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1656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基础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87篇、会议论文60篇、专利文献211089篇;相关期刊432种,包括齐鲁护理杂志、吉林医学、医药前沿等; 相关会议45种,包括《中医杂志》特邀心血管专家学术座谈会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临床经验会议、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关节疾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首届国际骨与关节疾病高峰论坛、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等;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相关文献由3100位作者贡献,包括赵建宁、王义生、马保安等。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87 占比:0.75%

会议论文>

论文:60 占比:0.03%

专利文献>

论文:211089 占比:99.23%

总计:212736篇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发文趋势图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

-研究学者

  • 赵建宁
  • 王义生
  • 马保安
  • 张勇
  • 柴伟
  • 陈继营
  • 倪明
  • 周勇
  • 李健
  • 杨彤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曹站; 宋凯; 万广; 梁秋冬
    •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入路和直接前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 DAA)在分期双髋关节置换的早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1年3月在笔者医院骨科分期行双侧THA的64例患者,根据术前沟通结果,32例(64髋)分期采用DAA(DAA组),32例(64髋)分期使用PA(PA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间隔、术中出血量、髋臼前倾角和外展角、切口长度、两次手术时间、住院时间、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简式36项健康调查问卷(SF-36)、术后双下肢不等长(LLD)、下床活动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与PA组比较,DAA组切口长度短、术后下地活动时间早、两次手术时间间隔短、术后住院天数少、术中出血量小,但手术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在术后1天、3天的VAS明显优于PA组(P0.05)。术后6个月DAA组的心理成分摘要(MCS)和身体成分摘要(PCS)显著优于PA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744,P=0.098)。结论相比于PA,DAA术后早期拥有明显优势,切口小,术后早期疼痛轻,住院时间短,髋关节功能恢复快,特别是在术后生活质量恢复方面更有优势。
    • 李燕军; 张国亮
    • 摘要: 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术(PFNA)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范县中医院收治的85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PFNA组40例,全髋关节置换组45例。比较两组手术参数指标及术后恢复指标。结果全髋关节置换组术中出血量多于PFNA组,透视次数少于PFNA组,平均住院时长、患肢负重时间、下地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PFNA组(P<0.05)。全髋关节置换组术后3个月关节恢复优良率(97.78%)高于PFNA组(80.00%),Harris评分[(89.65±5.16)分]高于PFNA组[(71.53±5.28)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67%)低于PFNA组(27.50%)(P<0.05)。全髋关节置换组术后3个月生理职能、生理功能、总体健康、活力评分高于PFNA组(P<0.05)。结论PFNA与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均有较好效果,与PFNA相比,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 赵雪梅
    • 摘要: 目的:评价外科手术室护理对人工全髋置换手术后的护理效果。 方法:探讨我院 2017 年 3 月 ~2019 年 1 月行全髋置换手术的临床中选取 108 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治疗期间的护理方式的差异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54 例,对照组患者手术治疗时配合普通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将常规护理作为基础,与此同时给予患者配合手术室护理,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以及手术持续时间。 结果:术后,观察组的呼吸频率、心跳频率以及血压分别为(17.52±3.02)次 / min、(92.18±7.64)次 / min、(122.02±11.67) mmHg,对照组分别为(19.63±1.54)次 / min、(78. 62 ± 8. 01) 次 / min、(130.03±10.16)mmHg,对比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观察组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 3.70% ,明显比对照组 14.81% (x2 = 9.624,P = 0.001)低;观察组的手术持续时间(96.72±29.13)min 明显小于对照组(106.35±19.02)min( t= 6.374,P = 0.021);观察组的手术中出血量为(106.74±12.03)mL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7.64±21.34)mL( t= 9.643,P= 0.016);观察组的护理总体满意度是 96.30% ,显著高于对照组 83.33% (x2 = 12.948,P=0.006)。 结论:手术室护理配合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基本生命体征的稳定性与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持续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李金萍; 梅迎雪; 邓露; 李剑楠; 王翠萍; 王永成; 王艳莉
    • 摘要: 目的探讨分析凝血功能指标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收治的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确诊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20例患者作为DVT组,选择同时期住院的未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68例患者作为非DVT组。观察比较2组入院当天、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4天凝血功能检验中各项指标水平,确定凝血功能指标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是否有预测价值。结果2组凝血功能指标检查结果显示,入院当天和手术后第1天D-二聚体、手术后第1天PT、出院前1天D-二聚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指标对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较好价值。
    • 刘辉明
    • 摘要: 目的:比较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0月接诊的70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对照法分为前外侧组和后外侧组各35例。两组患者均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其中前外侧组经前外侧入路,后外侧组经后外侧入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和术后一般情况、术后不同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10 m步行测试结果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前外侧组手术时间长于后外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后外侧组(P<0.05)。前外侧组术后2周、6周、3个月的Harris评分、10 m步行测试结果均高于后外侧组(P<0.05)。前外侧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8.57%(3/35),低于后外侧组的28.57%(10/35,P<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前外侧入路创伤更小、术后恢复更好、并发症更少,值得临床推荐。
    • 张德华; 王玉琦; 韩大栋; 涂迪; 曹洪; 邹海兵
    • 摘要: 目前行人工髋关节翻修术(RTHA)的患者数量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术前对髋臼侧骨缺损的程度进行准确评估有助于临床选择合适的重建方式,恢复髋臼形态,改善下肢生物力学状态,恢复髋关节功能,但这一直是RTHA的难点。故选择合适的髋臼侧骨缺损分类方法对骨缺损严重程度的评估以及临床重建方法的选择都具有重要意义。髋臼侧骨缺损的分类方法较多,其中Paprosky分型目前在临床上使用较广泛。本文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对Paprosky分型髋臼侧骨缺损翻修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 吕利雄; 廖彩佶; 黄云
    • 摘要: 目的:分析人工股骨头置换术(AFHR)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2019年1月—2020年3月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股骨颈骨折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术式不同分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组(AFHR组)4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组(ATHR组)40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于术前及术后3d采用VAS量表进行疼痛评分,于术后1个月比较两组骨代谢指标,于术后12个月进行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结果:与ATHR组比较,AFHR组术中出血量较少、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短(P0.05)。结论:对于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AFHR治疗效果肯定,可降低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感,而ATHR更利于患者骨代谢指标改善。
    • 李煜; 唐洪涛; 高辉
    • 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股骨颈骨折术后经壮骨活血汤治疗后的血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D二聚体(DD)水平变化情况。方法收集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开封市第二中医院收治的13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n=65,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常规治疗)与研究组(n=69,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常规治疗+壮骨活血汤)。比较两组髋关节功能、日常生活能力(ADL)、骨密度、骨代谢指标[BGP、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BALP]、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DD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Harris评分、ADL评分、骨密度及BGP、BMP2水平均较治疗前增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BALP、TNFα、IL6及DD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7.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配合壮骨活血汤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可改善患者髋关节功能,调节骨代谢指标水平,促进骨折部位修复。
    • 段永富; 党兴
    • 摘要: 目的 分析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A)术后关节脱位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4月于我院行THA治疗的260例患者,依据关节脱位与否分为未脱位组(235例)与脱位组(25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统计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康复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其关节脱位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经单因素分析显示,脱位组的年龄及后外侧入路、假体放置在安全区外、术后搬运情况不恰当、术后制动不严格占比均高于未脱位组(P1, P<0.05)。结论 年龄偏高、后外侧入路、假体放置在安全区外、术后搬运情况不恰当、术后制动不严格是THA术后关节脱位的影响因素,临床应据此制定个性化的干预措施,预防THA术后关节脱位的发生。
    • 李菊
    • 摘要: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手术中应用手术室护理配合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2018年9月至2020年9月60例接受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受试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0例,在对照组中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手术室护理配合,比较两组患者基本生命体征变化[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心率(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RR)、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配合有助于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使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减少,对保证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顺利进行具有积极意义。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