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波幅

波幅

波幅的相关文献在1964年到2022年内共计635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财政、金融、建筑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51篇、会议论文3篇、专利文献281篇;相关期刊260种,包括经济展望、经济导报、股市动态分析等; 相关会议3种,包括2012陕西省第十三届无损检测年会、全国第七次法医学术交流会、全国固体力学学术会议等;波幅的相关文献由138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松、周文和、宋克伟等。

波幅—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51 占比:55.28%

会议论文>

论文:3 占比:0.47%

专利文献>

论文:281 占比:44.25%

总计:635篇

波幅—发文趋势图

波幅

-研究学者

  • 刘松
  • 周文和
  • 宋克伟
  • 常立民
  • 张强
  • 张昆
  • 张永恒
  • 林志敏
  • 武祥
  • 王天鹏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张玉洁; 许国庆; 汪洋; 杨超越; 彭铿; 王伟
    • 摘要: 水库滑坡约束条件影响其运动过程的几何形态,是滑坡涌浪预测的重要参数之一。为了探究约束条件对滑坡涌浪特征(波高、波幅与周期)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开展了54组滑坡涌浪室内模型试验,并基于统计学理论对约束散体和半约束散体的涌浪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涌浪波周期基本不受滑体约束条件的影响;而半约束散体模型的波高和波幅小于约束散体的波高和波幅,半约束散体的初始涌浪波高约为约束散体的0.95倍,半约束散体模型的最大波峰波幅约为约束散体模型的0.9倍。因此,在开展滑坡涌浪快速预测时,虽然滑体入水形态与破坏前形态差异巨大,但基于滑坡初始几何形态参数对其初始涌浪波高和最大涌浪波幅的预测结果是偏安全的。研究结论可以为更准确地预测水库滑坡涌浪提供理论依据。
    • 刘乐; 姚志崇; 冯康佳
    • 摘要: 内孤立波会导致海水等密度面大振幅的垂向起伏,影响潜水器的水下适航性,甚至危及安全性。运用CFD方法开展内孤立波数值造波,并将内孤立波数值解与eKdV理论解进行比较,验证数值造波的准确性。在此基础上,模拟了内孤立波作用下处于3种不同潜深的Suboff缩比模型的运动,详细分析了不同潜深下模型在内孤立波作用下的运动响应规律。结果表明:内孤立波作用下模型运动响应明显,模型处于分层交界面时,模型随内孤立波波面起伏,呈“随波逐流”状态,内孤立波的波幅和波倾角决定了模型的垂荡值和纵摇角;模型处于分层交界面上方或下方时,受内孤立波流场水动力作用,模型也产生了明显的垂荡、纵荡和纵摇;潜深位置不同时,模型的运运轨迹也有明显差异。
    • 何建磊; 杨映涛; 卓俊驰
    • 摘要: 多旋回叠合盆地的构造演化分析一直是勘探工作的难点,四川盆地构造叠加与联合十分普遍,前人利用平衡剖面法、改进型断层活动速率法、迭代回剥断距法和实验样品法等多种方法对川西坳陷不同地区的褶皱演化开展了多次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褶皱的两个重要参数A、λ在传递过程中的变化特性,明确了褶皱在平面及纵向上多期叠加的特性,形成了一种应用于褶皱多期演化分析的方法,即A/λ法。利用该方法开展川西坳陷近东西向丰谷、回龙褶皱演化分析,结果表明,东西向褶皱从北向南递减生长,开始形成于印支早期、成长壮大于燕山中期-喜马拉雅早期,定型于喜马拉雅晚期,与油气成藏具有较好的耦合关系,是油气聚集的良好场所。
    • 吴长虹; 江兴元; 杨义; 严炎; 任意; 王中美
    • 摘要: 滑坡入水淹没率是影响滑坡涌浪生成和传播的重要因素。采用正交试验开展散体滑坡涌浪室内模拟试验研究,探讨了滑体规模、速度与水深条件对涌浪波形特征的影响。取得如下研究成果:①滑体完全入水激发涌浪,首浪具有较大波幅,波前平缓、波后较陡,且波形关于竖直和水平轴对称,呈“匍匐”态传播;未完全入水滑坡涌浪初始波峰明显,形态尖突,无明显波谷,波形关于竖直轴对称。②建立了基于单宽体积比R和弗劳德数Fr的波形分类方法,将涌浪分为类斯托克斯波、类椭圆余弦波(或类孤立波)和涌波3种波形,界定了基于R-Fr关系的波形边界方程。③构建了基于R参数的最大波幅预测模型,选取4个涌浪案例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研究结果对探究深水与浅水区滑坡涌浪的预测具有参考意义。
    • 贾富全; 张馨元; 罗方亮; 熊妍荷; 程龙龙; 刘技辉
    • 摘要: 目的 分析视敏度加工过程中事件相关电位(event-related potential,ERP)的Nogo-P3,为视敏度的客观评定提供电生理学依据。方法 选择除屈光不正外无其他眼病的受试者26名,双眼裸眼视力均为0.1,选用不同视角大小、不同开口方向的“E”图形作为刺激图片,ERP实验采用视觉Go/Nogo范式,Go刺激视角为1°15’,Nogo刺激视角分别为1°15’、55’、24’、15’,对被试者裸眼视力进行测试,分析Nogo-P3的特征。结果Nogo-P3潜伏期在Nogo刺激视角1°15’与55’、Nogo刺激视角24’与15’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Nogo刺激视角1°15’与24’、1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go刺激视角55’与24’、1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ogo-P3波幅在各Nogo刺激视角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Go/Nogo范式下,Nogo-P3能够反映被试者对Nogo刺激的认知反应,可用于视敏度的客观评估。
    • 蒋桂通; 王猛; 闫留青; 路正道; 常英魁
    • 摘要: 设计了一种用于焊缝超声波探伤用的探头夹持工具,工具的关键部件为磁性探头套,磁场是否对超声波信号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是否对缺陷评定造成影响成了问题的关键.对声速的影响决定了缺陷定位,对波幅高度的影响决定了缺陷大小的评定.通过试验的方法从波幅和声速两个要素进行试验研究,重点论述超声波探伤时磁场对超声波信号的影响以及解决的方法.结果表明,磁场对直探头产生的超声波信号没有任何影响,对部分斜探头产生的超声波信号幅度有一定影响,对所有探头产生的超声波声速没有影响.因此,对不受磁场影响的探头,可以直接使用磁性探头套.对受磁场影响的探头使用前应测试波幅差值.
    • 宋向荣; 周校军; 高俊亮; 王岗
    • 摘要: 针对目前对由N波诱发的瞬变港湾共振现象的研究还极为有限,本文研究了港内折线型地形对N波诱发的瞬变港湾共振的影响.瞬变共振采用一组完全非线性Boussinesq模型-FUNWAVE-TVD-来进行模拟.使用正交模态分解法分离得到了由N波诱发的狭长型矩形港内各共振模态的响应幅值,并进而系统地研究了不同入射N波波幅和不同港内折线型地形对港内最大爬高和总波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发现对于本文所研究的地形及入射N波波幅变化范围(0.01 m≤A0≤0.07 m),港内最大爬高随着入射N波波幅的增加而增加,随着港内平均水深的增大而减小,而折点的存在会略微降低最大爬高.总体而言,港内总波能随着平均水深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
    • 孙瑾; 陈竹闻; 孔蓉
    •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重复神经电刺激在重症肌无力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收治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中,选取7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全部实施重复电刺激检查,总共检查的神经为150条.结果:在150条检测神经中,阳性、可疑阳性、阴性分别为80条、12条、58条,结果阳性患者为60例,异常率为76.92%(60/78)﹔在受检肌肉中中,阳性率由高到低分别为三角肌、眼轮匝肌、小指展肌﹔波幅衰减最明显的刺激频率为5Hz.结论:在重症肌无力诊断中,重复神经电刺激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与应用.
    • 蒋文萍; 周利鹏; 韩玉会; 崔炎增
    • 摘要: 目的 分析脑卒中后抑郁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潜伏期、波幅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巩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4例脑卒中患者为脑卒中组,选取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析脑卒中组抑郁状态,比较两组HAMD与上下肢神经SSR潜伏期、波幅水平的相关性,并给予对应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脑卒中组抑郁者上下肢神经SSR潜伏期、波幅水平.结果 74例脑卒中患者经HAMD评分评估后,无抑郁占比32.43%,轻度抑郁占比48.65%,中重度抑郁占比18.92%.脑卒中组SSR潜伏期均较正常对照组延长,SSR波幅均较正常对照组下降(P<0.05).脑卒中组上肢正中神经、下肢胫后神经SSR潜伏期与HAMD评分呈正相关(r=0.602、0.657,P<0.05),上肢正中神经、下肢胫后神经SSR波幅与HAMD评分呈负相关(r=-0.495、-0.611,P<0.05).治疗后脑卒中组抑郁者上肢正中神经与下肢胫后神经SSR潜伏期均低于治疗前,波幅均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存在皮肤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脑卒中后HAMD评分越高,SSR潜伏期、波幅变化越明显,监测SSR潜伏期、波幅可为脑卒中后抑郁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促进脑卒中后抑郁疾病转归.
    • 李丹玉; 刘超猛; 王梅子; 肖兰; 张桂青
    • 摘要: 目的 探究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等级暴力风险下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变化特点及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8月就诊于石河子市绿洲医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58例,并对其进行为期3d的暴力风险评估,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评估结果分为低风险组(n=78)、中风险组(n=51)和高风险组(n=29),各组患者在3d内完成听觉P300的检测,并观察1周内患者是否发生暴力攻击行为.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使用方差分析研究不同暴力风险分组P300的变化,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三组患者的P300的潜伏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71,P=0.10),波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7,P<0.01).两两比较发现,与低风险组[(12.14±9.19)μV]比较,中风险组[(8.25±7.13)μV]和高风险组[(6.71±4.97) μV]患者的P300波幅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4,-5.45,均P<0.05).高风险组与中风险组比较,两组患者的P300波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1,P>0.05).发生暴力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未发生暴力行为的患者相比,其P300潜伏期和波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30,9.78,均P<0.01).BVC等级高(与高风险组相比,低风险组:OR=0.03,95%CI:0.00~0.35;中风险组:OR=0.09,95%CI:0.01~0.62)、P300潜伏期(OR=1.30,95%CI:1.13~1.48)延长和波幅降低(OR=0.50,95%CI:0.36~0.70)、有被害妄想(OR=0.12,95%CI:0.02~0.76)是发生暴力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 P300的潜伏期和波幅可以作为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暴力风险的可靠性神经电生理指标,对于评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暴力行为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