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早期康复

早期康复

早期康复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3年内共计3000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875篇、会议论文73篇、专利文献47830篇;相关期刊634种,包括中国康复、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中国康复医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56种,包括第三届世界灾害护理大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重点研究室建设研讨会暨中风病科研成果推广交流会、中国康复医学会疗养康复专业委员会2009年学术会议等;早期康复的相关文献由5930位作者贡献,包括倪朝民、刘静、张静等。

早期康复—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875 占比:5.66%

会议论文>

论文:73 占比:0.14%

专利文献>

论文:47830 占比:94.19%

总计:50778篇

早期康复—发文趋势图

早期康复

-研究学者

  • 倪朝民
  • 刘静
  • 张静
  • 李莉
  • 陈娟
  • 方芳
  • 李德香
  • 蔡超群
  • 陈红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许培玲; 张金宇; 王宝兰
    • 摘要: 目的 探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合并房颤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的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1年8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早期康复治疗的112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确定有无房颤,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房颤组及非房颤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在早期康复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1)与非房颤组患者相比,房颤组患者年龄更大,住院天数更长(P0.05),两组患者均无卒中再发、跌倒及猝死等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合并房颤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早期康复治疗可加重原有心律失常,但并不增加卒中再发、跌倒、猝死等严重不良事件的风险。
    • 马筱; 李晓莲; 陈佳丽; 陈泽珊
    • 摘要: 目的 探讨虚拟现实技术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11月—2021年7月在医院骨科住院治疗的130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5例患者因术后转ICU、髋关节假体脱位等原因被剔除,最终纳入125例患者,按照组间基本资料匹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62例和观察组63例。对照组住院期间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虚拟现实技术。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量表、疼痛数字评分法(NRS)、人工髋关节Harris评分表评估两组患者的早期康复效果,对比两组患者随访满意度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第2天、出院当天、出院后1个月Barthel指数出现逐渐升高状况,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时间)<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组间)<0.05);且随着观察时间延长,组间差距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交互)<0.05)。两组患者术后第2天、出院当天、出院后1个月NRS评分出现逐渐降低状况,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时间)<0.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组间)<0.05);且随着观察时间延长,组间差距逐渐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_(交互)<0.05)。干预后,观察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促进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早期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 姜效韦; 刘娜; 张杨梅; 马超; 刘磊; 拾坤; 井贵龙
    • 摘要: 目的探讨椎管后壁切除内固定术结合早期康复治疗胸腰段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自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2例胸腰段黄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回顾分析,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56.0±8.2)岁。所有患者均进行胸腰椎后路椎管后壁切除内固定及早期康复治疗,记录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局部后凸角、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系统(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手术治疗效果并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5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4.8±8.6)个月,术前腰背部VAS评分(3.2±1.2)分,末次随访腰背部VAS评分(1.1±0.4)分,末次随访腰背部VAS评分较术前减轻(P0.05);患者术前JOA评分(5.23±1.12)分,末次随访JOA评分(8.15±1.34)分,末次随访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手术疗效:优15例,良8例,一般7例,无改善2例。结论椎管后壁切除内固定术结合早期康复治疗胸腰段黄韧带骨化症疗效肯定,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症状,减少术后胸腰段后凸畸形的发生,有效减少术后腰背疼痛,远期疗效尚需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支持。
    • 李欣; 胡鸾娇; 全凤英
    • 摘要: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肺功能障碍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影响患者后续治疗和康复效果。将肺康复技术应用于脑卒中急性期患者,可有效改善其心肺功能,增加活动耐力及神经功能的康复效果,全面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就脑卒中后患者急性期肺功能障碍发病机制、脑卒中急性期肺康复的循证依据及其在脑卒中早期康复中的临床应用进行综述,分析总结其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的研究方向,为临床工作者的实际应用提供科学指导和理论依据。
    • 易银芝; 谢鑑辉; 谢永红; 董林; 莫莎莎; 谭炯; 张妮
    • 摘要: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CPT)患儿联合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CPT患儿82例,将2019年1月—12月收治的42例患儿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40例患儿作为观察组,按照预手术时间安排禁食、禁水时间,术后给予渐进式饮食管理、多功能镇痛、早期循序功能锻炼等加速康复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儿围术期饮食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患儿家庭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术前禁水、禁食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首次饮水时间、首次进食时间早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负压引流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早期功能锻炼开始时间较对照组提前(P<0.05);观察组家庭满意度(95.00%)明显高于对照组(80.9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T联合手术护理中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模式,可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减轻患儿疼痛,促进患儿术后康复,提高家庭满意度。
    • 王曦
    • 摘要: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护理应用在ICU呼吸衰竭经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中所发挥的护理效果。方法将2019年2月至2021年6月到我院经常规护理干预的38例ICU呼吸衰竭创机械通气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另选同期到我院经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42例ICU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的舒适度和血气指标。结果观察组(40例,占95.24%)的舒适度比对照组(30例,占78.95%)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MRC、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CU呼吸衰竭的患者经过有创机械通气治疗的同时配合早期康复护理,能提升患者的整体舒适度,改善血气指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促进预后,值得推荐。
    • 高翠翠
    • 摘要: 目的分析急性脑血栓患者实行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脑血栓患者92例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17年8月至2018年8月。根据双盲分组法分为对照组(n=46)和观察组(n=46)。两组患者的治疗措施相同,对照组患者辅助展开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则在早期开展康复护理。比较两种护理方式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97.83%(45/46),低于观察组的78.26%(36/46)(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更好(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HAMD、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分诊时间、抢救总时间、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较对照组明显更短,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87%(5/46),低于对照组的34.78%(16/46)(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43例,占93.48%)明显比对照组(33例,占71.74%)高(P<0.05)。结论急性脑血栓患者早期阶段接受康复护理措施,对调节其生活功能,改善运动能力具有显著的效果,并且还可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 施嘉英; 周世召; 许坤玉
    • 摘要: 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抽签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取早期康复治疗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肢体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日常活动能力评分为(89.21±1.82)分,肢体功能评分为(79.23±1.23)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1.26±1.03)分、(59.41±1.0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治疗效果显著,能提高日常活动能力,促进肢体功能早期恢复,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蒋楠楠
    • 摘要: 目的:探讨核心肌群训练对早期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4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核心肌群训练。治疗3周后采用脑卒中姿势评定量表(posture assessment of stroke scale,PASS)进行评估,并记录静态坐位平衡时长。结果:治疗3周后,PASS评分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17.48±4.90分、14.43±3.97分,较治疗前2.48±1.29分、2.62±1.20分增加,且观察组增加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姿势控制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静态坐位平衡时长治疗1周观察组为92.86±75.96 s,对照组为51.90±50.26 s;治疗2周观察组为195.95±81.52 s,对照组为140.71±94.94 s;在治疗1周和2周后,观察组患者坐位平衡时长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核心肌群训练有助于平衡能力的获得和提升。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