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平衡能力

平衡能力

平衡能力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3年内共计1943篇,主要集中在体育、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599篇、会议论文89篇、专利文献117776篇;相关期刊709种,包括田径、健与美、当代体育科技等; 相关会议50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第十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第三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等;平衡能力的相关文献由3443位作者贡献,包括徐盛嘉、王勇、纪仲秋等。

平衡能力—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599 占比:1.34%

会议论文>

论文:89 占比:0.07%

专利文献>

论文:117776 占比:98.59%

总计:119464篇

平衡能力—发文趋势图

平衡能力

-研究学者

  • 徐盛嘉
  • 王勇
  • 纪仲秋
  • 刘洋
  • 戴昕
  • 邹琳
  • 马继政
  • 崔华
  • 王齐
  • 肖春梅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钟嘉敏; 黄兆欣; 李龙雪; 曲彤彤; 刘壮; 付一峰; 肖晓飞
    • 摘要: 背景:视觉是维持平衡的主要感觉系统,大约50%的青年视力障碍人士存在跌倒风险。国内的报道更多关注视力障碍人群数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忽视了视力障碍者的平衡能力表现及控制策略,尤其是对影响因素的研究。目的:分析不同视觉因素(视力损伤程度:全盲、部分视力损伤、正常视力;视觉状态:睁、闭眼)对青年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招募43名青年,根据视力情况将其分为3组:全盲组(n=12)、部分视力损伤组(n=9)和正常视力组(n=22),进行单脚站立测试(睁、闭眼)及功能性前伸测试(视力正常组:睁眼及闭眼;部分视力损伤及全盲组:日常状态)。组间各测量参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视觉状态间的差异。结果与结论:①单脚站立测试中,正常视力组睁眼时压力中心移动总轨迹长度显著少于全盲与部分视力损伤组(P0.05);损伤程度及视觉状态对视力障碍青年的静态平衡没有显著影响(P>0.05);②功能性前伸测试中,正常视力组睁眼前伸距离显著大于闭眼(P<0.05),闭眼显著小于全盲(P<0.05);③提示视力损伤显著降低了青年的静态平衡,视力状态显著影响视力正常青年的姿势稳定性,视力损伤程度对视力障碍青年静态和动态平衡的影响均不显著;视障青年视觉反馈的不足可以通过非视觉因素代偿。
    • 王玲; 陈鹏; 王广兰; 郑成
    • 摘要: 目的:肌内效贴已广泛应用于慢性踝关节不稳的治疗之中,但其疗效存在争议。文章通过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评价肌内效贴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影响,为肌内效贴在慢性踝关节不稳中的应用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检索Pub 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BSCO、Embase、Sino Med、中国知网、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搜集关于肌内效贴对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影响的随机对照或随机交叉试验。结局指标包含星形偏移平衡测试分值、踝关节外翻平均峰值力矩、踝关节活动范围绝对误差、踝关节背屈活动度及坎伯兰踝关节不稳定评价问卷评分5个连续型变量。使用Cochrane手册对最终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根据各结局指标所纳入文献是否满足Meta分析纳入的标准,进行Meta分析或描述性分析,应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纳入文献整体质量较高。(2)最终纳入10项随机对照或随机交叉试验,共381例患者。(3)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肌内效贴可以显著提高星形偏移平衡测试分值(SMD=0.25,95%CI:0.03-0.47,P=0.03),但不能显著改善踝关节外翻平均峰值力矩(SMD=0.29,95%CI:-0.07-0.65,P=0.12)。(4)描述性分析结果显示,肌内效贴可能会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踝关节活动范围绝对误差,但对踝关节背屈活动度和坎伯兰踝关节不稳定评价问卷评分的提高可能没有显著性作用。结论:目前的证据表明,肌内效贴可能有利于改善慢性踝关节不稳患者的平衡能力;但对其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本体感觉、活动度及功能量表评分的改善作用尚不明确。
    • 王冉; 王惠子; 孙庆娟; 杨杨; 周曼莉
    • 摘要: 目的 探讨板凳操运动干预对帕金森运动障碍患者步态、平衡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帕金森运动障碍患者106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板凳操运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步态测试评分、平衡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帕金森生活质量评定量表(PDQ-39)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步态测试评分、平衡测试评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DQ-39生活质量各维度及总均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板凳操运动干预能有效改善帕金森运动障碍患者步态及平衡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付晓燕; 赵青青; 潘婷婷
    •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膝关节控制训练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对脑梗死患者平衡能力及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6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具有可比性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此基础上实施早期膝关节控制训练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肢体功能、平衡功能、生活活动能力的变化.结果 干预前,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肢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平衡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脑梗死患者实施早期膝关节控制训练结合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及平衡功能,提升患者生活活动能力.
    • 崔高峰; 张晨雪
    • 摘要: [目的]探讨武术干预训练对10~12岁小学生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以合肥市望湖小学五、六年级80名10~12岁小学生为试验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40人/组。试验组进行12周的武术课干预,3次/周,运动量控制在中等强度(120~135 r/min),每次45 min(准备活动10 min,武术练习30 min,放松5 min);对照组实施同等强度的校内普通体育课。共测试4项平衡能力,其中静态平衡能力测试1项,采用闭眼单脚站立测试;动态平衡能力测试3项,分别为闭眼原地踏步、闭眼10 m走、平衡木上行走。[结果]试验前后试验组4项平衡能力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过12周中等强度武术干预后,试验组静、动态平衡能力有明显提升;而对照组的平衡能力稍有提高,但总体平衡能力未得到明显改善。
    • 齐琳; 甄巧霞; 刘翠; 闫红娇; 刘爱贤
    • 摘要: 目的研究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SLAI)联合智能康复机器人(IRR)治疗脑卒中偏瘫(SH)及对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治疗的SH患者11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n=57)、对照组(n=57)。对照组行IRR治疗,联合组行SLAI联合IRR治疗。治疗前后,观察两组大脑后动脉(PCA)、中动脉(MCA)及前动脉(ACA)等颅内血管平均血液流速、平衡及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PCA、MCA、ACA平均血液流速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PCA、MCA、ACA平均血液流速为(41.69±4.35)、(61.97±6.33)、(50.06±5.22)cm/s,均高于对照组[(37.85±3.89)、(57.75±5.98)、(45.64±4.73)c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BS评分及上肢、下肢FMA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联合组BBS评分及上肢、下肢FMA评分为(51.97±5.32)、(53.89±5.52)、(30.98±3.27)分,均高于对照组[(47.29±4.94)、(46.97±4.90)、(26.86±2.8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LAI联合IRR治疗SH可改善患者颅脑血流动力学,提高其平衡能力及肢体运动功能。
    • 周静; 李思源; 唐春梅; 张勇翠
    • 摘要: 单侧忽略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容易被忽视的神经系统综合征,且患者以右侧脑损伤最为常见。患者发病早期临床症状缺乏典型性,随着病程延长,主要表现为患者对病灶对侧空间的刺激难以察觉或无法正确反应;。目前,临床上尚未明确单侧忽略发病机制,普遍认为该疾病并不是由于感觉或运动缺陷引起,而是由于大脑对病损半球对侧空间未知的有意义的刺激难以报告、反应和定向;。
    • 葛素梅
    • 摘要: 目的探讨渐进式平衡训练对脑外伤术后平衡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的86例脑外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术后康复训练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采取渐进式平衡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姿势控制能力、生活能力(BI)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身体柔韧度评分、步行能力评分、下肢肌肉力量及耐力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平衡功能、身体柔韧度评分、步行能力评分、下肢肌肉力量及耐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轨迹长度、轨迹外周面积、轨迹移动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5),而观察组各指标评分改善均优于对照组组(均P<0.05)。结论脑外伤术后实施渐进式平衡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及下肢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提高下肢姿势控制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卢鑫; 申晓稚; 陈改娟
    • 摘要: 目的:观察“扶正补土”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73例中风后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7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扶正补土”针刺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肢体运动功能[四肢简化评分量表(Fugl-Meyer)]评分、平衡能力[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ugl-Meyer上、下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B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35/37),高于对照组的75.00%(27/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补土”针刺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患者可提高肢体运动功能评分、平衡能力评分和治疗总有效率,其效果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
    • 陈宇杰; 冷美玲
    • 摘要: 平衡功能障碍和因其导致的跌倒现象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严重威胁因素,是当前社会需亟待解决的重要公共问题。太极拳运动锻炼的长期坚持可以有效预防平衡功能障碍,增加老年人对重心的感知能力,促使人体重心垂线返回到稳定的支撑面内,优化恢复机体神经系统、感觉系统和运动系统的生理功能,降低跌倒风险。文章将进一步综述太极拳运动对老年人平衡能力生理机制的干预疗效,为太极拳的实用性研究提供依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