟练组最小垂直作用力、频率、周期的离散度较小.结论:熟练者的“一指禅推法”较初学者而言,更符合“一指禅”对有力、均匀、柔和、持久的要求.
  • 摘要:颈椎病患者常有颈椎及韧带的病变而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颈部脊髓、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可引起综合症候群,轻者头、颈、肩臂麻木疼痛,手指、头麻木,关节活动受限,运动及反射障碍,重者可致全身酸软无力,头痛眩晕,甚至下肢发硬、行走无力,病情夜重昼轻、寒冷或疲劳时加重,严重者导致瘫痪。通过牵引可解除肌痉挛、增大椎间隙、舒展椎动脉的作用,从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压力和对动脉的刺激,并使嵌顿于小关节内的滑膜皱襞复位。“付氏推拿手法”主要用于治疗颈、肩、腰、腿、神经血管性头痛、胸椎小关节功能紊乱、失眠等疾病,应用特点是肌肉起止点指压、痛点强刺激、旋转波动及关节整复等手法为一体,手法简单,见效快,痛苦小,局部无刺激,对肌肉起止点进行点压,力透深层,缓解深层肌肉挛缩和椎间韧带相互拮抗的不平衡;手法牵引及颈部板法作用在于扩大椎间隙及椎间孔,使错位的关节复位,恢复颈椎正常的生理曲度和位置,解除肌肉和血管的痉挛,改善血液循环,增强局部的血液供应,促进病变组织的修复。牵引加“付氏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可以达到舒筋活血,里筋整复,通络止痛的目的,临床实践证明:此方法综合治疗颈椎病十分有效。
  • 摘要:目的:探讨一指禅推拿手法治疗颈椎病所致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符合诊断及纳入标准的35例患者施以一指禅推拿手法治疗,每次治疗约20分钟,隔天治疗1次,6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评价其疗效,观察治疗前后呃逆频率及间隔时间改善情况.结果:35例患者中,痊愈18例,有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2.86%.结论:一指禅推拿作用于颈部两侧肌肉,缓解肌肉紧张,解除肌肉痉挛状态,治疗颈椎病所致呃逆安全、有效,临床医生需对颈椎病引起的呃逆予以足够重视.
  •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程度、腰椎功能情况、腰椎生理曲度等主要指标变化,比较健侧斜扳法、患侧斜扳法、双侧斜扳法和无斜扳法四种不同推拿方法干预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差异.rn 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健侧斜扳法治疗组(A组)、患侧斜扳法治疗组(B组)、双侧斜扳法治疗组(C组)和无斜扳手法治疗组(D组),每组30例,选用VAS评分、ODI、腰椎曲度(Seze氏法测量值),比较分析各组间的差异.rn 结果:1.四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A组93.33%,B组96.67%,C组93.33%,D组76.67%,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2.四组LDH患者VAS评分、ODI功能障碍指数在治疗后均呈降低趋势,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3.A、B、C三组LDH患者腰椎曲度在治疗后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D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rn 结论:1.四组疗效无显著的统计学差异.2.推拿治疗LDH,患者VAS改善值、ODI改善率、腰椎曲度和软组织张力变化情况使用斜扳法优于不使用斜扳法治疗,其中使用患侧斜扳法或双侧斜扳法的改善更为显著.
  •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乳房按摩操对产妇产后乳房舒适度、泌乳量、乳汁淤积性乳腺炎发生比例,探讨揉散按摩操对预防乳汁淤积的临床作用.rn 方法:将1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常规护理+乳房按摩操)5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50例.在产后第1、3、7、42天观察两组组内及组间乳房舒适度、泌乳量、乳汁淤积性乳腺炎发生比例,并进行统计分析.rn 结果:泌乳量可受时间和干预方式影响;乳房舒适度组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汁淤积性乳腺炎发生例数,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揉散按摩操可以缓解哺乳期乳房胀痛、改善乳房舒适度,促进乳汁分泌、增加泌乳量,减少乳汁淤积性乳腺炎的发生.
  • 摘要: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2年10月至2015年1月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周大夫按摩中心运用手法牵引与推拿相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16例患者的病历资料,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钩椎关节、关节突骨质增生、颈椎椎骨之间结构异常及软组织损伤、肿胀等,造成对神经根的机械压迫和化学刺激而引起典型的神经根症状。推拿具有活血化瘀、疏经通络、解除肌紧张、纠正椎骨错缝,从而恢复颈椎内外力平衡。仰卧位手法牵引对颈椎椎间关节及颈项部软组织有增宽间隙、整复与牵引、拔伸、舒展等调治功能。本法取仰卧位操作,受术者容易放松并有安全感,故对年老体弱者、对坐位操作有恐惧心理者和椎动脉型颈椎病引起严重眩晕者可适用本法。推拿与手法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虽可取得满意疗效,在临床上应明确诊断,因病施治。但目前对于推拿与手法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机理尚不十分明确,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探讨研究。
  • 摘要:目的:探讨痛挛靶压拨法松解治疗腰骶部软组织损害痛的近、远期疗效.rn 方法:对110例腰骶部软组织损害痛患者进行痛挛靶压拨法松解治疗,对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1周、2周、1月、3月、6月、12月进行VAS评分疗效指数和功能障碍改善评分综合评价总体疗效及副反应.rn 结果:治疗前、后VAS评分疗效指数及功能障碍改善评分综合评价总体疗效有显著差异,治疗后不同时间无明显差异.rn 结论:人体发生软组织损害后会产生无菌性炎症的化学性刺激,作用于神经末梢引起疼痛。表现为压痛区及挛缩硬结关键体征。痛挛靶压拨法就是针对所表现的压痛区及挛缩硬结进行松解治疗。痛挛靶压拨法治疗机制是通过物理性机械作用针对压痛区及挛缩硬结部位的神经末梢及其周围无菌性炎症组织起到松解(破坏)作用,从而阻断了疼痛传导(俗称压木了),促使肌痉挛和挛缩硬结随之放松,针对发病机理“痛则不松、不松则痛”和病理发展过程“因痛增痉(挛)、因痉(挛)增痛”,起到“去痛致松、以松治痛”治疗作用,达到消除无菌性炎症之目的。其机制有:①当作用力直接作用于病灶区域时,会使病灶部位的感觉神经未梢受到破坏,出现症状即时改善,缓解了疼痛也就打破了恶性循环;②直接按压痛点可增加疼痛阂值,直达病所的手法可促进局部血运,有利于水肿消退及神经致痛物质吸收。③在手法按压弹拨痉挛肌群时,由于酸痛,肌肉处于紧张状态,肌纤维、血管均收缩,数秒钟后的释放,会使紧张的肌群处于松弛状态,此时血管扩张,组织间的通透性增加,动脉血流入,而静脉血带走大量的代谢废弃产物,使局部的血循环得到了改善,进而减轻或消除无菌性炎症。
  • 摘要:随息推拿打破以往单纯运用手法的推拿方式,将呼吸运动与推拿手法有机结合,强调随患者呼吸施术,以期达到气脉相贯、津血流通、阴阳调和、病去身安的目的。随息推拿手法柔和,广泛适用于临床各科疾病的治疗,与常规推按手法相比疗效突出、疗程缩短,同时具有调气补气的特点,较常规推拿手法,对于体质虚弱、气机失调等胸腹部病症有明显的优势,进一步扩大了推拿手法的适用范围。在临床应用时,对因心肺功能障碍导致呼吸困难、胸部憋闷疼痛者,随呼吸施术,一般2-3分钟即可缓解。对因脾胃功能失调,气机升降失常所致的胃脘部胀满疼痛、呕吐、呃逆、暖气等,可以很快恢复。对于体质虚弱、中气不足患者,施术后当即可以见到明显效果。
  • 摘要:目的:观察三步手法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可靠的依据.rn 方法:对60例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使用三步手法与常规推拿手法治疗.根据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 Scale.VAS)评分和JOA评分的变化,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rn 结果:1.VAS评分、JOA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评分的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评分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步手法与常规手法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两种手法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三步手法与常规手法对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治疗作用,但三步手法在疼痛改善、症状和体征、疗效方面均优于常规手法,三步手法治疗老年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有确切疗效.
  • 摘要:本文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河南省安阳新区医院的60例小儿腹泻患者的病历资料,小儿腹泻四季皆可发生,而以夏秋两季多见,发病原因方面,祖国医学认为外感时邪、内伤乳食生冷以及脾胃虚弱所致.治疗时易选脾经穴,由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而引起的泄泻可重用补脾经,而由脾胃实热导致的腹泻可用清法,如因伤食邪初在胃当用吐法,取清胃穴点揉天枢,使积滞吐出,然后再补脾经补益脾气,但脾为后天之本,是宜多补少清,因此需清脾时可以用清胃穴来代替。泄泻与肠功能失调有很大关系,故治疗时取大肠穴治疗本腑。当患儿出现实证时可用清大肠,清其本腑的实热,如积滞在肠可以用清大肠和顺时针摩腹相结合推荡积滞。虚证时用补大肠配补脾经以达温阳止泻。如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失调而致泄泻日久者,可配合捏脊疗法,脊柱属督脉,督脉贯脊属脑络肾,率一身之阳气,统摄真元,对治疗小儿先天不足的一些慢性疾病均有一定的效果,脊的两侧是足太阳膀肤经的愈穴所在,这些愈穴能治本脏本腑的病,根据不同的病情,重提或重按脊背部相应的愈穴,以加强效果。推拿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目的在于合理应用手法对穴位的刺激来调整机体的内在环境,推拿可以调节胃肠功能状态,因此在手法轻重适度,切忌一味补虚或猛攻,时间也应视患儿年龄大小,体质强弱而定。
  • 摘要:国家级名老中医李业甫教授,从事推拿医教研工作54年,学验俱丰,首创“李氏推拿牵引复位法”,自出“李氏定位旋转复位法”,尤擅长一指禅法,其推拿学术思想可概括为32字:“病证合参,筋骨并举;博采众法,禅冠其宗;柔中寓刚,一拨见应;医禅结合,治养并重”.
  • 摘要:按摩灸首见于明初的《寿域神方》,书中艾条的操作方法明显具有艾灸和按摩手法治疗的特点,其后的雷火针、太乙神针也具有两者的特点.借助各种灸具方便了艾灸的操作,还实现了按摩治疗.具体按摩灸的手法已经包括推灸、压灸、足底按摩灸、痧灸等方法,其适应证与艾灸和按摩相同。按摩灸是使用不同的按摩灸器械配合相应的按摩手法以及艾灸的温热效应、药理作用、经络腧穴的特殊作用,按摩灸具有艾灸和按摩的双重作用,能够疏通经络、温阳散寒、扶正祛邪。应注意施灸顺序、灸疮护理和灸后调摄。
  • 摘要:在跟随詹强教授临床学习过程中,初步总结了詹师脊柱相关疾病分部、分层思想精粹,他重视中医理论对临床实践的指导作用,分部、分层探讨脊柱相关疾病,并以“平秘论”即脊柱内源稳定性与外源稳定性的平衡的学术思想指导脊柱分部、分层诊疗的各方面。
  • 摘要:经常推拿按摩足底肾脏、膀胱反射区对调理肾气有很好的效果.按摩脚心涌泉穴可以益精补肾,强身健体.按摩脚心补肾气的手法:每日临睡前用温水泡脚,将手互相擦热后,用左手心按摩右脚心,右手心按摩左脚心,以搓热双脚为宜.此法有强肾滋阴降火之功效.
  • 摘要:本文通过对“十一五”“十二五”《推拿学》教材对颈椎病的诊断与分型现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显示对颈椎病的定义、分型基本相同,表明对颈椎病有一致的公认度.但也存在对颈椎的特殊性考虑不够,造成病因的局限性、病理的固化性、推拿的风险性、治疗的针对性、病名的科学性等问题.提出按临床症状与表现的椎间节段、症状表现的部位、神经根支配区域三种类分类的精准诊断构想.提出临床治疗上按上颈段症状、中颈段症状、下颈段症状精准定位治疗,更符合“有症必有因、症因要相关、治因宜为先”的原则.
  • 摘要:目的:探讨手法配合消肿膏药治疗对膝关节骨关节炎临床效果的影响.rn 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选择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其中膏药组采用单纯消肿膏外用治疗,推拿组采用推拿手法治疗,治疗组采用消肿膏外用配合推拿手法治疗.治疗完毕后比较3组之间的临床疗效.rn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膏药组和推拿组(P<0.05,P<0.01).rn 结论:消肿膏具有消除致炎和致痛物质,减轻疼痛,消除肿胀,改善关节功能。该方外用穴位贴敷使用,用于治疗骨关节疼痛,而推拿手法治疗,对膝关节骨质增生并无改变,但推拿手法可促进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改善微循环障碍,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及修复,恢复膝关节的应力及张力平衡,从而起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功效。手法配合消肿膏药治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并可减少炎性反应,改善关节功能.
  • 摘要:目的:通过对云南省中医医院推拿科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不良事件案列分析,提出防范措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中医护理安全. 方法:运用根本原因分析法(rootcause analysis RCA),回溯性分析云南省中医医院推拿科2015年1月-2016年6月发生的23例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不良事件的原因、类型、发生时间及与护士的关系进行探讨.rn 结果: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与规章制度的落实、核心制度的执行、工作流程的规范、护士责任心不强、缺乏经验有关.rn 结论: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必须重视中医基础知识和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培训,加强安全风险管理、核心制度落实、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培养护士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遵守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严谨带教、提高护士个人素质,才能有效预防中医护理技术操作中不良事件的发生,从而促进中医护理优势特色技术的发挥与应用.
  •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推拿治疗痰浊阻络型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rn 方法:采用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入组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腹部推拿组(试验组)和传统推拿组(对照组),每组40例.采用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等量表分别对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进行评价.rn 结果: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经检验证明组间有可比性;治疗后,两组ESCV积分均治疗前有所升高,且腹部推拿组升高明显,两组间比较P<0.05.VAS及NDI积分治疗后两组均下降,且腹部推拿组下降明显,积分进行组间比较P<0.05.腹部推拿组愈显率27.5%,有效率97.5%,传统推拿组愈显率7.5%,有效率67.5%.rn 结论:腹部推拿可有效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且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推拿,但仍需进行大样本量试验,并进行后期随访,以进一步明确治疗效果.
  • 摘要:目的:探讨精细化健康教育在推拿科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通过精细化健康教育对患者、家属进行宣教,让患者纠正不良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预防疾病复发.rn 方法:对推拿科的患者及家属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评估护理质量,对精细化健康教育实施前后患者的满意度得分进行比较和分析;制订个性化健康教育计划,采用专题讲座、讲解、视频播放、医院简报、健康教育处方、宣传栏、宣传资料、关注医院微信平台等方式方法,满足患者、家属的需求.rn 结果与结论:精细化健康教育让患者、家属掌握了相关疾病、治疗、预防、康复、保健等方面知识;促进护患关系和谐,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满意度,改善护理服务质量,保障患者护理安全,是一种值得广泛应用的现代健康教育模式.
  • 摘要:目的:探究指针治疗肩周炎的效果及安全性.rn 方法:收集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肩周炎病人予以指针治疗,7天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相隔2天,一般治疗四个疗程.rn 结果:收集合格病例总共50例,治疗过程中,5例脱落,治愈19例(42%),显效23例(51.1%),有效3例(6.7%),无效0例,总有效率100%.rn 结论:笔者指针治疗肩周炎是在汲取北京指针疗法第十九代传人张双振指针疗法的基础上结合原始点医学,整体审查、辩证论治,以“温养”为主,兼顾“筋喜柔而恶刚”的特性,除了调节人体的经气外还能对肩周炎的软组织粘连发病机制发挥作用,还可缓解肩周炎肌肉痉挛,松解软组织粘连,恢复肩关节周围软组织韧性,另一方面指针疗法有助提高患者对疼痛反应的阂值,减轻软组织对神经的压迫,最终达到缓解直至消除症状的目的。
  • 摘要:针对一例亨特综合征采用平肝泻火,疏通经络、益气升阳,疏通经络、疏肝理气,益气通络、补气升举等法,主要施以手法操作,配合鼠神经生长因子穴位注射,显示了气机升降手法的先进性及发展前景.
  • 摘要:小儿肌性斜颈的主要症状是头颈偏斜,其主要责任肌肉为胸锁乳突肌,但通过临床观察,其周围肌肉受其影响也常并发有不同程度的发育欠缺,通过其临床表现及触诊即可明确。新生儿头颈偏斜往往被家长忽视,即便发现头颈偏斜也认为随着生长会自行好转。小儿肌性斜颈不良预后是发生适应性结构改变,如颜面不对称、斜偏头、脊柱侧弯等,这些变化是需要一段时间逐渐形成的,因此早发现早治疗是防止发生结构性改变的关键。目前对小儿肌性斜颈的保守治疗主要是按摩治疗,但因各家对本病认识的差异,治疗手法上也各不相同。本人认为除拿、揉、捻、按等行气活血,软坚散结的手法外,重点是牵、扳手法,理筋整复。其中牵拉的手法有松解挛缩、疏理筋肉的作用,而适当搬动至受限方向的最大角度,有使筋肉关节整复纠正偏斜的作用,手法要求不可猛力,并且在患儿配合的情况下保持最大活动角度至少一分钟,使头颈偏歪得到充分纠正。
  • 摘要:社会对电子产品极度依赖导致视疲劳人口基数庞大,按揉睛明穴是人类视疲劳的“本能”反馈动作,研究发现,睛明穴是脑部信息与眼睛交流的关键点,也是大脑的延伸,VDT视疲劳不是独立的眼病,与大脑关系密切,刺激睛明穴可干预视网膜电反应,可同步诱发眼睛和大脑同步放电,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性激活系统是反馈大脑激活/抑制的关键部位,眼-脑之间电信号反馈的失衡可能是引发视疲劳的重要机制之一。
  • 摘要: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针灸推拿学科的基础.由于“脏腑推拿”的特殊性,其与气街、四海的联系密切.其以腹部作为主要施术部位,气街之中的腹气街贯通腹部前后,四海之中的水谷之海分布于腹部,脏腑推拿可能通过腹气街和水谷之海,对经络循行、脏腑气血产生影响,达到调整脏腑功能治疗相关疾病的目的。
  • 摘要:目的:通过复方麝香按摩凝胶对动物皮肤毒理性试验来评定其外用安全性,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rn 方法:将30只豚鼠脊柱两侧脱毛,随机分为5组,即完整皮肤给药组(A组)、完整皮肤基质组(B组)、破损皮肤给药组(C组)、破损皮肤基质组(D组)和正常对照组(E组),在脱毛区涂抹对应药物,对其活动、饮食、呼吸等状况进行观察,对体质量进行统计学分析;将8只健康成年家兔背部脊柱两侧脱毛,采用自体对照在4个区域涂抹对应的药物,对局部组织红斑、水肿进行评分,并对刺激强度进行评定.rn 结果:豚鼠未出现活动、饮食、呼吸等异常,实验组豚鼠的体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皮肤刺激性试验中家兔完整皮肤无刺激性,破损皮肤短期有轻度刺激,3天后刺激作用消失.rn 结论:一定时间内外用一定剂量的复方麝香按摩凝胶对完整皮肤没有刺激性及毒性,安全性较好.
  • 摘要:西方整脊是美国人D.D.Palmer于1895年创立的一种以手法矫正“半脱位”为核心的脊柱徒手疗法,半脱位理论作为整脊疗法的理论基石,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指导思想.本文对该疗法的哲学思想进行全面梳理后发现,北美原始社会的巫术萨满教是整脊疗法哲学思想诞生的源头;唯灵论诱导了磁疗的诞生,为整脊临床发现半脱位的触诊奠定了基础;活力论是半脱位哲学思想的核心,构成整脊疗法的哲学基础;唯物主义机械论导致了整脊哲学内涵出现了分化,并最终导致了整脊学科内部学派的形成.由于半脱位的理论内涵区别于现代医学中半脱位,在临床实践时带有浓厚的哲学色彩,因此,整脊疗法的哲学思想是其学科发展过程中长期受到西方主流医学责难的主要原因,而整脊学科与现代医学在哲学思想上的异同很可能是整脊至今未能融入主流医学,仍作为补充替代疗法的根源.
  • 摘要:以“平秘论”的学术思想为指导,总结了“天-人-地”三部分层的中医思维理论,通过现代医学和传统医学不同角度的阐述,说明了该理论的历史渊源和创新基础.在治疗疾病过程中,需按照一定的章法逐部分层治疗,根据病情变化及病变部位,采取由外向内、由表向里,按照“天—人—地”“三部三层”理论逐层治疗,同时也可以根据病情采用二部或三部同时治疗,例如皮部和筋层,皮部和脏腑,筋、肉和脏腑同时治疗。
  • 摘要:通过对推拿手法“深透”要求的探析,疗效的高低取决于手法深透,深透来源于临床的辨证施治、手法安排条理、治疗层次分明、调心守神、治疗过程的精细化.
  • 摘要:导引功法是我国5000年灿烂文明中流传下来的瑰宝,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和预防中发挥重要作用,临床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本文依据有关文献对易筋经、八段锦、太极拳、五禽戏及现代功能锻炼等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导引功法是以肢体运动为主配合呼吸吐纳的一种运动方式,长期练习可以练筋骨、通气血、盈精神、养脏腑。通过导引功法的锻炼可使腰背部肌肉充分伸展、舒缩,消除肌肉疲劳,增强肌力以稳定腰椎,同时可改善腰椎活动度。易筋经是一种以脊柱运动为主的健身气功,该功法具有:动作舒展,伸筋拔骨、柔和匀称,协调美观、注重脊柱的旋转拔伸三大特点,八段锦是中国传统导引术之一,是中医养生与治疗学的一部分。该功法具有"柔和缓慢,圆活连贯;松紧结合,动静相兼;神与形合,气寓其中"的特点,太极拳是我国开展比较广泛的导引功法之一,该功法具有动作和顺自然、松柔缓慢的特点,临床实践证明,导引功法锻炼在防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所起的作用是肯定的。
  • 摘要:胸椎小关节紊乱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推拿手法可以使痉挛的软组织得到松解,使紊乱的小关节恢复正常,达到“骨正筋柔”的状态,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同时,临床中还将推拿手法与其他治疗方法配合使用,以提高临床疗效.临床验证表明推拿手法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症疗效肯定,多能起到立竿见影之效。
  • 摘要:膏摩作为一种重要的中医外治法的手段及在治未病方面独特的方法,在现代越来越受到青睐.由于现代人生活及饮食习惯的改变,疾病谱也在不断地变化,膏摩的治疗内科病较古代有所减少,但治疗伤科病则较古代有了明显的增多.本文试图分析其原因并给出观点.通过检索国内主流数据库(CNKI、万方、维普)关于膏摩临床应用的文献,以膏摩相关词组作为关键词检索,共筛选75篇.分析膏摩的古代及现代在临床的应用、摩膏的用药规律,膏摩疗法是将中药膏剂涂于体表的治疗部位上,再施以推拿按摩等手法,以发挥推拿按摩和药物的综合治疗作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膏摩之名,始见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膏摩疗法既有中药外涂后的药物作用,又有按摩疗法疏通经脉、调和气血的作用,以不同药膏作为介质,以增加疗效的一种推拿方法,是外涂疗法与按摩疗法的综合作用,同时又使得这两种疗法相得益彰,作用加强。该研究结果表明其治疗的疾病涵盖面较广且有效率较高,并指出了未来在该疗法作用机制和作用手法对疗效的影响及妇科病研究上还需要突破。
  • 摘要:目的:采用CONSORT声明与改良Jadad量表评价国内推拿手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期刊文献质量.rn 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和万方共4个数据库.筛选出符合研究标准的期刊文献,并采用CONSORT声明和改良Jadad量表对其进行质量评价.rn 结果:共纳入合格文献164篇,大多数文献存在标题对于随机对照的辨识度不够、试验设计方式描述描述不清、随机分配方案缺乏具体描述、样本量确定方式缺乏具体描述、隐藏及盲法使用率低、缺少基线表格、缺乏危害及局限性的全面叙述、具体试验方案无法获得等问题.rn 结论:目前推拿手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随机对照试验期刊文献质量较低,为提高实验及报道的可靠性和质量,应将CONSORT声明及改良Jadad量表引入未来相关的试验设计中并严格执行.
  • 摘要:目的:探讨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痰湿型咳嗽的临床研究进展,总结推拿疗法治疗本病的优势.方法:选取相关文献,探究近年来中医推拿治疗小儿痰湿型咳嗽在病因病机、具体操作方法、疗效机理等方面的进展,分析总结其疗效及优势,并对临床科研中存在的不足予以评析.结果:中医推拿法治疗小儿咳嗽临床获效颇佳。结论:相关临床研究取得进展,但也存在不足,有待完善.疗效良好,相关临床研究展现出明显优势,同时在临床研究的规范性等方面有提升潜力.
  • 摘要:目的:采用CONSORT声明与JADAD量表评价国内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的期刊文献质量.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和万方等4个数据库,筛选出符合研究标准的期刊文献,采用CONSORT声明和JADAD量表对其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共纳入合格文献200篇.多数文献存在随机方法不明及盲法使用率低,无随机分配方案隐藏及分工,无预实验准备及样本量计算、对试验细节叙述不充分、缺少对试验的目的及意义进行说明等问题.结论:目前推拿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随机对照试验期刊文献质量较低.应将CONSORT声明及JADAD量表引入未来相关的试验设计中并严格执行.
  • 摘要:本文结合肩关节功能障碍、肘关节功能障碍、伸膝装置粘连、近节指关节僵硬的病历资料,阐述了范炳华教授治疗关节功能障碍的杠杆扳法,其来源于中医传统推拿手法中的“扳”法,并依据滑膜关节自身有一定活动范围这一生物力学原理和物理学杠杆作用原理而创研的一种用于治疗关节功能障碍的新治疗手法,具有西方关节松动术和中医束悗疗法的特性,本手法省力、简便、针对性强,且疗效显著,其治疗机理通过有目的地扩大痉挛侧关节腔间隙,促使关节内松动来增加关节内活动范围,达到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具有“动中求解“的作用,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探索研究。
  • 摘要:腰痛病是指腰部气血运行失调,脉络阻滞,腰府失养所致的腰部一侧或两侧疼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主要与感受外邪、跌仆损伤和劳欲太过等因素有关。检查要点包括闻声揣神、手触八纲、摸变巡经等,介绍了常规手法治疗和坐位仰旋按压调衡法、坐位提拿腹肌调衡法等对症手法,并给出了具体案例。
  • 摘要:目的:查阅文献找到康复评定在推拿治疗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促进康复评定在推拿中的规范应用.方法:通过在CNKI检索近五年的推拿治疗临床疗效的文献,归纳了推拿治疗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整理了推拿治疗几种常见病规范的康复评定量表.结果:目前推拿疗效评定有些混乱,很多量表使用不规范.结论:康复评定应用于推拿中,不仅可以辅助诊断还能量化疗效,但是量表的使用不能生搬硬套,需要找到两者结合的契机,康复与推拿的结合是一种趋势,而如何正确规范的结合是下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
  • 摘要:本文总结了王春林教授用“拔伸松动手法”治疗KOA的经验,该手法将理筋手法与关节松动手法有机结合,体现了筋骨并重的原理。临床研究中,老师通过对60例KOA患者,采用拔伸松动法和传统推拿治疗对比观察表明,拔伸松动法对缓解膝关节疼痛和改善其活动度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推拿治疗,实验研究表明:拔伸松动法能明显改善兔膝骨性关节炎的关节活动度,修复退变的软骨组织,两方面研究都表明该手法对防治本病具有优势。
  • 摘要:从一指禅推拿流派存在却又弱化为不存在的尴尬局面是目前的现状,一指禅推拿现有体系与作者谱系源流,主治手法、大手法、小手法的中心金字塔结构,总述等方面阐述了中医一指禅推拿的传承与创新.
  • 摘要:目的:探究三法三穴的手法干预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功能障碍恢复的机理.rn 方法:将64只6-7周龄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模型对照组与推拿组,每组各16只.推拿组于SNI手术后7天对患侧殷门(BL37)、委中(BL40)、阳陵泉(GB34)三穴给予点法、拨法、揉法的“三法三穴”的手法干预,1天1次,持续14天;模型对照组予束缚对照.干预14天后,观察各组的光热耐痛阈,ELISA法检测脊髓TNF-α、IL-1β的表达.rn 结果:手法干预能降低SNI大鼠的缩爪潜伏期(P<0.01),降低脊髓TNF-α、IL-1β含量(P<0.01).rn 结论:基于“三法三穴”的推拿手法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机理之一,是通过调控脊髓TNF-α、IL-1β,促进周围神经损伤的功能恢复,为临床推拿治疗周围神经损伤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 摘要:目的:对近年公开发表临床文献与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推拿治疗痛经内容的对比,找出两者之间的异同,加以分析,力求为今后的教材编写提供帮助,以期教材内容更好地结合、指导临床.rn 方法:通过对2010年以来临床文献的分析,整理归纳出临床使用较为普遍的辨证分型、穴位、手法等内容,并与教材内容形成对比,发现临床治疗与教材内容间的差异.rn 结果:教材内容与整理完毕的临床文献内容基本一致,而临床文献内容更为全面、延伸更广.rn 结论:教材内容贴近临床,具有指导意义,临床治疗手段更丰富,建议教材多关注临床发展,对教材内容加以补充.
  • 摘要:按摩疗法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学的瑰宝.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工作中,深深体会到中医的按摩疗法在理论上博大精深,治疗手法上奥妙无穷,治疗效果上立竿见影.多年来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认识到:不仅重视手法的治疗,而且更要注重按摩时腧穴的治疗作用.腧穴主治具有普遍性、整体性、特异性、协同性、敏感性等特性,在治疗中应根据患者年龄、病情、体质的具体情况,因人而异,辩证施治,对症取穴。
  • 摘要:严隽陶教授从事中医推拿科建设50载,勤求古训,博采众长,为中医推拿的理论体系发展,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严老师提出的推拿理论体系更多的借鉴现代康复医学理念,把中医推拿和现代康复理念相结合作为中医推拿创新发展的方向.在中医推拿临床应用时,强调“辨筋论治”,突出“经筋”理论的临床应用价值,使得推拿学科的理论体系既有中医理论的核心,又有手法和功法的防治体系,再不断融入现代康复的知识,使得推拿学科的理论体系具有独特的立体感,同时也对中医推拿治疗脊柱病有更实用的指导意义.
  • 摘要:近年来随着MRI影像作为诊断技术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普遍,在一些以颈腰部软组织损伤为主要症状的病例中,也发现许多各种不同情况的椎间盘突出病变,但无脊髓舆神经根典型的压迫症状,据观察这种现象约估这类病例70%以上,在MRI检查中碓定为颈、腰椎间盘突出的,又出现典型脊髓、神经根受压者约10-15%左右,这些出现典型的椎间盘突出症状的病例,有些可用手法治愈,有的应作手术治疗,应需临床鉴别分析。临床中出现以软组织损伤为主的,而MRI检查被证实有椎间盘突出者,年龄好发段常在40岁以上,同时常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及劳损史。推拿为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主要作用是可以帮助消除因椎间盘病变同时出现的炎症,去除因炎症反应而产生的神经根粘连。拉松、改变神经根与突出椎间盘所接触的位置。同时手法还可以解除肌痉挛,减轻疼痛,活跃血液循环,达到消炎止痛的作用。MRI检查结果也可以说是从不同角度支持以上的学说。
  • 摘要:推拿治疗中风病为为整体治疗和辨证治疗,其特色体现在手法与运动相结合、推拿辨证与辨经结合、推拿与康复医学结合,推拿手法配合被动运动可较好地防止中风后关节功能障碍,在疾病的早期即可进行推拿手法的介入,采用滚法配合关节的被动运动,针对容易出现关节障碍的肩关节、踝关节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制定规范的治疗手法,对于预防中风后关节功能障碍具有重要的意义。
  • 摘要:本文介绍了目前临床推拿治疗中存在一些误区和不足,包括不检查不诊断,直接趴下拿手按,不辩证不求因,哪疼揉哪不变迁,看病情看疗效,时间弥久勿偷懒,比功力比深透,力量越大越是专的四个误区和放松多,治病少,常规多,对症少,手法多,取穴少,局部多,远端少,理筋多,正骨少,松筋多,正筋少,散扳多,定位少,单一多,复合少的八多八少。
  • 摘要:目的:观察推拿“束悗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rn 方法:将80只大鼠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推拿组和药物组,采用腹腔注射链脉佐菌素的方法造模,观察各组动物坐骨神经传导速度(SNVC)的变化情况.rn 结果:对各组动物坐骨神经SNVC检测发现,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SNVC呈现显著性差异(P<0.01),推拿组与模型组比较,SNVC呈现显著性差异(P<0.01),药物组与模型组比较,SNVC呈现显著性差异(P<0.01),推拿组与药物组比较,SNVC无明显差异(P>0.05);rn 结论:推拿“束悗法”能够有效改善DPN实验大鼠下肢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治疗作用与注射药物弥可保相持平.然而“束悗疗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无毒副作用等其他任何药物无法具备的临床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和普及.
  • 摘要:目的:观察“平衡复位正骨推拿法”对兔颈源性突发性耳聋模型血液流变学及血浆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颈源性突发性耳聋的可能作用机制.rn 方法:将40只大耳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普通手法组和正骨手法组,每组10只.采用硬化剂注射法进行造模,造成颈源性突发性耳聋模型.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不予治疗,普通手法组与正骨手法组均予地塞米松0.47mg/kg静滴,1次/天,3d后减至0.23mg/kg,再3天停药,维生素B14.67mg/kg、维生素B120.02mg/kg肌注,1次/天,在此基础上普通手法组予常规手法治疗,正骨手法组予平衡复位正骨推拿手法治疗,1次/天,连续干预14d.采用全自动血流变测试仪测定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及血沉,并检测血浆ET、CGRP含量.rn 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血沉及血浆ET含量均升高,血浆CGRP含量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普通手法组及正骨手法组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血浆黏度、血沉及血浆ET含量均下降,血浆CGRP含量均升高(P<0.05),正骨手法组对血浆ET、CGRP的改善优于普通手法组(P<0.05),而对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改善与普通手法组效果相当(P>0.05).rn 结论:平衡复位正骨推拿法能改善血液黏稠状态,增加血流量,调节血管舒缩功能,促进听力恢复.
  • 摘要:推拿自古被称为医家小道.推拿能从中医学中的一项治疗技术,发展为学科;从民间的手艺,升格为大学殿堂中一个医学专业;推拿的教学能从师徒相传,发展为课堂教育,从中专教育,升格为本科教育,乃至研究生教育,与60多年来推拿人的努力分不开的.如果以上海中医药大学推拿专业教学的发展为主线,回顾历史可以清晰地看到推拿学科现代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发展的历程,推拿传统教学模式回顾与上海推拿学校的历史,推拿专业本科教育体系的构建与院系合一管理模式,推拿专业研究生教育的创立与发展推拿学科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在专业设置上处于与针灸学科合并的状态,其建设发展受到针灸学科的影响。推拿学科有其自身的特性,各地中医药院校的推拿专业教师仍在不断地进行创新与探索。在授课模式上,除了更多地利用现代教学工具,也有采用PBL教学进行探索的。为了更好地对外推广,双语教学也在一些院校开展。
  • 摘要:金元时期,政府设“正骨兼金镞科”,进一步确立骨伤科在医学的重要地位.这时期《永类钤方》、《世医得效方》和《回回药方》有关正骨的论述,文中介绍了骨折脱位的诊断分类,《回回药方》中介绍整复脊椎骨折的方法有三种,以及肩关节脱位的复位法、股骨干骨折、足踩关节骨折脱位复位法等。骨折脱位的治疗,除了手法复位外《永类钤方》还辑录了《理伤续断方》部分内容以及当时用活血化瘀、补肾健骨的方药治疗骨折创伤,总之,反映了该时期骨伤科在诊断治疗学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发展.
  • 摘要:在明代,朝鲜政府重视医药卫生,常聘中国医生前往诊病教授,并派本国医生到中国求教,收集并列行中国医书.鼓励输入中国药材,推行“乡药化”.这一时期中朝医药交流十分活跃,呈现出中朝医学融和景象.朝鲜鼓励输入中国药材,朝鲜世亲王说:“药材等物,须赖中国而备之,贸易不可断绝”.朝鲜多次遣使到中国求取人参、松子、五味子、葫芦、虎骨、鹿角、鹿脯等药.正统三年和弘治二年,中国应朝鲜请求,把麻黄、甘草、蝎虫等药种子赠给朝鲜,使之引种栽培.
  • 摘要:目的:对国内近6年捏脊疗法治疗小儿脾胃病的临床应用概况进行总结.方法:利用云南中医学院图书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网络数据库输入“捏脊”为主题词检索2011年1月~2016年7月的相关文献60篇,并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总结.结果:捏脊疗法作为中医特色的外治法,是小儿推拿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捏脊疗法治疗小儿脾胃病症具有明显的治疗优势.结论:捏脊疗法作为中医特色外治法,前景广阔,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
  • 摘要:推拿治疗下肢周围神经损伤疗效显著.手法与特异性治疗部位对于下肢周围神经损伤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手法作用于损伤神经局部及脊柱相关神经干走形区域,从神经-肌肉相关的角度,解除原发病灶对相关神经的刺激或压迫,促进损伤神经的功能恢复.
  • 摘要:神经性病理痛(NP)是临床痛证的多发症状,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临床中周围神经损伤所引发的NP,是镇痛机制研究中的常用动物模型.推拿能够调气行血,通经止痛,对此有确切的临床疗效,近年来多围绕CCI模型而展开推拿治疗NP机制的相关研究.作者就CCI模型在推拿镇痛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探究其应用价值及未来前景.目前NP相关疾病在临床上的发病率逐年增高,推拿具有良好的疗效,除了推拿治疗痛证的传统理论支持外,其起效机制的基础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CCI模型作为NP研究中重要的参与者,不断克服模型的缺点和局限性,使之在NP机制与治疗研究中的应用更加成熟,对阐明推拿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内在机理,为推拿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与实验支撑,推动该学科的整体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摘要: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一般多见于中老年人,随着近年来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工作、生活等方式也发生了改变.颈型颈椎病呈现高发病率及低龄化的特点.青少年颈椎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甚至有广泛发病之势.青少年颈椎病的致病因素和发病机理与中老年颈椎病不完全相同,有相对独立的特点,因此,充分认识和加强对青少年颈椎病的深入了解,对提高青少年颈椎病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维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青少年颈椎病发病率较高,较易治愈,是治疗的最佳时期,手法治疗效果肯定,应给予重视,手法治疗主要以调整颈椎曲度为目标。虽涉及放松软组织手法,在治疗中尚未提出其在调整曲度中所发挥的关键作用。
  • 摘要:为探讨近年来推拿手法操作参数的标准化研究方案,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关于推拿手法操作参数的相关文献并归纳总结.可以看出推拿手法操作参数的标准化越来越受关注,手法参数的研究方法多样,推拿手法参数是指推拿操作过程中影响推拿刺激量的可变因素,包括施力大小、作用方向、操作频率、整复角度等因素。影响按摩推拿疗效的因素有三个方面:手法的性质、手法的刺激量、治疗部位的特异性。手法的刺激量即手法的力量、作用时间、两次治疗的间隔及疗程。刺激量在于适度,并非越大越好,也非越小越好。力量、作用方向、手法频率、压强、冲量、位移、加速度等都是影响手法刺激量不可忽视的因素,而且不同推拿手法的刺激量有不同的影响因素,刺激量的大小需要用多种参数来衡量。对于手法参数的研究方法没有统一的标准,研究方法多种多样,有探寻针对某种疾病疗效的最佳参数研究,也有对于手法本身操作规范的研究,还有采用新型仪器测量手法参数值的研究。从手法类别来看,不同类别的手法,研究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根据手法操作的特点,摆动类、摩擦类手法比较重视频率参数的研究;叩击类、挤压类手法比较重视压力参数的研究;而整复类手法、运动关节类手法更重视角度参数的研究。
  • 摘要:腹部推拿疗法作为推拿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治疗手段特色鲜明、理论体系独立完整、临床应用广泛丰富,已成为深受广大患者欢迎的传统疗法.目前,该疗法被确认为是中医外治疗法治疗便秘、失眠、头痛等内科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本文拟以近年来公开发表的腹部推拿疗法治疗内科(脏腑)疾病研究相关文献为基础,从中医、现代医学两个角度分别阐释腹部推拿疗法的作用机制,腹部推拿治疗内科(脏腑)疾病的现代原理并不单纯是机械刺激所致,研究证实其是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等途径发挥作用的,并就当前主流的机械刺激理论,神经传导机制,生物化学影响,整体作用等方面的解释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更好的认识以及推广腹部推拿疗法.
  • 摘要:湘西苗医刘氏(刘开运)小儿推拿流派是国内著名的小儿推拿流派,基于“因质制宜”治疗缓解期哮喘在重视患儿体质共性的基础上,针对肺禀不足质、脾禀不足质、肾禀不足质等五脏偏虚的体质类型,以及气虚质、阴虚质、阳虚质、痰湿质、痰热质等特殊病理的体质类型,都根据小儿五脏的生理病理特点、五行生克和苗医“五经助制”理论,灵活调整相应的“推五经”推拿调治方案,减少或预防哮喘复发,体现了调理体质及治未病的优势.
  • 摘要:“黄蜂入洞”是临床小儿推拿中常用的复式手法之一.笔者通过研究历代小儿推拿文献,发现其自明代创立至今,应是由于对其理解、师承不同,所以对“黄蜂入洞”的操作方法历代各个医家并没有完全统一的观点,存在“同名异法”的现象.因此,笔者选取明清至近代对“黄蜂入洞”描述不同的的七本小儿推拿著作,分析专著中对“黄蜂入洞”的描述,通过整理笔者发现随着时代的发展,历代医家对“黄蜂入洞”的操作部位由手掌转变到耳、又转变到手臂、接着转变到鼻孔、最后又转变到手背。不过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多的“黄蜂入洞”手法是“医者以左手扶患儿头部,右手食中二指端轻揉患儿两鼻孔20~30次。”即以《幼科推拿秘书》中的“黄蜂入洞”为纲。笔者认为原因如下:肺为娇脏,外邪侵犯机体,必先犯肺;而肺又开窍于鼻,故“黄蜂入洞”操作于鼻孔,“屈指揉之”,不仅仅是针对标一一鼻塞流涕,喷嚏诸症,而且通过外窍的揉动疏风散寒,对肺本身又起到了宣肺散寒、平喘止咳止功,这样一来更有利于驱邪外出,解表散寒。从“黄蜂人洞”的演化可知,其操作部位由手操作到耳,再操作到鼻,实际上是医家对肺系病证治疗的更深入了解,不得不说这是小儿推拿学科的进步与发展。
  • 摘要:在对小儿进行推拿操作的治疗中,小儿的配合度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治疗的时间、治疗的次数,从而影响手法作用的治疗量,影响临床疗效.音乐疗法是信息交流的一种工具,且有多样性,能够满足人类的美好感受,具有使用范围广、音乐活动时要求集中的精神机能等特性,它能够促进身心健康、使心绪稳定平和以及起到镇痛等作用.尽管目前临床中将音乐疗法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小儿疾病的研究并不多,但从音乐的作用机理、作用效果以及已开展的临床相关研究等方面不难发现音乐用于提高小儿在推拿手法治疗中的配合度,甚至与推拿手法结合治疗小儿疾患以提高临床疗效等方面存在着较大潜力,值得进一步研究.
  • 摘要:按动疗法是以医患配合、动静结合为特征的推拿疗法,其治疗系统地、科学地引入患者各项配合性运动,从而改变了传统推拿治疗中患者单向被动受术的状态,将医、患之间的协作作为了重要的手法操作方式,实现了机体内在和谐与医患相互和谐的统一.本文介绍了呼吸在脏腑推拿中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有调形、调气、调神,通过外在手法操作,以形体、经脉、气血为媒介调理内在脏腑功能是脏腑推拿的主要模式。在手法操作中迎随患者呼吸而动,或引导患者作出与治疗相协同的配合性呼吸,是按动疗法的创新,包括自然呼吸按动法和引导呼吸按动法。
  • 摘要:在临床上很多骨关节疾病的发病因素,除了要考虑不良的生活工作习惯,缺乏锻炼等因素之外,笔者认为还应当考虑到患者的心里精神状态,这样可以指导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除了治疗患者生理上的疾病之外,还应该注重患者心理上疾病的治疗,加强同患者的多方面的沟通,增强患者的信心,逐渐消除患者心理上的忧虑焦虑状态,提高临床疗效。如《黄帝内经》曰:“忧愁者,气闭塞而不行”,是忧能伤肺之由也。至于喜可胜忧,其义何居?亦考诸岐伯曰:“喜则气和志达,营卫通利,故气缓矣。”则以闭塞者而和缓之,岂不得谓之胜乎?然亦更有显明者,凡人有所忧愁,每多胸膈不舒,适逢欢快之事,即可情怀开旷,此尤情性之常,宁独火可胜金而已哉。
  • 摘要:脑瘫患儿往往因为小腿三头肌张力高跟腱紧张导致尖足的症状.如果失于治疗,随病程的迁延,跟腱可能发生挛缩,使尖足症状顽固难愈.在按摩手法治疗尖足症状上,除揉拿点拨等常用手法外,踝关节的牵拉手法也很必要,通过牵拉跟腱等手法,可以利用手法的化学作用产生内啡呔等内源性神经化学物质入血,通过血液循环到达脑组织,发挥中医讲的补脑健脑作用,经络施加影响的时间越长,次数越多,对于患儿大脑抑制病理兴奋点增强正常兴奋点就越有利。
  • 摘要:本文通过对于推拿操作中体位这一因素的相关论述,说明医者体位与患者体位在治疗过程中都具有各自的重要作用与意义,医者选择合适的体位可以保护医者的身体健康,维持正常医患关系,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可以使患者舒适放松,不易疲劳,便于医者操作,利于判断疾病部位,提高治疗效果,并且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 摘要:在形成《儿童人群中医治未病实践指南·推拿干预小儿脾虚质》草稿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德尔菲法对各项参评因子进行筛选和量化.以文献研究为基础,确定出推拿干预小儿脾虚质草稿中的中西医方面的诊断指标和推拿干预方法、预防与调护;并将各项指标量化,采用均数((x))、等级和(S)及不重要百分比(R)进行评价,以此进行3轮问卷调查.将不重要的评价指标及专家意见协调程度低的指标删除,并采纳有价值的专家意见形成新的问卷再次调查,从而形成推拿干预小儿脾虚质标准草稿.结果显示应用德尔菲法对推拿干预小儿脾虚质标准中的参评因子进行筛选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 摘要:脊柱相关性疾病的诊断目前仍然缺乏具有共识的确切标准,然而临床实践中,一般诊断脊柱相关性疾病需要首先排除相关疾患,无相关专科器质性病变,同时具有与脊柱病变节段相合的症状与体征,并且经正规系统治疗无效或效果欠佳。本文结合本文患者提出皮肤瘙痒诊断要点包括:无原发性皮损,皮损多为搔抓后的继发性改变,如抓痕,皮肤苔藓样变等等。皮损主要区域与脊柱病变节段相符。如本例患者,其皮肤瘙痒的区域与脊柱功能异常节段重叠,虽然在后期患者诉瘙痒弥漫至整个背部,但其主要继发皮损范围仍然位于病变区域,瘙痒区域的扩大考虑与精神因素相关。经各种专科治疗效果欠佳。患者相继内服外用抗组胺药物、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瘙痒始终没有明显缓解。推拿(正骨)诊断性治疗效果明确。本例患者虽然瘙痒发病数十年,但是经过推拿(正骨)治疗后,病情迅速缓解,表明脊源性皮肤瘙痒诊断无误。提出了“神经性皮炎”“臂挠侧瘙痒症”、“感觉异常性背痛”三种可能与脊源性皮肤瘙痒相互混杂的疾病。
  • 摘要:目的:观察推拿配合中药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rn 方法:选择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并确诊的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区别随机分为治疗组以及对照组,每组分为30例.治疗组予以推拿加热敷进行治疗,对照组予以中频脉冲电配合热敷进行治疗.对比并分析两个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JOA评分、VAS评分.rn 结果:治疗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之前的JOA、VAS评分相比较,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之后,两组的JOA评分高于治疗之前,VAS评分相比治疗之前低;治疗组的JOA评分相比对照组高,VAS评分比对照组低,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rn 结论:推拿配合热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应用生物力学的方法分析骶骨倾斜移位与L5-S1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rn 方法:在2011年7月~2013年7月期间,选取81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骶髂关节紊乱的患者,其中男性45名,女性36名;年龄在18~65岁之间,平均为45.39±1.30岁;病程在1~60个月,平均为12.64±2.19月.拍摄患者腰椎侧位片81张,测量腰椎曲度,L4-5L或L5-S1椎间隙的距离及腰骶角,然后进行相关性分析.rn 结果:在L5S1DH中女性患者的腰椎曲度明显大于男性患者的22.18±8.62°vs16.17±4.97°,P<0.05.LDH中腰椎曲度与腰骶角呈正相关性R=0.48,P<0.01,y=7.25+0.38x,P<0.01;男性患者在L4-5DH中较明显R=0.55,P<0.05,y=5.80+0.43x,P<0.01;女性患者在L5S1DH中尤为明显R=0.74,P<0.01,y=0.91x-5.30,P<0.01.L4-5DH中腰骶角与L4-L5椎间隙之间呈正相关性R=0.27,P<0.05;而在L5S1DH中L5-S1椎间隙与腰骶角无相关性P>0.05.rn 结论:骶骨倾斜移位与腰5骶1椎间盘退变之间密切相关,推拿手法调整骶骨倾斜移位是防治腰5骸1椎间盘退变、突出的有效方法之一。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