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的相关文献在2003年到2022年内共计259篇,主要集中在临床医学、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外科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13篇、会议论文26篇、专利文献122220篇;相关期刊134种,包括医疗装备、现代医用影像学、中国老年学杂志等; 相关会议20种,包括《中医杂志》特邀心血管专家学术座谈会暨中医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疾病临床经验会议、全国第十三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第八次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研讨会、2014`中国脑卒中大会等;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的相关文献由829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新、郑海荣、李现亮等。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13 占比:0.17%

会议论文>

论文:26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122220 占比:99.80%

总计:122459篇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发文趋势图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

-研究学者

  • 刘新
  • 郑海荣
  • 李现亮
  • 潘英
  • 高庆春
  • 彭玺
  • 梁栋
  • 高聪
  • 黄勇
  • 傅贤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何庆建; 马周鹏; 赵芳
    • 摘要: 目的:分析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各亚型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参数的差异。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我院136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将其设为观察组,另选取136例健康体健者设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分为无痴呆型血管性认知障碍组(46例)、血管性痴呆组(45例)、混合型痴呆组(45例)均给予磁共振检查,通过采用Pearson法分析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参数与血管性认知障碍各亚型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精神状态检查表(MMSE)、认知能力筛查量表(CCSE)、双侧海马容积(L-HPV、R-HPV)、双侧内嗅叶皮质容积(L-ECV、R-ECV)均低于对照组(P0.05),但这两组MMSE、CCSE评分、L-HPV、R-HPV、L-ECV、R-ECV均显著低于无痴呆组(P<0.05);且L-FHV、R-FHV、TVV、L-THV、R-THV均明显高于无痴呆组(P<0.05);而混合型痴呆组额叶、颞叶、顶叶及枕叶萎缩评分明显高于无痴呆组与痴呆组(t=17.803/6.645/37.950/25.379/11.819/4.490/52.947/20.933,P<0.05);而皮质下白质疏松、腔隙性脑梗死程度低于无痴呆组与痴呆组(t=5.408/42.222/7.602/17.176,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管性认知障碍各亚型与L-FHV、R-FHV、TVV、L-THV、R-THV、额叶萎缩、颞叶萎缩、顶叶萎缩、枕叶萎缩、皮质下白质疏松、腔隙性脑梗呈正相(r=0.972/0.969/0.942/0.747/0.815/0.955/0.961/0.935/0.993/0.651/0.704,P<0.05);与L-HPV、R-HPV、L-ECV、R-ECV呈负相关(r=-0.578/-0.532/-0.792/-0.751,P<0.05)。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参数直接反映了血管性认知障碍各亚型患者病理变化,血管性痴呆组与混合型痴呆组的脑组织结构变化明显,即脑叶萎缩程度增加。
    • 王振忠; 章卫桥; 姚伟根; 鲁鹏聪; 谷华丰; 王孟钧; 林舰舰; 陈海波
    •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引导下的软通道置管引流术在深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47例未发生脑疝的深部脑出血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A组22例采用开颅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B组25例采用软通道脑内血肿置管引流术。患者术前及术后2周检测DTI,术后随访6个月,术后2周及术后6个月按照NIHSS评分评估患者的预后。结果两组术前rFA值、平均出血量、平均GC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术后2周,A组rFA值0.43±0.04,B组rFA值0.51±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2周及6个月NIHSS评分均低于A组(均P <0.05)。结论通过DTI可以客观评估深部脑出血后患者皮质脊髓束继发受损情况,软通道置管引流联合DTI能改善深部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
    • 孙凌瑜; 任路明; 黄灿; 刘婷; 李嘉敏
    • 摘要: 目的通过测量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康复训练前后皮质脊髓束的各向异性(FA)、FA比例(rFA)及FA不对称性(FAasy)值的变化,探讨康复训练对基底节区出血患者皮质脊髓束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6月收治的基底节区出血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21例接受康复治疗者为康复组,同期未行康复治疗的15例为对照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颅脑半卵圆中心、内囊后肢、大脑脚皮质脊髓束FA、rFA、FAasy的变化。结果康复组治疗后患侧半卵圆中心、内囊后肢、大脑脚皮质脊髓束FA、rFA值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FAasy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不仅与患侧皮质脊髓束重塑相关,健侧皮质脊髓束的代偿也起了重要作用。康复训练通过促进健、患侧的皮质脊髓束重塑而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
    • 刘依然; 刘泰松; 宋金辉
    • 摘要: 目的应用弥散张量成像评估帕金森病(PD)不同运动亚型的脑白质变化特征。方法筛选帕金森病患者46例,其中震颤(TD)组16例,姿势不稳步态障碍(PIGD)组30例,并对同期年龄匹配对照组(HC)18例进行头部DTI检查及临床评估,采用基于纤维束追踪的空间统计分析方法(TBSS)联合确定性纤维追踪技术,比较不同组间的脑白质结构改变的特征,并探讨各个脑区各向异性分数(FA)值与H-Y分期、UPDRSⅢ评分、MoCA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HC组和PIGD组比较,TD组在前放射冠、皮质脊髓束、扣带回、海马回、大钳、小钳、下额枕束、上纵束和钩束等纤维束的FA升高(P0.05);3组间平均弥散率(MD)无显著差异(P>0.05);小脑中脚-右侧皮质脊髓束、小脑中脚-小脑下脚的FA值与H-Y分期呈负相关(P<0.05),小脑中脚-小脑下脚的FA值与UPDRSⅢ评分呈负相关(P<0.05),右丘脑后辐射-右矢状层的FA值与MoCA评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TD患者表现为局部FA增加,提示TD患者存在神经病理补偿,PIGD患者表现出更多的白质纤维损害,显示了两种PD亚型之间白质纤维的差异。
    • 张秩荻; 熊姗; 马芙蓉
    • 摘要: 主观性耳鸣发病机制复杂,其发生不仅局限在听觉通路的异常,非经典通路的中枢可塑性变化也参与其中。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试图利用结构磁共振成像(structur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MRI)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主观性耳鸣中枢机制进行探索。本文总结sMRI和DTI两种技术运用于主观性耳鸣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耳鸣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新思路。
    • 于学涛; 热迪娜·亚生; 谢荣
    •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与血清学免疫血检查在常规磁共振未检出异常信号前预测MCSM病情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12月期间入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保守治疗/手术治疗的50例MCSM病人作为病例组;纳入同期在医院磁共振室接受颈椎常规核磁共振检查的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全部纳入者均接受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与mJOA评分评级与血清免疫球蛋白(Ig)含量检测;首先比较对照组不同节段影像学主要参数[向异性(FA)、弥散系数(ADC)、最大脊髓压迫(MSCC)],观察病例组T2信号异常检出情况,比较各组各影像学参数值与mJOA评分;检验FA值、ADC值、mJOA评分与MSCC值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各节段FA、ADC值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2信号正常组、T2信号异常组FA值分别为(0.61±0.05)、(0.48±0.04)、(0.40±0.06),其中对照组FA值最高;对照组、T2信号正常组、T2信号异常组ADC值分别为(1.13±0.13)、(1.37±0.12)、(1.46±0.15),其中对照组ADC值最低;对照组、T2信号正常组、T2信号异常组mJOA评分分别为(15.02±1.17)分、(13.11±1.45)分、(10.14±2.51)分,其中对照组mJOA评分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组T2信号正常组、异常组病人IgG含量高于轻度组(P0.05)。结论经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与血清IgG检查,有助于在常规磁共振无法检出异常信号时,帮助临床更早地了解病人脊髓早期微小病变,对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影像学与免疫学定量依据。
    • 林燕; 许丽凤; 吴玉珍; 李辉; 林晨阳
    • 摘要: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MR-DTI)评估急性脑梗死(AIS)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收治的122例AIS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在医院接受综合对症支持治疗,在治疗后随访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患者的预后情况;同时接受MR-DTI检查并记录相关参数,分析MR-DTI评估AIS患者预后的价值。结果随访3个月时,122例AIS患者中76例预后良好,占62.30%;46例预后不良,占37.70%。预后不良组各向异性指数(FA)相对值、容积比各向异性(VRA)相对值均低于预后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显示,FA相对值、VRA相对值单独及两者联合评估AIS患者预后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3、0.849、0.902,单独指标评估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而联合评估的价值较高,当FA相对值取0.605,VRA相对值取0.385时可获得最佳的评估效能。结论MR-DTI参数对评估AIS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价值,未来可考虑通过检测FA相对值、VRA相对值来评估AIS患者的预后不良情况。
    • 霍磊; 张春旺
    • 摘要: 本文探究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评估足球运动致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损伤分级的价值及其临床意义。选取76例足球运动致膝关节ACL损伤患者,采取自身对照研究方法,以患侧膝关节为损伤组,健侧膝关节为对照组。均行磁共振DTI检查测量表观弥散系数(ADC)、各向异性分数(FA)。结果显示,损伤组IKDC评分、Lysholm评分、FA均低于对照组,ADC高于对照组(P<0.05);患肢ADC与IKDC评分、Lysholm评分呈负相关,FA与IKDC评分、Lysholm评分呈正相关(P<0.05);ACL损伤分级Ⅲ级患者ADC高于Ⅱ级、Ⅰ级患者,且Ⅱ级患者高于Ⅰ级患者,Ⅲ级患者FA低于Ⅱ级、Ⅰ级患者,且Ⅱ级患者低于Ⅰ级患者(P<0.05);ADC与ACL损伤分级呈正相关,FA与ACL损伤分级呈负相关(P<0.05);ADC、FA诊断ACL损伤分级为Ⅱ级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8、0.759,诊断ACL损伤分级为Ⅲ级的AUC分别为0.772、0.748。磁共振DTI参数ADC、FA与足球运动致膝关节ACL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损伤分级密切相关,且能无创诊断ACL损伤分级。
    • 赵朋波; 周剑; 郭鹏德; 韦企平
    • 摘要: 目的探索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的参数部分各向异性(FA)监测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患者视神经损伤程度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诊治的NAION患者36例(50只眼)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体检的同年龄段的健康人25例(50只眼)作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分别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和DTI检查,分别获取视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和FA数据,而后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对RNFL厚度与FA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1)RNFL厚度:试验组RNFL厚度较对照组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23,P=0.000)。(2)FA:试验组的FA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104,P=0.000)。(3)相关性: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FA与RNFL厚度呈正相关(r=0.694,P=0.011)。结论FA在监测NAION病情变化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可以反应视神经损伤的程度。
    • 黄荣; 赵森; 李晓晖; 陈文武
    • 摘要: 目的:探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与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在帕金森病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2020年4月收治的原发性单侧症状帕金森病综合征患者70例作为帕金森组(n=70),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70例作为对照组(n=70)。两组均进行SWI和DTI检查,收集两组感兴趣区(红核、壳核、苍白球、黑质和丘脑)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各项异性分数(FA值)及校正相位数(CP值)之间的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感兴趣区相关参数对单侧症状帕金森病综合征的预测效能。结果:帕金森组症状同侧和症状对侧感兴趣区ADC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帕金森组症状同侧和症状对侧红核、壳核、苍白球及丘脑的FA值、CP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帕金森组症状对侧黑质FA值低于症状同侧(P<0.05),症状对侧黑质CP值高于症状同侧(P<0.05);症状对侧黑质FA值的灵敏度为72.68%,特异度为81.06%,准确度为78.31%,曲线下面积为0.722(0.581~0.854);症状对侧黑质CP值的灵敏度为80.06%,特异度为88.72%,准确度为83.15%,曲线下面积为0.837(0.720~0.913)。结论:原发性单侧症状帕金森病综合征患者的症状对侧黑质FA值及CP值均较高,其对该疾病的早期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