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潜伏期

潜伏期

潜伏期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936篇,主要集中在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内科学、妇产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77篇、会议论文33篇、专利文献10398篇;相关期刊1064种,包括人人健康(医学导刊)、中华流行病学杂志、浙江预防医学等; 相关会议29种,包括山东省第二届(2014)毛皮动物产业发展大会暨临沂市特种毛皮动物养殖协会成立大会、第五届围产医学新进展高峰论坛、2013第四届中国睡眠大会等;潜伏期的相关文献由3709位作者贡献,包括赵敬国、穆俊林、杜好瑞等。

潜伏期—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77 占比:15.25%

会议论文>

论文:33 占比:0.27%

专利文献>

论文:10398 占比:84.48%

总计:12308篇

潜伏期—发文趋势图

潜伏期

-研究学者

  • 赵敬国
  • 穆俊林
  • 杜好瑞
  • 庞淑娟
  • 张宁
  • 邱天爽
  • 么宪伟
  • 余巨明
  • 徐铭军
  • 李六一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邱嘉茗; 谢欢欢; 冼珊
    • 摘要: 目的研究联合电生理检查用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160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存在肢体麻木、疼痛、无力、烧灼感或凉感等周围神经损伤临床症状,将患者分为有症状组84例,无症状组76例。所有患者均行电生理检查,检测神经传导(nerve conduction studies,NCS)及F波,检测指标包括运动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期(distal motor latency,DML)、复合肌肉动作电位(compound muscle action potential,CMAP)波幅、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ensory nerve action potentia,SNAP)波幅、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ensory nerve conduction velocity,SCV)、F波平均潜伏期(Flmean)、F波离散度(Fchd)。比较2组电生理检查指标。结果有症状组胫神经及腓总神经DML均高于无症状组(P<0.05),胫神经及腓总神经CAMP均低于无症状组(P<0.05)。有症状组正中神经、尺神经、胫神经及腓总神经SCV、SNAP均低于无症状组(P<0.05)。有症状组正中神经及胫神经Flmean、Fchd均高于无症状组(P<0.05)。NCS、F波联合诊断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灵敏度为0.857、特异度0.829、准确率0.844、阳性预测值为0.847、阴性预测值为0.840、kappa值0.687。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联合电生理检查具有一定价值。
    • 林茂; 刘敏惠; 陈崇泽; 戴亨纷
    • 摘要: 目的调查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特点和转归,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8年至2019年上报至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120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与年龄、性别、体重、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的相关性。结果在1120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新的和严重的报告数共989例(88.30%),已知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损害较严重;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比例与性别、体重无显著相关(P>0.05),而与年龄显著相关(P0.05),与未处理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潜伏期中位数7 d,恢复期1 d。结论应加强对老年人的用药监测,特别是口服药安全问题应引起更多重视,医务人员应熟悉已知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以期早发现并及时处理,避免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
    • 黄亮; 王俊平
    • 摘要: 目的探讨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孕妇分娩结局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即将分娩孕妇1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5例。对照组活跃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观察组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比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顺产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剖宫产率与阴道助产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第一产程、第二产程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6、20、40与60 min孕妇疼痛评分量表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潜伏期对孕妇实施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可进一步减低分娩程度,保证顺产率,确保孕妇与新生儿生命安全,减低相关不良反应出现,符合临床需求。
    • 冯丹; 何伟
    • 摘要: 目的探讨低危单胎的足月妊娠自然临产后,潜伏期脑胎盘率(CPR)对预测新生儿不良结局的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1年3月我院住院临产分娩的673例孕妇为研究对象,测量胎儿大脑中动脉、脐动脉血流参数,获得分娩结局及新生儿结局。参考既往研究得出的不同孕周CPR正常参考值百分位作为分组指标(CPR≤10%参考值定为低CPR)。比较低CPR组(72例)与正常CPR组(601例)两组妊娠结局、新生儿不良结局。结果低CPR组与正常CPR组在孕妇年龄、孕龄、产次、孕期体质量增长、总产程、新生儿体质量的构成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CPR组因胎儿窘迫行剖宫产或助产发生率、新生儿任一不良结局发生率、新生儿不良结局率均高于正常CP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CPR预测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准确率为89.5%(602/673),敏感度为51.7%(15/29),特异度为91.1%(587/644)。结论本研究数据显示,对于无并发症及合并症、低风险的单胎足月妊娠,潜伏期低CPR与新生儿不良结局相关。
    • 魏琳
    • 摘要: 目的探究潜伏期行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产妇分娩方式、临床指标、不良情绪、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及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成都西区安琪儿妇产医院2019年10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68例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两组产妇均在分娩时给予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照组产妇于宫口扩张3 cm及以上时(活跃期)给予镇痛,观察组产妇于宫口扩张1~2 cm时(潜伏期)给予镇痛,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临床相关指标,镇痛前后产妇焦虑情绪评分,分娩前后血流动力学与应激反应指标,分娩后产妇与新生儿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顺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产妇第一、二产程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产后2 h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镇痛后5 min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新生儿出生后5 min阿氏(Apgar)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与镇痛前比,镇痛后30 min两组产妇焦虑自评量表(SA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产妇血浆皮质醇(Cor)、肾上腺素(ADR)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显著升高,但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娩后48 h观察组产妇与新生儿并发症总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潜伏期实施椎管内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可合理缩短产妇产程时间,缓解产程疼痛,稳定血流动力学,减轻应激反应,改善母婴结局,且安全性较高。
    • 路燕; 陈明月; 郑秀良; 雷宇
    • 摘要: 目的探讨药物性肝损伤(DILI)的病因构成和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7年5月至2019年10月住院期间诊断为DILI的18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用药史、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统计分析DILI的药物种类、临床分型、严重程度分级。比较不同肝损伤类型、不同性别和年龄的DILI、不同药物种类导致的DILI肝损伤严重程度、潜伏期、肝功能。结果185例DILI患者中,肝细胞损伤型132例(71.35%),混合型34例(18.38%),胆汁淤积型19例(10.27%)。引起DILI前3位药物分别是中药(42.16%)、化疗药物(11.89%)、抗菌药物(8.65%)。DILI中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纳差(36.76%),其次是乏力(25.95%)和恶心(17.84%);最常见的体征为黄疸(41.08%)。不同肝损伤类型和不同肝损伤严重程度间,性别和年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总胆汁酸(TBA)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较男性高(P<0.05)。3种类型肝损伤比较,肝细胞损伤型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最高,胆汁淤积型ALP最高(P<0.05)。不同肝损伤类型、药物种类间,潜伏期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细胞损伤型潜伏期最长30(11,60)d(P<0.05),中药潜伏期30(1,60)d长于西药(P<0.05)。结论185例患者中药诱导的DILI所占比例最高,且发病潜伏期较西药长;DILI主要损伤类型为肝细胞损伤型,且发病潜伏期最长。
    • 徐萍; 汪林花
    • 摘要: 目的分析潜伏期、活跃期行硬膜外与腰硬联合镇痛对产程及结局的影响。方法1173例初产妇,将其中326例潜伏期(宫口扩张0.05)。三组助产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潜伏期行腰硬联合镇痛会明显延长产程时间,增加转剖率。
    • 闫海滨
    • 摘要: 牛病毒性腹泻是一种具有较强传染性的疾病,主要通过携带病毒的动物传播,借助动物粪便和分泌物进行扩散,具有较快的传播速度。牛病毒性腹泻有7~14天的潜伏期,感染开始阶段无明显症状。因此,需要相关负责人员加强对牛病毒性腹泻的检查诊断工作,利用科学方法进行预防和治疗。牛病毒性腹泻是一种普遍的传染病,新生牛犊容易感染、发病迅速。
    • 冯巧荣; 申彦敏; 王飞叶; 王强; 郭振江; 张丽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硬膜外穿刺对分娩镇痛的效果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在2018至2019年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130例初产妇,均为单胎。随机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5例。参照组在产程的活跃期行硬膜外镇痛,试验组在产程的潜伏期行硬膜外镇痛。观察2组产妇的产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产程、自然分娩率、产后2 h出血量、用药时间、产妇的生命体征、产程宫缩胎心、副作用及并发症,并比较2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结果镇痛开始前和宫口扩张至7~8 cm时,2组产妇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镇痛开始后10 min、20 min和宫口扩张至10 cm时,试验组VA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0.05。)。试验组的用药时间明显长于参照组(P0.05)。结论产妇分娩过程中,于潜伏期开始使用硬膜外穿刺分娩镇痛,能将运动阻滞降到最低,减少产痛对产程的影响,缩短产程时间,降低剖宫产率,产妇的生命体征更平稳,住院期间及分娩期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减少产妇痛苦,与活跃期比较效果较理想,应将该理论和方法在临床中广泛使用。
    • 任敏; 张昊
    • 摘要: 目的探究低浓度局麻药椎管阻滞在潜伏期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初产妇120例,将所有产妇随机分为潜伏组和活跃组,每组60例。潜伏组产妇在宫口打开1~2 cm时开始分娩镇痛,活跃组产妇在宫口打开>3 cm时开始分娩镇痛。比较2组产妇产程时长、分娩方式、镇痛前后疼痛评分的变化情况、催产素使用情况以及产后出血量。比较2组新生儿体重和Apgar评分。结果潜伏组产妇的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时长均短于活跃组产妇(P0.05)。镇痛后10 min、30 min时,潜伏组疼痛评分均低于活跃组(P0.05)。2组产妇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潜伏组新生儿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均高于活跃组(P<0.05)。结论在潜伏期使用低浓度局麻药椎管阻滞进行分娩镇痛可以明显缩短产程时长,缓解产痛对产妇的负面影响,有利于产妇自然分娩,减少由于疼痛导致的剖宫产,且对产后出血无明显影响,对新生儿无恶性影响,潜伏期分娩镇痛的安全性较为理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