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小儿麻醉

小儿麻醉

小儿麻醉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091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儿科学、药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06篇、会议论文27篇、专利文献28113篇;相关期刊343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临床麻醉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19种,包括第十次全国麻醉学与复苏进展学术会议、第九次全国麻醉学与复苏进展学术会议、第八次国际微笑列车唇腭裂学术会议等;小儿麻醉的相关文献由1884位作者贡献,包括连庆泉、李军、张马忠等。

小儿麻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06 占比:3.45%

会议论文>

论文:27 占比:0.09%

专利文献>

论文:28113 占比:96.46%

总计:29146篇

小儿麻醉—发文趋势图

小儿麻醉

-研究学者

  • 连庆泉
  • 李军
  • 张马忠
  • 陈锡明
  • 何秋娟
  • 陈芳
  • 刘志刚
  • 唐杰
  • 李娟
  • 杨荣宽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裴汉华
    • 摘要: 目的探究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湖北科技学院附属浠水医院收治的小儿麻醉患者64例为本次观察对象,随机分组为对照组、研究组,对照组患儿施行丙泊酚麻醉,研究组患儿开展舒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对比2组患儿麻醉效果、麻醉情况、呼吸循环功能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麻醉效果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麻醉诱导时间、起效时间、苏醒时间以及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HR、PaW值高于对照组,PETCO_(2)、SpO_(2)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舒芬太尼、丙泊酚开展小儿麻醉对提升手术麻醉效果、麻醉安全性以及稳定患儿呼吸循环功能有显著效果,且可缩短患儿术后苏醒时间,应用价值高。
    • 杨丽君; 龙波
    • 摘要: 受手术操作刺激、麻醉药物残留及拔出气道装置时机的影响,全身麻醉苏醒期是出现麻醉并发症的高发时期。全身麻醉时,机体的呼吸系统是直接接受操作刺激、机械通气的部位,多重不良因素的共同作用极易导致呼吸系统不良事件。而儿童的循环、呼吸及神经系统尚处于发育状态,身体各项器官、功能也尚未完全成熟,相较于成年人,其耐受力较差,因此,儿童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成人[1]。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全身麻醉中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下降。但在临床中,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出现呼吸系统相关的并发症仍较为常见,也是小儿麻醉的危险时期,故加强小儿全身麻醉后苏醒期管理尤为重要[2]。本研究旨在探究影响小儿全身麻醉苏醒期发生呼吸道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实施相应的预防、管理措施,改善小儿全身麻醉后苏醒期预后,报告如下。
    • 丁素娟; 鞠学军; 杨庆松; 徐亚杰; 姜蕾; 王健
    • 摘要: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在患儿斜视矫正术中唤醒的应用价值。方法择期行斜视矫正术患儿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龄7~12岁,ASAⅠ级,BMI 18~25 kg/m^(2),生长发育良好。随机分为三组:HFNC组(H组)、鼻导管组(N组)和喉罩组(L组),每组15例。H组通过经鼻高流量氧疗吸入氧气2 L·kg^(-1)·min^(-1),最高至70 L/min,FiO_(2)50%,温度34°C。N组经鼻导管吸氧1 L·kg^(-1)·min^(-1),最高至6 L/min,FiO_(2)(21+流量×4)%。L组置入相应型号的喉罩后,经麻醉机予以空氧混合气体3 L/min,FiO_(2)60%,维持吸入2%七氟醚。所有患儿均保留自主呼吸。术中使用BIS监测麻醉深度。分别记录入室时、手术开始时、唤醒前、唤醒成功和手术结束时的HR、MAP、SpO_(2)、RR和BIS。记录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唤醒时间和术后苏醒时间。记录低氧血症、呼吸抑制、心动过速、体动反应、呼吸支持等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开始时H组和L组HR明显慢于N组(P<0.05),SpO_(2)、RR明显高于N组(P<0.05),H组SpO_(2)明显低于L组(P<0.05)。手术开始时H组和L组MAP、RR、B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组唤醒时间和苏醒时间明显长于N组和H组(P<0.05)。三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组和L组呼吸支持发生率明显低于N组(P<0.05),低氧血症、呼吸抑制、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无一例发生体动不良反应。结论与使用鼻导管或喉罩的患儿比较,HFNC应用于患儿斜视矫正术中唤醒,能够减少呼吸支持,保障患儿呼吸道安全,患儿的唤醒时间和苏醒时间短,适合临床推广。
    • 耿鹤; 姚翠翠; 吴立新; 陈芳
    • 摘要: 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是一种无创的呼吸支持技术。在国外,HFNC作为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系统(CPAP)的替代治疗方法,最早被应用于重症监护室的患儿中,以改善患儿肺部功能,治疗呼吸系统疾病。近年来HFNC逐渐被应用于患儿麻醉领域中。HFNC能够增加呼吸暂停时间,用于患儿麻醉围插管期,可以保证患儿的氧合,提高插管成功率。HFNC可以持续高流量供氧,且不占用患儿气道,在气道操作手术中应用时可以为术者提供充足的操作空间,同时缓解麻醉科医师在患儿缺氧时的紧张焦虑。HFNC可以提供持续的气道正压,应用于患儿麻醉围拔管期,能够有效地促进肺复张,预防和治疗拔管后肺部并发症。然而HFNC应用时有其自身的局限性,如何更充分有效地应用HFNC仍需大量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来论证。
    • 胡春明; 潘云; 周治国
    • 摘要: 目的研究和分析喉罩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需接受手术治疗的8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法联合患儿具体病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气管插管的麻醉方式进行麻醉,研究组采用喉罩麻醉的方式进行麻醉。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有效性、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醉效果等。结果研究组患儿治疗有效性、不良反应发生率、麻醉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手术的小儿患者来说,采用喉罩麻醉方案可提高麻醉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极大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甘小亮; 林艺全
    • 摘要: 小儿眼科麻醉的挑战是既要保障患儿的麻醉安全又要提高手术接台效率。麻醉前的充分评估和详细的准备可以有效地降低麻醉期间的并发症。在麻醉前访视期间,需要做到仔细地询问病史,全面的麻醉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或专科会诊,完成充分告知任务,从而提高小儿眼科麻醉安全性。
    • 宋琳琳; 耿志宇; 王东信
    • 摘要: 人工智能技术已逐步应用到临床麻醉中,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及研究日益增多。人工智能可以在术前预警小儿围术期高危事件风险(如围术期死亡和气道不良事件),辅助气道诊断/评估和围术期输血预测;在术中辅助超声显像、小儿气道管理和呼吸监测,帮助实现麻醉的精准自动化闭环控制;在术后自动监测小儿呼吸模式等。本文总结了医学领域常用的人工智能模型,回顾了目前人工智能应用于小儿麻醉围术期各个阶段的临床研究。人工智能的发展及其在小儿麻醉领域的应用为麻醉科医师在改善患儿的围术期麻醉管理方面提供了思路,有助于预测临床结局,降低围术期风险。
    • 潘先凤
    • 摘要: 手术有大小之分,而麻醉没有。一直以来,中外麻醉学都非常关注麻醉安全,无痛和安全是麻醉永恒不变的主题。临床上,小儿麻醉不同于成人麻醉,由于小儿生理解剖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就算是同样的麻醉方式、相同的麻醉药品或同一位操作执行者等,都可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甚至是发生不好的意外。作为临床工作重要的一环,小儿麻醉直接关系着小儿是否能顺利接受、完成手术治疗,所以基于小儿麻醉的特殊性及潜在的危险,做好麻醉手术的急救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 吴海燕; 姜良斌; 李希明
    • 摘要: 目的探讨URI患儿全麻苏醒期预防喉痉挛的方法。方法将需行急诊手术的60例上肢骨折伴URI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全麻苏醒期喉罩拔出后,C组给予6 L/min纯氧面罩吸氧,H组给予10 L/min纯氧面罩吸氧。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C组喉痉挛发生率为26.67%,H组为3.33%,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4.71,P=0.03);两组其他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0 L/min流量纯氧面罩吸氧能有效预防URI患儿全麻苏醒期喉痉挛的发生。
    • 郑燕茹; 朱超秀
    • 摘要: 目的:分析对行上肢手术治疗的小儿患者,实施瑞芬太尼或七氟醚复合丙泊酚的不同麻醉维持方案,所取得的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抽取我院53例行上肢手术的小儿患者,时段介于2020年2月~2022年3月,随机做规范分组,组1纳入25例麻醉维持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2纳入28例麻醉维持给予七氟醚复合丙泊酚。记录两组患儿的麻醉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展开观察分析。结果:(1)与组2相比,组1患儿睁眼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监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躁动时间较短且麻醉效果较好(P<0.05)。(2)与组2相比,组1患儿躁动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P<0.05)。(3)T 2时段组2患儿,SBP、HR明显比T 1时段升高,组1患儿SBP下降、HR升高。两组T 3时段SBP以及HR均出现下降;组1患儿T 2时段的SBP以及HR比组2患儿低,P<0.05。(4)术后两组应激反应均呈降低趋势,与组2相比,组1患儿NE、E、Cor水平较低(P<0.05)。结论:与七氟醚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维持方案比较,在小儿上肢手术麻醉中应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的麻醉维持方案麻醉效果好,术中患儿应激水平较低,还可缩短手术患儿麻醉后躁动时间并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