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听觉诱发电位

听觉诱发电位

听觉诱发电位的相关文献在1982年到2022年内共计603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外科学、耳鼻咽喉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54篇、会议论文15篇、专利文献224535篇;相关期刊280种,包括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五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第十四届全军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术大会、全国新生儿、婴幼儿及儿童听力筛查、诊断、干预暨第三次助听器验配技术学术会议等;听觉诱发电位的相关文献由1297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兴启、陈兴时、卢云云等。

听觉诱发电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54 占比:0.25%

会议论文>

论文:15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224535 占比:99.75%

总计:225104篇

听觉诱发电位—发文趋势图

听觉诱发电位

-研究学者

  • 李兴启
  • 陈兴时
  • 卢云云
  • 王涛
  • 张明岛
  • 楼翡璎
  • 于佶
  • 刘凌云
  • 林霖
  • 梁建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谌国会; 兰兰; 王秋菊
    • 摘要: 目的分析脑脊髓炎对ABR的影响。方法对脑脊髓炎患者的听力学结果及病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脊髓炎主要表现为纯音测听结果正常,而ABR严重异常,ABR波形分化欠佳,波潜伏期及波间期延长、振幅降低、阈值升高。结论脑脊髓炎可累及听神经病变导致ABR严重异常。
    • 杨荣; 李增勇; 魏鹏绪; 王丽; 张宁; 宋亮
    • 摘要: 目的 现代社会中脑力劳动者脑力疲劳容易引发事故和心理疾病,设计一种便携式脑力疲劳检测系统及时检测脑力疲劳并提醒劳动者休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 在Android系统平台进行脑力疲劳检测系统的设计,主要包括脑电采集端、Android移动端、服务器端3个模块.检测系统首先通过脑电采集端进行听觉诱发EEG信号的采集,再将EEG信号通过Android移动端传输至服务器端,利用多种解析算法提取P300中P3b成分的幅值进行分析,最后将分析结果返回Android移动端.结果脑电采集端可实现对EEG进行采集、放大、滤波及传输,并通过蓝牙模块传输至服务器端进行解析和疲劳评判.通过Android端可查看原始脑波、P300波形、疲劳评判结果以及历史数据,也可登录服务器端查看原始脑电数据和数据处理结果.结论 所构建的系统可以实时采集用户的脑电数据并进行P300波形分析,方便快捷地得到用户的脑力疲劳状态.未来将进一步优化算法模型,减轻个体差异性对准确度的影响.
    • 胡虹钰(综述); 杨万超(审校)
    • 摘要: 神经电生理监测因其可以监测术中神经损伤,改善患者预后的优点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脊柱外科、甲状腺外科手术等。与此同时神经电生理监测受到包括麻醉药物、体温、手术体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众多影响因素制约了神经电生理监测,了解、掌握并规避影响因素,对提高神经电生理监测指导临床操作的可信度至关重要。
    • 童力; 刘翰柔; 胡松涛; 刘国丹; 李亮; 鹿铭理
    • 摘要: 声舒适是评价建筑室内环境的重要部分,听觉诱发电位是声环境舒适度评价的客观生理指标,听觉诱发电位信号的时频能量特征可以用来评价声环境的舒适性.小波包分析可以探究听觉诱发电位信号时频能量分布规律,分析时运用的小波基不同,产生的结果也不同.为了更好地研究听觉诱发电位信号的时频能量分布,比较了5种小波基函数的时域特点和幅频特性.对16名正常成年人进行了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实验,将所测16组听觉诱发电位的平均值进行小波包时频能量分析.结果表明,dmey小波分析结果在时频分布上可与实际信号的能量信息相匹配,可以减少各个频带信号分解后的失真问题.选择dmey小波对听觉诱发电位信号进行处理,能够更准确地分析听觉诱发电位信号的时频能量分布,为声环境的舒适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胡虹钰; 杨万超
    • 摘要: 神经电生理监测因其可以监测术中神经损伤,改善患者预后的优点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脊柱外科、甲状腺外科手术等.与此同时神经电生理监测受到包括麻醉药物、体温、手术体位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众多影响因素制约了神经电生理监测,了解、掌握并规避影响因素,对提高神经电生理监测指导临床操作的可信度至关重要.
    • 艾力
    • 摘要: 目的:分析切迹噪声掩蔽的短纯音听性脑干反应(ABR)在噪声性耳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00例(200耳)噪声性耳聋船员进行纯音电测听(PTA),再进行短纯音ABR(tb-ABR)和切迹噪声掩蔽的短纯音ABR检测,分析两种AB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的差异.结果:tb-ABR和切迹噪声掩蔽tb-ABR反应阈与PTA阈值在500、1000、2000 Hz处的差异均小于10 dB,且两者相关性较好,而在4000 Hz处tb-ABR反应阈明显小于PTA阈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TA阈值相关性减弱,而切迹噪声掩蔽tb-ABR的阈值与PTA阈值更接近,二者相关性好于tb-AB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陡降型噪声性耳聋患者进行tb-ABR检测使用切迹噪声进行同侧掩蔽,具有更好的频率特异性和准确性.
    • 林文雅; 杨小明; 杜诗雅
    • 摘要: 目的 探讨听觉诱发电位在胆红素脑病(ABE)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检出率.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本院收治的ABE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收集同期本院体检结果为健康者30名作为对照组,两组均实施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对比检测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异常率(83.33%)显著高于对照组(10.00%),对异常情况进行复筛发现观察组复通率(0.00%)显著低于对照组(100.00%)(P<0.05).观察组PL指标与对照组Ⅰ~Ⅱ、Ⅲ、Ⅴ波潜伏期指标相比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IPL指标在Ⅰ~Ⅲ、Ⅲ~Ⅴ、Ⅰ~Ⅴ波峰时间平均数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胆红素指标≥343μmol/L检测异常率为60.00%,257~342μmol/L之间异常率为83.33,≥343μmol/L检测异常率为100.00%,随着胆红素指标的升高检测异常率随之升高.结论 胆红素脑病(ABE)早期诊断中使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测试可以及时发现异常的情况,可以反应出耳蜗至脑干的功能以及结构,体现出听觉诱发电位的变化模式,可以及早发现损伤,及时进行疾病干预,降低胆红素脑病对患儿的影响.
    • 赵树立; 王煜; 于涛; 赵沙沙; 弓明明; 雷祺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镇静麻醉深度对肿瘤患者围术期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为肿瘤患者选择适宜的麻醉深度,减少围术期炎症反应维护术后免疫力,保护患者免疫功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08月-2019年01月我院普外科择期行消化道肿瘤根治性切除患者66例,年龄34~88岁,体重40~95 k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应用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监测镇静麻醉深度,分为浅镇静麻醉组(AAI值在40-30范围内)、深镇静麻醉组(AAI值在29-20范围内)、传统麻醉组,根据血压、心率波动及制动、流泪、呛咳等指标及麻醉医师的经验调控镇静麻醉深度.分别于手术开始前即刻(T1)、手术开始后2 h(T2)、手术后24 h(T3)、手术后48 h(T4)及72 h(T5)时点检测患者血清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浓度.结果:组间比较,IL-2血浆浓度T1时点浅麻醉组与传统组比较,浅麻醉组明显降低(P<0.05);T4和T5时点深麻醉组与传统组比较,深麻醉组明显降低(P<0.05),其余时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IL-4血浆浓度比较,T2和T4时点浅麻醉组与传统组比较,浅麻醉组明显降低(P<0.05);T4时点浅麻醉组与深麻醉组比较,深麻醉组明显升高(P<0.05).TNF-α血浆浓度比较,T1、T2和T4时点浅麻醉组与传统组@比较,浅麻醉组明显降低(P<0.05),T1时点浅麻醉组与深麻醉组比较,深麻醉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浅镇静麻醉即AAI值在40-30范围比深镇静麻醉即AAI值在29-20时可以更好的保护肿瘤患者围术期Th1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IL-4对细胞免疫的抑制作用,控制过度的炎症反应,保护患者免疫状态,帮助患者更好的康复.
    • 宋伟东; 吴东辉; 王承敏; 胡晓辉; 谢国华
    • 摘要: 背景: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的早期识别是获得理想治疗效果及延缓其进展为痴呆的关键。本研究利用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s, ERPs)脑电技术检测MCI受试的听觉范式诱发P300电位,发现可能用于临床早期识别MCI的脑电电位指标。方法:研究主要在深圳市康宁医院记忆门诊和社区使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CDR)的访谈评分作为标准招募MCI患者和对照受试,在完成人口统计学资料收集及相关神经心理测量问卷后采用ERP脑电技术的方法检测受试的听觉范式诱发P300电位,同时在Fz,Cz和Pz采集P300潜伏期和波幅。结果:研究一共招募受试51位受试完成听觉范式诱发P300电位采集,其中MCI受试24位,对照受试27位。MCI受试在简易智能检查量表(Min-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MoCA)的认知测评上得分均低于对照受试(分别为27.6 ±2.0比29.0 ±1.2和22.6 ±2.2比26.9 ±2.0,P ≤ 0.01),其P300诱发电位在Fz部位波幅低于对照受试者(3.6 ±4.8比7.9 ±6.3,P = 0.01),并且受试Fz部位波幅的降低与MoCA的测评得分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30,P = 0.04)。结论:MCI患者P300诱发电位在Fz部位的波幅降低可能成为临床早期识别MCI脑电指标。
    • 陈艾婷; 韩莹; 吴鹏琦; 康烁烁; 钟波; 冀飞
    • 摘要: 目的 调查我国医院和听力服务机构听力学听觉诱发电位测试的开展情况,分析其计量校准及临床应用的现状.方法 制定关于听觉诱发电位测试临床应用的在线调查问卷.收集整理分析被访单位对于听觉诱发电位测试和设备计量标准化方面的回复和建议.结果 收到有效反馈问卷47份:共42家单位(89.4%)开展听觉诱发电位检查,开展听觉诱发电位检查项目最多的是ABR(100%),其次是ASSR(66.7%).其中:①31家单位(73.8%)采用至少两个项目的组合测试评估儿童客观听阈,其中16家单位(38.1%)使用ABR、40Hz AERP、ASSR的组合测试;28家单位(66.7%)采用至少两个项目的组合测试作为听力残疾评定和伤残鉴定的客观依据,但仍有13家单位(31%)仅采用ABR阈值和1家单位(2.4%)仅使用ASSR一种手段进行评定;29家单位(69%)开展了频率特异性ABR,13家(31%)单位仅开展了clickABR.②每年送计量部门进行至少一次校准的单位共计18家(42.9%).③34家单位(81%)使用dB nHL作为听阈单位,在实际应用中,各单位使用的dB nHL零级变异较大.④按照经验或国外指南修正ABR反应阈为纯音听阈的单位有29家(69%);直接作为纯音听阈的单位有13家(31%).⑤多数受访单位提出了对听觉诱发电位测试临床应用培训以及设备计量标准化推广的需求.结论 调查结果显示了各个单位进行客观听阈评估的测试组合并不一致,设备的定期校准的意识仍需提高,dB nHL零级的确定以及ABR反应阈与纯音听阈间修正值的统一也需要更多临床数据的支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