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相关文献在2006年到2022年内共计129篇,主要集中在药学、中国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9篇、专利文献208278篇;相关期刊39种,包括海峡药学、药学与临床研究、药物流行病学杂志等;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相关文献由344位作者贡献,包括甘戈、周学琴、孙骏等。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9 占比:0.06%

专利文献>

论文:208278 占比:99.94%

总计:208407篇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发文趋势图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

-研究学者

  • 甘戈
  • 周学琴
  • 孙骏
  • 李明
  • 左丽
  • 王茜
  • 程军
  • 于文静
  • 何桂林
  • 吴斌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易艳; 田婧卓; 李春英; 赵雍; 梁爱华
    • 摘要: 目的为开展中药注射剂(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TCMI)上市后非临床安全性再评价提供思路和参考。方法概述上市后非临床安全性再研究的重要性及TCMI非临床安全性再评价的主要问题和相关原因分析,并基于本团队的相关研究,以TCMI最主要的不良反应—类过敏反应为重点,从TCMI产品类过敏检测和风险控制,类过敏反应机制以及类过敏反应防治等方面,系统阐述TCMI上市后非临床安全性再评价技术体系的建立思路和实践。结果和结论找准各TCMI品种存在的主要关键问题,分析清楚与这些关键问题相关的各层面因素,系统设计上市后安全性研究方案,研究思路和方法学的创新在该项研究中尤为重要。
    • 林茂; 刘敏惠; 陈崇泽; 戴亨纷
    • 摘要: 目的调查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发生情况,分析其发生特点和转归,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8年至2019年上报至国家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1120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与年龄、性别、体重、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的相关性。结果在1120例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新的和严重的报告数共989例(88.30%),已知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损害较严重;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的比例与性别、体重无显著相关(P>0.05),而与年龄显著相关(P0.05),与未处理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潜伏期中位数7 d,恢复期1 d。结论应加强对老年人的用药监测,特别是口服药安全问题应引起更多重视,医务人员应熟悉已知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以期早发现并及时处理,避免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
    • 冯承阳; 赵丽; 刘东
    • 摘要: 目的通过对茵栀黄制剂导致的药品不良反应(ADR)进行分析,了解茵栀黄制剂ADR发生的特点,为规范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2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湖北省药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385例茵栀黄制剂ADR/事件(ADE)报告,对报告中患者使用药物剂型、患者年龄、性别、原患疾病、使用剂量、发生时间、累及系统-器官以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茵栀黄制剂所致ADR/ADE患者中,男女性别比为1.60∶1.00,多发生于40~59岁人群(42.86%);其中有发生时间记录的报告301例,多在用药30 min内出现ADR/ADE;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为皮肤及附件损害,主要临床表现为瘙痒及皮疹等。结论茵栀黄制剂可导致不同程度的ADR/ADE,一般经停药或对症处理后患者好转,临床上应给予足够重视,密切关注患者用药后状况,辨证施药,禁止超功能主治施药。
    • 吴颖其; 朱婷; 童彤; 李民; 沈爱宗
    • 摘要: 目的通过了解我院妇科肿瘤患者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albumin bound paclitaxel,ABP)的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现状,分析其与各种影响因素相关性,及我院临床安全用药监测管理存在的问题,为加强临床用药安全监测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查阅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和中国医院药物警戒系统(China hospital pharmacovigilance system,CHPS)中我院上报的ADR/ADE报告,以妇科肿瘤病区2020年1月1日至9月30日使用ABP发生ADR/ADE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统计并分析ADR/ADE发生情况。结果检索到ADR/ADE报告85份,涉及43例患者。疾病类型以卵巢恶性肿瘤患者为主(73例次,85.88%)。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提示,ADR/ADE的发生与年龄、生产厂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转氨酶升高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χ^(2)=1.29,P=0.02),剂量对贫血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χ^(2)=0.74,P=0.02),合并不同化疗药物与骨髓抑制(χ^(2)=1.09,P=0.03)和转氨酶升高(χ^(2)=0.00,P=0.01)发生率有一定相关性。存在超适应证用药85例次(100%),剂量不适宜3例次(3.53%)。结论医疗机构应加强超说明书用药管理、规范病历记录、加大医嘱审核力度,以期加强临床用药安全监测管理,规避严重ADR/ADE发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赵世丹; 徐霜; 刘悦; 刘翠丽
    • 摘要: 目的:分析奥拉西坦制剂临床使用的安全性,为药品说明书修订和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检索国内外文献数据库建库以来关于奥拉西坦制剂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病例报道,对患者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时间、不良反应/事件表现及累及系统-器官、用法用量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现奥拉西坦临床ADR/ADE发生规律及特点.结果:按照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奥拉西坦制剂文献36篇,病例168例,其中28例详细报道,男性高于女性.原患疾病以脑病为主,主要为脑梗死、脑挫伤、脑肿瘤.患者年龄以50岁以上居多.ADR/ADE以迟发型为主,发生时间在第2~10天居多,发生在30 min内的占22.22%.ADR/ADE主要累及胃肠系统、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和致精神紊乱等,主要表现为恶心、头痛、头晕、睡眠紊乱、失眠、皮疹、瘙痒等.临床用药剂量及溶媒选择能够按照说明书使用.结论:临床使用奥拉西坦制剂过程中应注意加强用药监测,尤其注意速发型ADR/ADE的发生,应定期随访,减少ADR/ADE的发生.
    • 罗烨; 何桂林; 左丽
    • 摘要: 目的 对比分析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E)的发生特征和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使用降脂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从深圳市2014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上报的32068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E)报告中筛选出怀疑药品为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的病例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筛选出95例怀疑阿托伐他汀、43例怀疑瑞舒伐他汀所致的ADR/AE报告;阿托伐他汀发生ADR/AE以男性居多,瑞舒伐他汀女性发生ADR/AE的比例略高于男性,但两种药物发生ADR/AE最多的年龄段均为60~69岁;阿托伐他汀ADR/AE多发生在用药2~7d内(占比38.95%),瑞舒伐他汀ADR/AE多发生在用药1d内(占比37.21%);两种药品ADR/AE涉及系统-器官及不良反应表现多样化,其中阿托伐他汀ADR/AE以消化系统多见(46.63%),瑞舒伐他汀以皮肤及其附件系统多见(34.67%);对比于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严重的、新的严重的ADR/AE发生比例更高,分别为14.72%和4.91%;在ADR/AE发生类型中,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ADR/AE均多为一般(阿托伐他汀58.28%,瑞舒伐他汀64%),且治愈好转率高(阿托伐他汀92.63%,瑞舒伐他汀93.02%).结论 临床医生和药师在开始使用阿托伐他汀或瑞舒伐汀1周内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不良反应,特别是阿托伐他汀消化系统不良反应和瑞舒伐他汀可能出现的皮肤及其附件系统相关不良反应,及时鉴别和干预,避免严重ADR/AE的发生.
    • 黄政凯; 张冰; 林志健; 张晓朦; 张丹; 殷玉玲
    • 摘要: 目的 梳理蒽醌类中药的应用情况及不良反应特征,挖掘相关用药风险因素,为蒽醌类中药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问卷调研与文献研究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对公众开展蒽醌类保健食品应用情况及安全风险问卷调研;另一方面系统检索国内文献数据库,包括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维普网,收集自建库至2021年2月28日蒽醌类中药饮片及其中成药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verse drug reaction/adverse event,ADR/AE)的案例报道,采用回顾性研究及数据挖掘等方法对该类中药饮片及中成药的ADR/AE进行分析.结果 调研问卷发放6000份,回收有效问卷5491份.其中,1140份问卷反馈服用蒽醌类保健食品后出现不适症状,主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消化系统损害、泌尿系统异常等.文献检索蒽醌类中药饮片及中成药致ADR/AE报道234篇,涉及276个案例,多表现为消化系统、皮肤及附件、神经系统等多系统-器官损害.数据挖掘结果提示蒽醌类中药致ADR的因素主要包括特殊人群用药、不合理用药等.结论 蒽醌类中药存在潜在的安全风险,需充分认识到其在日常保健、临床用药中的影响因素,以保障大众在保健及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安全.
    • 于洪礼; 逄瑜; 邵波; 肖爱丽; 于冬梅
    • 摘要: 目的 分析近年来我国基本药物不良反应报告与监测情况,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我国2015年~2019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布的《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汇总分析国家基本药物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情况.结果 近年来国家基本药物ADR/ADE报告总体数量呈递增趋势,与我国药品总体报告变化趋势保持一致.结论 在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完善的同时,应关注国家基本药物相关ADR,促进临床安全使用.
    • 张厚莉; 许莉莉; 谢彦军; 耿涛; 苏凤云
    • 摘要: 目的 探讨儿童药物性肝损伤(DILI)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临床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从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数据库中筛选出201例年龄≤18岁儿童药物性肝损伤病例,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 统计数据显示儿童药物性肝损伤中,年龄≥13岁的青少年患者发生率最高,占61.70%.引起DILI的前3大类药物依次为抗感染药、中枢神经系统药、抗肿瘤药;引起儿童DILI频次较高的药物有甲氨蝶呤、利福平、奥氮平等;DILI发生时间以用药后2周内多见(155例,54.20%),其中,给药途径为口服或静脉滴注发生DILI的中位时间有差异.大部分儿童DILI病例在停药及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 临床医务人员应加深对儿童DILI的认识,加强对抗感染药、中枢神经系统药、抗肿瘤药等用药后肝功能的监测,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