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耳声发射

耳声发射

耳声发射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658篇,主要集中在耳鼻咽喉科学、儿科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97篇、会议论文16篇、专利文献75483篇;相关期刊242种,包括生物物理学报、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十四届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大会、全国新生儿、婴幼儿及儿童听力筛查、诊断、干预暨第三次助听器验配技术学术会议、2008年中国听力峰会等;耳声发射的相关文献由1454位作者贡献,包括姜伟、宫琴、柴新禹等。

耳声发射—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97 占比:0.78%

会议论文>

论文:1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75483 占比:99.19%

总计:76096篇

耳声发射—发文趋势图

耳声发射

-研究学者

  • 姜伟
  • 宫琴
  • 柴新禹
  • 刘博
  • 叶大田
  • 钟乃川
  • 戚以胜
  • 汪磊
  • 程敬之
  • 钱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天宇; 任柳杰; 李辰龙; 王舒琪; 姚文娟; 丁光宏
    • 摘要: 从1961年Békésy揭示耳蜗内行波现象,开创实验听力学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奖以来,耳蜗力学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和进展,尤其是外毛细胞主动响应机制和耳声发射现象的发现,并在临床中得以广泛应用,使得耳蜗微观力学领域成为持续研究的热点。随着“内耳振动测量技术”的不断创新迭代,Corti器微米级分辨率振动测量技术持续进步与成熟。
    • 王燕; 林虹; 潘赟筠; 王耀文
    • 摘要: 目的 对正常出生新生儿听力筛查及耳聋基因筛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耳声发射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06年9月至2020年9月在宁波市第一医院出生的27453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由耳鼻喉科专职筛查人员采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分别对耳别、性别的初筛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对2016—2018年耳声发射联合耳聋基因筛查的新生儿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右耳通过率为95.52%,高于左耳的94.00%(P G杂合突变,携带率为0.88%。初筛及确诊耳聋患者均属于该两种突变。结论 耳声发射联合耳聋基因筛查可早期发现先天性听力障碍患儿,为早发现、早预防提供相关依据。
    • 黄燕婷; 高雍象; 田成华; 黄渝涵
    • 摘要: 目的初步研究睡眠质量对听力正常青年人DPOAE和噪声下言语识别的影响。方法将50例听力正常在校大学生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ly index,PSQI)评分分为睡眠质量较差组(PSQI评分≥7分,25例)和睡眠质量较好组(PSQI评分0.05);两组受试者在中低频处(0.75、1.0、1.5、2.0 kHz)均出现显著的对侧抑制效应(P<0.01),睡眠质量较差组在中低频处(0.7、1.0、1.5 kHz)的抑制幅度要小于睡眠质量较好组(P<0.05)。睡眠质量较差组在-5、-2 dB SNR噪声下言语识别率均小于睡眠质量较好组(P<0.05)。结论睡眠质量较差会对青年人DPOAE及其对侧抑制试验、噪声下言语识别造成潜在影响。
    • 李诚善; 刘超; 李雪玲
    • 摘要: 目的:研究将耳声发射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应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抽选2019年7月-2020年6月我院接收的新生儿112例,依据随机化分组分为对照组(56例)和观察组(56例).对照组予以耳声发射筛查,而观察组予耳声发射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进行筛查,比较两组新生儿的筛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筛查的总检出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声发射联合自动听性脑干反应应用到新生儿中,能够获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 张珺; 夏芳
    • 摘要: 目的 探讨自动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ABR)在新生儿听力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8年3月—2019年3月安源区妇幼保健院门诊进行听力筛查的1616例婴儿,先接受耳声发射(OAE)初筛,筛查为阳性者出生30 d后联合AABR进行复筛.统计初筛、复筛阳性率.结果 初筛阳性率为15.90%,复筛阳性率为5.45%,复筛后阳性率低于初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例(42.86%)确诊为听力障碍,总发病率为0.37%.结论 新生儿听力筛查中应用AABR可有效减低OAE初筛时的假阳性率,提高筛查准确率,避免出现过度治疗.
    • 彭峤琛; 吴秀娟; 郭薇燕; 覃少进; 李琰
    • 摘要: 目的 探讨听性稳态反应(ASSR)在小儿听神经病谱系障碍(auditory neuropathy spectrum disorder,ANSD)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45例(85耳)诊断为ANSD的患儿(观察组),其中40例为双耳ANSD,4例为单耳ANSD,还有1例双侧ANSD患者仅右耳纳入研究(其左耳ABR阈值为80 dB nHL).选取32例(64耳)诊断为双侧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的患儿为对照组.采用美国GSI Audera对两组患儿进行ASSR测试.对比两组患儿各频率ASSR阈值.结果 观察组左耳500、1000、2000和4000 Hz ASSR阈值分别为100.71±15.49、98.81±13.84、96.67±14.42、87.62±13.24 dB HL,右耳对应频率ASSR阈值分别为100.70±18.48、101.86±17.82、91.40±17.60、88.26±14.86 dB HL;对照组左耳对应频率ASSR阈值分别为114.52±7.55、114.84±6.66、116.13±5.49、118.06±4.34 dB HL,右耳对应频率ASSR阈值分别为113.87±7.04、113.55±6.50、114.84±7.13、117.16±5.51 dB HL.观察组双耳对应各频率ASSR阈值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虽然两组患儿的ABR最大强度刺激未能引出反应,但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儿各频率ASSR阈值明显低于感音神经性聋患儿;ASSR可以检测出听神经病谱系障碍患者的听觉反应阈值,可以反映出这类患者的听觉系统对持续稳定声音的处理能力.
    • 陈琪; 赵立东
    • 摘要: 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是由于耳蜗传入通路病变引起的,其最典型的听力学表现为耳声发射或耳蜗微音电位能引出,而听性脑干反应引不出或严重异常.目前,临床对于AN的诊断已较为完善,但对于其听力学表现的解读仍存在不足,为加深临床对于其相关听力学表现的理解,本文将对各项应用于AN检查的听力学测试进行综述,为AN的早期发现与精准治疗提供依据.
    • 房鑫鑫
    • 摘要: 目的 分析小儿专科新生儿听力筛查采用自动听性脑电反应(Automatic auditory EEG response AABR)结合耳声发射(Otoa-coustic emission OAE)的应用价值.方法 择取足月新生儿240例,时间为2019年05月——2020年05月,根据随机数表法将240例新生儿分为同等人数2组,分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采用OAE对听力进行筛查,后者在前者基础之上结合AABR进行听力筛查,将对照组与观察组最终听力筛查情况加以比对.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听力筛查通过率显著偏高,未通过率显著偏低,(p<0.05).结论 小儿专科新生儿听力筛查采用AABR结合OAE,可显著提升诊断准确率,为后期新生儿听力筛查提供有效的参考价值.
    • 卢韦欣; 杨海弟
    • 摘要: 目的分析单侧听神经病在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中的发病率及其听力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2020年6月广州开发区医院耳鼻咽喉科489例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统计单侧听神经病在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中的发病率,比较单侧听神经病和单侧一般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的纯音听阈,分析单侧听神经病的声导抗、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听性脑干反应(ABR)、视频眼震电图(video-nystagmography,VNG)、内听道MRI检查。结果489例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中单侧听神经病16例(3.27%),右侧9例,左侧7例;男6例,女10例;年龄9~32岁,平均21岁;平均病程为2.6年。单侧听神经病纯音听阈多为重度以上听力损失,16例单侧听神经病患耳重度或极重度听力损失12例,中重度平坦型听力损失3例,高频下降型听力损失1例。单侧听神经病患者与单侧一般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者的纯音听阈在125、250、500、1000、2000、4000、8000 Hz频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POAE双耳均能引出,但患耳对侧声抑制效应消失;ABR结果显示14例患耳100 dB nHL强度刺激下未引出任何波形,2例患耳90 dB nHL强度刺激下仅引出V波;VNG结果显示3例患耳单侧半规管功能减退,2例患耳出现对侧优势偏向;8例行内听道MRI检查中3例患耳听神经缺如。结论单侧听神经病临床并不罕见,与一般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纯音听阈相比具有明显差异。临床工作中对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要完善全面听力学检查,特别是完善影像学MRI检查,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均具有重要意义,尽量避免单侧听神经病漏诊。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