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文献在1977年到2023年内共计538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621篇、会议论文177篇、专利文献5337篇;相关期刊890种,包括中国骨伤、针灸临床杂志、颈腰痛杂志等; 相关会议107种,包括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六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五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第三届全国医用臭氧临床应用研讨会等;椎间盘突出的相关文献由8685位作者贡献,包括贾连顺、不公告发明人、侯铁胜等。

椎间盘突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3621 占比:39.64%

会议论文>

论文:177 占比:1.94%

专利文献>

论文:5337 占比:58.42%

总计:9135篇

椎间盘突出—发文趋势图

椎间盘突出

-研究学者

  • 贾连顺
  • 不公告发明人
  • 侯铁胜
  • 陈显贵
  • 姜宏
  • 李军
  • 陈伟
  • 张英泽
  • 王刚
  • 刘洪奎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姜利明; 皮杨威; 王军; 谭哲; 赵东旭
    • 摘要: 硬膜内型腰椎间盘突出症(ILDH)是一种罕见的椎间盘突出类型,占整个硬膜内椎间盘突出疾病92%,而硬膜内椎间盘突出疾病只占整个椎间盘突出疾病的0.26%-0.3%[1-2]。自从1942年Dandy[3]报道了第一例硬膜内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IDDH),截止到2015年11月,约有152例IDDH患者被报道[4]。本文通过对收治的1例ILDH患者的诊治经过,对ILDH的诊断、治疗以及预后进行归纳总结,为该病的诊疗提供帮助。
    • 秦燕
    • 摘要: 目的:探讨用经皮椎间孔镜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选取重庆东华医院骨科收治的60例椎间盘突出所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试验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术,对研究组患者进行经皮椎间孔镜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手术的时间和术后住院的时间均更短,术中的出血量和术后的引流量均更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更低,治疗的优良率更高,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术后腰痛、腿痛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的评分均更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JOA)评分更高,P<0.05。与对照组患者相比,研究组患者术后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均更低,血清白细胞介素-35(IL-35)的水平更高,P<0.05。结论:用经皮椎间孔镜单侧入路双侧减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所致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血清炎性因子的水平,且具有手术的时间和患者术后恢复的时间短、术中的出血量和术后的引流量少、安全性高等优点。
    • 王敬萱; 傅志俭; 宋文阁; 赵序利
    • 摘要: 颈椎病是疼痛科的常见病症,对于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病人多采用微创手术治疗。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微创治疗方法有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经皮椎间盘旋切术、胶原酶溶盘术、臭氧注射髓核消融术、等离子射频消融术以及脊柱内镜下髓核摘除术等[1~3]。巨大型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上较少见,多见于存在颈椎间盘退变的病人,易与椎管内肿瘤相混淆。当病人颈椎遭受屈曲或过伸暴力时,椎间盘后部张力增加可导致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易造成大块退变的颈椎间盘组织穿破后纵韧带后突入椎管,压迫脊髓和神经根,严重者甚至造成脊髓损伤,从而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4~6]。既往对于巨大椎间盘突出导致的颈椎病,考虑到微创治疗的局限性,以及能否有效去除突出的椎间盘而较少采用微创手术治疗。我科采用经皮颈椎间盘旋切联合胶原酶溶解术治疗巨大型颈椎间盘突出症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 潘拓
    • 摘要: 目的:设计一种新型穿刺导航器用于脊柱内镜下椎间孔穿刺,阐述其设计原理及使用方法,探索其在脊柱内镜下椎间孔穿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21年9月在费县人民医院接受脊柱内镜手术治疗的6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将患者均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穿刺导航器辅助与C型臂X线透视下完成穿刺,对照组给予C型臂X线透视下完成穿刺。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透视次数、穿刺次数、穿刺时间。结果:平均透视次数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穿刺时间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穿刺次数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型穿刺导航器辅助穿刺,可以明显提高椎间孔穿刺准确率,减少穿刺次数及时间。
    • 叶晓琳; 熊惠军; 朱华君
    • 摘要: 椎间盘疾病是椎间盘髓核的软骨样变性导致椎间盘突出、脊髓与神经根受压的疾病,是小动物最常见的神经功能障碍问题。本文针对一例犬汉森Ⅰ型腰椎间盘突出进行诊治,并结合相关文献作一分析,旨在为临床相关疾病诊疗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 胡博
    • 摘要: 目的:分析MRI与CT诊断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2019年1月~2020年4月在本院诊治的71例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患者均实施CT与MRI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方式的准确率及各征象的检出率。结果:MRI对诊断椎间盘脱出、椎间盘突出、椎间盘膨出及椎间盘游离的准确率较高,与CT诊断准确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对椎间盘突出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均高于CT,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与MRI均为临床诊断椎间盘突出的方法,但是MRI的临床诊断准确率相对较高,建议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 丁得方; 周外平; 李荣春
    • 摘要: 由于L_(5)S_(1)节段椎板间隙宽、椎间孔相对狭窄、椎间盘高度小及髂嵴高等特点,多数研究认为经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手术(percutaneous interlamina endoscopic discectomy,PIED)处理L_(5)S_(1)节段椎间盘突出更有优势[1,2],但PIED的学习曲线长[3],神经组织损伤的风险高[4],因此降低学习曲线和减少手术的风险一直是PIED改进的方向。
    • 梁晔鑫
    • 摘要: 目的探讨MRI与CT检查在诊断椎间盘突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抽取55例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均进行MRI和CT检查,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对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结果进行比较。结果MRI检查的阳性检出率为94.55%,CT检查的阳性检出率为81.82%,差异显著(P<0.05);同时,MRI对患者椎间盘变形、脊髓变形、神经根受压、钙化、椎间盘积气和硬膜囊受压等影像学征象的检出率优于CT(P<0.05)。结论MRI检查在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中的价值优于CT。
    • 高飞; 段洪凯; 王洪伟; 宋志会; 李铭章; 姜鑫
    • 摘要: 目的探讨通道下单侧椎板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并对侧下肢症状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20年12月11例以一侧腰椎间盘突出并对侧下肢为主要症状者的手术疗效,均为单间隙旁中央型髓核突出。均由髓核突出侧行单侧椎板开窗髓核切除术,5例行对侧神经根减压,6例椎间盘摘除后仍有明显后纵韧带隆起,硬膜囊挤压,行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nal fixation,TLIF)。结果术中所见突出髓核与影像学相吻合,突出侧神经根无炎性水肿、粘连,对侧无髓核突出,3例侧隐窝狭窄,2例黄韧带肥厚及神经根水肿粘连,6例后纵韧带隆起推挤硬膜囊造成神经根张力高、活动度差。术后对侧下肢症状均缓解。11例随访6~25个月,中位数16.2月,改良MacNab标准,优良率91%(10/11)。结论由髓核突出侧入路行双侧椎管减压,对脊柱结构破坏少,减压充分,避免对侧症状残留,手术效果良好。
    • 张艺璇; 袁红斌; 李永华
    • 摘要: 患者,男,79岁,170 cm,84 kg,ASAⅡ级。因“右下肢疼痛、麻木4年”入院。患者4年前出现间歇性右下肢疼痛、麻木,发作时不能行走,腰椎活动严重受限。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病史,否认哮喘等呼吸系统既往病史。体格检查:体温(T)36.6°C、HR 70次/分、BP 133/65 mmHg、RR 14次/分。右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减弱。术前评估心肺功能良好,心功能Ⅱ级。实验室检验未见明显异常。腰椎MRI提示:L_(3-4)、L_(4-5)、L_(5)—S_(1)椎间盘突出。胸部X线片提示:两肺野清晰,肺纹理走行自然,肺内未见明显异常密度灶,双侧肺门无增大,气管居中,纵隔影居中,无增宽,心影形态大小位置未见明显异常。临床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拟于全身麻醉下行“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