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五脏

五脏

五脏的相关文献在1962年到2022年内共计137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医学、轻工业、手工业、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0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62134篇;相关期刊482种,包括光明中医、环球中医药、吉林中医药等; 相关会议12种,包括第四届世界中医心理学术大会、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中医药与民族医药专题分会场、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届中医方证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学术研讨会等;五脏的相关文献由2044位作者贡献,包括乔丹芳、烟建华、周忠新等。

五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40 占比:1.96%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62134 占比:98.02%

总计:63387篇

五脏—发文趋势图

五脏

-研究学者

  • 乔丹芳
  • 烟建华
  • 周忠新
  • 孙广仁
  • 王慧
  • 吴林
  • 喻彬(摄影)
  • 张星平
  • 王军
  • 翟双庆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高丽丽; 吴成翰; 赵坚
    • 摘要: 中医学认为,郁者滞而不通之义,故郁病多由情志不畅阻滞气机所致。朱震亨在前人对郁证论述的基础上,把郁证分为气郁、湿郁、痰郁、热郁、血郁、食郁,首创“六郁”学说,认为郁证不仅为情志因素所致,还与五脏功能失调有关。五脏主五志,是人体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五志变化影响五脏的功能,五脏功能失调发为六郁,故对于六郁的治疗,临床上应从五脏出发,调节七情,从而达到各郁得解的作用。越鞠丸是治疗六郁的经典代表方,其重在解气郁,从“气、火、湿、痰、血、食”6个方面,调节气机,气行则血行,气畅则痰、火、湿、食易解,最终使得五脏功能正常。古今对于越鞠丸的认识缺乏整体与系统的观念,未从脏腑的角度进行认识,文章基于中医整体观念,将六郁从五脏角度重新认识,为越鞠丸的中医临床运用提供新的思路。
    • 李喜云; 王小荣; 段淑文; 姚蕙莹; 姬有红
    • 摘要: 咳嗽是呼吸系统疾病的第一大临床表现,其本质是一种反射性防御动作。近年来咳嗽的发病率日渐升高,甚至有些咳嗽缠绵难愈,尤为棘手。现代医学治疗咳嗽主要以病因治疗和经验性治疗为主;祖国医学在辨证的基础上对症施治,具有疗效好、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且费用低的优点,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本文根据咳嗽发病的现状,整理近几年内中医药治疗咳嗽的文献,从脏腑角度分析其病因病机、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以期为中医治疗五脏咳提供科学、有力的理论基础,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刘宁博; 孙慧霞; 袁媛; 韩捷
    • 摘要: 肠玄府理论是韩捷教授源于刘完素建构的玄府理论而提出的诊治溃疡性结肠炎的新理论。该理论主要认为肠玄府的启闭与五脏的生理病理密不可分,其发病常起源于玄府启闭功能失常,并以开通玄府、理肠之性作为治病之本。在此基础上立足五脏辨证,分别从清心通玄、解郁开玄、健脾开玄、宣肺开玄、温肾固玄5个维度出发,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的优势,开拓思维,提高疗效。
    • 王晓倩; 刘怀珍; 毕丹; 田晓航
    • 摘要: 黄褐斑是临床常见的皮肤病,中医称之为“黧黑斑”。刘怀珍教授认为黄褐斑的发生与五脏密切相关,脏腑气血充盈,则皮肤光泽细腻;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能上荣于面,则发为此病。黄褐斑以五脏为根本,内治法宜疏肝理气、调和心脾、宣肺调气、滋补肝肾,佐以活血化瘀法,同时配合耳穴压丸、心理疏导及日常护防,内外联合,临床效佳。
    • 董科岐; 海英
    • 摘要: 《黄帝内经》认为五脏的功能与精神意识密切相关。文章回顾《黄帝内经》中“五脏藏神”理论,结合近年来与抑郁症相关的国内文献,分析抑郁症的病因病机,并借鉴古代名家的医案探讨治法。从五脏论治能有效减轻抑郁症的躯体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推广性。
    • 彭娟; 刘春华; 刘飞; 李洁花; 贺宏伟
    • 摘要: 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临床常见合并病,两者具有代谢性功能异常的相似表现,并相互影响促进病程进展。以古代文献和现代研究为理论基础,作者从五脏入手,对糖尿病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进行辨治探讨,认为其病位在五脏,可分而治之,也可多脏同治,从肝论治重在疏肝理气,清肝火柔肝阴;从脾论治重在健脾益气,顾护后天之本;从肾论治重在滋补肾阴,调和阴阳;从心论治重在养阴清心、补气安神;从肺论治重在培补肺气,滋阴清热,五脏均需重视痰、瘀互患,以期为临床治疗合并病提供从脏腑论治的新思路。
    • 申鹏鹏; 赵悦佳; 马立亚; 杨煜晗; 王彦刚(指导)
    • 摘要: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运用中医药治疗效果显著。王彦刚教授基于"核心病机观"理论,提出从五脏论治FD。王教授认为本病的核心病机为肝郁脾虚,且此病机贯穿FD的整个病程,可分别从心、肺、肾角度辨治FD。治疗上以疏肝健脾为核心治法,辅以清心安神、宣肺理气、调补先天之法,通调五脏,并善于运用经方中的药对以及经典小方,效果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 刘雨; 孙理军; 胡勇; 李翠娟; 张惜燕
    • 摘要: 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为长期过量应用糖皮质激素所导致的代谢性骨病,中医上多认为骨病多与肾脏相关,糖皮质激素虽可影响肾脏导致骨病,但亦可连及他脏致使该病的发生,现代医家多从脾肾对该病进行论治,而《黄帝内经》早已提出“五脏使人痿”的观点,故本文针对该病病机,以五脏为要,从糖皮质激素所致肾精亏虚、脾胃虚弱、肺热叶焦、肝血不荣、心脉失养等脏腑功能失调入手,治当以补肾填精、健脾和胃、清肺养阴、调肝柔筋、养心通脉等为主,并结合各代医家经验,阐述该病与五脏间的联系,为临床治疗提供更为全面的辨治思路。
    • 强睿; 吕文良
    • 摘要: “肝体阴用阳”源出叶天士,揭示了肝脏之脏器结构与功能活动之间的关系,也是对肝脏生理特点和病理变化的高度概括,历代医家对其内涵均有阐释,指导辨证施治,临床上诸多疾病都有从“肝体阴用阳”研究的相关论述。“五脏皆体阴而用阳”是对“肝体阴用阳”观点的发展延伸。五脏的实质结构和功能属性虽各不相同、各有特点,但本质上是与肝相似的。五脏之体以藏蓄为性,为精气布藏之处,主内守而归阴;五脏之用属功能活动,是动态的、变化的,主外护归阳。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动而生阳,静而生阴,阳动而变,阴静而合。万物负阴而抱阳,五脏亦不例外,阴为其体,阳为其用,体用互存,不得相异,刚柔相济,动静结合,互制互滋,是维持人体生理功能的根本保证,若阴阳异位,则体用失常,反之如体用失调,则阴阳不和。并分述心、脾、肺、肾体阴用阳的生理功能、病理特点与治疗用药,为脏病诊疗提供了指导思想。
    • 邵学鸿; 何纾文; 王宣权; 马赛丽
    • 摘要: 《内经》所言三焦有不同含义:一是按《周易》卦象兼三才而两之的特点把人体分为上、中、下焦及所属脏腑,借以阐释营卫生成、分布与作用;二是以三极三焦所居脏腑为基础,协同发挥生理效能,使气血如雾般地弥漫全身,饮食物似酿酒一样慢慢腐熟,其清者化生为气血,其浊者化为二便经由传道排出;三是脏腑三焦,为六腑之一,位居膈下,其形态是由腹膜构成的一个类似橐龠体,为人体元气和水液通行的广大空间。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