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五谷

五谷

五谷的相关文献在1952年到2023年内共计157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音乐、预防医学、卫生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47篇、专利文献65327篇;相关期刊274种,包括延河、健康大视野、北京农业等; 五谷的相关文献由1789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宏江、袁金耀、不公告发明人等。

五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47 占比:0.68%

专利文献>

论文:65327 占比:99.32%

总计:65774篇

五谷—发文趋势图

五谷

-研究学者

  • 李宏江
  • 袁金耀
  • 不公告发明人
  • 焦念强
  • 王宗继
  • 邬德明
  • 黄玉水
  • 刘婷婷
  • 张艳荣
  • 李晓燕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摘要: “谷雨,谷得雨而生也。”为感恩华夏农耕文明始祖后稷发现并培育出五谷,遥念为洋河、双沟两大名酒的传承做出杰出贡献的酿酒宗师,洋河人饮醴思源,每年谷雨,遵循古礼,隆重祭祀,顺天时、应地利、纳祥瑞,共祈五谷穰丰盈仓,酒都兴旺绵长。
    • 罗津
    • 摘要: 瓜子仁、蚕豆、青豌豆、虾条等多种五谷小吃,蟹黄味、酱香肉汁味、台式卤肉味、蒜香味、香辣味、芥末味等十几种口味……提到甘源食品的小吃,广大“吃货”朋友们肯定一边流着口水,一边对各个品种、各个口味如数家珍。“甘源”从湘赣交界的萍乡出发,历时十六年,逐步走遍全国,走向世界。在“零食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甘源”不舍初心、与时俱进,以传承中华五谷小吃文化为使命,致力于打造五谷小吃百年品牌,为五谷小吃增添新活力。
    • 孟昭群
    • 摘要: 祖国传统医学一直有“五谷杂粮可养五脏”、“一谷补一脏”的说法,《黄帝内经·素问》中提出了“五谷为养……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饮食调养原则,指出五谷是饮食与养生的根本。《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也明确指出,要遵从“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的原则。五谷富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等.
    • 齐吉祥; 睡大宝(图)
    • 摘要: 今天,当我们形容一些人不爱劳动又缺少农业常识时,往往爱说“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而当人们形容粮食丰收、生活富裕时,就会说“五谷丰登,国泰民安”。这里的五谷指的是什么,它们又有着怎样的历史呢?别看五谷就是两个字,古书上对它的说法却很不一致:有的说是“黍(shǔ)稷(jì)菽(shū)麦稻”,有的说是“稻稷麦豆麻”,还有的说是“稻黍稷麦菽”,等等。这么多种说法,哪种正确呀?其实都正确,因为五谷是我国古代对几种主要粮食作物的泛称,黄河流域以旱田作物为主,于是中原地区留存的文献中就没有把水稻列入五谷;而居住在长江流域的人,也没有在五谷中加入黍。
    • 钟小庆; 樊福好; 李亮
    • 摘要: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我国农业由原始的采集和渔猎发展而来。在野生动植物的启发下,古代人们通过采集植物、驯化动物开展人工种植和养殖生产,形成了原始农业。构成传统农业的三大基本产业:种植、畜牧和水产。其中主要种植五谷,即五谷丰登中所指的“五谷”,包括稻谷、麦子、大豆、玉米、薯类;主要饲养六畜,即六畜兴旺中所述的“六畜”,包括马、牛、羊、猪、狗、鸡;而水产中的鱼,狭义上特指鱼,广义上则包含鱼虾蟹、贝藻、龟鳖蛙类。粮、猪、鱼本一家,猪居中,承上启下,继往开来。
    • 李新月; 董燕; 李颖; 杨庆文; 刘根喜; 张钟晓; 张敏; 杨光
    • 摘要: 黍子为五谷之一,黍米自古便可药用,但目前黍米常作为粮食使用,忽视了其作为中医药养生的功能。黍子在我国新石器时期便已经开始种植,但自春秋时期即出现异名现象,随着时代的更替以及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异名众多且较为复杂,常出现异名混乱使用的现象。黍米的药用价值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明确其“味甘,温,主益气补中,多热、令人烦”。本文通过对我国黍米的历史与现状进行系统梳理,对黍米历代性味归经以及现代黍米营养成分进行分析,探讨了现今黍米作为五谷之一的中医药功能及应用,分析了黍米发展现状,提出了对黍米在中医药方面的应用建议。
    • 姚永栋
    • 摘要: 粮食是人类生存的最重要资源。据现行国家标准定义,粮食是指供人食用的原粮和成品粮,包括谷类、豆类和薯类等。我国古人曾用“五谷”一词来泛指粮食作物,何为“五谷”也有不同说法,较普遍的是指稻、黍、稷、麦、豆。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也常把除水稻、小麦以外的粮食作物,如玉米、甘薯、马铃薯等统称为杂粮。古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虽然田间的麦苗稻穗和山野的树木花草一样,都是生于泥土、春华秋实,但粮食作物非自然之物.
    • 董俊彤; 李艳玲
    • 摘要: 山药健脾养胃、薏苡仁利水消肿、黑芝麻养发乌发……药食两用的中药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到日常饮食中,将其和谷物一起制成的五谷粉更是受到众多上班族的青睐。早上来一杯,养生又饱腹,闲时加餐来一杯,能快速补充能量。五谷粉能够代餐吗?小小一杯,可以发挥其所含药物的疗效吗?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营养科主任医师李艳玲。
    • 黄孙煥
    • 摘要: 如今提倡吃五谷杂粮养生,其最早可追溯至《黄帝内经》提出的“五谷为养”的饮食原则。之后历代医家逐渐把五谷杂粮纳入药材中加以使用,如稻芽、麦芽、小麦等都已经成为现代中药队伍中不可缺少的一员。这些谷类中尤以小麦最广为人知,它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分布最广泛的粮食作物,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草纲目》中说它:“秋种冬长,春秀夏实,具四时中和之气,故为五谷之贵。”
    • 崔淑敏
    • 摘要: 五谷画是中华农耕文明珍品,滋生于民间艺术沃野.本文从历史渊源、演进背景、大连五谷画成就及未来几个方面,阐述了五谷画的发展历程,表现中华传统文化艺术生生不息的魅力,唤起人们传承、弘扬这一珍贵艺术形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