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电双频谱指数
脑电双频谱指数的相关文献在1999年到2022年内共计232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药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5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271104篇;相关期刊147种,包括浙江临床医学、临床麻醉学杂志、麻醉与监护论坛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2014临床麻醉知识更新学习班暨学术研讨会、全国第四次麻醉药理学学术会议暨2013年贵州省麻醉学术年会、第九次全国麻醉学与复苏进展学术会议等;脑电双频谱指数的相关文献由641位作者贡献,包括佘守章、岳云、杨承祥等。
脑电双频谱指数—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271104篇
占比:99.91%
总计:271336篇
脑电双频谱指数
-研究学者
- 佘守章
- 岳云
- 杨承祥
- 薛荣亮
- 郭曲练
- 雷晓鸣
- 刘洪珍
- 孙莉
- 王国恩
- 唐朝辉
- 夏瑞
- 张利萍
- 杨建平
- 柯海
- 皮铎波
- 罗爱林
- 邬子林
- 邹亮
- 陈恭达
- 何威
- 侯芝琦
- 冯春生
- 刘家鹏
- 刘英
- 叶少敏
- 周恩禄
- 周飞虎
- 孟尽海
- 季文进
- 宋泽林
- 宋青
- 尹泓
- 嵇富海
- 庾海辉
- 廖小杰
- 张凡
- 张国华
- 张宏
- 张晓青
- 张晓黎
- 张芝芳
- 徐军美
- 徐明
- 成芳丽
- 戴茹萍
- 易端
- 曹春芳
- 曹见儿
- 李敏
- 李玉红
-
-
龙海曼;
李玉楚;
郑水泉
-
-
摘要: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指导的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LRH)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LRH患者52例,随机分成2组,行BIS监测,对照组行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研究组行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观察患者血压、血氧、心率、平均动脉压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T_(1)、T_(2)、T_(3)时两组心率、平均动脉压明显升高(P0.05)。结论BIS指导的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有助于LRH患者维持术中循环系统稳定,减轻对认知功能的损伤。
-
-
郑长伟;
陈玲;
孙宇;
才莹;
王琨;
谢凤杰
-
-
摘要:
重症医学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危重病患者由于各种有创操作,自身疾病的疼痛、不可避免的噪声(监护设备、报警声)、气管导管、尿管、胃管等插管的隐形疼痛、对自身病情的担忧、焦虑等,使机体处于强烈的应激状态,为减轻疼痛、焦虑及躁动增加各器官的代谢负担,防止影响治疗效果,加重患者的病情。因此,镇痛和镇静作为重症医学病房患者的常规治疗,可以有效减轻对患者的不良刺激,从而确保治疗的正常进行。ICU目前对患者的镇痛镇静评估方式多为镇痛镇静评估量表,主要通过患者对外界非伤害性刺激的反应,治疗依从性等方面评估患者的镇痛镇静,其缺点是不能实时监测镇痛镇静程度的动态变化,易造成镇痛镇静过深或不足。量化脑电图具有实时监测麻醉深度的作用,现就脑电相关监测技术指导危重病患者镇痛镇静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
-
段亮
-
-
摘要: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患者采取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对麻醉深度的调控作用。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全身麻醉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根据血流动力学调控麻醉,观察组患者根据BIS监测值进行麻醉调控。比较两组患者插管前、插管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术后苏醒指标及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插管后,两组患者MAP、HR、SBP、DBP较插管前均升高,而观察组患者插管后MAP、HR、SBP、DBP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睁眼、清醒、拔管及观察室停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身麻醉患者术中通过BIS监测,可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术后苏醒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麻醉安全性。
-
-
伍兰;
田彬;
易勤美
-
-
摘要:
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使用喉罩全麻和气管插管全麻后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学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在我院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喉罩全麻组和气管插管全麻组,各30例。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喉罩与气管插管置入前(T1)、喉罩与气管插管置入时(T2)、腹腔镜置入时(T3)、手术进行30min时(T4)、术前改良镇静清醒评分(OAA/S)≥4分时(T5)等时间点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氧饱和度(SpO2)、脑电双频谱指数(BIS)、阿曲库铵和异丙酚的使用剂量,同时观察两组患者在拔除喉罩和气管插管时患者的反应和麻醉后的清醒时间。结果:喉罩组麻醉满意度为90.00%,明显高于气管插管组73.33%(χ^(2)=9.815,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用喉罩全麻可有效减少麻醉药物的使用剂量,同时患者血流动学较气管插管全麻患者稳定,且患者术后苏醒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
彭德亮
-
-
摘要:
目的:探讨腹横筋膜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对行剖宫产术产妇收缩压(SBP)、心率(HR)、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2月—2020年2月在我院行剖宫产术的130例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应用双色球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喉罩全麻,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腹横筋膜阻滞麻醉.比较分析两组产妇手术不同时间点的SBP、HR、BIS,麻醉优良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优良率和娩出1min后的Apgar评分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腹横筋膜阻滞联合喉罩全麻对行剖宫产术产妇进行麻醉,效果较佳,对胎儿呼吸无抑制作用,且对产妇SBP、HR、BIS的影响较小,值得广泛推广.
-
-
杜健华;
米日古丽·加帕尔;
王婷;
王龙;
戴安卢
-
-
摘要:
目的 观察脑瘫(CP)与非CP患儿七氟醚麻醉诱导时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值变化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4月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瘫中心行选择性腰骶部脊神经后根切断术CP患儿50例为N组,同时选取同期行普外科手术的非CP患儿50例为C组.两组患儿入手术室后,经面罩吸入氧气及七氟醚,氧流量浓度调为6 L/min,七氟醚浓度调为8%,待BIS值达40时,行气管插管.分别记录两组患儿性别、年龄、体重,以及入手术室时(T0)、呼气末七氟醚浓度为1%时(T1)、2%时(T2)的BIS值.记录两组患儿的BIS值由90降至60、90降至40所需时间,以及T0及气管插管时(T3)心率(HR)、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结果 N组患儿在T1、T2时点BIS值低于C组,N组患儿BIS值由90降至60及由90降至40所需时间短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P患儿使用七氟醚进行麻醉诱导,在相同呼气末七氟醚浓度时,其BIS值较非CP患儿低,BIS下降时间较非CP患儿短.
-
-
刘亚男;
孙颜;
李东兴
-
-
摘要:
目的 探讨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多模式麻醉管理对儿童全身麻醉术后不良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取医院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行单侧腹股沟斜疝手术患儿1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4例.全身麻醉后观察组患儿予rSO2-BIS-多模式麻醉管理,对照组患儿予常规麻醉管理.结果 观察组患儿血浆、异丙酚、胶体液的用量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不良行为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镇痛药补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后行为改变中整体焦虑、分离焦虑、睡眠焦虑、饮食障碍、攻击性、冷漠退缩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 显示,异丙酚用量是影响儿童全身麻醉术后不良行为的独立危险因素,多模式麻醉管理是影响儿童全身麻醉术后不良行为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全身麻醉后予rSO2-BIS-多模式麻醉管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儿的手术效果,降低患儿术后不良行为的发生率.
-
-
毛卫亮;
潘学文
-
-
摘要:
目的 探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减轻全麻下鼻内镜手术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行鼻内镜手术治疗的10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1例.两组患者均行全身麻醉,对照组采用常规麻醉方案,并予以常规监护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BIS监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前后血皮质醇、血管紧张素II、围术期血褪黑素水平、苏醒期Ricker镇静-躁动评分(SAS)评分.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补液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皮质醇、血管紧张素II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毕两组患者皮质醇、血管紧张素II水平均升高(均P<0.05),拔管后较术毕显著降低(P<0.05),对照组患者术毕、拔管后3 h皮质醇、血管紧张素II水平均高于观察组(均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褪黑素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1 h两组患者褪黑素水平较术毕时降低(P<0.05),观察组患者术毕、拔管后1 h褪黑素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患者拔管时SAS评分较睁眼时均升高(均P<0.05),拔管后30 min SAS评分较拔管时均降低(均P<0.05),观察组患者睁眼时、拔管时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BIS监测能有效减轻全麻下鼻内镜手术患者的应激反应,减少术后躁动的发生率,可能与减少对褪黑素分泌的抑制有关.
-
-
何金玲
-
-
摘要: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下经喉罩吸入七氟醚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20年1月在本院择期实行短小手术患儿32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均未给予镇静药物.采用8%七氟醚+4L/min氧行麻醉诱导,待BIS显示下降至45~50时插入喉罩,术中吸入1.5%~2.5%七氟醚+2L/min氧,维持BIS在40~60.手术结束后,停止吸入七氟醚,待BIS恢复至70左右,拔除喉罩.记录麻醉前(T0)、诱导后(T1)、插喉罩即刻(T2)、手术切皮(T3)、术中(T4)、手术结束(T5)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脉搏氧饱和度(SpO2)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与T0相比,仅在T5时患儿HR、RR较快,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的苏醒时间为(14±6)min.术后均无恶心、呕吐、支气管痉挛以及术后躁动等现象发生.结论:在小儿短小手术中应用BIS监测经喉罩吸入七氟醚,具有起效迅速、苏醒快,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的优势,可安全的应用于小儿短小手术中.
-
-
薛华燕;
石小龙;
杜睿
-
-
摘要:
目的 观察局部脑氧饱和度(rSO2)-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多模式对老年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 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我院行择期全麻下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麻醉监测管理,观察组实施基于rSO2-BIS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多模式麻醉管理.比较两组术中情况,术中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参数,术后3d内谵妄发生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补液量、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入室后、诱导后、插管即刻、插管后3 min、术中1 h、手术结束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d内谵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毕至呼之睁眼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实施基于rSO2-BIS目标导向血流动力学多模式麻醉管理预防术后谵妄的发生,且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
-
- 《第九次全国麻醉学与复苏进展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于1997年商业化用于麻醉深度的监测,逐渐成为经典的镇静麻醉深度监测参数,其综合了脑电图中频率、功率、位相及谐波等特性,包含了原始脑电图信息,能迅速反映大脑皮层功能状况,因此被认为是评估意识状态和镇静深度敏感且准确的客观指标.本文综述BIS监测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并从防止麻醉术中知晓和减少麻醉用药、低BIS值与患者术后转归、BIS指导下双闭环靶控麻醉等方面展开论述.总之,BIS是反映麻醉状态镇静催眠程度的经典参数,利用伤害刺激的唤醒作用使BIS值升高可间接反映镇痛状态或伤害刺激水平,BIS反馈双闭环靶控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麻醉,实现麻醉状态的催眠和镇痛成分的双闭环精确靶控麻醉;而BIS是否能减少麻醉术中知晓和麻醉用药量、降低手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仍有一定的争议,尚需更多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方能得出最终结论。
-
-
-
-
-
-
齐金莲
- 《2014临床麻醉知识更新学习班暨学术研讨会》
| 2014年
-
摘要:
目的:评价脑电双频谱指数(BIS)指导患儿扁桃体手术麻醉效果.rn 方法:择期行扁桃体手术患儿6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3~12岁,随机分为两组(n=30):A组和B组,A组由资深的麻醉科医师根据临床经验来调整麻醉深度,而BIS值由另一位独立观察员记录;B组由同一位资深的麻醉医师根据BIS调整麻醉深度,术中维持BIS40~60,手术结束前10min至术毕维持60~75.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术中、术毕HR和MAP;记录清醒时间和拔管时间、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rn 结果:两组患儿术中和术毕HR、MAP均维持在正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儿手术开始时及术毕BIS值明显高于B组,有发生术中知晓的危险.与B组比较,A组丙泊酚用量明显增加、瑞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明显缩短(P<0.05).rn 结论:BIS可指导扁桃体患儿麻醉深度,且能加快麻醉苏醒.
-
-
佘守章
- 《第六次全国麻醉学与复苏进展学术交流会》
| 2007年
-
摘要:
全麻和椎管内麻醉期间往往需要适当的镇静治疗,这就需要监测镇静程度,以掌控意识转换时程、判断有无术中知晓和预测苏醒时间等,临床上常用警觉/镇静评估法进行镇静程度的评分.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种神经功能监测指标相继引入临床麻醉领域,用于镇静和苏醒的检测.其中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和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最具代表性,在分析BIS和AAI原理的基础上,将其应用于临床并进行评价,包括对镇静程度和意识状况的监测,BIS,AAI与药物浓度的相关性,指导麻醉药物应用以及影响BIS与AAI的临床因素等方面,并指出在丙泊酚浓度不稳定的条件下不能确定丙泊酚血药浓度与脑电效应的关系.BIS反映麻醉深度下降时mAAI也下降;但在BIS反映清醒时,AAI的变异较大,且在反映意识转换时有明显延迟等局限性,为避免临床麻醉过深过浅和术中知晓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和并发症,一些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监测设备在临床上将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
-
-
-
-
-
-
-
-
-
-
- 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连云港市第三人民医院)
- 公开公告日期:2020-12-18
-
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右美托咪定‑脑电双频指数分式量化换算多功能卡尺,包括卡尺上盖、卡尺下盒、滑动组件、对准组件和透明数值层;所述卡尺上盖位于卡尺下盒的上方,所述卡尺上盖上方对称设有滑槽,所述滑动组件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滑动组件上卡合有对准组件;所述对准组件下方设有透明数值层,所述透明数值层设有LED灯层,本实用新型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透明数值层内设有体重值和右美托咪定用量值,使用时仅需滑动滑杆和对准组件确定右美托咪定用量,无需每次计算,节约时间,减轻医务人员负担,避免计算出错而导麻醉出现风险;设有LED灯层,有利于照亮选定的右美托咪定用量值,便于读数,起强调作用,防止读错;不使用时灯珠不发光,节约电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