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术
麻醉术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2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4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12924篇;相关期刊91种,包括世界博览、文史知识、创造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九次全国麻醉学与复苏进展学术会议、第十三次长江流域麻醉学术会议、2008年西部麻醉论坛暨四川省医学会第十六次麻醉学术会议、全国第九次临床麻醉知识更新学习班暨学术研讨会等;麻醉术的相关文献由247位作者贡献,包括等、何丽娜、吴兴裕等。
麻醉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12924篇
占比:99.90%
总计:113032篇
麻醉术
-研究学者
- 等
- 何丽娜
- 吴兴裕
- 宦乡
- 张旭辉
- 王凯
- 王立伟
- Costen M.T.J
- Habek D.
- Habek J.
- Newsom R.S
- Pil Z.
- Vukovi M.
- Wainwright A.C
- 丁自安
- 严虹
- 于树海
- 于爱华
- 于长江
- 任柏林
- 伊夫林·贝·凯利
- 伍伦权
- 何裕民
- 余志豪
- 余柏坚
- 兰彬
- 冯丹
- 刘东晖
- 刘丽梅
- 刘伟
- 刘双娣
- 刘学胜
- 刘志强
- 刘怀清
- 刘才华
- 刘日烽
- 刘祥平
- 刘茂林
- 刘荣升
- 刘风岐
- 刘鸿玮
- 包和清
- 匡文
- 卜新华
- 司建洛
- 吕银霞
- 吴中阳
- 吴丽娟
- 吴从友
- 吴佳璇
-
-
邓飞
-
-
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在基层医院行麻醉术中的体会.方法:选入本院于2017年12月—2019年12月间,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总计96例,根据麻醉方式的不同,记录临床结果.结果:96例患者中,10例(10.42%)血压降低、12例(12.50%)心律失常、8例(8.33%)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降低、4例(4.17%)认知障碍,均得到及时处理.结论:积极科学的麻醉处理方式,是提升基层医院老年患者度过麻醉期安全性的有效保障.
-
-
彭健
-
-
摘要:
腰硬联合麻醉充分的展示了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优点,同时也弥补的缺点,麻醉作用比较快,效果较理想。麻醉时间也不会有限制性影响,局麻时使用的药物剂量也很小,不会轻易发生头痛的情况,硬膜外可能会有点疼痛感。“针内法”在穿刺技术中运用以来,就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可。但任何麻醉术都是存在风险的,所以麻醉术前要做好各项准备,且不可盲目选择进行。
-
-
-
-
-
陈宗
-
-
摘要:
在现代外科形成之前,提到外科手术就会令人毛骨悚然,这与手术时难忍的疼痛,术后感染、出血致死的高死亡率有关。而外科学能发展至今,离不开无数前人在这条荆棘路上辛勤的探索和不断的总结。麻醉术、无菌技术和输血术便是无数前人在这条路上留下的里程碑,也是现代外科学的发展基石。
-
-
-
-
-
-
- 《第九次全国麻醉学与复苏进展学术会议》
| 2013年
-
摘要:
脑电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于1997年商业化用于麻醉深度的监测,逐渐成为经典的镇静麻醉深度监测参数,其综合了脑电图中频率、功率、位相及谐波等特性,包含了原始脑电图信息,能迅速反映大脑皮层功能状况,因此被认为是评估意识状态和镇静深度敏感且准确的客观指标.本文综述BIS监测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并从防止麻醉术中知晓和减少麻醉用药、低BIS值与患者术后转归、BIS指导下双闭环靶控麻醉等方面展开论述.总之,BIS是反映麻醉状态镇静催眠程度的经典参数,利用伤害刺激的唤醒作用使BIS值升高可间接反映镇痛状态或伤害刺激水平,BIS反馈双闭环靶控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麻醉,实现麻醉状态的催眠和镇痛成分的双闭环精确靶控麻醉;而BIS是否能减少麻醉术中知晓和麻醉用药量、降低手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仍有一定的争议,尚需更多的多中心随机双盲大样本的临床研究方能得出最终结论。
-
-
-
-
苏跃;
郑晖;
耿万明;
刘伟;
孙传江;
司建洛
- 《2004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
| 2004年
-
摘要:
本文研究了旁气流通气监测技术在胸外科单肺麻醉呼吸管理中的临床作用和意义,结果表明,旁气流通气监测技术在现代胸外科手术麻醉单肺呼吸管理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监测作用,正确的应用可以达到及时、准确的发现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位置改变,提示麻醉医生正确的判断导管的位置,并进行调整.从而保证了胸外科手术病人的生命安全.
-
-
苏跃;
郑晖;
耿万明;
刘伟;
孙传江;
司建洛
- 《2004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
| 2004年
-
摘要:
本文研究了旁气流通气监测技术在胸外科单肺麻醉呼吸管理中的临床作用和意义,结果表明,旁气流通气监测技术在现代胸外科手术麻醉单肺呼吸管理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监测作用,正确的应用可以达到及时、准确的发现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位置改变,提示麻醉医生正确的判断导管的位置,并进行调整.从而保证了胸外科手术病人的生命安全.
-
-
苏跃;
郑晖;
耿万明;
刘伟;
孙传江;
司建洛
- 《2004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
| 2004年
-
摘要:
本文研究了旁气流通气监测技术在胸外科单肺麻醉呼吸管理中的临床作用和意义,结果表明,旁气流通气监测技术在现代胸外科手术麻醉单肺呼吸管理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监测作用,正确的应用可以达到及时、准确的发现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位置改变,提示麻醉医生正确的判断导管的位置,并进行调整.从而保证了胸外科手术病人的生命安全.
-
-
苏跃;
郑晖;
耿万明;
刘伟;
孙传江;
司建洛
- 《2004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
| 2004年
-
摘要:
本文研究了旁气流通气监测技术在胸外科单肺麻醉呼吸管理中的临床作用和意义,结果表明,旁气流通气监测技术在现代胸外科手术麻醉单肺呼吸管理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监测作用,正确的应用可以达到及时、准确的发现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位置改变,提示麻醉医生正确的判断导管的位置,并进行调整.从而保证了胸外科手术病人的生命安全.
-
-
苏跃;
郑晖;
耿万明;
刘伟;
孙传江;
司建洛
- 《2004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
| 2004年
-
摘要:
本文研究了旁气流通气监测技术在胸外科单肺麻醉呼吸管理中的临床作用和意义,结果表明,旁气流通气监测技术在现代胸外科手术麻醉单肺呼吸管理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监测作用,正确的应用可以达到及时、准确的发现双腔支气管导管的位置改变,提示麻醉医生正确的判断导管的位置,并进行调整.从而保证了胸外科手术病人的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