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步态

步态

步态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3年内共计3960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65篇、会议论文17篇、专利文献2778篇;相关期刊558种,包括当代体育科技、沈阳体育学院学报、中国康复等; 相关会议15种,包括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第三届中西医结合儿童康复学术会议、中华中医药学会运动医学分会首届中医运动医学学术交流大会等;步态的相关文献由8586位作者贡献,包括黄永祯、熊友军、张立勋等。

步态—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65 占比:29.42%

会议论文>

论文:17 占比:0.43%

专利文献>

论文:2778 占比:70.15%

总计:3960篇

步态—发文趋势图

步态

-研究学者

  • 黄永祯
  • 熊友军
  • 张立勋
  • 贲晛烨
  • 陈琳
  • 刘益彰
  • 葛利刚
  • 李贻斌
  • 梁旭斌
  • 王勇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 梁晓; 赵盼超; 李嘉慧; 纪仲秋; 姜桂萍
    • 摘要: 背景:跌倒是儿童最常见的意外事件之一,其导致的伤害已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多任务行走会增大跌倒风险,对异常儿童影响更大,而日常生活对多任务行走的需求增多。研究幼儿的多任务步态,以期为制定针对性训练与鉴别发育异常或疾病患儿提供理论基础。目的:探究多任务行走对4-6岁幼儿的步态参数及下肢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北京市某幼儿园34名4-6岁幼儿,进行单任务行走(正常行走)、双任务行走(计算+行走)和三任务行走(携带托盘+计算+行走);使用BTS红外动作捕捉系统采集步态参数,Vixta数字录像机同步录像,通过Anybody仿真建模计算下肢动力学参数,利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任务差异、性别差异与交互效应。结果与结论:①双任务行走和三任务行走的标准化步速、步频、跨步长和步宽低于单任务行走;②跨步长的多任务成本随任务的增多而增大;③髋膝踝三大关节的关节反应力-步态周期图像呈现出相同的特点;④髋关节屈曲力矩平均值出现任务差异和性别差异,距下关节外翻力矩最大值出现任务×性别的交互效应;⑤缝匠肌肌力最大值出现性别差异,股薄肌、长收肌、大收肌中束、短收肌和闭孔外肌肌力最大值出现任务差异,闭孔内肌肌力最大值出现性别×任务的交互效应;⑥提示4-6岁幼儿在行走时的步态会受到多任务的影响,表现为步态受损、任务成本增加;对下肢关节的影响体现在髋关节与距下关节;对下肢肌肉力的影响集中在大腿内收和外展肌群;因此应指导幼儿进行锻炼这两大肌群的趣味游戏,以实现更优化的多任务行走模式,降低跌倒发生率,预防跌倒伤害。
    • 曹子君; 王芳; 李雪梅; 李明新; 何耀广; 张宇; 杨涛; 刘国庆; 张建国
    • 摘要: 背景:足底压力过高是导致糖尿病足溃疡的因素之一,研究糖尿病患者步态周期内不同时刻的足底压力有助于设计防护鞋具。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足跟撞击和前掌推离时刻的足底压力,设计中底结构,优化减压效果。方法:开展足底压力试验,分析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无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人在足跟撞击和前掌推离时刻的足底压力差异。构建足部有限元模型,设计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中底和不同模量的热塑性聚氨酯菱形晶格中底,分析神经病变患者使用不同中底时足跟撞击和前掌推离时刻的足底压力及软组织应力变化,优化糖尿病防护鞋结构尺寸。结果与结论:①神经病变组前掌推离时刻的足底压力峰值比健康对照组高22.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中底使神经病变患者足跟撞击和前掌推离时刻的足底压力峰值分别降低13.0%和12.9%,使软组织应力峰值分别降低18.2%和11.1%;③优化的菱形晶格结构将患者2个时刻的足底压力峰值分别降低41.6%和48.4%,将软组织应力峰值分别降低41.4%和49.8%;④提示开发糖尿病防护鞋具应重视对前掌推离时刻的减压,菱形晶格结构能实现比传统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中底更好的效果。
    • 胡伟; 严贤科
    • 摘要: 背景:内翻膝关节置换是治疗膝骨关节炎伴内翻畸形的重要方法,术中关节置换假体包括后交叉韧带保留型和后交叉替代型,目前关于2种假体的治疗效果存在一定争议。目的:探究后交叉韧带保留型膝关节假体在内翻膝关节置换中对步态、下肢静脉回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贵州省骨科医院收治的98例内翻型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病历资料,均行全膝关节置换治疗,根据术中膝关节假体不同分为2组(n=49),对照组采用后交叉替代型膝关节假体,试验组采用后交叉韧带保留型膝关节假体。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最大屈曲角度、膝关节功能、关节遗忘程度、步态参数、血浆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与结论:(1)试验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 0.05);(5)试验组术后3,6,12个月关节遗忘程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0.05);(6)试验组术后1,2周血浆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D-二聚体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7)试验组并发症总发生率(4%)低于对照组(17%)(P <0.05);(8)提示在内翻膝关节置换中采用后交叉韧带保留型膝关节假体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能明显减轻手术创伤,促进患者康复,且能更有效地改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步态及下肢静脉回流,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 王冉; 王惠子; 孙庆娟; 杨杨; 周曼莉
    • 摘要: 目的 探讨板凳操运动干预对帕金森运动障碍患者步态、平衡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帕金森运动障碍患者106例,按照组间基本特征匹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3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板凳操运动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步态测试评分、平衡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帕金森生活质量评定量表(PDQ-39)评分.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步态测试评分、平衡测试评分、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DQ-39生活质量各维度及总均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板凳操运动干预能有效改善帕金森运动障碍患者步态及平衡能力,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邵洋洋; 张峻霞; 姜美姣; 刘泽龙; 高昆; 于淑晗
    • 摘要: 背景:伴随下肢运动损伤事件频发,人们对预防运动损伤的关注度持续增加,全面了解青年男性佩戴护膝跑步时优势侧和非优势侧下肢关节的运动学特征变化,对预防下肢损伤有着重要作用.目的:从步态特征变化的角度分析护膝对膝、踝、髋关节的影响,并为健康青年人选择护膝提出建议,预防运动带来的关节损伤.方法:共招募15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在特定的试验路径中佩戴3种典型护膝(髌骨带、开口式、套筒式)跑步,使用红外摄像和生物力学测力台设备采集膝、踝、髋关节的运动学数据,使用Matlab、Minitab等软件通过编写特定程序对运动学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 与结论:①佩戴开口式护膝使膝关节的屈曲伸展运动活动范围显著减小,踝关节内旋外旋活动范围显著增加,髋关节屈曲伸展活动范围显著减小;②佩戴套筒式护膝使膝关节内旋外旋的活动范围、优势侧踝关节的内翻外翻和内旋外旋的活动范围、优势侧髋关节的屈曲伸展范围显著减小;③提示佩戴护膝不但对膝关节产生影响,还对踝、髋关节产生了影响;佩戴不同类型护膝,对优势侧和非优势侧的踝关节和髋关节的影响不同;建议青年人佩戴套筒式护膝运动预防关节损伤.
    • 邵洋洋; 张峻霞; 姜美姣; 刘泽龙; 高昆; 于淑晗
    • 摘要: 背景:伴随下肢运动损伤事件频发,人们对预防运动损伤的关注度持续增加,全面了解青年男性佩戴护膝跑步时优势侧和非优势侧下肢关节的运动学特征变化,对预防下肢损伤有着重要作用。目的:从步态特征变化的角度分析护膝对膝、踝、髋关节的影响,并为健康青年人选择护膝提出建议,预防运动带来的关节损伤。方法:共招募15名健康男性受试者在特定的试验路径中佩戴3种典型护膝(髌骨带、开口式、套筒式)跑步,使用红外摄像和生物力学测力台设备采集膝、踝、髋关节的运动学数据,使用Matlab、Minitab等软件通过编写特定程序对运动学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结果与结论:①佩戴开口式护膝使膝关节的屈曲伸展运动活动范围显著减小,踝关节内旋外旋活动范围显著增加,髋关节屈曲伸展活动范围显著减小;②佩戴套筒式护膝使膝关节内旋外旋的活动范围、优势侧踝关节的内翻外翻和内旋外旋的活动范围、优势侧髋关节的屈曲伸展范围显著减小;③提示佩戴护膝不但对膝关节产生影响,还对踝、髋关节产生了影响;佩戴不同类型护膝,对优势侧和非优势侧的踝关节和髋关节的影响不同;建议青年人佩戴套筒式护膝运动预防关节损伤。
    • 王亚囡; 张通; 刘元旻; 杜雪晶; 朱晓敏
    • 摘要: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双侧肢体姿势控制能力与其平衡及步行功能的相关性。方法:2018年—2019年,随机选取中国康复研究中心住院的BrunnstromⅣ期及以上脑卒中偏瘫患者38例。A、B两名测试者评定受试者双侧下肢分别支撑的星状偏移平衡测试(star excursion balance test,SEBT),测试者A隔天再次测量。测试者C评定Berg平衡量表、Active Balancer EAB-100平衡检测仪的(前方、后内侧、后外侧、外侧)稳定极限值、步行速度。对SEBT测试结果进行测试者内和测试者间信度统计,分析双侧下肢SEBT结果间差异,对首次测量SEBT结果及SEBT不对称值分别与平衡功能测试结果、步行速度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SEBT的测试者内及测试者间信度较高(ICC=0.888—0.969,ICC=0.892—0.951);双侧下肢SEBT测试结果间有显著性差异(t=2.278—8.813,P0.05)无显著性相关关系;后外方向上SEBT不对称值与Active Balancer EAB-100平衡检测仪的前方、外侧稳定极限值(r=﹣0.380、﹣0.348,P<0.05)呈有显著性低度相关关系;前方SEBT不对称值与步行速度呈显著性低度负相关关系(r=﹣0.385,P<0.05)。结论:SEBT在脑卒中BrunnstromⅣ期及以上患者的动态姿势控制评定中具有较高的重测信度,受试者双侧下肢姿势控制能力存在差异;双侧姿势控制与平衡(Berg平衡量表、Active balancer EAB-100平衡检测仪)和步行功能(步行速度)有关,双侧姿势控制不对称性与平衡和步行功能有关,但相关性较低。
    • 廖俊; 尹雯; 郑文超; 廖瑞松
    • 摘要: 目的分析盲人步态的特点,为持续性研究盲人定向行走提供基线数据。方法使用卡伦康复系统分析20名盲人的步态时空参数和步态平衡,比较与明眼人步态的差别。结果盲人双脚自身的步态时空参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明眼人组步速(1.19±0.76)m/s,盲人组步速(0.90±0.22)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眼人组步频(112.48±5.99)步/min,盲人组步频(32.95±2.28)步/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眼人组左右脚的步长分别为(0.63±0.05)、(0.64±0.05)m,盲人组左右脚的步长分别为(0.49±0.09)、(0.49±0.10)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明眼人组双支撑相(31.28±1.23)%,盲人组双支撑相(33.75±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盲人自身步态对称,与明眼人行走步态存在差异,步态平衡下降,此结论有助于改进盲人步态训练的方法和思路,为提升盲人定向行走提供了一定参考。
    • 张栋; 郑扬; 王华栋; 朱跃; 何勍
    • 摘要: 研究[1]显示,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的步态功能障碍表现为步速、步频等降低,康复的重要目标是改善其步态特征。节律性听觉刺激有助于改善内在和生物节律性运动,在帕金森病[1]、中风[2]、创伤性脑损伤[3]患者步态研究中显示了积极的作用,但其在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尚不明确。本研究观察了节律性听觉刺激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步态特征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 何畅; 谈跃
    • 摘要: 步态是重要的行为学指标,步态障碍是脑小血管病常见的临床表现,对脑小血管病患者步态特点及步态的时空相关参数评估分析,有助于深入理解其与跌倒及死亡风险增高等相关意外事件的关系。脑小血管病步态障碍需引起足够的重视,它将给个人及社会增加负担。我们应提高对其关注程度,脑小血管病相关步态障碍的发生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从脑小血管病相关步态障碍的识别评估、干预措施以及与影像学标记的关系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提高大家对脑小血管病相关步态障碍的认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