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术
养生术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43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体育、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28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109528篇;相关期刊203种,包括武当、体育文化导刊、健身科学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长三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明建设研究生学术论坛、第5届世界养生大会、2008陕西省青年医药科技论坛暨陕西省中医药科技开发研究会青年中医分会成立大会、第九届全国张子和攻邪学派研讨会等;养生术的相关文献由354位作者贡献,包括薛殿凯、赵广兰、黄渭铭等。
养生术—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109528篇
占比:99.61%
总计:109962篇
养生术
-研究学者
- 薛殿凯
- 赵广兰
- 黄渭铭
- 曾晓虎
- 李平
- 梁兆松
- 梁浩
- 王兢
- 王卫民
- 程明
- 胡晓飞
- 蒋子龙
- 郝勤
- 郭振东
- 丁贻庄
- 任芳文
- 党会先
- 刘凯
- 单弦
- 史明
- 周一谋
- 婧红
- 孟祥海
- 张其成
- 明红
- 曲镌
- 杨璞
- 林中
- 沈新炎
- 泥巴
- 王廷兆
- 王月冰
- 祁增年
- 薛扶民
- 袁克俭
- 覃莉萍
- 许廷森
- 赵艳
- 逸仙
- 释净空
- 韦公远
- 饶学刚
- Yang Ya-nan
- 丁玲辉
- 三青
- 乌多年
- 九真
- 于均刚
- 于欣龙
- 于波
-
-
-
-
摘要:
什么是腹式呼吸法?大家可以观察一下孩童,孩童呼吸时,胸部一开一合的同时,小腹也是一起一伏,这种方法就叫作腹式呼吸法。在中国古代的养生术里边,有一句话是“呼吸到脐,寿与天齐”。腹式呼吸锻炼的是人体腹腔中的膈肌。胸腔跟腹腔中间的隔断叫作膈肌,一般人采用的都是胸廓式呼吸,对膈肌的锻炼程度并不是很大。在进行腹式呼吸的时候,上下起伏的膈肌就发挥了很大作用。
-
-
杨璞;
王小丁
-
-
摘要:
对于健康而言,如果"一窍不通"会影响五脏乃至全身健康,因为中医认为"五脏通五窍",如何运用一些简单的养生方法给身体通"窍"呢?通"心窍":漱华池心开窍于舌,所以保养心窍要注意口腔养生。中医古代养生术中有一招叫做"鼓漱华池":口唇轻闭,舌在舌根带动下在口内前后蠕动,有津液生后要鼓漱有声,唾液充满全口后分3次咽下,有助养护口腔和包括心在内的五脏润养。古人称唾液为"华池之水""玉泉",有"金津玉液"之美称。三国时期有位百岁老人名叫皇甫隆,曹操向他请教长寿之术,他说:"要想寿命延,朝朝服玉泉。"
-
-
本刊
-
-
摘要:
人体有"五窍",如果有一窍不通则会影响五脏乃至全身健康。中医认为"五脏通五窍"。那么,如何运用一些简单的养生方法给身体通"窍"呢?通"心窍":漱华池。心开窍于舌,所以保养心窍要注意口腔养生。中医古代养生术中有一招叫做"鼓漱华池":口唇轻闭,舌在舌根带动下前后蠕动,有津液生后要鼓漱有声,唾液充满全口后分3次咽下,有助养护口腔和包括心在内的五脏润养。古人称唾液为"华池之水""玉泉",有"金津玉液"之美称。
-
-
刘凯
-
-
摘要:
董其昌(1555-1636),明代官吏、著名书画家。史载他才溢文敏,通禅理、精鉴藏、工诗文、擅书法绘画。董其昌寿高80多岁,可谓养生有术。他在《画禅室随笔》中总结了自己一生的养身之法,即“十戒”:“戒浩饮,浩饮伤神;戒贪色,贪色灭神;戒厚味,厚味昏神;戒饱食,饱食闷神;戒多动,多动乱神;戒多言,多言损神;戒多忧,多忧郁神;戒多思,多思扰神;戒久睡,久睡倦神;戒久读,久读苦神。”
-
-
陈军;
江君
-
-
摘要:
古代岭南地区交通不便、环境恶劣,不少贬官为了安然北归采用各种养生术。其中南贬惠州及海南的苏轼历经磨难,成功北归,享年65岁,这与他采用药食养生、休闲吟咏养生、运动养生、调心养生等养生技巧不无关系,这些养生术对当代养生产业的发展仍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
-
宿龙
-
-
摘要:
如今,在大街上经常能看到推拿店。不少人一看到推拿,就会说是按摩。其实,推拿不等同于按摩,它属于中医外治法的一种,是以中医脏腑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结合现代解剖学,通过手法功力作用于人体,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的。即通过经络穴位来调节脏腑各组织器官间的平衡,加速新陈代谢,修复各种损伤,防病治病。作为我国起源很早的一种治病防病的养生术,在还没有中药汤剂给人治病的时候,就已有用推拿的方法给人治病。推拿技术发展到今天,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
-
-
韩诚
-
-
摘要:
到药店或医院中药房调配中药饮片汤剂,俗称"抓药"。关于"抓药"一词还有一段传说。据传,著名的医药学家孙思邈,从小就聪明过人,受到老师的器重,长大后开始爱好道家学说。由于当时社会动乱,孙思邈隐居陕西境内的秦岭太白山中研究道教经典,探索养生术,同时也博览众家医书,研究古人医疗方剂。他选择了"济世活人"作为他的终生事业。为了解中草药的特性,他走遍了深山老林,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有好的药材,他都不畏艰难困苦地去采药,或爬山越岭,或攀登悬崖绝壁,或穿越河川峡谷。
-
-
赵非一
-
-
摘要:
华佗,我国古代医学界的一个“神话”。关于他的传说不胜枚举,比如他发明了麻沸散、给关公刮骨疗毒、还准备给曹操开颅治“头风”……显然,华佗的外科医术很高明,但很少有人知道,其实他对传统中医学最大的贡献是为“治未病”概念的萌芽提供了医学基础。由他发明的“五禽戏”正属于功法养生以治未病的范畴,而这套通过模仿动物形态、神态用以养生、治病的导引术,也在2011年成功申遗。
-
-
逯富红
-
-
摘要:
陆游是我国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生于1125年,卒于1210年,享年85岁,在古代社会可谓难得一见的高寿之人。更值得一提的是,他将很多养生观念融入文学创作中,把延年益寿的经验之谈融入浓浓诗意中,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值得后人用心品味和领略。
-
-
-
-
-
Yang Ya-nan;
杨亚男
- 《长三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文明建设研究生学术论坛》
| 2014年
-
摘要:
道教医学作为宗教与科学交叉的产物,它是道教徒们为了追求长生不老和布道传医、治病救人的目的,通过吸收中国传统医学知识而逐渐形成的具有强烈宗教神秘特征的宗教医学.道教医学与中国传统医学长期以来相互并存、相互渗透,其医疗体系中不仅囊括了中医学本草、针灸、汤液、膏药、丹药等,还存此基础上有所突破与创新,如道教医学讲究的导引、调息、辟谷、房中等养生术,这也是道教医学比中国传统医学突出的部分.除此之外,道教医学的神秘性与中国传统医学有着极大的不同,主要体现在道教医学将符咒、祝由、斋戒、祈祷、占卜等方式运用到救治病人之中.
-
-
-
-
于均刚;
徐伟军;
杨玉冰;
于波
- 《第四届世界养生大会》
| 2007年
-
摘要:
研究脊柱在东方健身术训练要求具体的讲就是含胸拔背,敛臀收颌,上下要有抻拉力,即把后天形成的生理弯曲尽量重新抻直.现代生理学领域认为脊柱的生理弯曲是适应了人体直立行走而形成的,属于自然规律,但是这并非是正确性指导语言-此道理可以从颈椎、腰椎病变越来越多的病例得出。此现象可谓"守四五者祸日来"之验证。所谓"老态龙钟",一个健康的躯体不应该有"龙钟"现象。之所以形成生理弯曲,是由于后天不自然的动作而造成腹前背后肌肉发展不平衡所致,在现代的体育运动生物力学领域,直至在1998年在香港召开的第18届国际运动生物力学会议才有相关的文章讨论并提出锻炼的方法,但是其训练方式仍是局部弥补,较东方健身术之整体训练思维远远不及。
-
-
于均刚;
徐伟军;
杨玉冰;
于波
- 《第四届世界养生大会》
| 2007年
-
摘要:
研究脊柱在东方健身术训练要求具体的讲就是含胸拔背,敛臀收颌,上下要有抻拉力,即把后天形成的生理弯曲尽量重新抻直.现代生理学领域认为脊柱的生理弯曲是适应了人体直立行走而形成的,属于自然规律,但是这并非是正确性指导语言-此道理可以从颈椎、腰椎病变越来越多的病例得出。此现象可谓"守四五者祸日来"之验证。所谓"老态龙钟",一个健康的躯体不应该有"龙钟"现象。之所以形成生理弯曲,是由于后天不自然的动作而造成腹前背后肌肉发展不平衡所致,在现代的体育运动生物力学领域,直至在1998年在香港召开的第18届国际运动生物力学会议才有相关的文章讨论并提出锻炼的方法,但是其训练方式仍是局部弥补,较东方健身术之整体训练思维远远不及。
-
-
于均刚;
徐伟军;
杨玉冰;
于波
- 《第四届世界养生大会》
| 2007年
-
摘要:
研究脊柱在东方健身术训练要求具体的讲就是含胸拔背,敛臀收颌,上下要有抻拉力,即把后天形成的生理弯曲尽量重新抻直.现代生理学领域认为脊柱的生理弯曲是适应了人体直立行走而形成的,属于自然规律,但是这并非是正确性指导语言-此道理可以从颈椎、腰椎病变越来越多的病例得出。此现象可谓"守四五者祸日来"之验证。所谓"老态龙钟",一个健康的躯体不应该有"龙钟"现象。之所以形成生理弯曲,是由于后天不自然的动作而造成腹前背后肌肉发展不平衡所致,在现代的体育运动生物力学领域,直至在1998年在香港召开的第18届国际运动生物力学会议才有相关的文章讨论并提出锻炼的方法,但是其训练方式仍是局部弥补,较东方健身术之整体训练思维远远不及。
-
-
于均刚;
徐伟军;
杨玉冰;
于波
- 《第四届世界养生大会》
| 2007年
-
摘要:
研究脊柱在东方健身术训练要求具体的讲就是含胸拔背,敛臀收颌,上下要有抻拉力,即把后天形成的生理弯曲尽量重新抻直.现代生理学领域认为脊柱的生理弯曲是适应了人体直立行走而形成的,属于自然规律,但是这并非是正确性指导语言-此道理可以从颈椎、腰椎病变越来越多的病例得出。此现象可谓"守四五者祸日来"之验证。所谓"老态龙钟",一个健康的躯体不应该有"龙钟"现象。之所以形成生理弯曲,是由于后天不自然的动作而造成腹前背后肌肉发展不平衡所致,在现代的体育运动生物力学领域,直至在1998年在香港召开的第18届国际运动生物力学会议才有相关的文章讨论并提出锻炼的方法,但是其训练方式仍是局部弥补,较东方健身术之整体训练思维远远不及。
-
-
于均刚;
徐伟军;
杨玉冰;
于波
- 《第四届世界养生大会》
| 2007年
-
摘要:
研究脊柱在东方健身术训练要求具体的讲就是含胸拔背,敛臀收颌,上下要有抻拉力,即把后天形成的生理弯曲尽量重新抻直.现代生理学领域认为脊柱的生理弯曲是适应了人体直立行走而形成的,属于自然规律,但是这并非是正确性指导语言-此道理可以从颈椎、腰椎病变越来越多的病例得出。此现象可谓"守四五者祸日来"之验证。所谓"老态龙钟",一个健康的躯体不应该有"龙钟"现象。之所以形成生理弯曲,是由于后天不自然的动作而造成腹前背后肌肉发展不平衡所致,在现代的体育运动生物力学领域,直至在1998年在香港召开的第18届国际运动生物力学会议才有相关的文章讨论并提出锻炼的方法,但是其训练方式仍是局部弥补,较东方健身术之整体训练思维远远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