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脑卒中偏瘫

脑卒中偏瘫

脑卒中偏瘫的相关文献在1993年到2022年内共计2031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24篇、会议论文156篇、专利文献3939篇;相关期刊345种,包括健康大视野、中国实用医药、中国医药指南等; 相关会议68种,包括第十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第9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第四届粤港澳台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暨2013年广东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等;脑卒中偏瘫的相关文献由3531位作者贡献,包括瓮长水、于增志、毕胜等。

脑卒中偏瘫—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24 占比:30.82%

会议论文>

论文:156 占比:2.64%

专利文献>

论文:3939 占比:66.55%

总计:5919篇

脑卒中偏瘫—发文趋势图

脑卒中偏瘫

-研究学者

  • 瓮长水
  • 于增志
  • 毕胜
  • 王军
  • 霍春暖
  • 高丽萍
  • 徐军
  • 张通
  • 李敏
  • 王刚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杨旭; 李军
    •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专案改善干预预防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效果.方法 以16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对象.盲选法分为观察组(护理专案改善)与对照组(常规护理).比较两组DVT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DVT发生率为2.50%(2/80),低于对照组20.00%(16/80)(P<0.05).观察组服务态度、责任心、护理技术、基础护理、健康宣教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水平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原(Fbg)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护理专案改善可降低脑卒中偏瘫患者DVT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 刘海青; 程晶晶
    • 摘要: 目的 探讨前瞻性护理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以6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前瞻性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DVT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DVT、压疮、肢体疼痛、肢体肿胀发生率分比为3.03%、3.03%、6.06%、3.03%,低于对照组21.88%、18.75%、25.00%、25.00%,(P<0.05).两组干预后下肢腘静脉流速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服务态度、护理技术、健康教育、责任心、心里支持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前瞻性护理可减少脑卒中偏瘫患者DVT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满意度.
    • 武婕; 杨晶; 董萌萌
    • 摘要: 目的:探究牵伸状态下深层肌肉刺激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效果评价。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21年2月10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康复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和刺激组。两组均予常规康复训练,常规组52例行肱二头肌牵伸训练,刺激组53例予牵伸状态下深层肌肉刺激,对比两组上肢痉挛程度,肱二头肌张力、弹性及硬度,上肢运动功能。结果:刺激组干预2月末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水平优于常规组;振动频率、动态刚度、对数衰减水平低于常规组;Fugl-Meyer量表上肢肩肘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 of upper extremity,FMA-UE)、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unctional independent measure,FIM)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牵伸状态下深层肌肉刺激调节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痉挛程度,调控上肢运动功能,改善肱二头肌张力、弹性及硬度。
    • 齐琳; 甄巧霞; 刘翠; 闫红娇; 刘爱贤
    • 摘要: 目的研究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SLAI)联合智能康复机器人(IRR)治疗脑卒中偏瘫(SH)及对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治疗的SH患者1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n=57)、对照组(n=57)。对照组行IRR治疗,联合组行SLAI联合IRR治疗。治疗前后,观察两组大脑后动脉(PCA)、中动脉(MCA)及前动脉(ACA)等颅内血管平均血液流速、平衡及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PCA、MCA、ACA平均血液流速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PCA、MCA、ACA平均血液流速为(41.69±4.35)、(61.97±6.33)、(50.06±5.22)cm/s,均高于对照组[(37.85±3.89)、(57.75±5.98)、(45.64±4.73)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BS评分及上肢、下肢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BBS评分及上肢、下肢FMA评分为(51.97±5.32)、(53.89±5.52)、(30.98±3.27)分,均高于对照组[(47.29±4.94)、(46.97±4.90)、(26.86±2.8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AI联合IRR治疗SH可改善患者颅脑血流动力学,提高其平衡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
    • 陈严丽; 陈晓芳; 李飘
    • 摘要: 目的:探讨在脑卒中合并偏瘫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实施连续康复护理干预对其肢体功能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合并偏瘫患者120例,采用随机数字抽签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连续康复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效果。结果:试验组护理后Fugl-Meyer、Barthe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后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躯干功能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后护理满意度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护理干预中对其实施连续康复护理具有显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 王永兵; 梁会超; 关祥伟; 李家羽
    •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强化膝关节控制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改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与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强化膝关节控制训练,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干预后1个月、3个月,两组的Breg平衡量表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的Breg平衡量表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强化膝关节控制训练可增强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膝关节稳定性,显著改善其平衡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
    • 吴幸娜; 莫潇林; 汤熠; 吴柳玲
    • 摘要: 目的探讨以二元应对理论为基础的电子日记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家庭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2月在本科收治符合纳入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及配偶90对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其中2020年1月-6月收治的45对研究对象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干预;2020年7月-12月收治的45对研究对象为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以二元应对理论为基础的电子日记法干预,为期3个月。干预前后,采用脑卒中照顾者获益感问卷、夫妻支持应对量表及功能综合评定量表对两组患者及配偶进行测评。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及配偶夫妻支持应对量表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患者配偶脑卒中照顾者获益感问卷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患者功能综合评定量表得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以二元应对理论为基础的电子日记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家庭康复中的应用,能有效提高患者与配偶间的支持水平,使其积极应对疾病,增加家庭康复效果,提升配偶获益感。
    • 罗美杰; 周慧; 郝习君; 陈红燕; 陈长香
    • 摘要: 目的观察特征性引导运动想象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抑郁及残疾接受度的影响。方法于2018年10月~2019年5月选取河北省保定市泰和康复医院住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焦虑、抑郁评分≥8分。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神经外科常规康复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特征性引导运动想象训练。分别于干预前、干预4周后应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残疾接受度量表(ADS-R)评测,比较疗效。结果干预4周后,观察组焦虑得分为(9.66±1.589)分、抑郁得分为(10.06±1.626)分,总分为(19.71±2.191)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S-R扩大维度得分为(23.60±1.499)分、从属维度得分为(12.91±1.095)分、转变维度得分为(22.11±1.451)分,总分为(81.11±3.437)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征性引导运动想象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焦虑、抑郁及残疾接受度。
    • 李小霞; 张莹莹
    • 摘要: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状况、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1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临床研究。依据患者入院时间的不同,将11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基线组57例,行常规治疗;试验组57例,行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患者的病情改善情况,并对比分析其治疗前后的运动功能评分、改良巴氏指数评分、SAS及SDS评分。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运动功能评分和改良巴氏指数评分均显著高于基线组,组间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此外,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基线组,组间统计学意义突出,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仪联合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康复状态,提高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同时,还能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
    • 于帆; 张弛; 黄欣欣; 周正; 关红军
    • 摘要: 目的通过Meta分析系统评价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能力恢复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建库至2021年3月的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医学6个数据库,对搜索到的文献进行筛选、数据提取、质量评价等,用软件RevMan5.3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27篇文献,共1706名研究对象,对照组854名,试验组852名,等速肌力训练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FMA)[MD=6.73,95%CI为(5.40,8.06),Z=9.92,P<0.01],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MD=9.03,95%CI为(8.20,9.86),Z=21.32,P<0.01],最大步行速度[SMD=1.31,95%CI为(1.09,1.53),Z=11.66,P<0.01],以上三个结局指标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能力,但由于本次研究所纳入的文献数量和质量有限,所以仍需要开展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试验对等速肌力训练的康复疗效加以验证。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