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椎管狭窄
胸椎管狭窄的相关文献在1983年到2022年内共计74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内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69篇、会议论文5篇、专利文献3227篇;相关期刊54种,包括中国社区医师、河北中医、河南外科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2010北京超声医学学术年会、第三届中国国际骨科学术会议等;胸椎管狭窄的相关文献由225位作者贡献,包括王定华、王富仓、刘金祥等。
胸椎管狭窄
-研究学者
- 王定华
- 王富仓
- 刘金祥
- 卢海生
- 唐怀滨
- 姜涛
- 张永兴
- 王沛
- 刘文和
- 宋苗苗
- 张树桧
- 徐娟
- 曹锡文
- 朱勇
- 李书奎
- 李康华
- 李杨
- 林飞跃
- 武怀昌
- 王福剑
- 王裕民
- 程才
- 胡伟文
- 裴守明
- 赵晔
- 邓展生
- 郭志文
- 陈仲强
- 陈鹏
- 黄宗强
- 于明慧
- 井贵龙
- 付砚禄
- 代振动
- 任红伟
- 何丽英
- 何彧砚
- 侯巍
- 侯斌
- 冉旺盛
- 冯世庆
- 刘亚娴
- 刘亮
- 刘俊英
- 刘函
- 刘华
- 刘大朋
- 刘娜
- 刘显良
- 刘晓光
-
-
姜效韦;
刘娜;
张杨梅;
马超;
刘磊;
拾坤;
井贵龙
-
-
摘要:
目的探讨椎管后壁切除内固定术结合早期康复治疗胸腰段黄韧带骨化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自2010年1月至2020年1月徐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32例胸腰段黄韧带骨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回顾分析,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56.0±8.2)岁。所有患者均进行胸腰椎后路椎管后壁切除内固定及早期康复治疗,记录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局部后凸角、日本骨科协会评分系统(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价手术治疗效果并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8~57个月,平均随访时间(34.8±8.6)个月,术前腰背部VAS评分(3.2±1.2)分,末次随访腰背部VAS评分(1.1±0.4)分,末次随访腰背部VAS评分较术前减轻(P0.05);患者术前JOA评分(5.23±1.12)分,末次随访JOA评分(8.15±1.34)分,末次随访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手术疗效:优15例,良8例,一般7例,无改善2例。结论椎管后壁切除内固定术结合早期康复治疗胸腰段黄韧带骨化症疗效肯定,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症状,减少术后胸腰段后凸畸形的发生,有效减少术后腰背疼痛,远期疗效尚需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支持。
-
-
翟书珩;
胡攀攀;
刘晓光
-
-
摘要:
目的:分析多节段胸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术中超声辅助下环形减压术的手术疗效和术后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1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多节段胸椎OPLL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完成后壁切除后行术中超声检查确定环形减压节段,并进行环形减压。纳入研究的30例患者男性14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49.3±11.4)岁。首发症状以下肢麻木无力为主(83.3%),平均症状持续时间为(33.9±42.9)个月(1~168个月)。神经功能通过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改良日本骨科协会(modified 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mJOA)评分(0~11分)评估,神经功能改善率根据Harabayashi法计算。根据神经功能改善率是否大于25%将患者分为较优改善组和较差改善组,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病程时间、手术时间、出血量、mJOA评分、手术节段、脑脊液漏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病例平均手术时间为(137.4±33.8)min(56~190 min),平均出血量为(653.7±534.2)mL(200~3000 mL);术前mJOA评分为(6.0±2.1)分(2~9分),末次随访时mJOA评分为(7.6±1.9)分(4~11分),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改善(P<0.001)。神经功能改善率平均为(38.1±24.4)%(14.3~100.0%),其中神经功能改善率75%~100%4例,50%~74%3例,25%~49%14例,0~24%9例。较优改善组与较差改善组相比较,术中出血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7)。结论:通过术中超声辅助下胸椎环形减压术可以对长节段OPLL患者进行有效的减压,并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控制患者术中出血量有助于术后神经功能的改善。
-
-
任红伟;
李磊
-
-
摘要:
目的 探讨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 flavum,OLF)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自2013-09-2016-09,采用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53例胸椎OLF患者,术后随访13-27个月.依据末次随访时的JOA评分改善率,将之分为预后较好组(改善率≥25%)和预后不良组(<25%).统计所有患者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手术预后的组间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①53例术前JOA评分平均为(5.13±1.06)分,截止末次随访时,已恢复至平均(8.75±1.31)分.其中JOA改善率≥25%者共计42例,均预后较好(79.25%);改善率<25%者共计11例,均预后不良.②单因素分析显示,椎管面积残余率、T2加权像髓内高信号和大小便功能障碍这3项因素的数据,在预后较好组与预后不良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椎管面积残余率<80%、存在T2WI髓内高信号和大小便功能障碍这3项,均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结论 采用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治疗胸椎OLF,可取得较好疗效.但术前椎管面积残余率<80%、存在T2WI髓内高信号和大小便功能障碍者,均是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
-
-
邓茗中;
何彧砚;
刘函;
陈芳;
冉旺盛
-
-
摘要:
目的:观察和分析X线CT与MR联合检测在胸椎管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25例胸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X线、CT与MR联合检测和手术病理检查,以手术病理检查结果 (包含连续型胸椎管狭窄10例、孤立型胸椎管狭窄7例、跳跃型胸椎管狭窄8例)为金标准,分析和对比X线CT与MR联合检测对胸椎管狭窄诊断的准确率,并总结不同影像检查的影像特征.结果:联合检测组共检出连续型胸椎管狭窄9例、孤立型胸椎管狭窄7例、跳跃型胸椎管狭窄8例,X线CT与MR联合检测对胸椎管狭窄诊断的准确率(96.0%)与手术病理检查结果 (100.0%)对比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CT与MR联合检测在胸椎管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良好,能为胸椎管狭窄确诊提供有效的参考.
-
-
史锐;
朱振军
-
-
摘要:
目的:胸椎黄韧带骨化症通过根黄通道手术治疗,观察其长期疗效.方法:于2005年3月~2015年4月通过根黄通道行胸椎管后路后壁减压治疗胸椎脊髓病合并黄韧带骨化症患者共81例,男51例,女30例;年龄50~79岁,平均61岁.病史8~42个月,平均24个月,首先采用磨钻行胸椎后路椎板薄化法,椎板咬骨钳从根黄通道内将骨化的黄韧带组织进行游离、孤立减压.采用JOA括约肌功能评分和下肢运动功能评分以及运动功能恢复率评估疗效.结果:本组78例术后症状明显缓解,术后无加重期,其中3例术后出现症状加重,1例由术前1分降至0分,2例由术前2分降至1分,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5个月~63个月,平均44个月,通过JOA改良下肢功能障碍评分标准评价.优45例,良24例,可9例,差3例,优良85﹪.差1例随访36个月无恢复,1例随访26个月由1分恢复至2分,1例8个月后改善至3分.结论:通过胸椎黄韧带骨化症采用后壁根黄通道手术治疗是比较安全、有效的方法,其术后长期疗效满意.
-
-
赵晔;
徐娟;
孙立山;
宋苗苗;
李维彬;
程才;
李书奎
-
-
摘要:
目的 探讨在严重黄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症治疗中应用后路漂浮减压内固定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2-03-2014-03收治的黄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局麻下行后路漂浮减压内固定术;对照组34例,行传统术式.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治疗效果,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手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85.29%,同对照组的73.53%比较,明显较高(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均有改善,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2%,同对照组的20.59%比较,明显较低(P<0.05).结论 对于黄韧带骨化型胸椎管狭窄症患者,局麻后行后路漂浮法减压内固定术,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
赵晔;
徐娟;
孙洪江;
宋苗苗;
韩红敏;
程才;
李书奎
-
-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局麻下椎板减压内固定术治疗氟骨病胸椎管狭窄症的远期效果及其与胸椎后凸角改变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1-01-2012-01收治的氟骨病胸椎管狭窄症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5例,单纯减压组患者接受局麻下椎板切除减压术,内固定组患者接受椎板减压手术同时行内固定治疗,随访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远期疗效及胸椎后凸角度的变化.结果 单纯减压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情况优于减压内固定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术后1年后治疗效果及胸椎后凸角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3年单纯减压组疗效及胸椎后凸角情况与减压内固定组比较,明显较差(P<0.05).结论 对于氟骨病性胸椎管狭窄症患者,实施椎板减压手术同时行后路内固定治疗,可以有效避免胸椎后凸角增大,改善远期疗效.
-
-
-
-
-
-
-
张宏其;
王锡阳;
陈凌强;
罗继;
肖勋刚;
陈静;
向伟能;
郭超峰;
邓展生;
胡建中
- 《第3届湘雅国际脊柱外科学术大会》
| 2009年
-
摘要:
目的:探讨上胸椎黄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ligamentumflavum,OLF)及其合并同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的手术方法及疗效。rn 方法:回顾性研究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手术治疗的27例上胸椎OLF病例,其中11例合并同节段后纵韧带骨化。所有病例均采用“揭盖法”切除椎管后壁进行减压;合并同节段后纵韧带骨化症者中9例在减压的基础上行后路钉棒内固定矫形融合术,利用“弓弦原理”将胸椎生理后凸角度和骨化后凸角度减小,间接解除前方压迫。研究27例的病变分布节段,评估术后疗效,测量行内固定矫形术的9例患者术前、术后即刻、随访时减压段胸椎后凸角度和骨化后凸角度。rn 结果:术后27例随访12~78个月,平均35个月。行植骨融合的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融合时间3~9个月,平均5.4个月。根据Epstein标准评定:优13例,良9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1.5%;伴有同节段脊髓前方压迫并行矫形手术的9例中,优5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77.8%。矫形的9例术后即刻的胸椎平均后凸角度和平均骨化后凸角度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末次随访时无显著的角度丢失。rn 结论:采用“揭盖法”进行胸椎管后壁切除减压是安全、有效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采用“弓弦原理”矫形融合可减小胸椎后凸角度及骨化后凸角度达到脊髓前方有效减压,避免再行前路手术。
-
-
蒙德;
黄俊潮;
黄柏鑫;
蒙思潮
- 《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
| 2015年
-
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后路钛网椎管成形在胸椎全椎板减压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rn 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8月~2015年10月在某院行胸椎全椎板减压手术的1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胸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同定加横突间植骨融合术,研究组患者采用胸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同定加钛网椎管成形椎板棘突间植骨融合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rn 结果:采用Thompson Epstein进行效果评分,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椎管粘连发生率13.6%(9/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7%(15/66),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胸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同定加钛网椎管成形椎板棘突间植骨融合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明显,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适合于临床推广使用.
-
-
蒙德;
黄俊潮;
黄柏鑫;
蒙思潮
- 《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
| 2015年
-
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后路钛网椎管成形在胸椎全椎板减压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rn 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8月~2015年10月在某院行胸椎全椎板减压手术的1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胸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同定加横突间植骨融合术,研究组患者采用胸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同定加钛网椎管成形椎板棘突间植骨融合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rn 结果:采用Thompson Epstein进行效果评分,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椎管粘连发生率13.6%(9/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7%(15/66),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胸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同定加钛网椎管成形椎板棘突间植骨融合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明显,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适合于临床推广使用.
-
-
蒙德;
黄俊潮;
黄柏鑫;
蒙思潮
- 《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
| 2015年
-
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后路钛网椎管成形在胸椎全椎板减压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rn 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8月~2015年10月在某院行胸椎全椎板减压手术的1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胸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同定加横突间植骨融合术,研究组患者采用胸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同定加钛网椎管成形椎板棘突间植骨融合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rn 结果:采用Thompson Epstein进行效果评分,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椎管粘连发生率13.6%(9/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7%(15/66),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胸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同定加钛网椎管成形椎板棘突间植骨融合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明显,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适合于临床推广使用.
-
-
蒙德;
黄俊潮;
黄柏鑫;
蒙思潮
- 《2015临床急症经验交流高峰论坛》
| 2015年
-
摘要:
目的:研究探讨后路钛网椎管成形在胸椎全椎板减压手术的临床应用效果.rn 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8月~2015年10月在某院行胸椎全椎板减压手术的1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胸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同定加横突间植骨融合术,研究组患者采用胸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同定加钛网椎管成形椎板棘突间植骨融合术,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rn 结果:采用Thompson Epstein进行效果评分,研究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效果,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椎管粘连发生率13.6%(9/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2.7%(15/66),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胸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同定加钛网椎管成形椎板棘突间植骨融合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明显,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适合于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