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镜像神经元

镜像神经元

镜像神经元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236篇,主要集中在心理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7篇、会议论文8篇、专利文献122735篇;相关期刊159种,包括心理研究、心理学探新、浙江学刊等; 相关会议8种,包括2015年中国照明论坛——LED照明产品设计、应用与创新论坛、第9届北京国际康复论坛、第8届教育技术国际论坛(ETIF2009)等;镜像神经元的相关文献由417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巍、丁峻、张静等。

镜像神经元—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7 占比:0.18%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01%

专利文献>

论文:122735 占比:99.82%

总计:122960篇

镜像神经元—发文趋势图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期刊

作者

    • 陈文凤
    • 摘要: 【活动背景】青春期学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逆反心理加重,亲子之间经常因为一些小事情发生矛盾冲突,很多学生因此会非常痛苦,产生离家出走想法,甚至有学生会有自伤的行为及自杀的想法。缓解矛盾冲突的关键是加强沟通,但是很多青春期的学生经常以自我为中心,难以考虑他人的感受,不会跟父母进行良好的沟通。以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为工具测查我校学生家庭环境发现,初二学生在与父母的矛盾性维度上比初一、初三学生更为突出,所以对初二年级学生进行亲子沟通的方法指导显得尤为重要。
    • 陈柱; 夏家怡; 徐倩; 陈韵佳; 孙勇; 单春雷
    • 摘要: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镜像神经元激活训练对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月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45例,随机分为头针组、镜像神经元组和联合治疗组。在每天30 min的常规言语治疗基础上,分别给予头针治疗、镜像神经元系统治疗及头针结合镜像神经元的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3组的西方失语症成套测试(western aphasia battery,WAB)、命名测试、BDAE失语症严重程度(the boston diagnostic aphasia,BDAE)、非语言认知评估量表(non-language-based cognitive assessment,NLCA)评分变化。通过问卷调查各组疗效满意度,并进行随访评估。结果治疗后3组的失语商(aphasi quotieat,AQ)、操作商(performance quotient,PQ)、NLCA、命名得分、BDAE等级较同组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3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WAB疗效、患者满意度、NLCA改善幅度均高于其他组,其BDAE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其他组(P<0.05);镜像神经元治疗组命名改善最佳。结论在常规语言训练和头针治疗基础上辅以镜像神经元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语言、认知功能。
    • 陈巍
    • 摘要: 理论论与模拟论之争是他心问题在当代心灵哲学与认知科学领域内的重要延伸。然而,模拟论中心理模拟的概念刻画缺少系统的共识。当前对心理模拟中相似性概念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对……心理模拟”和“模拟的心理状态”之区分;(2)心理模拟是一种实在模拟而非抽象模拟:(3)心理模拟的发生必须符合离线加工与表征替代的要求。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为心理模拟中的相似性概念提供了可能的神经表征,镜像神经元的活动规律部分满足了通过心理模拟实现读心的规范性约束,也进一步引发了对相似性概念的再反思。未来的研究触角将拓展至高阶心理模拟及其神经表征上,从而有望为相似性在心理模拟中的地位提供更丰富的启示。
    • 刘晶晶; 黄静
    • 摘要: 目的系统评价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的影响,为相关研究提供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Embase中关于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并追踪参考文献,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0月。由2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并交叉核对纳入文献质量,按照Cochrane评价手册5.1.0的质量评价方法评价纳入文献质量。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5篇文献,包括22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动作观察疗法可以缩短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咽期传输时间[MD=-0.39,95%CI(-0.47,-0.32),Z=10.67,P<0.00001]、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OR=0.03,95%CI(0.00,0.32),Z=2.87,P=0.004]、提高经口进食能力[MD=1.24,95%CI(0.88,1.61),Z=6.68,P<0.00001],尚不能认为动作观察疗法可以缩短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口期传递时间[MD=-0.44,95%CI(-0.99,0.11),Z=1.58,P=0.11]。结论动作观察疗法有利于缩短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咽期传递时间、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经口进食能力,但尚不能认为可以缩短患者的口期传递时间。
    • 赵向平; 王小军; 李杏; 伍婧; 梁云; 马雁鸿; 田鹏; 彭舟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左右配穴法对脑卒中后单侧忽略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9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医院收治的89例脑卒中后单侧忽略症住院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5人、对照组44人,两组患者在常规内科治疗的基础上均采用常规运动疗法、作业治疗、神经肌肉电刺激等现代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患侧肢体腧穴,观察组采用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左右配穴法。两组患者每天均治疗1次,一周6天,连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凯瑟琳-波哥量表评分(CBS)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左右配穴法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单侧忽略症的CBS及ADL评分,且在改善CBS评分程度上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 陈巍
    • 摘要: 脸是心的镜子。自达尔文时代以来,面部表情作为读心重要窗口的观念得到了哲学、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的系统检视。问题聚焦于面部表情产生与识别的机制是什么,我们究竟可以从面部表情中获得多少关于他人心理状态的知识,通过自动模拟他人面部表情能否真的通达他心。同感概念史与镜像神经元领域的前沿进展孕育出具身模拟假说,揭示了运动系统中的面部模仿和共享神经基础。有效的面部表情识别不能仅靠视觉分析来实现,还需要一种运动模拟机制———对观察到的面部表情和运动进行无意识的、隐蔽的模仿。虽然,面部模拟能否作为识别表情的充分必要条件仍然存在争议,但针对具身模拟效应不稳定性的反思、情绪的构成性议题和文化差异都将为推进该领域的认识提供新的视角。
    • 严程; 陈程; 张翔; 张宇; 杨洋; 张一
    • 摘要: 目的:针对传统康复训练设备存在的不足,设计一种适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手部康复训练系统.方法:该系统以镜像神经元理论为指导,融入体感控制技术及视频追踪技术进行设计,主要由康复训练桌及智能康复训练软件组成.其中康复训练桌主要由移动底座、升降机构、桌面、摄像头模块、触控显示器和手势识别器等组成,康复训练桌的升降通过电动推柱实现,手势识别器和摄像头模块捕捉、识别患者的手部动作并同步反馈到触控显示器上.智能康复训练软件由用户管理、筛查评估、智能训练、影音库、数据记录等功能模块组成,采用C#编程语言、Access数据库进行开发.结果:该系统能够辅助脑卒中后手部功能障碍患者进行手部康复训练并进行评估,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上肢手部运动功能,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论:该系统可用于脑卒中患者的手部康复,且训练模式多样、人机交互性好、功能较为齐全,具有广阔的市场需求和推广前景.
    • 曾明; 胡淑珍; 傅建明; 马静梅; 顾旭东; 姚云海; 朱美红; 金敏敏; 杨美霞; 朱碧华; 沈芳
    • 摘要: 目的 观察吞咽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影响.方法 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9例)和对照组(9例).治疗组在常规吞咽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观看正常人吞咽动作视频,然后模仿吞咽动作,对照组则在常规吞咽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观看相同时间的风景视频,每周5次,每次10 min,共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治疗后)采用进食评估问卷调查(EAT-10)、经口进食能力评估(FOIS)及渗透-误吸评估(PAS).另采用fMRI对2组患者的吞咽动作视频刺激任务进行观察.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EAT-10评分、PAS评级、PAS评级均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EAT-10评分、PAS评级、PAS评级分别为(18.44±3.71)分、(5.44±0.88)级、(2.44±1.01)级,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行fMRI检查时观看吞咽动作时,治疗组的大脑的楔前叶、顶叶、中央后回、BA7区、BA5区、额叶、中央旁小叶激活范围较组内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均明显增大(P<0.05).结论 基于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吞咽动作观察疗法可改善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且可促进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相关的脑区激活.
    • 蔡政忠; 何维; 林泽宇
    • 摘要: 公元前700年前,埃及国王萨姆提克将婴儿一出生就与母亲隔离,刻意以无母语状态下原始成长,这是人类史上第一次语言心理学实验.探测人类与生俱来语言符号的祕密,是几千年来神经科学的目标,本文依据威尔尼克-格舒威理论从语言神经功能定位,探索儿童早期语言能力的形成,并从家庭语言环境对儿童早期阅读和语言能力发展进行论证.
    • 蒋孝翠; 刘臻; 夏晓昧
    • 摘要: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动作观察疗法(AOT)治疗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的疗效.方法 :随机将32例脑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分为低频rTMS刺激组(简称rTMS组)和联合组.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干预(包括药物治疗、言语训练),rTMS组在此基础上辅以低频rTMS治疗,联合组在rTMS组的基础上辅以AOT治疗.经颅磁刺激部位为右侧大脑半球Broca镜像区,磁刺激频率为1Hz.AOT为患者佩戴VR眼镜,观察180个词汇的口型以及动作视频,同时进行复述.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使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量表(CRRCAE)评估患者的语言功能及改善情况,采用实用语言交流能力检查表(CADL)评价治疗前后失语症的严重程度分级,并计算显效率和有效率.结果 :经过4周治疗,2组CRRCAE各项评分均明显提高(均P<0.01),联合组各项分值均更高于rTMS组(均P<0.01),联合组有效率显著高于rTMS组(P<0.05).结论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动作观察疗法可显著改善卒中后非流利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