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麻醉方式

麻醉方式

麻醉方式的相关文献在1990年到2022年内共计107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妇产科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024篇、会议论文52篇、专利文献46768篇;相关期刊368种,包括大家健康(中旬版)、基层医学论坛、健康大视野等; 相关会议34种,包括第十次全国麻醉学与复苏进展学术会议、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2015临床急重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等;麻醉方式的相关文献由1927位作者贡献,包括王丽、朱斌、李斌等。

麻醉方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024 占比:2.14%

会议论文>

论文:52 占比:0.11%

专利文献>

论文:46768 占比:97.75%

总计:47844篇

麻醉方式—发文趋势图

麻醉方式

-研究学者

  • 王丽
  • 朱斌
  • 李斌
  • 李虹
  • 杨帅
  • 王天龙
  • 罗太珍
  • 聂敦利
  • 苏小雯
  • 高翔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陈秋玲
    • 摘要: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剖宫产术的应用.方法 以80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产妇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全麻)与对照组(局麻).比较两组血气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切皮至胎儿娩出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两组pH、氧分压(PO2)水平升高,二氧化碳分压(PCO2)水平降低,观察组pH、PO2水平高于对照组,PCO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2/40),低于对照组(20.00%(8/40),P<0.05).结论 全身麻醉可缩短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剖宫产产妇的胎儿娩出时间,维持机体血气指标的稳定,减少不良反应.
    • 蒋亦
    • 摘要: 无痛≠完全无痛所谓无痛人流主要是手术当时采用麻醉方式减轻痛苦。但手术前医生为了软化宫颈,会在阴道局部用药,用药后可能会引起腹痛。此外,手术后也会因子宫收缩而引起腹部隐隐作痛甚至较剧烈的疼痛。所以说无痛人流并不是全程无痛。
    • 王桃; 赵翠英; 田永凤
    •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麻醉方式对剖宫产产妇母脐血中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至2021年4月于南阳市卧龙区妇幼保健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113例产妇,根据不同麻醉方式分为硬腰联合麻醉组(n=63,硬腰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组(n=50,全身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麻醉相关指标(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用药总剂量、清醒时间)、母脐血中IMA、IL-2、IL-6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硬腰联合麻醉组优良率(93.65%)高于全身麻醉组(78.00%),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用药总剂量均少于全身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母血IMA、IL-2、IL-6比较:术中30 min患者IMA、IL-6升高,且全身麻醉组高于硬腰联合麻醉组,IL-2下降,且全身麻醉组低于硬腰联合麻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脐血IMA、IL-2、IL-6比较:全身麻醉组IMA、IL-6高于硬腰联合麻醉组,IL-2低于硬腰联合麻醉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硬腰联合麻醉组不良反应率(4.76%)低于全身麻醉组(1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麻醉方式对剖宫产产妇母脐血中IMA、IL-2、IL-6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相比全身麻醉,硬腰联合麻醉效果更为明显,对机体产生的应激反应更小,安全性更高。
    • 曲鸣宇; 包丽; 景胜
    • 摘要: 主动脉瓣膜疾病是我国常见的老年退行性心脏瓣膜疾病。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是目前最新、微创且可用于治疗主动脉瓣膜疾病合并高龄或存在严重合并症患者的有效治疗方式,新颖的手术方式给麻醉科医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结合目前国内外关于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的指南及专家共识对手术及其相关入径、麻醉方式等方面进行详细综述,旨在为麻醉科医师提供参考。
    • 代元强; 薄禄龙; 卜岚; 倪丽亚; 林安琪; 李斌本
    •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治疗后短期预后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2013年5月至2017年7月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并完成血管内机械取栓手术的AIS患者284例,针对一般资料和疾病状态,对实施全身麻醉的患者与保留自主呼吸的镇静处理或局部麻醉的患者对比,分析手术麻醉相关信息。结果术前2组患者脑卒中OCSP分型有不同表现,NIHSS分值全麻组高于非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全麻患者意识水平危重比例较非全麻组高(P<0.05);术后2 h及24 h患者NIHSS评分全麻组得分仍高于非全麻组(P<0.05)。2组患者从发病到血管再通时间及从穿刺到再通时间全麻组患者均较长(P<0.05)。全麻组麻醉诱导实施时间也明显长于非全麻组(P<0.05)。术后3个月评估发现,患者神经功能结果可见术前NIHSS评分越高,术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越严重(OR=1.098,95%CI 1.037~1.162);年龄越大术后患者康复程度越差(OR=1.030,95%CI 1.007~1.053);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越长术后功能损伤越严重(OR=1.006,95%CI 1.001~1.011)。结论术前疾病严重程度、年龄及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严重影响AIS患者预后,是否与麻醉方式相关需进一步研究。
    • 宋景州; 苏帆; 孙莉; 鹿洪秀
    • 摘要: 不同麻醉方式对下肢骨折患者术中生命体征和术后恢复产生不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排尿功能障碍、血流动力学改变、术后认知障碍、肺部感染、应激反应的强度等方面。这些并发症往往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危害,可延长患者住院时间,增加患者经济负担,降低术后恢复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麻醉方式的正确选择对于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质量和病人的满意度有着重要的意义。在下肢骨科手术中,椎管内麻醉(连续硬膜外阻滞麻醉或腰硬联合麻醉)或椎管内麻醉辅以全身麻醉、椎管内麻醉辅以外周神经阻滞麻醉,对于减少围术期并发症具有明显的优势。
    • 舒芳芳; 包磊; 朱蓓; 范昕; 朱丽群
    • 摘要: 目的分析成人择期手术患者术前焦虑现状、恐惧焦点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阿姆斯特丹术前焦虑与信息量表(APAIS),对2021年4—7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择期手术的295例成人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术前1 d,295例患者中有94例(31.8%)患者存在焦虑,焦虑得分与信息需求得分呈显著正相关(P<0.001);90例患者有1个恐惧点,55例患者有2个恐惧点,79例患者有3个及以上恐惧点;当患者的恐惧点≥3个时,焦虑发生率升高达到了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女性、既往区域麻醉经历、椎管内麻醉方式、实际病情知晓程度、诊断性手术是术前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成人择期手术患者具有较高的术前焦虑发生率,并与信息需求程度高度相关;术前恐惧点≥3个的患者焦虑发生率显著增高;女性、不佳的麻醉体验、椎管内麻醉方式、知晓实际病情、手术的不确定性是术前焦虑的高危因素。医护人员应围绕上述关键点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社会心理干预措施。
    • 摘要: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隆重推出《口腔颌面外科门诊手术操作规范与技巧》,主编:赵吉宏,副主编:唐海阔、蔡育。本书由武汉大学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赵吉宏教授主编,从基础、规范、实用的角度出发,紧密围绕临床实际,系统介绍了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常见手术的操作规范,详尽到患者体位、麻醉方式、消毒范围以及手术步骤的各个细节。
    • 王玉娟; 张子英; 张发展; 于洋; 韩永彬; 李瑜
    • 摘要: 目的:评价不同麻醉镇痛方式对胃癌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并探讨对术后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60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一组为常规全麻组,术后采用静脉自控镇痛(PCIA);另一组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组,术后应用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下地活动时间、住院天数、疼痛评分(VAS)、胰岛素抵抗指数(IRI)和急性反应蛋白(CRP)。结果: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2) PCEA组患者术后VAS明显低于PI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全身麻醉复合硬膜外麻醉应用硬膜外镇痛泵的方式能明显减轻胃癌患者术后疼痛感,有效减轻全身炎症反应,降低术后胰岛素抵抗,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 韩静
    • 摘要: 在临床上,有一些疾病需要做手术治疗,手术过程中一定离不开麻醉。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舒适化医疗”工作的逐渐开展,更多的人开始认识、接触甚至经历了“麻醉”的过程。那么麻醉究竞是怎样的体验,都有哪些麻醉方式,麻醉前又应该注意什么,麻醉后会发生什么,大多数患者及家属可能还没有清晰的认识。加之外科手术的专业性和患者对疼痛及各种有创操作的恐惧,极易造成患者产生术前焦虑,进而影响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