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膜迷路积水

膜迷路积水

膜迷路积水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46篇,主要集中在耳鼻咽喉科学、中国医学、临床医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9篇、会议论文7篇、专利文献323082篇;相关期刊94种,包括护理学杂志、齐鲁护理杂志、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2014浙江省针灸学会学术年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七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浙江省针灸学会2016学术年会等;膜迷路积水的相关文献由300位作者贡献,包括陈华德、蒋丽元、倪芳英等。

膜迷路积水—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9 占比:0.04%

会议论文>

论文:7 占比:0.00%

专利文献>

论文:323082 占比:99.95%

总计:323228篇

膜迷路积水—发文趋势图

膜迷路积水

-研究学者

  • 陈华德
  • 蒋丽元
  • 倪芳英
  • 张连山
  • 王灿军
  • 苑述刚
  • 张琦
  • 王敏娟
  • 阮时宝
  • 马少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孙晓梅; 区永康; 许耀东
    • 摘要: 目的分析膜迷路积水患者静态和动态背景下主观视觉垂直线(SVV)、主观视觉水平线(SVH)偏斜角度的特点。方法选取44例临床确诊膜迷路积水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和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所有人均进行静态和动态背景下SVV、SVH检查。比较分析膜迷路积水患者在两种背景下SVV、SVH偏斜角度的临床特征。结果对照组30人均完成静态、动态SVV、SVH。静态背景下偏斜角度分别为(1.24±0.57)°、(1.31±0.93)°。动态背景下SVV、SVH偏斜角度为(4.56±3.11)°、(3.97±3.10)°。观察组44例均完成静态背景下SVV、SVH,36例完成动态SVV、SVH,8例感头晕不适未完成检查。静态SVV、SVH偏斜角度为(2.73±2.55)°、(2.94±2.70)°。观察组患者患侧旋转背景下SVV、SVH偏斜角度中位数为7.53(0.07-38.73)°、7.65(0.20-60.20)°。对侧旋转背景下SVV、SVH偏斜角度中位数为4.88(0.40-20.53)°、6.12(0.27-25.23)°。观察组静态背景下SVV、SVH偏斜角度大于对照组SVV、SVH偏斜角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VV、SVH在动态背景下的偏斜角度比在静态背景下的偏斜角度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态背景下向患侧旋转时偏斜角度比向对侧旋转时偏斜角度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常人静态和动态背景下SVV、SVH偏斜角度对称。膜迷路积水患者静态SVV、SVH偏斜角度增大。在动态背景下,其表现为向患侧旋转背景时偏斜角度大于向对侧旋转背景下的偏斜角度。
    • 秦欢; 何白慧(摘译); 杨军; 段茂利(审校)
    • 摘要: 突聋的确切病因和病理机制尚不明确,其病因假说聚焦于微循环障碍、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等。2002年初Tran等提出内耳膜迷路积水(EH)与听力下降之间存在一定联系,Nagawama及Nakashima等提出的内耳膜迷路磁共振的3D-FLAIR成像推动了相关研究。本研究纳入单侧突聋患者,进行鼓室内注射钆内耳膜迷路MRI检查(3D-FLAIR序列),运用课题组提出的容积参考评分系统(VR评分)评估膜迷路积水程度,旨在探讨EH在四型单侧突聋中的分布。
    • 俞洁; 戚中香; 付亚蕾; 姜博料; 何邱田; 邹春华; 钱树森
    • 摘要: 目的 探讨内耳MRI钆造影评价梅尼埃病患者前庭及耳蜗膜迷路积水与听力损失相关性并进一步验证内耳MRI钆造影在梅尼埃病患者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21年2月在我院就诊的62例梅尼埃病患者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包含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专科查体、听力检测、前庭功能检测、内耳MRI钆造影等有序检查资料,分析听力测试分数与内耳MRI钆造影评分的相关性,对比依靠疾病症状、病史以及包含听力检测和前庭功能测试的传统诊断与内耳MRI钆造影两种诊断方法的一致性。结果 内耳MRI钆造影前庭及耳蜗膜迷路积水分数分别与听力测试分数呈现较弱的正相关(r=0.414、0.358,P均<0.05);内耳MRI钆造影比传统临床方法在前庭积水(敏感度分别为91.94%、88.71%)和耳蜗膜迷路积水诊断(敏感度分别为87.10%,87.10%)具有更高的敏感度;内耳MRI钆造影与传统临床方法分别对于前庭积水和耳蜗膜迷路积水诊断具有中等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526、0.509,P<0.05)。结论 内耳MRI钆造影评价梅尼埃病患者前庭及耳蜗膜迷路积水与听力损失具有较弱的正相关;内耳MRI钆造影比传统临床诊断方法在梅尼埃病诊断中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 戴硕; 何晓; 唐旭霞
    • 摘要: 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MD)作为耳鼻咽喉科常见的耳源性眩晕疾病,发病率约为5~20/1000000,最新研究报告男女患病的比例为1∶1.89,发病的高峰期为20~60岁[1]。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晰。近年来随着内耳MRI内淋巴积水显影的广泛应用,血迷路屏障损害与膜迷路积水的相关性研究不断深入,提升了对MD的发病机制的理解,同时MD诊断和治疗水平也有明显提高。本文结合2020版梅尼埃病临床实践指南[1],从梅尼埃病的病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治疗等方面对MD进行综述。
    • 王娜; 李旻; 王静; 张丽; 李伟兰; 刘汝利; 张萍; 何芳
    • 摘要: 目的 通过腹腔注射醋酸去氨加压素(DDAVP)探讨建立大鼠膜迷路积水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3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及实验组,不同时间节点分别给予不同剂量的DDAVP及生理盐水腹腔注射,17天后观察大鼠行为学变化,听觉脑干诱发电位(ABR)检测听力的变化,HE染色观察耳蜗形态结构的变化,耳蜗中阶(即蜗管)横截面积(SM)与中阶和前庭阶横截面积(SM+SV)之和的比值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大鼠出现平衡障碍,ABRⅡ波阈值升高(P=0.000<0.05);且Ⅱ波(P=0.004<0.05)、Ⅴ波的潜伏期(P=0.000<0.05)及Ⅲ~Ⅴ波间期(P=0.006<0.05)明显延长.HE染色提示前庭膜向前庭阶膨隆或断裂,SM与SM+SV比值增大(P=0.000<0.05).结论 腹腔注射DDAVP可以诱导大鼠内耳膜迷路积水,成功建立膜迷路积水动物模型.
    • 蒋丽元; 史莹莺; 叶恬恬; 杨俊文
    • 摘要: 目的 观察电针对膜迷路积水模型豚鼠耳蜗积水程度及血管纹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电针对梅尼埃病膜迷路积水的干预作用及可能的调节机制.方法 将健康雄性豚鼠39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组、模型组、空白组,每组13只.电针组与模型组采用腹腔注射醋酸去氨加压素建立膜迷路积水模型.电针组豚鼠固定后,取百会、听宫穴,采用100 Hz频率进行电针治疗,留针20 min,1次/d,连续治疗10 d;模型组仅作固定,不予其他处理;空白组不作干预.干预结束后,观察3组豚鼠一般行为学变化,通过HE染色法观察耳蜗蜗管积水程度,并计算蜗管横截面积/(蜗管横截面积+前庭阶横截面积)比值(R值);采用透射电镜观察豚鼠耳蜗血管纹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1)经造模后,电针组和模型组豚鼠普遍出现精神萎靡,轻微脱毛,步态迟缓,进食减少,体重增长缓慢甚至下降,活动减少,耳郭反应迟钝.经电针干预后,电针组豚鼠精神状况及耳郭反应灵敏度与模型组比较均有所改善,但电针组豚鼠皮毛光亮程度、饮食、体重、自发活动情况与模型组比较无差别.(2)3组R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高于电针组与空白组(均P<0.01).(3)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模型组豚鼠耳蜗血管纹细胞细胞器受损,出现线粒体肿胀,空泡化变性,线粒体嵴断裂甚至消失;运用电针干预后,电针组豚鼠耳蜗血管纹细胞水肿明显减轻,线粒体空泡化变性及肿胀程度明显改善.结论 电针百会、听宫穴能减轻豚鼠膜迷路积水程度,血管纹细胞超微结构病理状态的改善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 韩永平; 邢颖; 张俊义; 刘磊; 梁彩凤; 苗国华; 徐正邦; 邬磊; 杜雪琴; 樊文洁
    • 摘要: 目的 探讨1.5T MRI经静脉3D-Flair内耳钆造影在内耳膜迷路积水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11月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就诊的17例(17耳)梅尼埃病和16例(16耳)前庭性偏头痛患者.其中梅尼埃病组(实验组)男11例(11耳),女6例(6耳),年龄28~69岁,中位年龄56岁,病程1~17年;前庭性偏头痛组(对照组)16例(16耳),男3例(3耳),女13例(13耳),年龄31~67岁,中位年龄48.5岁,病程6个月~3年.两组病例均先行1.5T MRI内耳水成像和3D-Flair序列扫描(层厚1 mm),第1次扫描后即行静脉注射钆剂,剂量为0.4 ml/kg,通过肘静脉以3.0 ml/min的速度注射入体内,注射钆剂后4.5 h行第2次3D-Flair序列扫描.由2名有经验的核磁室医师依据内耳膜迷路MRI评分法观察比较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各转水成像及钆造影前后3D-Flair图像,并进行评分判断是否存在内耳膜迷路积水.结果 33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的MRI图像,其中17例梅尼埃病患者中16例患耳提示膜迷路积水,积水显示率为94.11%;16例前庭性偏头痛患者中1例症状耳提示膜迷路积水,积水显示率为6.25%.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积水率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48,P<0.05).结论 1.5T MRI经静脉双倍剂量内耳3D-Flair钆造影在内耳膜迷路积水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武学润; 杨东; 王铭歆; 赵树君; 叶艳
    • 摘要: [目的]观察仙芪眩宁颗粒对耳蜗膜迷路积水豚鼠模型水通道蛋白2(AQP2)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梅尼尔病的作用机制。[方法]50只健康豚鼠随机平均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治疗组,除对照组外均采取腹腔注射醋酸去氨加压素构建膜迷路积水豚鼠模型,3个治疗组按豚鼠体质量胃饲,药物剂量分别为6.1、12.2、24.4 g/kg。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豚鼠听功能;膜迷路积水程度通过耳蜗切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计算中阶面积与中阶和前庭阶面积和的比值R;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豚鼠耳蜗AQP2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听力受损ABR阈值升高,各治疗组ABR阈值与对照组相近(P>0.05);耳蜗切片模型组R值高于对照组(P0.05);扫描电镜结果显示模型组出现毛细胞损伤,治疗组趋于正常;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模型组内耳AQP2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和各治疗组(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模型组、低剂量治疗组AQP2表达高于对照组,而其在高剂量治疗组的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仙芪眩宁颗粒可减轻豚鼠膜迷路积水程度,其机制可能与AQP2表达的下调有关。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