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L
ADL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610篇,主要集中在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中国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84篇、会议论文11篇、专利文献15篇;相关期刊304种,包括中国康复、中国康复医学杂志、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全国电工仪器仪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及第四届第一次全体会议暨2008第十七届“国际电磁测量技术、标准、产品研讨会”、第八次全国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2006年全国脑血管病康复高级论坛等;ADL的相关文献由1366位作者贡献,包括邢凤梅、刘瑞华、朱勇等。
ADL
-研究学者
- 邢凤梅
- 刘瑞华
- 朱勇
- 王莉
- 陈长香
- 陈静
- 刘景隆
- 吴秀兰
- 唐文武
- 张建国
- 张志强
- 张燕
- 李长云
- 王伟
- 王俊
- 王刚
- 王彤
- 王辉
- 胡永善
- 范超平
- 陈琼
- Shinichi Demura
- 万麟瑞
- 丘媚
- 何璐娜
- 侯荣枝
- 冯亚男
- 刘云霞
- 刘传顺
- 刘小芳
- 刘希金
- 刘晓艳
- 刘静
- 单黎君
- 卢慧英
- 向章敏
- 吴勇
- 吴小江
- 吴毅
- 周兴社
- 周军
- 周娜
- 周淑平
- 周飞菲
- 唐丹
- 商艳萍
- 夏秀粉
- 姜丽
- 姜龙
- 孙世博
-
-
秦明;
钱冰
-
-
摘要: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对ADL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1月2021年1月医院神经内科四个病区住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40例,其中男84例,女56例,年龄45~78岁。14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的健康教育指导,研究组患者接受延续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出院时、出院后30d、出院后90d的BI得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将两组患者干预前、出院时、出院后30d、出院后90d的BI得分比较,研究组BI值高于对照组,两组间BI值具有统计学差异(p=0.000);干预前和出院时BI得分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526);BI得分于出院后30d、90d两组比较,研究组得分比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出院后30d、90d,每个项目分值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自我监控、按时吃药、正确的康复锻炼、按时复诊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结果显示研究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过程中,鼓励患者定期进行康复锻炼,给予相应的康复训练指导、饮食指导等,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的身体健康能得到改善,对病人的身体疼痛方面及合理饮食依从性方面无显著影响。
-
-
邹丽萍;
徐敏鹏;
旷丽;
肖杰文
-
-
摘要:
目的探讨多级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9月—2020年8月入院的5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对照组,2020年9月—2021年8月入院的52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多级康复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NHISS)、日常生活能力(ADL)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实施多级康复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多级康复护理模式干预,能明显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
-
-
赵娟;
刘培乐;
王瑜元;
南向亮;
蒋留军;
从洋洋;
邱晓;
白玉龙
-
-
摘要:
目的:观察强化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单盲、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5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试验组(n=29)和对照组(n=29)。试验组进行强化ADL训练,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治疗3周和治疗结束3个月、治疗结束6月时使用上肢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ugl-Meyer motor assessment,FMA)、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ction research arm test,ARAT)进行功能评定。结果:在治疗和随访中,两组患者的上肢简化FMA、Barthel指数和ARAT评分均有显著改善(均P0.05)。治疗结束6个月时与治疗前Barthel指数差值评分比较,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较于常规治疗,强化ADL训练可能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持续效果更好。
-
-
吴圣婕;
雷迈;
黄东挺;
董奎;
李金兰
-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ICF框架下,应用PEO模式设计治疗性作业活动对脑卒中患者康复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共选取脑卒中患者共60例,采用单盲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2组均接受治疗性作业活动训练,治疗组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ICF框架下PEO模式治疗性作业活动训练。2组患者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加拿大作业活动行为评估(COPM)训练进行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MBI指数及COPM表现分及满意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ICF框架下应用PEO模式设计治疗性作业活动能明显提升患者的基础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DL),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日常生活能力(BADL)和生活满意度。
-
-
李秀明
-
-
摘要:
目的:研究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脑外伤患者迟发硬膜下血肿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9~2021 年本院收治的老年脑外伤患者迟发硬膜下血肿患者 90 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分析两组疗效、并发症概率、血管功能以及 ADL 评分。 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 44 / 45(97.78% )高于对照组 39 / 45(86.67% )(P0.05);治疗后,实验组 ADL 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运用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对老年脑外伤患者迟发硬膜下血肿治疗,效果较优,安全性高,可推广。
-
-
张波;
林腾飞;
尚振海;
姜道利;
谭胜
-
-
摘要:
目的比较胸腺扩大切除术围术期不同的激素方案对胸腺瘤合并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术后疗效的影响。方法分析2013年1月~2020年12月行胸腺扩大切除术的胸腺瘤合并MG患者30例,分为A组(仅术后使用激素)15例和B组(术前术后均使用激素)15例。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2个月MG定量评分(Quantitive Myasthenia Gravis Score,QMG)和日常活动量表评分(Activity of Daily Living,ADL)及激素平均日剂量和激素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前QMG和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降至正常水平;B组激素平均日剂量显著低于A组(P<0.05),且B组术后激素大剂量冲击治疗比例显著低于A组(P<0.05),两组激素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术前术后均使用激素可降低激素平均日剂量和大剂量冲击治疗的比例,且不增加激素不良反应发生率,是更优的用药方案。
-
-
赵向平;
王小军;
李杏;
伍婧;
梁云;
马雁鸿;
田鹏;
彭舟
-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左右配穴法对脑卒中后单侧忽略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医院收治的89例脑卒中后单侧忽略症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5人、对照组44人,两组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均采用常规运动疗法、作业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等现代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患侧肢体腧穴,观察组采用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左右配穴法。两组患者每天均治疗1次,一周6天,连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凯瑟琳-波哥量表评分(CB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左右配穴法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单侧忽略症的CBS及ADL评分,且在改善CBS评分程度上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
-
林威霞;
宋新明
-
-
摘要:
识别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DL)受损高危人群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对于降低老年人ADL受损和照护依赖的发生风险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队列研究方法,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2005—2014年的四轮数据,构建了2005—2008年、2008—2011年和2011—2014年三个追踪样本,研究对象为基线调查时年龄≥65岁且尚未出现ADL受损、参与了基线调查三年后随访调查的老年人,旨在探索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IADL)功能对于ADL受损的预测作用,为构建适用于中国老年人的ADL受损风险识别模型提供科学依据。三个追踪样本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均显示,在控制社会人口学因素后,基线IADL受损越严重,随访时ADL受损的发生风险越高。基线IADL轻微受损、轻度受损、中度受损和重度受损的老年人,随访时ADL受损的发生风险分别是基线不存在IADL受损老年人的1.71—1.95倍、2.26—3.07倍、3.40—4.64倍和4.64—6.12倍。这一结果表明,IADL对ADL受损的发生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对IADL的评估将有助于尽早识别ADL受损的高危人群并进行适当的干预。
-
-
徐亚平;
韩建军;
孟君
-
-
摘要:
随着高校学生规模的不断增长,需要提供满足学生实验的环境场所,开发智能教育实验室可以以较小的代价改善这些服务.文章以高校智慧实验室为例,依托多维动态创新模型,概述了开发此类环境背后的驱动因素,并详细介绍了它们可能存在的不同方式,凝练在建立智能生活环境中的初步经验,以开发辅助技术来支持独立生活的决策.
-
-
姜丽;
袁胜亭;
孟辰
-
-
摘要:
目的:分析综合康复疗法治疗儿童脑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脑瘫患儿86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儿人数为4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儿采用综合康复疗法,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ADL评分及治疗效果.结果: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ADL评分(76.1±5.7)分和治疗有效率(93.0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的相关数据(65.2±5.3)分和(81.39%),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瘫患儿采用综合康复疗法予以治疗,能够使整体治疗效果显著提升.同时令患儿的日常活动能力明显改善,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
-
-
-
-
-
-
商晓英
- 《2006年全国脑血管病康复高级论坛》
| 2006年
-
摘要:
目的:观察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在急性脑卒中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共90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康复组和对照组,中西医结合康复组45例,在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一周内加入康复治疗和针灸;对照组45例,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一周内加入针灸,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中西医结合康复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有利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及ADL的提高.
-
-
商晓英
- 《2006年全国脑血管病康复高级论坛》
| 2006年
-
摘要:
目的:观察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在急性脑卒中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共90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康复组和对照组,中西医结合康复组45例,在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一周内加入康复治疗和针灸;对照组45例,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一周内加入针灸,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中西医结合康复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有利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及ADL的提高.
-
-
商晓英
- 《2006年全国脑血管病康复高级论坛》
| 2006年
-
摘要:
目的:观察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在急性脑卒中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共90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康复组和对照组,中西医结合康复组45例,在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一周内加入康复治疗和针灸;对照组45例,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一周内加入针灸,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中西医结合康复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有利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及ADL的提高.
-
-
商晓英
- 《2006年全国脑血管病康复高级论坛》
| 2006年
-
摘要:
目的:观察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在急性脑卒中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共90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康复组和对照组,中西医结合康复组45例,在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一周内加入康复治疗和针灸;对照组45例,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一周内加入针灸,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中西医结合康复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有利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及ADL的提高.
-
-
商晓英
- 《2006年全国脑血管病康复高级论坛》
| 2006年
-
摘要:
目的:观察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在急性脑卒中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共90例,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康复组和对照组,中西医结合康复组45例,在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一周内加入康复治疗和针灸;对照组45例,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一周内加入针灸,对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中西医结合康复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有利于急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及ADL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