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术中唤醒

术中唤醒

术中唤醒的相关文献在2004年到2022年内共计147篇,主要集中在外科学、临床医学、肿瘤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5篇、会议论文9篇、专利文献650062篇;相关期刊92种,包括天津护理、临床麻醉学杂志、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国药理学会麻醉药理专业委员会第七次全国学术年会暨甘肃省医师协会麻醉医师分会成立大会、第十次全国麻醉学与复苏进展学术会议、山东省第十七次麻醉学学术会议等;术中唤醒的相关文献由449位作者贡献,包括胡玲、张正迪、蔡铁良等。

术中唤醒—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5 占比:0.02%

会议论文>

论文:9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650062 占比:99.98%

总计:650206篇

术中唤醒—发文趋势图

术中唤醒

-研究学者

  • 胡玲
  • 张正迪
  • 蔡铁良
  • 高鹏
  • 何敏
  • 姜雪
  • 杨凯
  • 沈七襄
  • 窦长武
  • 蔡佩霞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李强; 曾菲; 陈涛; 雷雪; 梁孟秋; 梁益建; 郑传东
    • 摘要: 目的探讨极重度脊柱侧凸矫形术中唤醒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至2018年4月拟行脊柱矫形术的先天性极重度脊柱侧凸的51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96例,女性317例;年龄13~34岁,平均(28.5±4.1)岁。患者术前主弯Cobb角平均为(137.5±26.8)°。根据唤醒质量将患者分为优良组及差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可能影响患者术中唤醒质量的18项临床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_(1))、第1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ratio of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 to forced vital capacity,FEV_(1)/FVC)、唤醒前体温、唤醒前动脉二氧化碳分压(arterial CO_(2) partial pressure,PaCO_(2))、唤醒前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与极重度脊柱侧凸矫形术中唤醒质量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唤醒前体温(OR=1.973,95%CI:1.817~4.129,P<0.05)、唤醒前PaCO_(2)(OR=15.561,95%CI:6.278~33.368,P<0.05)、唤醒前Hb(OR=6.413,95%CI:3.460~14.653,P<0.05)是影响极重度脊柱侧凸矫形术中唤醒质量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极重度脊柱侧凸矫形术中唤醒质量与唤醒前体温、唤醒前PaCO_(2)、唤醒前Hb有关,做好围术期管理是提高术中唤醒质量的关键。
    • 丁素娟; 鞠学军; 杨庆松; 徐亚杰; 姜蕾; 王健
    • 摘要: 目的探讨经鼻高流量氧疗(HFNC)在患儿斜视矫正术中唤醒的应用价值。方法择期行斜视矫正术患儿45例,男21例,女24例,年龄7~12岁,ASAⅠ级,BMI 18~25 kg/m^(2),生长发育良好。随机分为三组:HFNC组(H组)、鼻导管组(N组)和喉罩组(L组),每组15例。H组通过经鼻高流量氧疗吸入氧气2 L·kg^(-1)·min^(-1),最高至70 L/min,FiO_(2)50%,温度34°C。N组经鼻导管吸氧1 L·kg^(-1)·min^(-1),最高至6 L/min,FiO_(2)(21+流量×4)%。L组置入相应型号的喉罩后,经麻醉机予以空氧混合气体3 L/min,FiO_(2)60%,维持吸入2%七氟醚。所有患儿均保留自主呼吸。术中使用BIS监测麻醉深度。分别记录入室时、手术开始时、唤醒前、唤醒成功和手术结束时的HR、MAP、SpO_(2)、RR和BIS。记录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唤醒时间和术后苏醒时间。记录低氧血症、呼吸抑制、心动过速、体动反应、呼吸支持等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开始时H组和L组HR明显慢于N组(P<0.05),SpO_(2)、RR明显高于N组(P<0.05),H组SpO_(2)明显低于L组(P<0.05)。手术开始时H组和L组MAP、RR、BI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组唤醒时间和苏醒时间明显长于N组和H组(P<0.05)。三组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组和L组呼吸支持发生率明显低于N组(P<0.05),低氧血症、呼吸抑制、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N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无一例发生体动不良反应。结论与使用鼻导管或喉罩的患儿比较,HFNC应用于患儿斜视矫正术中唤醒,能够减少呼吸支持,保障患儿呼吸道安全,患儿的唤醒时间和苏醒时间短,适合临床推广。
    • 马晓蕾
    • 摘要: 总结了10例全麻唤醒下脑功能区附近肿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经验.主要包括术前访视讲解手术流程以及此类手术的优势,对患者及家属答疑解惑,争取其信任消除紧张情绪;了解患者心理状态、语言表达、肢体运动等情况,顺利配合术中唤醒的各项功能测定.术中在手术医生、麻醉医生、电生理监测师及患者之间密切配合,麻醉清醒状态平稳度过;密切观察患者呼吸循环等生命体征,保持动静脉管路通畅.术后配合麻醉复苏并处理好伤口.10例患者术中唤醒阶段脑功能测定配合良好.认为医患之间的信任程度及沟通交流是此类手术的重要一环,术前和术中对护士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姜雪; 刘媛媛; 高丽娟; 李娜; 李思彤
    • 摘要: 目的总结术中唤醒麻醉联合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导航下功能区胶质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对52例术中唤醒麻醉下联合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导航下功能区胶质瘤切除术的患者,实施术前访视进行指令性语言及动作训练,术中做好体位管理、疼痛、躁动预防及呼吸管理,配合做好脑功能区域及肿瘤位置的标记步骤等护理措施。结果 5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唤醒期间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积极科学的手术配合,保障了手术顺利进行并可达到手术配合质量的持续提升。
    • 姜雪; 刘媛媛; 高丽娟; 李娜; 李思彤
    • 摘要: 目的 总结术中唤醒麻醉联合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导航下功能区胶质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 对52例术中唤醒麻醉下联合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导航下功能区胶质瘤切除术的患者,实施术前访视进行指令性语言及动作训练,术中做好体位管理、疼痛、躁动预防及呼吸管理,配合做好脑功能区域及肿瘤位置的标记步骤等护理措施.结果 5 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唤醒期间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积极科学的手术配合,保障了手术顺利进行并可达到手术配合质量的持续提升.
    • 高洪霞; 陈小琴
    • 摘要: 目的 研究术中唤醒结合磁共振神经导航系统在功能区脑部肿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7月于我院神经外科就诊并接受功能区脑部肿瘤手术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50例患者术前均通过MRI行脑组织结构图像采集,尤其是通过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序列和血氧水平依赖功能MRI(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BOLD-fMRI)序列扫描显示功能区和重建皮质脊髓束;通过神经导航系统建立颅内结构、肿瘤结构和周围组织结构的三维影像模型.同时,观察组患者利用术中唤醒技术再次确定功能区后切除病变.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肿瘤切除程度、神经功能卡氏评分(Karnofsky,KPS)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t=-2.232、-5.788,P=0.030、P<0.001);观察组患者的肿瘤切除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Z=5.128,P=0.028);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的KP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4.861,P<0.001),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094,P=0.024).结论 术中唤醒结合磁共振神经导航系统不仅可以提高脑部功能区肿瘤的最大切除程度,还能够保护脑部功能区的重要神经功能,可以在临床推广应用.
    • 李茉; 谭成维; 胡荣; 申自荣
    • 摘要: 目的:分析瑞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应用于脑功能区开颅肿瘤切除手术术中唤醒的效果.方法:以2018年6月—2020年12月在我院接受脑功能区肿瘤手术的20例患者为对象,回顾性分析其全部的临床资料.所有对象均实施睡眠-清醒-睡眠技术(AAA),即在唤醒期前采用全身麻醉方式置入喉罩控制气道,B超引导下头皮神经阻滞,随后给予患者分组处理,对照组(10例)给予单纯的瑞芬太尼麻醉,实验组(10例)则给予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率(HR)、动脉压(MAP)水平变化、术中唤醒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唤醒后,实验组患者HR、MAP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Ⅰ级唤醒比例多于对照组,Ⅳ级唤醒比例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00%,低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功能区肿瘤手术中应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对术中唤醒的效果确切,唤醒时间较短且可控,无疼痛或仅有轻度疼痛,血流动力学和呼吸状态稳定,并能够配合参与神经功能评估,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可靠,值得应用.
    • 林伟珊; 刘燕君; 钟晓娜; 何敏; 刘秀琳; 熊幼波
    • 摘要: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术中唤醒下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实施术中唤醒下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患者65例,其中30例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为研究组;35例实行常规唤醒护理,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对手术室护理的满意度.结果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下通过围术期精心护理配合,患者满意度、麻醉医师对巡回护士满意度、手术医师对护士术中配合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中唤醒术采取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优化护理流程,增加医护之间默契,显著提高了患者、麻醉医师、手术医师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曾昱莉; 毕小唱; 胡睿; 刘志贵
    • 摘要: 脑功能区手术存在难度大,复发率高等问题,原因在于难以彻底切除病变区域或手术损害到大脑功能区,使患者出现偏瘫、感觉障碍等一系列并发症.术中唤醒是当前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策略,能提高病变区域切除的效益而降低神经功能损伤的风险.国内外关于脑功能区手术术中唤醒有大量研究,全凭静脉麻醉和静吸复合麻醉是手术中的重要麻醉方式,本文就以上两种麻醉方式的药物在脑功能区手术唤醒试验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给麻醉医师提供合理的药物选择.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