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其他>第五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
第五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

第五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

  • 召开年:2010
  • 召开地:北京
  • 出版时间: 2010-10-29

主办单位:;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会议文集:第五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论文集

会议论文
全选(0
  • 摘要:康复患者因疾病或某种原因导致躯体严重的功能的障碍或残疾,其心理将会出现一系列变化。笔者根据康复患者伤病残后出现的无知、震惊、否认、抑郁、反对独立、适应六个不同的心理阶段特点,结合临床心理康复工作实践,提出不同心理康复阶段康复患者的心理干预的策略和主要心理治疗方法。
  • 摘要:经过对地震灾区的调查,专家调研组发现了在玉树地震救灾工作中存在着一些值得重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救灾物资发放、伤病残人员心理援助和心理康复等方面,该报告对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和解决方案。在建议部分,专家组特别提出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残疾人组织需要大力加强对地震灾后伤残人员的心理援助和心理康复方面的工作。并提出了具体建议。
  • 摘要:目的:为了了解深圳市残障康复者心理健康状况,以便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工作。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选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深圳市户籍残障康复者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深圳市残障康复者SCL-90总均分及各因子分均明显高于常模,男女间除人际关系因子显著差异性外,其他因子无显著差异。各年龄组间,残障康复者躯体化、强迫、精神病性等因子分有显著性差异。不同学历残障康复者间各因子分有显著性差异,且随学历升高呈下降趋势。结论:深圳市残障康复者心理健康水平低于一般人群,需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工作。
  • 摘要:文章介绍了一例脊髓损伤个案的心理康复治疗过程和分析。个案因车祸而致胸3、4脊髓完全性损伤,且在车祸中失去了女儿,遭遇了致残和丧亲的双重创伤。本案例运用了支持性治疗、认知行为治疗及NLP简快心理治疗等技术。治疗过程中,不仅关注患者的脊髓损伤后的心理变化,而且对其创伤后的应激障碍予以先行处理。心理治疗共分为三个阶段:个案资料收集和建立咨询关系阶段、处理创伤和哀伤阶段和康复训练心理干预阶段。
  • 摘要:脑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是脑卒中患者一个非常常见而且重要的并发症,已被认为是卒中最常见最重要的神经精神病学后果。至少1/3脑卒中患者在卒中后的不同时期经历过抑郁,并且这种情况对认知功能、功能恢复及患者的病后生活有明显的影响。但是关于PSD的发病率、决定因素和后果的研究结果,是很不确定和存有争议的。本文将根据近期的相关文献分别描述PSD的发病率、决定因素以及对认知功能和功能恢复的影响,并在最后对PSD的药物及心理治疗的相关资料进行一定的描述。
  • 摘要:脑外伤是导致儿童死亡和残疾的首要原因,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脑外伤患儿的存活率也有着大幅的提高。脑外伤患儿心理社会行为上的改变对儿童及其家庭带来很大的影响,并受到儿童心理专家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对脑外伤患儿心理社会行为从认知功能、行为问题、适应功能和人格改变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描述,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包括脑外伤的损伤程度、受伤前的行为问题和家庭环境,以期对脑外伤患儿的全面康复提供有益的参考。
  • 摘要:本研究针对目前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的心理问题这一现象,意欲结合所在青岛艺术学校的具体情况,对在校教师进行调查,通过比较得分结果及对结果的分析,探讨该群体心理健康状况,寻找可能影响的因素,以便在今后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团体辅导时做到有的放矢,同时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组织培训提供依据与借鉴。测量内容必须涵盖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内容,本次所选调查量表为:1.临床症状自评量表(简称SCL-90)、2.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3.成人心理压力量表、4.总体幸福感量表。分别从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程度、压力管理状况以及近期对生活的感受和看法,主观幸福感的强烈程度等纬度测量该群体的身心状况。由专业人员采用集体施测,现场收回问卷,量表与指导与统一,专业人员对被试提出的问题,用中性语言回答。结果发现:该群体心理状况总体上良好,且低于全国常模,但主观压力较大;男教师的幸福感明显低于女教师,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尊严感亟待提升,对个别因子呈阳性的教师,及时给予关注。据此,笔者进行了讨论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 摘要: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日益增加。糖尿病病人常伴有心理问题,尤其多见抑郁情绪,需要我们在诊治内科疾病的同时尽早识别与干预。抑郁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发生率较普通人群增加。多项研究显示,抑郁障碍患者的血糖控制更难,糖尿病并发症风险增加。但糖尿病中较高的抑郁发生率似乎不能单单由对有并发症的慢性疾病的情感反应来解释。目前仍不清楚是抑郁是结局较差的原因还是结果。在糖尿病病人中存在的抑郁的高发生率,抑郁对糖尿病的转归起着不良作用,临床证实对糖尿病伴发抑郁已有有效的治疗办法,要求我们尽早发现和治疗糖尿病患者中存在的抑郁。
  • 摘要:由于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人类寿命逐渐变长,这导致人口年龄金字塔发生倒转。2l世纪的中国和日本,将快速进入超老龄化社会,这是全世界人类从未经历过的。日本以最快的速度进入超老龄化社会,而中国老年人的数量也在飞速上涨。如果从老年人人口绝对数量来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老龄化国家。
  • 摘要:本文根据笔者近三年来在组织长江新里程计划「脑瘫儿童康复和残疾预防」项目中学习、推展香港引导式教育的经验和成效,阐述引导式教育系统的理念、目标、原则和主要的方法手段,并针对国内的文化和康复条件总结经验。 通过香港耀能协会的技术支持和项目顾问香港复康会郑毓君博士的指导和共同努力下,连续举办了三期引导式教育基础课程培训班(每期20天)。共有30多个康复机构120余名康复专业人员参加了培训,平均为每一个参加“脑瘫儿童康复与残疾预防项目”的康复机构培训了2—3人。目前,30个项目机构都结合本单位的康复工作,不同程度地开展了引导式教育,收到了不同以往的康复成效。透过我们学习实践的足迹,总结出国内在推行引导式教育中,必要厘清五个重点:一、脑瘫儿童的康复式学习;二、贯通式的团队是根本的要素;三、家长是重要的康复力量;四、以诱导儿童主动学习为原则;五、建立以日常生活为基础的整合课程。我们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要帮助脑瘫孩子摆脱困境,让他们有正常的生活,能够接受教育,达到融入主流社会群体的目标,应该认真学习香港引导式教育的成熟经验,立足于残障儿童的发展需求,以引导式教育的理念、原则为指导,转变观念,调整模式,构建以人为本、全人康复的运作系统,促进我国残疾儿童教育康复的快速发展,让更多的脑瘫儿童拥有更好的生活。
  • 摘要:本文分5部分,第1部分“另类思考”的界定和阐述:第2部分解读PET-CT检测与OWS数据:第3部分“HRV帮助临床医生介入心理康复”:第4部分“ABO血犁遗传基因与临床康复密切相关”第5部分现时代康复医学需要整合医学的思考。全文旨在说明,患者不是一辆等待检修的破车,而是一个有情感的生命;外科医生不要只看到自己手下的解剖结构,内科医生也不要仅仅盯着化验单上的数值:21世纪的医学告诉我们,人体是个超智能的复杂巨系统,由硬件生理结构和软件功能调控系统共同组成,整合医学需要整合的思维,需要各学科医师联手而为。
  •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康复科特点提出的叠加式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对于提高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水平的作用。方法:叠加式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由科室规范化管理、病案内涵质量监控、有效的医患沟通、三级医师查房、康复评定、提高康复医师整体素质六部分组成。结果:叠加式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提高了医疗质量,确保了医疗安全。结论:叠加式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对于提高医疗质量管理、医疗安全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
  • 摘要:目的:利用现有卫生资源,通过资源整合,推动垦区社区康复事业的发展。方法:调查黑龙江省垦区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分析垦区现有卫生服务保健网络的功能优势,依托现有三级卫生保健网络、构建社区康复体系、合理应用适宜康复技术。设计发展农垦社区康复的模式。结果:完成社区康复模式的可行性方案设计,为如何简便有效、成本低廉的开展社区康复提供了理论依据。结论:充分利用三级卫生保健网络、完善社区康复功能,细化具体实施措施,是发展垦区社区康复的适宜方案。
  • 摘要:本文重点介绍了2010年湖南省政府“为民办实事.抢救性康复”项目实施效果和成功该项目系对全省1850名0-6岁残疾儿童进行资助与抢救性康复训练。项目投入一万元每人,自2011月启动,5-12月对项目儿童进行评估和康复训练。要求康复训练不少于90天,每天训练不少于5个康复总有效率大于或等于80%。项目实施中,一是成立领导小组,布署项目任务;二是制定实施细训指导基层;三是爱心耕耘项目,项目成就事业。通过笔者设计并收回的调查问卷结果了解到,项全省14个市州近40个康复医疗机构运行.康复业务人员新增约200人。至8月26日,已有1400疾儿童和家庭受益。在项目中,省中心充分发挥行业优势,指导与示范。项目还使“引导式教育”得以推广。康复定点机构通过做项目扩大了康复业务规模,提高了康复知名度,发展和壮大了全省队伍。但也出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家长工作有难度。二是专业队伍建设需加强。第三,个机构康复业务用房少,为做项目而做项目。针对前述困难和问题,笔者呼吁,借实施“为民办实事为契机,思考与探索发展全省康复事业的长效机制。建议继续以项目支持的形式,加大投入,巩固和发展现有业务。
  • 摘要:本文根据湖南省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探索解决现有残疾人康复与需求的有效措施。统计表明,全省有各类残疾人408万,占全省总人口的6.44%,残疾人对辅助用具需求达36.54%,对康复训练与服务的需求达28.25%。但已接受这些服务的分别为5.53%和6.12%;近50%的儿童需要教育;家庭贫闲与老年残疾人口所占比重大,残疾人家庭与婚姻状况影响残疾人的康复等,形势严峻。笔者提出,以三级残疾预防为重点。以扶残助残为主线,立足全省,面向社区,开展“器材装备与培训”的康复信息管理服务、“早期康复干预”的康复技术支持服务、“全民爱心帮扶”的扶残助残服务等“三大工程”,较好地满足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进一步促进残联自身的建设与发展壮大。通过实施“三大工程”,将全面提高“六率”,降低“三率”:即提高小儿和成人预防接种率、健康科普知识普及率、早期康复训练参与率和有效率、功能康复训练普及率和有效率、假肢矫形器和辅助器具使用率以及残疾人康复后的社会参与率: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残疾发生率和残障发生率,产生较好的社会效益。并将稳定社会,促进和谐,促进我省经济与社会的小断发展。
  • 摘要:由于国际经济低迷和税收低迷的现实,无论是经济的复兴、发展,还是维持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年金、福利),以至于随着社会的少子化和高龄化等问题,对于日本来说已成为极为困惑困难的课题。
  • 摘要:目的:调查智障儿童民办康复机构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的培训需求,探究北京市民办康复机构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途径。方法:以发放问卷和访谈的方法对11家智障儿童民办康复机构对培训内容、形式、时间和意愿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1)民办机构教师学历较低、经验较少,专业基础薄弱。(2)他们对“IEP的制定”等内容需求强烈。(3)他们希望在周末参加培训。(4)他们要求培训形式更符合教学实践。结论:今后民办康复机构的培训要结合培训需求做到:提高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培训形式的实操性、培训的组织和安排人性化、加强培训制度保障力度以及培训教材规范化。
  • 摘要:目的:编制《成年智力残疾人职业康复效果评价问卷》并对其进行检验。 方法:本研究采用德尔菲法以生活满意度、生活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与工作人格为评价成人智力残疾人职业康复效果目标制定问卷,通过文献法和专家咨询法收集目标调查相关问题组成150题左右的题目池,通过专家咨询表,依据专家对题目的重要性、真实性、可行性的五级评分结果,采用变异系数法等方法进行问题的筛选,通过专家咨询用秩和比法计算条目权重:依据统计结果筛选出70个条目,通过对残疾人职业康复站的46名智力残疾人及其亲友进行预调查,在2周后进行重测后分析,检验评价问卷的信效度。 结果:本研究中全量表重测信度系数为0.735,生活满意度分纬度重测信度为0.869,生活能力分纬度重测信度为0.621,社交能力分纬度重测信度为0.611,工作能力分纬度重测信度为0.505。该量表(各个版本)中各维度与总分之间相关性最低值为0.635,最高值为0.938。 结论:该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可以应用于成年智力残疾人者的职业康复效果评估。
  • 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残疾人的康复需求及服务现状,为政府和社会规划康复设施及支持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统计描述和统计推理对北京市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中确诊为六类残疾4852名残疾人的康复需求数据进行分析,据此推测北京市总体康复需求现状。 结果:城市残疾人的康复意识和康复需求均高于郊区残疾人,儿童对康复训练的需求最高,占75.23%,老年人对辅助器具和与医疗服务的需求最高,分别是57.05%,66.86%;一级、二级残疾人以社区和家庭康复为主,三级、四级残疾人以机构康复为主。视力和肢体残疾人对机构康复的需求较大,分别为85.23%和59.91%;76.95%的智力残疾人有社区和家庭服务的需求:精神、视力和肢体残疾人的医疗服务需求较高,分别是92.80%、86.77%和68.24%;听力残疾人对辅助器具的需求高达83.09%:智力、言语和精神残疾人对康复训练与服务的需求最高,分别是84.36%、77.42%和62.82%。除医疗服务外,残疾人对其他方面的需求与救助均较低。 结论:残疾人的需求和曾接受服务之间有较大差距,应加强宣传,促使残疾人树立正确康复观,同时加大残疾人康复工作的力度,从多方面满足残疾人的不同需求。
  • 摘要:目的:了解北京市成年智障者职业康复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为152个在职业康复站康复的成年智障者,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内容包括成年智障职业康复效果评价问卷、康复站工作人员照料行为问卷、成年智障者不良行为问卷以及自设问卷等。结果:59人康复效果得分提高,占38.82%。康复效果影响因素包括成年智障者进站时间长短、致残原因、退缩行为、应对失态行为以及康复站工作人员相关的照料行为等。结论:职业康复站的场地设施并不会对训练效果造成更多的影响,重点是康复站教师要懂得如何与智障人士沟通,如何组织丰富有效的训练活动,如何处理行为问题等相关专业知识和技巧。
  • 摘要:目的:了解老年人的残疾现状,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抽取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中年龄≥60岁老年人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 结果:老年人总残疾现患率为24.0%,各类残疾现患率依次为:听力残疾8.3%、肢体残疾6.1%、视力残疾4.6%、精神残疾0.7%、智力残疾0.3%、言语残疾0.1%。男性听力残疾、言语残疾现患率高于女性(P<0.05),女性视力残疾、精神残疾现患率高于男性(P<0.05)。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肢体残疾、多重残疾的现忠率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P<0,05),言语残疾、精神残疾的现患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P<0.05)。除言语残疾外,其它各类残疾的农村现忠率均明显高于城市(P<0.05)。听力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以轻度和中度为主,视力残疾、精神残疾、言语残疾以轻度和极重度为主。脑疾病是肢体残疾、智力残疾、言语残疾的首要原因:听力残疾、视力残疾、精神残疾的首要原因分别是老年性耳聋、视网膜色素膜病、精神分裂症。 结论:老年人残疾流行严重,应做好相关康复服务和辅助器具配备工作,同时应在年轻人中做好慢性疾病防治和各种保健工作。
  • 摘要:踝关节是运动中最容易受伤的关节,通过对踝关节解剖学特征、生物力学特征等方面的分析,以便更好的研究踝关节损伤的预防及治疗。
  • 摘要:下肢矫形器是截瘫患者实现站立行走功能的主要辅助器具,目前临床上常见的长下肢矫形器主要有KAFO、WO、RGO和ARGO等。本文主要从原理、适应症、能量消耗、ADL等方面对上述几种矫形器进行比较,为患者合理选择矫形器提供参考。
  • 摘要:几个世纪以来,假肢接受腔是由手工精雕细琢出一个舒适、支撑性好、实用的接受腔,它是假肢最重要以及个体适配性最强的部件,人体重量通过接受腔传递到假肢的其他部件及地面。接受腔有各种口型、技术和原理,与残肢完全一致的原始模型不一定是合适的接受腔,它应在承力的地方精确压缩,同时不能承力的区域让出空间。
  • 摘要:对四肢瘫上肢在后期康复治疗阶段应用矫形器和自助具进行了综述。四肢瘫患者上肢功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伤,这取决于神经损伤平面。针对颈髓损伤不同损伤平面分别介绍了矫形器和自助具的应用,对于上肢矫形器历史、使用现状和最新发展也作了简单介绍。只有认真评估、创造性的解决问题、适当的矫形器设计和特殊训练才能有助于患者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 摘要:矫形器是用于改变神经肌肉和骨骼系统的功能特性或结构的体外装置。使用者包括残疾人、老年人及活动受限者。矫形器在残疾人全面康复中,是不可缺少的基本设施和必要手段。
  • 摘要:经腰椎离断手术又名半体切除,是指经某一腰椎将骨盆、盆腔内容物、双下肢及外生殖器全部切除。手术常见适应症为危急生命的骨盆周围组织的晚期恶性肿瘤,截瘫引起的难以治愈的骶骨压疮癌变、骨盆骨髓炎等并发症和严重的骨盆创伤等。手术使患者失去了直立能力,通过医生、护士、假肢技师、物理治疗师、心理治疗师、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工作者等多学科工作人员的合作,患者进行术后综合康复,可以恢复人体外形,重建直立活动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交往及职业劳动能力。本文主要从术后综合康复方面进行综述。
  • 摘要:下肢矫形器品种繁多,在脑瘫、偏瘫、截瘫的康复治疗中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使广大康复工作者深入了解脑瘫下肢矫形器的独特设计制作、调整过程,更好地理解矫形器技师如何与治疗师、医生合作,提高治疗效果,下面将我们多年来通过实践总结到的一些方法介绍给大家。
  • 摘要:承重、传递运动是下肢假肢接受腔最主要的作用。本文回顾了小腿假肢接受腔的各种承重方式,50年代PTB承重接受腔取代传统大腿皮围式的设计,80年代末,硅胶技术的成熟带来TSB全面承重接受腔的广泛使用,近年来静水压力式接受腔理念的兴起。小腿残端承重是假肢趋于生理的重要条件,但是相关研究仍然较少,值得更多的探索和研究。
  • 摘要:步态是指人们行走的姿势。步态识别主要是针对含有人的运动图像序列进行分析处理,通常包括目标分割、特征提取、特征处理和识别分类四个阶段。它在虚拟现实,视觉监控,感知接口中均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探讨了视觉分析中步态图像的应用。
  • 摘要:为了改变儿童因疾病软组织失衡导致的膝关节内翻。减少膝内翻给患者带来的形体美观缺失,巨大的心理压力和健康损害。通过为一例膝内翻儿童患者量身定制一款计膝内翻矫形器,使膝内翻的患者有良好的站立行走步态、减少或改善膝关节应力分布不平衡的状态。
  • 摘要:小儿脑瘫,又称小儿脑性瘫痪,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脑瘫是指从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锁致的的以姿势和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症。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症,病变在脑,累及四肢,表现多样,可伴有智力底下,惊厥,听觉和视觉障碍,行为异常等,是儿童指参的主要疾病之一。
  • 摘要:单纯系统康复治疗对受伤时间短、不合并异位骨化的肘关节直有一定疗效。关节镜下肘关节松解术具有微创的特点,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肘关节的功能,但对合并有关节囊外因素的肘关节直效果有待确认。手术彻底切除增厚之关节囊、瘢痕和异位骨化是获得良好的长期疗效的基础,术后24小时内开始正规系统的康复治疗并门诊指导患者继续康复训练5~12个月是获得满意的最终效果的关键。
  • 摘要:异位骨化是指在机体骨骼系统之外骨形成,可导致严重的运动功能障碍。本文就异位骨化的定义、发病机制、发生率、临床表现和诊断、预防及治疗的新进展予以概述,旨在探讨异位骨化预防与治疗的有效方法。
  • 摘要:目的:了解骨科内固定患者围手术期发生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加强医院感染的防治。 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0月骨科接受各种内固定手术患者进行前性监测回顾性调查分析。 结果:66例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感染部位主要是呼吸道、手术切口、皮肤软组织、泌尿道为主;入性操作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有直接关系,而且入性操作时间越长发生感染的机会越大;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G-杆菌为主。 结论:骨科内固定围手术期患者医院感染多发生在多部位损伤患者中,由于入院时病情危重、入性操作多,发生医院感染相对增高,应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尽可能把医院感染发生率控制到最低限度;应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使用前应常规进行细菌学检查,根据药敏选用合适的抗菌药物,从而保证治疗的效果。
  • 摘要:开设辅助技术专业是为了培养提供辅助器具评估与适配服务,帮助残疾人、老年人以及慢性病患者减轻功能障碍,提高生活质量的专业人才。目前,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原中国假肢矫形技术学校)已经开设该专业,填补了国内辅助技术高职教育的空白,但在课程设置上还没有现成的范例可以借鉴。本文主要针对辅助技术专业课程设置方面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辅助技术课程初步设置方案,以期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并在未来社会需求、行业发展、职业技能训练、职业资格认定、课程设置评估体系等方面可能出现的变化提出深化课程改革的构想。
  • 摘要:目的:本文讲解了大腿假肢坐骨包容接受腔的发展历史和设计特点。方法:探讨现在流行的几种大腿假肢坐骨包容接受腔取型手法。结果:坐骨包容接受腔的制作主要区别在手的位置以及手指包绕坐骨的位置和大小、程度。结论:坐骨包容接受腔有其自身的优点,我们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大腿假肢坐骨包容接受腔取型手法。
  • 摘要:异位骨化(Hoterotopic Ossification,HO)作为中枢神经疾病的并发症,最早于1918年被Dejerine描述,之后于1968年,Robertsc对脑外伤后关节周围HO做了较为全面的报道,引起了临床医生的重视,逐渐开始了针对该并发症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摘要:骨关节功能康复与重建的主要目的是重建和恢复肢体功能,如防止挛缩、改善肌力和关节活动范围、训练患者发挥残留功能等。内容涵盖了四肢脊柱创伤和畸形、运动损伤、人工关节置换、小儿骨科、手外科、足踝外科伤病等引起的骨关节功能障碍,还包括脑卒中、脑外伤、脑瘫和儿麻等造成的慢性神经肌肉骨骼系统的功能障碍。
  • 摘要:高暴力损伤,如车、高出落等,往往是多个部位同时损伤,即多发伤。多发伤的早期治疗是以抢救生命为主,比如脑损伤、脏器破裂、大血管损伤的治疗等:待生命体征平稳,患者的一般状况好转后,才择期治疗关节周围的骨折,恢复肢体的骨结构,比如股骨髁、股骨干、胫骨平台等膝关节周围骨折手术治疗。
  • 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周围神经肌肉协调性与骨关节炎膝关节功能的关系。方法:用DelsysMyomonitor Ⅲ EMG system表面肌电图测试仪系统检测32例骨关节炎患者以及12例健康对照和12例年轻对照膝关节上台阶时的表面肌电信号。结果:骨关节炎患者股外侧肌最大振幅及振幅均值较股内侧肌明显增大(P<0.05);股二头肌的最火振幅及振幅均值也明显增大(P<0.05)。结论:KOA患者上台阶时股外侧肌活性(activity)高于股内侧肌;腘肌活性增高。
  • 摘要: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中,肌电监测所出现的向对侧和(或)远隔节段扩散的持续的肌肉动作电位反应,是判定“异常”神经后根小束并进行选切的有效并可重复的客观标准。
  • 摘要:使用电诱发肌电图监测以提高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准确性,保证椎管内手术操作的安全,避免或减少术中神经根损伤的发生。
  • 摘要:盲人是我们社会群体组成的一部分,他们和明眼人生活在同一个世界,但他们有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和认知方式,有自身独特的心理表现和认知特点。与明眼人一样,他们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他们需要培养健康的心理。盲人同样处于激烈的社会竞争之中。视力缺陷不仅给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困难,也给他们的心灵造成巨大的创伤。本文从接纳自己、接纳社会,积极发掘自身优势,扩大人际交往、积极融入社会,自强不息,掌握一技之长,培养良好的心态,心理咨询等几个方面对盲人心理健康的培养做了说明,并提出一些原则和方法。
  • 摘要:催眠疗法是脑卒中心理康复中常用的方法,其对于改善患者的消极情绪、改善睡眠质量、减轻患者伤残肢体的疼痛、树立患者心理康复的信心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在对催眠疗法介绍的基础上,根据脑卒中住院患者的心理特点,探讨了催眠疗法在脑卒中患者心理康复中的应用,并就临床经验总结出催眠疗法应用过程中的特殊功效。
  • 摘要:目的:慢性复发性紧张性头痛是神经科最常见的慢性头痛之一,心理放松训练对缓减疼痛有一定疗效,但是否可减少疼痛的发作尚缺少临床证据。通过我们的研究目的在于观察放松训练治疗对于预防慢性紧张性头痛发作的效果。方法:对46例慢性紧张性头痛病人分组进行为期一年的随访,比较坚持放松训练组与对照组一年中头痛发作次数。结果:治疗组平均发作次数7.8次,无发作人数2人;对照组平均发作次数18.2次,无发作例数0。两组间差异显著。结论:心理放松训练对慢性紧张性头痛有明显预防发作效果,部分病人可能治愈。
  • 摘要:脊髓损伤患者负性情绪障碍是心理康复的一项重要内容,及时有效地针对病人的负性情绪进行矫正。对心理康复和临床治疗非常重要,作者结合国内外残疾人的心理划分阶段理论,将脊髓损伤病人伤后的心理分为震惊期、否认期、抑郁期、反对独立期、适应期5个不同的心理阶段,并从认知、情绪和行为等方面详述病人各阶段的心理特征。同时,在临床实践中。针对不同的病人不同的心理分期采取相应的心理治疗方法,使大部分患者达到比较满意的效果。
  • 摘要:糖尿病相关的临床心理研究是一个热点领域,英文文献非常丰富,涉及的主题广泛,方法多样。本文从方法学角度,以糖尿病与抑郁为主题进行介绍。引用的文章来自爱思维尔电子期刊系统近2年的英文文献。与国内文献多基于医院的小样本断面调查相比,英文文献,特别是来自发达国家的研究,断面调查往往是基于社区或基层医疗的大样本调查,主题也更有特点,如针对低收入、非洲裔美国人,针对血糖控制相关的自我照顾行为等。还能够巧妙利用较为完善的药事管理系统,以客观变量反映问题。另外,前瞻性大样本队列研究,追踪时间可长达数年。干预-长时间随访研究,卫生经济学及效益/风险研究,meta分析等模式也有规范的应用。针对热点(如糖尿病伴抑郁的治疗规范性)和难点(如抑郁与血糖控制关系)进行了探讨,有依据、有结果、有争论。
  •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病房护士脑卒中偏瘫患者使用康复护理干预的效果。 方法:对干部病房老年患者脑卒中偏瘫患者2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实验组给予康复护理干预包括康复前评估、康复护理和指导,出院前加强康复指导和出院后4周进行随访。在住院后两周及3个月进行复查,包括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指标。(LDL)及日常生活能力(ADL)和生理心理健康的测评。 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TC、TG、LDL水平明显下降,HDL升高。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后,生理健康领域得分高干预前,但实验组心理健康领域干预后得分高干预前,对照组心理健康领域干预后得分无明显变化。 结论: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地降低老年脑卒中患者的TC、TG、LDL水平,升高HDL的水平,有效提高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和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脑卒中发生率越来越高,发病年龄也逐步年轻化。在我们护理的患者中,年龄最小39岁。为功能恢复、提高治愈率,降低残障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良肢位的护理十分重要。观察脑卒中早期康复中良肢位摆放对肩关节半脱位、患手肿胀、足下垂、足内翻的影响。 方法:选择80例脑卒中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给予良肢位护理,40例作为对照组不予良肢位护理。比较两组肩关节半脱位、患手肿胀、足下垂、足内翻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肩关节半脱位、患手肿胀、足下垂、足内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脑卒中早期康复中良肢位的摆放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能降低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手肿胀、足下垂、足内翻的发生。
  • 摘要: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uU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是脑血管病中病死率和致残率极高的一种疾病,占脑卒中患者的21%~48%。自Cushing于1903年首次用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以来,外科手术已成为此类疾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手术治疗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率,但致残率仍居高不下,主要表现为偏瘫、失语、吞咽障碍等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早期的康复护理能促进肢体功能的有效恢复,减轻功能残障,同时还可为后续的系统康复提供良好基础。
  • 摘要:对截肢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减轻截肢患者残肢功能障碍的发生。本文通过回顾性总结2008年以来我科收治的46例下肢截肢患者,分析截肢患者术后出现残肢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方法,给予早期的康复护理干预。发现对截肢患者早期合理的进行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减少残肢功能障碍的发生。
  • 摘要:目的:探索综合康复护理对持续植物状态(PVS)患者促醒的影响。方法:14例持续植物状态患者均符合我国PVS诊断标准,采用综合立体康复护理模式,观察其对PVS患者的影响。结果:14例PVS患者均取得良好效果,其中6例生活基本自理,能部分参与社会生活。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可显著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参与社会活动能力。
  • 摘要:图片交换沟通系统(Picture Exch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PECS),是由美国德莱瓦州自闭症治疗中心的安德鲁,邦博士等自闭症治疗专家发展而来的一种训练方法。这一系统的目的可以概括为:通过视觉材料的功能性运用,为有严重语言障碍甚至失语的自闭症孩子提供表达交流的工具,并且通过此过程教育训练这些孩子学习一定的社会交往技能。
  • 摘要:硅胶内衬套是一种主要由硅胶制作而成,起到保护残肢,悬吊接受腔,同时能够更为有效的分配接受腔的作用力的假肢内使用的衬套。能提供更为有效的支撑、保护和悬吊。同时还能够从整体上减少康复的费用支出。同时帮助了更多身体条件差,残肢短的患者重新站立同归社会。在日常穿着时更加安全、方便。但也有自身的一些缺点问题,需要在今后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和新材料的应用来改善,更好的为残疾患者们服务,更好的回归社会,体现价值。
  • 摘要:文章首先阐述了矫形器治疗脊柱侧弯的生物力学原理,进而分析了脊柱侧弯矫形器对防止或矫正脊柱侧弯的移{极疗效以及存在的不足,在综述脊柱侧弯矫形器生物力学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有限元法进一步开展脊柱侧弯矫形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向。
  • 摘要:目的:探讨肩吊带在脑卒中并发肩关节半脱位患者康复中的作用。方法:用回顾性方法比较了脑卒中偏瘫伴并发肩关节半脱位患者60例,其中佩带肩带患者和不佩带肩带患者各30例。两组均进行康复训练和康复护理3个月。比较两组间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和ADL能力上的差异。结果:经过三个月的康复训练和康复护理,两组患者在上肢功能和Barthel指数均有显著的改善(p<0.05);但两组间比较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并发肩关节半脱位患者使用肩吊带和不使用肩吊带在提高上肢功能和改善ADL能力方面没有显著性差异,患者上肢功能的提高和ADL的改善得益于康复训练和康复护理。
  •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时期进行站立训练对预防和降低SCI患者并发骨质疏松的作用。方法:将2006年3月至2009年8月在我院脊髓损伤康复科收治的符合研究标准的46例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病程<3月的患者,共29例,B组为3月<病程<6月的患者,共17例;通过比较站立训练前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对护理效果进行分析。结果:A、B两组护理效果经X2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CI后早期(病程<3月)开始站立训练能够更加有效地预防和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 摘要:目的:探讨脑卒中后住院康复患者入院初期的应对方式与抑郁的相关性。方法:对入院一周内,符合入选标准的30例脑卒中康复期患者,以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抑郁自评量表(SDS),为评定工具进行评定。结果:抑郁组屈服分数显著高于非抑郁组(P<0.01)。两组面对及回避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脑卒中后住院康复患者入院初期抑郁情绪的产生与屈服因子相关,正确地评估患者的应对方式,并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可预防与缓解康复初期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康复的积极性。
  • 摘要:目的:探讨利多卡因使用对男性脊髓损伤导尿困难患者间歇导尿的影响。方法:将存在导尿困难的脊髓损伤男性患者50例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患者在行间歇导尿术前给予利多卡因润滑导尿管。对照组患者则采用常规间歇导尿术使用石蜡油润滑导尿管。结果:实验组患者一次性导尿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导尿后血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在对男性脊髓损伤导尿困难患者行间歇性导尿术时使用利多卡因可以增加间歇导尿的成功率。
  • 摘要:目的:研究抗菌尿管对脊髓损伤患者泌尿的抗菌作用。方法:采用平行对照实验,40例患者随机分为普通尿管组和抗菌尿管组,分别采集不同时间尿标本,对比两组在同一时间的感染率、尿菌培养阳性率和白细胞总数。结果:抗菌尿管组的感染率、尿菌培养阳性率和白细胞总数均小于普通尿管组,不同项目两周内同一时间数据统计分析均得P<0.05。结论:抗菌尿管有一定抗菌作用,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 摘要:目的:探讨颈段脊髓损伤患者更换留置尿管的频率与发生泌尿系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颈段脊髓损伤且留置尿管患者66例,留置尿管时间均>30天。A组32患者每周更换尿管一次,B组34患者每两周更换尿管一次。结果:A组感染率为43.7%,B组感染率为17.6%,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更换尿管越频繁,发生泌尿系感染的几率越大。
  • 摘要:目的:分析营养风险对老年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状况的影响。 方法:应用NRS-2002对85例老年直肠癌患者进行术前营养风险筛查,根据筛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有营养风险组和无营养风险组,分别于术前1日、术后1日、术后7日检测两组患者的BMI、ALB、PALB、TLC、TFN,比较两组患者测量指标的差异。 结果:术前85例患者中25例NRS-2002≥3,存在营养风险;60例NRS-2002<3,无营养风险。营养风险发生率为29.4%。术后1日两组间PALB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7日有营养风险组各项指标平均水平均低于无营养风险组,其中ALB、TFN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存在营养风险的老年直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状况变化明显,临床护理人员应对该类患者进行相应的营养指导。
  • 摘要:目的:探索综合康复护理对持续植物状态(PVS)患者促醒的影响。方法:14例持续植物状态患者均符合我国PVS诊断标准,采用综合立体康复护理模式,观察其对PVS患者的影响。结果:14例PVS患者均取得良好效果,其中6例生活基本自理,能部分参与社会生活。结论:综合康复护理可显著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参与社会活动能力。
  • 摘要:目的:通过对截肢患者早期进行康复护理干预,减轻截肢患者残肢功能障碍的发生。方法:本文通过回顾性总结2008年以来我科收治的46例下肢截肢患者,分析截肢患者术后出现残肢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及预防方法,给予早期的康复护理干预。结论:对截肢患者早期合理的进行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减少残肢功能障碍的发生。
  • 摘要: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脑卒中发生率越来越高,发病年龄也逐步年轻化。在我们护理的患者中,年龄最小39岁,为功能恢复、提高治愈率,降低残障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早期良肢位的护理十分重要。观察脑卒中早期康复中良肢位摆放对肩关节半脱位、患手肿胀、足下垂、足内翻的影响。 方法:选择80例脑卒中患者,40例作为观察组给予良肢位护理,40例作为对照组不予良肢位护理。比较两组肩关节半脱位、患手肿胀、足下垂、足内翻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肩关节半脱位、患手肿胀、足下垂、足内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脑卒中早期康复中良肢位的摆放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且能降低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手肿胀、足下垂、足内翻的发生。
  • 摘要:目的:探讨偏瘫病人适合穿着何种衣服。方法:根据病人穿着不同款式的衣服,观察偏瘫病人究竟穿何种衣服方便。结果和结论:偏瘫病人适合穿着开衫散口方扣的衣服,速度快,穿着成功。
  • 摘要:2002年世界心脏病大会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第一位死亡原因。目前随着药物和治疗方法的进步,心血管病的自然病程已得到控制,一些疾病的危险因素亦得到部分逆转(如肥胖、缺乏活动、营养情况),然而,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无法彻底消除。估计50年内心血管疾病仍然是第一位死亡原因。面对心血管病的严峻挑战,迫切需要心脏康复的迅速发展。
  • 摘要: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体力活动减少,使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逐渐增加。2002年,世界心脏病学大会指出心血管疾病是全球第一死因。而人们对疾病的认识已不仅仅满足于治疗,而是需要全面提高健康水平和生存质量,因此,以运动为核心的心脏综合康复逐渐成为心脏病理想的治疗手段之一。
  • 摘要:老年人康复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能力和质量的重要手段,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是老年病康复过程中的必须环节。本文重点介绍适合老年人的基本日常生活活动(BADL)和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IADL)评定方法和选用原则、老年人康复机构的选择、康复流程的制定、康复的注意问题和老年人运动方法等,以增进更多的康复工作者对这一领域的关注。
  • 摘要:目的:探讨抗高血压药物导致勃起功能障碍(ED)的原因及防治措略。 方法:选择150例基础条件相匹配,具有可比性的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降压药物的不同分为5组。长期固定某种或某些降压药物应用一年以上,停用可导致ED的相关药品,更换另外降压药,交替不同种类降压药并且每种降压药使用时间不超过6个月。临床随访3年进行前瞻性研究。 结果:平均年龄48.5岁,服用抗高血压药物平均1.5年发生ED。发生ED总数115例,ED总发生率76.666%。国际勃起功能指数-5(IIEF-5)评分9~15分。ED发生率从高到低依次为:第5组(α阻滞剂和β阻滞剂)>第4组(钙拮抗剂和利尿剂)=第1组(β阻滞剂或/和钙拮抗剂)。第2组(ACEI或/和ARB)与第3组(钙拮抗剂和ACEI或ARB)均未发生ED。对照组未发生ED。平均随访3年,100例IIEF-5恢复至22分以上。治疗总满意率(66.667%)。 结论:α阻滞剂、β阻滞剂、钙拮抗剂和利尿剂可导致ED:ACEI及ARB类药物或交替上述不同种类降压药并且每种降压药使用时间不超过6个月,可避免ED发生。
  • 摘要:目的:里尔统(CP)在早期舒张功能障碍逆转治疗中的疗效。 方法:用彩色多普勒测量E/A比值,Ea/Aa比值,E,E’比值及临床表现筛查舒张功能早期障碍的病人109例,并以自身对照的方式进行观察。治疗方式,常规治疗元发病同时轻度舒张功能减低者CP2g+5%葡萄糖或0.9%的氯化钠100ml静脉滴注,每天一次,连续7-14天为一疗程;中度舒张功能减退者CP 2g+5%葡萄糖或0.9%的氯化钠100ml静脉滴注,每天两次,连续7-14天为一疗程。 结果:治疗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里尔统(CP)对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改善原发疾病,逆转心脏舒张功能障碍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 摘要: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文明程度的提高及人口老化,大多数人的生活习惯都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多吃少动”、“能量储备过剩”和“心态失衡”,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近20年来,中国的冠心病发展一直呈增长趋势,大多数人的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也呈快速上升趋势,心血管病已经逐渐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第一死因,目前已经占总死亡人数的近40%。据不完全资料统计,我国每年新发生冠心病事件心血管病已是造成劳动力损失、生活质量下降、疾病负担增加的主要原因。
  •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植入脐血干细胞后MBP、IGF表达的影响。 方法:将192只清洁级SD大鼠用NYU打击器采用Allen's法制成T10—11段脊髓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查随机表分为:A组运动区头皮表面投影区电刺激组(A1组电刺激+脐血干细胞移植:A2组只进行电刺激);B组损伤局部电刺激组(B1组电刺激+脐血干细胞移植;B2组只进行电刺激);C组运动区头皮表面投影区电刺激+局部电刺激组(C1组电刺激+脐血干细胞移植;C2组只进行电刺激);D组损伤模型组(D1组移植脐血干细胞不进行电刺激;D2组不移植不进行电刺激)。各组分别于1、2、3、4、8、12周取材,采用电镜观察其超微结构;生物素葡聚糖胺(BDA)皮质脊髓束顺行示踪,观察损伤区残存或再生的神经纤维的分布情况:通过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染色检测髓磷脂碱性蛋白(MBP)、胰岛素样神经生长因子(IGF)及MAB1281抗人核抗体的阳性表达。 结果:1.NYU是一种用于Allen's法制备大鼠脊髓撞击损伤模型的撞击器,具有可使撞击势能量化的特点。获得的模型稳定、可重复性好、成功率高。2.在本组研究各时间点上,电刺激对干细胞移植后微环境中。MBP、IGF水平均有显著的正向干预作用,均较单纯电刺激有显著的正向协同干预作用,头针加体针的影响大于单纯头针或体针。3.在本组研究各时间点上,电刺激对损伤后MBP、IGF水平均有显著的正向干预作用。不依赖于是否进行干细胞移植。 结论:1.干细胞移植后,微环境的变化朝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方向发展。说明干细胞移植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以及本研究中干细胞移植成功。2.电刺激对干细胞移植后微环境中MBP、IGF有显著的正向干预作用MBP、IGF头针加体针的影响优于单纯头针或体针:电刺激对损伤后微环境显著正向干预作用是独立的。不依赖于是否进行干细胞移植;电刺激与干细胞移植对微环境影响有显著的协同作用。
  • 摘要:脊髓损伤是较严重的致残疾病,发热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柴胡剂是《伤寒论》中以柴胡为君药的系列方剂,以和解少阳枢机为其出发点。本文结合脊髓损伤的发热特点,辨证应用柴胡剂,取得良好疗效。
  •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中渚、外关改善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60例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及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PT)、作业治疗(occupationaltherapy,OT)等康复训练。治疗组加用针刺患手中渚、外关。两组治疗前及疗程后,分别进行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手功能、步行能力、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等评定,进行疗效评价及比较。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手功能、步行能力、ADL、NIHS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手功能、步行能力、ADL,改善较单纯康复训练明显(P<0.05)。 结论: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患者康复训练配合针刺中渚、外关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提高步行能力,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康复疗效。
  • 摘要:舌咽和迷走神经是吞咽动作的主要支配神经,舌咽神经的部分或全部麻痹,表现为轻度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咽腔和舌后1/3味觉减退等。如果同时伴随迷走神经、舌下神经的损伤,则同时出现中到重度吞咽障碍、构音障碍、或失音,少涎或多涎,舌咽神经痛。舌咽神经的损伤分核上、核性、核下。单侧的核上损伤不构成吞咽障碍。双侧核上、单侧和/或双侧核性、核下均可引起吞咽相关的、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本标准草案围绕舌咽、迷走神经常见病变的实际情况,将舌咽神经痛分为四级,吞咽障碍分为六级,中医病症分为四型,并提出疗效标准。作为临床分级评定、治疗方法选择、疗效评判的依据。
  • 摘要:眼外肌分属第3、4、6对颅神经支配。眼外肌麻痹是临床常见体征,它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表现。它的直接结果是由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支配的内直肌、上下直肌、下斜肌、上睑提肌、上斜肌、外直肌部分或全部,不全或完全麻痹。产生不同程度的复视、斜视、注视。康复治疗有明显效果。本标准草案将不同程度的眼外肌麻痹分为六级,将中医症候分为四型,作为临床分级评定、治疗方法选择、疗效评判的依据。
  • 摘要:目的:探讨治疗分娩性臂丛神经麻痹不同分型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时机。方法:将60例分娩性臂丛神经麻痹患儿采用艾灸,同时配合针灸、按摩、穴位注射治疗。结果:两个疗程后统计结果,愈显率为71.43%,有效率为97.83%。结论:艾灸为主早期治疗分娩性臂丛神经麻痹上干型和下干型临床疗效优良。
  • 摘要:康复推拿治疗脑卒中是将传统康复和现代康复相结合,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同时借鉴现代康复对本病的认识和治疗原则,而形成具有传统康复特色的治疗体系。它包括整体治疗、局部治疗、导引训练多种方法,用以解决患者的语言障碍、二便功能障碍等问题。但是,如何通过辨证从中医学角度认识脑卒中的疾病本质、转归规律,是传统康复发展的瓶颈。
  • 摘要:康复推拿不同于中医推拿,它具有独特性和鲜明的专业特点,甚至可以成为独立的学科。它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核心,与现代康复医学相结合,针对患者的功能障碍,先进行康复评定,然后再进行推拿治疗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它的治疗目的是最大限度的恢复病、伤、残者的功能障碍,使其回归家庭,同归社会,提高生活质量。目前,如何进一步探讨其理论依据、完善其评价方法、规范其操作流程是期待解决的问题。
  • 摘要:本文旨在评述中国传统康复医学主要疗法的治病特点和作用机理,进一步揭示和肯定中国传统康复医学主要疗法在当今医学领域的特殊作用和治病效果。
  • 摘要:目的:探讨经筋围刺电针治疗结合康复负重训练对小脑损伤患者步态的影响。 方法:将40例确诊为小脑损伤的我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病区患者,根据其住院号末尾最后一个数字的单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2组均在西医内科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经筋围刺电针治疗结合康复负重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治疗。2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6周后分别采用徒手肌力(MMT)分级标准之肯德尔(Kendall)百分数分级法评定臀中肌肌力、Berg平衡评分量表评定患者平衡功能以及测定患者单足负重自然站立时间并进行同组及组间康复效果对比。 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臀中肌肌力、单足负重自然站立时间和平衡功能同组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周后,2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的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经筋围刺电针治疗结合康复负重训练,不仅能改善小脑损伤患者低下的站立负重能力,而且能促进患者平衡能力的恢复,纠正异常步态,大大缩短康复治疗周期。
  • 摘要:目的:观察言语治疗配合针刺对脑卒中和脑外伤后构音障碍的疗效。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61例构音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1例)只给予言语治疗,治疗组(30例)在言语治疗同时配合颈项部针刺,两个月后评价言语和声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单词和句子的清晰度和可听懂率均明显提高(Ps<0.01),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67.74%与96,67%,x2=8.63,P<0.01);其中11例对照组和12例治疗组经喉发声空气力学分析仪检测的最长发声时间(MFPT),治疗后均显著延长(P<0.01),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1)。结论:言语治疗配合针刺能改善构音障碍在言语和声学水平的疗效。
  • 摘要:鼾症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传统医学对鼾症的病机认识及治疗方法尚未统一,现就传统医学对鼾症的认识及近二十年的辨证治疗进行文献综述,以期对鼾症辨证分型的统一化起到铺垫作用。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