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中文会议>医药卫生>2014浙江省针灸学会学术年会
2014浙江省针灸学会学术年会

2014浙江省针灸学会学术年会

  • 召开年:2014
  • 召开地:杭州
  • 出版时间: 2014-09

主办单位:浙江省针灸学会

会议文集:2014浙江省针灸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

会议论文

热门论文

全部论文

全选(0
  • 摘要:目的:研究督脉电针对慢性期脊髓损伤大鼠功能康复及神经营养因子表达影响,探讨督脉经上不同穴位电针的作用是否存在差异.rn 方法:将3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模组、模型对照组、头部督脉电针组("百会、风府")、背部督脉电针组("大椎、命门"),每组8只.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各治疗组于术后1周开始6周的电针治疗.采用BBB运动功能评分法评定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情况.术后7周处死大鼠,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受损脊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营养素-3(NT-3)mRNA和蛋白的表达.rn 结果:电针干预组BBB评分高于模型组(P<0.05),且背部督脉电针组评分明显高于头部督脉电针组(P<0.05).电针治疗后大鼠脊髓BDNF及NT-3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上调(均P<0.05),且背部督脉电针组高于头部督脉电针组(P<0.05).rn 结论:电针治疗能增强受损伤脊髓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和促进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恢复,背部督脉电针组作用强于头部督脉电针组.
  •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针灸方法干预对豚鼠膜迷路积水的效应差异.rn 方法:50只豚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醛固酮的方法诱导膜迷路积水模型.各治疗组分别在"百会""听宫"实施相应穴位刺激,每日1次,连续治疗10天.治疗结束后,行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测试,观察听阈值.HE染色法观察耳蜗积水程度,计算蜗管横截面积与蜗管加前庭阶横截面积之和的比值(R值).rn 结果:①针刺组、艾灸组、电针组听阈值均较模型组降低(P<0.01),电针组听阈值较艾灸组、针刺组降低(P<0.01),艾灸组听阈值较针刺组降低(P<0.05).②针刺组、艾灸组、电针组R值均较模型组降低(P<0.01),电针组R值较针刺组、艾灸组降低(P<0.01,P<0.05),艾灸组R值较针刺组降低(P<0.01).rn 结论:针刺、艾灸、电针刺激"百会""听宫"均能减轻豚鼠膜迷路积水,并且改善耳蜗听功能.电针表现出最好的效应,优于艾灸、针刺;艾灸优于针刺.
  •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主穴处方穴位埋线对月经过少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84例月经过少患者随机分为处方一组、处方二组、处方三组和处方四组4组,每组各46例,均在月经周期的第8天和第22天运用穴位埋线疗法辨证施治,主穴分别取"气海、关元、子宫","上谬、次谬","气海、关元、次髎","气海、关元、子宫、上髎、次髎",每组均连续治疗2个月经周期,共4次,比较各组治疗前后的性激素水平.结果:处方一组、处方三组和处方四组卵巢储备功能低下型月经过少患者雌二醇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P<0.05).结论:在合理穴位给予埋线治疗能提高卵巢储备功能低下的月经过少患者的雌二醇水平.
  • 摘要:目的:探讨电针联合强制性运动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不同时间点神经功能评分及灶周生长相关蛋白-43(growth associated protein,GAP-43)表达的影响.rn 方法:将200只SD雄性大鼠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强制性运动(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组,电针组和电针联合强制性运动组各40只,每组随机分为7d、14d、21d、28d和35d 5个亚组,每个亚组各8只大鼠.采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局灶性脑缺血模型,造模24h后模型组和正常组动物自然饲养,不作特殊处理,其他组行相应治疗,分别于相应天数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随后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每个时间点脑梗死灶周围GAP-43的表达.rn 结果:与模型组比较,CIMT组、电针组在28d和35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低(P<0.05), CIMT组在造模后35d与电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电针联合强制性运动组与模型组进行比较,在14、21、28天时能够显著上调GAP-43表达(P<0.05),且强于CIMT组和电针组(P<0.05);在35d缺血区周围GAP-43表达增加,但CIMT组和电针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rn 结论:电针联合强制性运动可促进脑梗死灶周围GAP-43的表达,改善大鼠神经功能,可能与缺血损伤神经元的再生和修复有关.
  •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对膜迷路积水模型豚鼠耳蜗形态及其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QP1)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对膜迷路积水的可能调节机制.rn 方法:40只豚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和氢氯噻嗪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醛固酮的方法诱导膜迷路积水模型.电针组电针"百会""听宫",每日1次,连续治疗10天.比浊法检测血清离子浓度,HE染色法观察耳蜗积水程度,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耳蜗AQP1表达的情况.rn 结果:①空白组未出现膜迷路积水;模型组出现中、重度膜迷路积水;电针组和氢氯噻嗪组出现轻度膜迷路积水.②电针组K+、Ca"浓度高于模型组及氢氯噻嗪组(P<0.01);Na+浓度低于模型组(P<0.01),高于氢氯噻嗪组(P<0.01);C1-浓度高于氢氯噻嗪组(P<0.01),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③模型组AQP1表达面积比值较空白组降低(P<0.01);电针组AQP1表达面积比值较模型组升高(P<0.01),较氢氯噻嗪组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电针可减轻豚鼠膜迷路积水,其作用机制与上调耳蜗AQP1的表达有关,并可能受离子浓度变化的影响.
  • 摘要:归纳《黄帝内经》中有关五脏刺及针刺手法的理论,并探讨五体针法的临床应用规律;在温习文献、汲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践,总结归纳五体针法的主治及针刺特点,有助于临床针灸医师寻找到一种简单易行、疗效显著的针刺方法.本文讲述了《内经》五体针法的理论基础,总结了五体针法的主治,分析了五体针法选穴原则,在疾病传变进程中,留驻于皮脉肉筋骨的病变可内应于相对应的脏腑,如皮之病可内应于肺,脉之病可内应于心等。“有诸内必形诸外”,脏腑本身的病变,也必然不同程度地显现于相应的皮脉肉筋骨的特定部位。因此皮脉肉筋骨定位论治方法,不仅应用于形体病证,也用于脏腑病证。
  • 摘要:梅杰氏综合征是一种肌张力障碍性疾病,临床上比较少见,目前该病以西医对症治疗为主,虽可暂时缓解症状,但比较容易复发.笔者近5年来运用醒脑开窍配合盘龙刺治疗16例取得较满意的效果.本病中医属“痉证”的范畴,以阴阳失调,阳动阴不濡而筋脉失养为主要病机。“盘龙刺”乃夹脊刺的一种针刺方法,其沿督脉左右而刺,督脉乃诸阳经交会之处,故其具有调节阴阳经气的作用,广泛用于治疗多经并发病以及各种虚证。针灸治疗梅杰氏综合征方法简单而易为患者所接受,且安全无副作用,对于改善其症状或巩固疗效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针刺手法的补泻,穴位的合理选用还值得进一步探索研究,以进一步提高疗效,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观察施氏温针灸配合穴位贴敷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评价该疗法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施氏温针合穴位贴敷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合穴位贴敷治疗.记录治疗前后患者麦吉尔疼痛量表各项评分,并通过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比较显著性.rn 结果:(1)治疗组愈显率为80%,与对照组53.3%比较(P<0.05).(2)对疼痛评定指数(PRI)、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现时疼痛强度(PPI)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均有所降低(P<0.01);两组治疗前后差值进行比较,疼痛评定指数(PRI)和现时疼痛强度(PPI)积分,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降低,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视觉模拟评分(VAS)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rn 结论:施氏温针灸合穴位贴敷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可靠,并能明显缓解疼痛症状.
  • 摘要:目的:通过对周围性面瘫不同动物模型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总结各种动物模型的优缺点,寻求面瘫动物模型的应用范围,从而为临床及科研人员在针刺治疗面瘫动物模型的选取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CNKI、维普、万方、Pubmed等数据库关于近几年面瘫造模的相关文献,对文献进行归纳总结.结论:目前面瘫造模的动物种类很多,面瘫造模的应用范围广,研究成果颇多,但动物造模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神经损伤性面瘫模型最为常用,其应用范围也最为广泛,适用于研究面神经损伤后的恢复情况、病理生理变化、失神经支配后肌肉的运动、面神经核和神经元的结构、功能的变化以及面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损伤关系等。
  • 摘要:目的:观察项部经络排刺治疗轻中度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对脊髓功能改善情况.方法:将60例轻中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上项部经络排刺治疗,比较2组治疗后脊髓功能评分、临床症状评分及临床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脊髓功能评分和临床症状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项部经络排刺能有效地改善轻中度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改善脊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及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观察足三里穴位自血疗法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随机分为自血注射组38例,予足三里穴位自血注射治疗,每周一次,治疗4次;西药对照组38例,予盐酸西替利嗪片10mg,每天一次口服,治疗4周.结果:自血注射组治愈18例,显效13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7%;西药对照组治愈9例,显效7例,有效1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68.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足三里穴位自血注射治疗慢性荨麻疹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且操作简单,安全无不良反应.
  • 摘要:过敏性鼻炎是临床中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且近年来患病人数有所增多.本文综述了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机制研究及近5年来单一穴位贴敷与穴位贴敷综合疗法对过敏性鼻炎的临床疗效.认为穴位贴敷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显著.虽然现代医学对于穴位贴敷作用机制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不是十分明确,而且相关实验研究不充分。其次,对于药物选择方面和对于疾病的诊治标准方面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同时,对于过敏性鼻炎治愈的标准没有一个严格的规定。期望以后加强对于穴位贴敷相关机制的实验研究,揭示其内在规律,并出台相应的规范,更有利于进行严谨的科研设计及研究。
  • 摘要:金氏针灸流派以金文华为代表人物,是浙江针灸流派之一.本文介绍金文华的四种手法特色,为进一步研究和传承金氏针灸流派的学术思想奠定基础.总结出了“切”字决和“洞穴”的概念,“守”字决和“神”的概念,“压”字决和“层”的概念,“意”字决和“补泻”的概念,金老认为:针刺补泻,应该以术者的意念为准。凡针刺方向与力量向下(内)者为补,可引阳气入内;针刺方向与力量向上(外)者为泻,可致邪气出外。不要太注重手法表面的花哨动作,而应该注重针刺手法的内在意境。
  • 摘要:目的:探讨热敏灸与温针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中的疗效差异.rn 方法:将60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热敏灸组和温针组,每组30例.热敏灸组在颈项部、肩胛部通过回旋灸、雀啄灸、循经往返灸探寻出热敏点后进行定点悬灸,直到热敏感消失,对照组针刺双侧风池、完骨、天柱、大椎及百会穴并在上述穴位得气候施以温针灸.记录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并通过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比较显著性.rn 结果:(1)治疗组有效率为93.33%,与对照组83.3%比较(P<0.05);(2)治疗前后两组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自身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疗前后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差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rn 结论:热敏灸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可明显减轻患者眩晕症状,能提高临床效果.
  • 摘要:《内经·素问》之刺要论篇云"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针刺深浅是影响针灸临床疗效的一个重要环节,深浅适宜不仅可提高临床疗效,还可避免意外发生.临证时应因人而异、因部位而异、因时而异、因针刺方法而异,针刺恰到病处,疾病得到康复.针刺深浅度是影响针灸临床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针刺深浅适宜不仅可以提高临床疗效,还可以避免针灸意外情况的发生。针刺深浅恰到病处,才能使精气得复,邪气得出。
  • 摘要:归纳《黄帝内经》中的皮部理论及相关针刺方法,探讨刺皮针法的临床应用规律,提出"刺皮针法"这一概念,有助于临床针灸医师寻找到一种简单易行、疗效显著的针刺方法.刺皮针法阐述了五脏肺与五体皮的内外对应关系,认为肺脏疾病可外达于皮部,而针刺皮部可调节肺脏相关疾病:对于热病初期起,外邪在表者,病位在肺卫者,可通过刺皮针法达到宣泄皮毛部的邪气以宣肺气。因此刺皮针法可治疗风寒束表、发热、咳喘等和肺脏有关的疾病以及一些皮肤病,该疗法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摘要:目的:探讨头穴结合电针治疗顽固性失眠的治疗效果.rn 方法:将75例康复科门诊顽固性失眠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治疗组取神庭、百会、经验穴(神庭穴左右旁开1寸处各取1穴),针刺同时配合100Hz电针治疗,对照组单纯口服舒乐安定治疗,两组治疗前后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估.rn 结果:治疗组可以明显改善顽固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均能明显改善(P<0.01),对照组无改善(P>0.05);疗后组间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组可以明显改善顽固性失眠症患者PSQI评分(P<0.01),对照组无明显改善(P>0.05);疗后组间PSQI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rn 结论:头穴结合电针治疗对于顽固性失眠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明显优于舒乐安定口服治疗.
  • 摘要:三因制宜重要思想是中医学诊疗重要治疗原则,是中医学的理论特色和精华。因时、因地、因人不同制宜,根据治疗对象、地理环境和不同季节、具体时辰制定适宜的治疗方案,充分蕴含着中医对天、地、人的理解和个体化诊疗的灵活思想,不管在中医遣方用药还是针灸选穴操作中都应贯彻施之。在针灸“理、法、方、穴、术”的选择中,结合三因制宜原则,安全诊疗的同时又能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三因制宜思想一直贯穿于中医学临床诊疗实践中,特别是利用时间医学治病养生应用广泛,其基础就是中医学因时制宜的治疗原则,但其现代医学作用机制和原理还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 摘要:腰腿痛是一种常见病,是令骨科医师困惑的难题之一,因腰腿痛症状可反复发作,对患者生活和工作影响很大.在21世纪各种高精技术引领临床的今天,虽然影像学诊断方面CR、DR、CT、MRI等不断更新,但切不可片面地根据影像学结果来决定治疗,一定要结合患者病史、症状和体症综合考虑.根据循证医学,新技术要成为真正的主流方向,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完善.运用四维银质针温通法,治愈了大量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腰腿痛患者,疗效确切而得以验证。当然在施治前,要严格把握适应症,诊断精确,点、线、面、体均要针刺到位,疗程科学合理安排,医患双方坚持配合,多能取得理想疗效。此疗法值得推广。
  • 摘要:目的:观察"从阴引阳"针刺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 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5例("从阴引阳"针刺法治疗)与对照组65例(普通针刺法治疗),观察治疗3个疗程后的疗效及治愈患者6个月后的复发率,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从阴引阳"针刺法治疗的疗效、复发率优于普通针刺法,P<0.05.结论:"从阴引阳"针刺法治疗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方法.
  •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JAK2/STAT3的影响.rn 方法:将9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按照再灌注时间分为再灌注后2h、24h、72h三个亚组,各亚组大鼠均为10只,采取改良大脑中动脉线栓法(MCAO)复制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90min后再灌注.假手术组仅分离暴露右侧颈总动脉不插线栓.模型组和电针组按造模方法造模,造模成功后模型组不进行治疗干预,电针组采用韩氏电针治疗仪,2/15Hz疏密波,刺激"百会"、"内关"穴,持续30min.各亚组完成相应电针治疗后即断头取脑.RT-PCR检测JAK mRNA、STAT mRNA表达.rn 结果:再灌注2h后,模型组和电针组之间JAK mRNA、STAT mRNA均增高,两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再灌注24h、72h后,电针组较模型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rn 结论:电针能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JAK2/STAT3的过度表达达到脑保护的作用.
  • 摘要:目的:运用循证医学方法评价耳针治疗癌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rn 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重庆维普、万方数据库,检索所需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进行Meta分析.rn 结果:共纳入8个研究,合计853例癌痛病例,分析发现耳针联合药物治疗癌痛有效率对比常规药物无统计学差异(95%Cl 1.0~1.25,P=0.05);耳针联合药物可以减轻患者疼痛评分(95%Cl-3.08~-0.17,P=0.03);比较两组患者阿片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95%Cl 0.17~1.16,P=0.1),治疗组对于减少便秘发生优于对照组(95%Cl 0.12~0.93,P=0.04).rn 结论:耳针联合药物治疗癌痛有效,在减轻疼痛、减少便秘的发生有一定优势,但不能减少恶心呕吐的发生.由于纳入文献数量过少,特别是高质量、多中心的文献极少,因此上述结果还需进入深入研究.
  • 摘要:过敏性鼻炎是发生在鼻腔黏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喷嚏、流涕、鼻痒、鼻塞等为主要症状,病证顽固,反复发作,根治手段欠佳,抗组织胺类、类固醇类等药物的运用只能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三步疗法是通过针刺、隔姜灸、穴位敷贴等方法对患者进行治疗.自2010年以来笔者运用针灸配合伏贴治疗过敏性鼻炎患者,定期随访,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 摘要:目的:观察粗针平刺神道穴及传统针刺对不同病程面神经炎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将22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随机分成粗针组和传统组,分别在西药口服的基础上进行治疗,2个疗程后,通过观察House-Brackmann分级量表及面部症状改良Portmann临床简易评分法(RPA)等指标的变化,进行疗效比较研究.rn 结果:粗针组的疗效、治疗后H-B分级及RPA积分变化等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疾病的不同病程影响疗效并且在粗针组内发病前期患者的疗效优于发病中后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粗针组发病前中期患者痊愈率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n 结论:粗针神道穴平刺治疗面神经炎疗效肯定,安全易施,且较传统针刺有优势.
  • 摘要:目的:观察粗针督脉平刺对缺血性面瘫治疗疗效,初步探讨产生疗效的可能机制.rn 方法: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粗针平刺组(n=1 5)、基础西药组(n=1 5)、空白对照组(n=15)、假手术组(n=1 5).采用改良血管栓塞法建立缺血性面瘫模型.在治疗期间对各组大鼠进行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粗针平刺组于造模后1天选取神道穴平刺,留针4小时,每天一次,共治疗14天;基础西药组于造模后1天予强的松灌胃、维生素B12腹腔注射治疗,每天一次,共治疗1 4天;假手术组与空白对照组不进行治疗.分别在造模后第3d,7d,14d随机选取4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进行面神经伴行固有血管组织HIF-1 α蛋白测定、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NO、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ET含量.rn 结果:各组缺血性面瘫模型大鼠血管组织HIF-1α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粗针平刺组、基础西药组在治疗3天后HIF-1α表达明显增多(P<0.05);各组缺血性面瘫模型大鼠血清NO含量在治疗后第3天,粗针平刺组、西药治疗组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第7天,粗针平刺组与基础西药组血清NO含量均逐渐减少;各组缺血性面瘫模型大鼠血清ET含量,在治疗后第3天较假手术组均升高(P<0.05),且粗针平刺组和基础西药两血清中ET含量水平明显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随着治疗时间延长,粗针平刺组和基础西药组血清ET含量逐渐减少.rn 结论:粗针督脉平刺能够有效促进缺血性面瘫恢复,其产生疗效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组织HIF-1 α的表达,血清NO、ET含量.
  •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项八穴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疗效.rn 方法:将150例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针刺一组,针刺二组,药物组,每组各50例.针刺一组以针刺项八穴治疗,针刺二组以针刺百会、风池、天柱等穴;药物组以口服西比灵10mg,qn.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及TCD变化.rn 结果:治疗后针剌一组优良率82%,针刺二组为62%,药物组为52%,与两对照组优良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302,P<0.01).TCD检查结果显示针刺项八穴对两侧椎动脉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S)、平均血流速度(VM)及动脉搏动指数(PI)均有明显改善作用,明显优于其它两组对照组.rn 结论:针刺项八穴可明显改善椎基动脉供血.
  •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运用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患者23例.结果:治愈14例(60.9%),有效6例(26.1%),无效3例(13%),总有效率87%.结论:针刺运动疗法治疗肩周炎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在进行针刺的同时嘱患者主动运动肩关节,可以增加关节的活动度并可以防止粘连的再发生。所以针刺运动疗法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并减少患者的针刺数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 摘要:通过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现状、病因病机、目前药物及中医针灸治疗方法的总结,以探讨针灸与药物相结合方法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治疗中的应用前景.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按照中医理论,绝大多数属于脾肾亏虚型的老年病人,故在针灸治疗调节脾肾的同时,补以罗钙全(骨化三醇)药物口服,可以提高肠道对钙剂的吸收利用率,提高了单纯针灸或药物治疗的效果,因而在以后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治疗中提供了更有效的方法。
  •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配合维生素B12穴位注射法和常规针刺法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疗效差异.方法:将确诊为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在常规针刺基础上辅以足三里穴位注射维生素B12,两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两组治疗后颈性眩晕症状量表评分及中医证候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降分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维生素B12穴位注射综合疗法是治疗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的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配合推拿按摩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rn 方法:收集2012年9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针灸推拿科门诊患者100例,按病例尾号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治疗采用针灸配合按摩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VAS、JOA积分变化.rn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VAS、JOA积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rn 结论:针灸配合推拿按摩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VAS、JOA评分,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足跟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跟痛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针刺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足跟部疼痛变化情况及总体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前后足跟部疼痛评分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足跟痛疗效明显.
  • 摘要:目的:观察项线针刺取穴方法治疗颈椎源性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7月至2013年12月,采用针刺项线方法治疗失眠患者68例,男28例,女40例,年龄20~60岁,病程6个月~10年.采用针刺颈枕部项线,10天为一疗程,2疗程后评估,半年后随访再评估,观察患者临床表现、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及颈椎CR情况.结果:全部患者获随访,随访患者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明显,疗效评估总有效率94.0%,有显著性意义.结论:针刺项线治疗颈椎源性失眠疗效显著.
  • 摘要:目的:对近年来针灸改善学习记忆障碍的实验研究做一综述.方法:通过数据库检索,对针灸改善学习记忆障碍的相关医学文献进行整理、筛选.结果:针灸可以提高机体的学习记忆能力,刺激神经元超微结构变化,促进脑血流加快,增加脑内乙酰胆碱(Ach)、调节谷氨酸(Glu)、苷氨酸(Asn)水平,降低NO含量及增加脑清除自由基能力,并延缓神经元的凋亡过程.结论:针灸治疗学习记忆障碍疗效明显,可通过调节突触可塑性、脑内多种神经递质、延缓神经元凋亡等机制而发挥效应.由于实验基础和条件的限制,有些结果不尽统一,有待于验证,并就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展望.
  • 摘要:痰瘀互阻型眩晕是临床常见的眩晕病证型之一."异病同治"是中医的优势和特色,通过抓住眩晕病的主要病因病机,采取中药、针灸等疗法辨证施治,能取得显著的临床疗效.由于痰和瘀在生理上津血同源,相互滋生,从而决定了病理上因痰致瘀的相互交结格局。痰与瘀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其形成的原因,或实或虚。因此在眩晕病诊治中,要充分发挥中医异病同治的优势;具体治疗时,根据个体情况的病机异同、标本虚实和先后缓急而决定治法,立足于辨证施治;在治疗方法的选取上要重视中医综合疗法,针药并施,诸法合用以求良效。
  • 摘要:目的:评价针刺"安神六穴"配合"四关穴"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将128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调神组64例采用"安神六穴"配合"四关穴"治疗,常规针刺组64例参考石学敏主编的《针灸治疗学》中偏头痛治疗取穴.患者每次治疗30分钟,一周治疗3次,连续治疗4周.两组均在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采集指标,在疗程结束后3个月进行随访,观察NRS评分、头痛发作次数、头痛持续时间、头痛程度、伴随症状、SDS评分及SAS评分变化,对两组结果进行分析.rn 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NRS评分、头痛症状学积分、SDS评分及S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差异(P<0.05).治疗结束3个月后随访时,针刺调神组NRS评分、头痛症状学积分、SDS评分及S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差异(P<0.05).常规针刺组仅NRS评分、头痛症状学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差异(P<0.05),SDS评分及S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比较:治疗4周后与随访时,两组NRS评分、SDS评分及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安神六穴"配合"四关穴"与常规取穴针刺治疗偏头痛均有一定的疗效,前者比后者更能有效减轻头痛程度,改善焦虑和抑郁情况,停止治疗后,前者的针刺疗效持续效应较后者更佳.
  • 摘要:肱骨内上髁炎又称"高尔夫球肘",是较为常见的软组织伤痛.我科采用浮针疗法治疗该病30例,并与常规针灸治疗相比较,笔者既往运用浮针疗法治疗局限性软组织伤痛都取得不错的效果。究其原理可能为浮针疗法能够迅速有效地破坏MTrP或其附近张力带,引发了脊髓的强烈反射,改变或破坏了脊髓中枢的感觉支配区,从而放松了张力带达到止痛疗效。本研究结果提示:与常规针灸疗法相比,浮针疗法治疗肱骨内上髁炎有更显著的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摘要:本文讲述了神是精神疾病病因病机的核心,是针灸从神论治的理论基础,总结了从神论治是针灸治疗精神疾病的精髓,辨证论治是中医药治疗的重要原则,针灸处方也必须遵循。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结合患者体质等具体情况,进行辨证分型,然后采取不同的榆穴和治疗方法,可提高临床疗效,在针灸治疗方法中,头皮针治疗线和其它头部愉穴均可采用针刺、电针、穴位注射、皮肤针扣刺、间接灸等,分析了针灸治疗精神疾病的优势,具有有双向调节,自然疗法等方面的优势。
  •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通过寻找阿是穴并施以齐刺法与传统针刺法比较,治疗坐骨神经疼痛疗效显著.由于坐骨神经痛的部位较深,一般针刺法难以见效。齐刺法三针同用,刺激量大、针感强、接触面多,可作用于病变部位较深之痹痛,更适合于治疗该病。齐刺法加电针,可以增强局部的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使痉挛的组织得以松弛,代谢致病产物及时排出,有利于组织的正常修复,疼痛缓解、消除。
  • 摘要:在特定穴的选择上,头面部交会穴因能扩大治疗范围,使用频率较高,阿是穴(扳机点)往往为神经异常冲动的起搏点/传导点,同为治疗重点。毫针针刺是临床运用最为广泛的方法,因其刺法灵活多变、安全性高,在临床上广泛用于发作期及间歇期治疗。三叉神经痛是针灸临床常见多发病,临床治疗方法多样,方剑乔教授结合自己数十年临床经验与疾病特点提出选穴重局部、当分期辨证临床择法、重用镇痛要穴等治疗原则,临床疗效卓越,能够起到即时镇痛,减少发作频次,改善发作症状的效果。
  • 摘要:无论是装订印刷质量,还是具体的教材内容,新版《经络腧穴学》均较旧版教材有了明显的提高,但在浙江中医药大学过去一个学期的使用过程中还是发现了一些问题.笔者分别从内容编排、内容表述、内容校正、生僻字注音这四个方面进行探讨,重点对部分腧穴定位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指出了教材中存在的一些错误.总的说来,新版教材虽稍有瑕疵,但仍可称得上质量精良.
  •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针灸方法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7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不同针灸方法分期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面神经损伤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愈显率比较,治疗组88.89%,对照组52.3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面神经损伤程度总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不同针灸方法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能明显减轻患者神经损伤程度,有利于患者面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 摘要:目的:为了探究电针对坐骨神经挤压损伤(CCI)所致病理性疼痛大鼠背根神经节(DRG)及脊髓P2X3受体的影响并比较同侧电针与对侧电针的差异.rn 方法:选取4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模组、模型对照组、对侧电针组、同侧电针组,电针组于造模后第7天给予电针治疗,连续电针7天.所有动物在造模前(第0天)及造模后3、7、10、14天测量机械缩足阈值(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造模14天后运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各组大鼠L4-6 DRG细胞及L4-L5脊髓P2X3受体表达情况.rn 结果:CCI造模后大鼠MWT值和TWL值出现明显降低,对侧电针组和同侧电针组大鼠在电针治疗后,MWT值和TWL值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P<0.01),但同侧电针组与对侧电针组无明显差异(P>0.05).CCI损伤后DRG及脊髓P2X3表达上调,对侧电针组和同侧电针组蛋白阳性神经元总数及平均光密度值均少于模型对照组(P<0.01).不过,同侧电针组阳性神经元总数与对侧电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电针可以减轻外周神经损伤后引起的痛觉过敏,电针的镇痛作用可能是通过降低DRG及脊髓的P2X3受体表达来实现的,并且对侧电针与同侧电针有类似的镇痛作用.
  • 摘要:针灸治疗失眠疗效显著,临床具有操作简便,取效迅速,无副作用等特点,显示了巨大的潜力。以脏腑及经络循行路线作为选穴依据,采取调整阴阳、补泻兼施、辨证加减的原则。在手法上,大多是按“实则泻之,虚则补之”的原则进行补泻。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灵枢·根结》篇说:“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阳与阴,精气乃光,合形于气,使神内藏”,阐明了针灸治疗疾病具有协调阴阳的作用。针灸治疗失眠的关键在于它根据证候的属性来调节阴阳的偏盛偏衰,使机体归于“阴平阳秘”,恢复其“使神内藏”的正常生理功能。
  •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对皮下肿瘤致痛大鼠的镇痛效应及电针对癌痛大鼠腰段脊髓背角阿片肽前体mRNA表达的干预,初步探讨电针抗癌性痛的中枢阿片机制.rn 方法:清洁级健康雌性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四组:假手术组、手术组、电针治疗组和假电针治疗组.大鼠皮下肿瘤癌痛模型的建立方法是在大鼠右侧足跖皮下注射100μl的Walker256乳腺癌细胞悬液(1×107cells/ml),而假手术组在同部位注入等量灭菌PBS.模型建立后1d电针治疗组介入电针治疗(取双侧"足三里"和"跟端"穴,频率2/100HZ,强度1-2mA,时间30min),连续治疗7d;而假电针治疗组仅针刺破皮,连接电针仪但不通电.动态观察四组大鼠造模前(基础)、造模后1d、2d、4d、6d和8d甩尾潜伏期(Tail Flick latency,TFL)的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患侧腰段脊髓背角PDYN和POMC mRNA的相对表达量.rn 结果:造模前假四组大鼠TFL无统计学差异(P>0.05);造模后1d手术组、电针治疗组、假电针组大鼠与假手术组相比TFL明显下降(P<0.01);电针治疗1、3、5、7次后即刻,电针治疗组大鼠的TFL比手术组和假电针治疗组显著增高(P<0.05或P<0.01),且与假手术组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各时间点,假电针组大鼠TFL始终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1),且与手术组大鼠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患侧腰段脊髓背角PDYN和POMCmRNA表达均无显著差异(P>0.05).rn 结论:电针对癌性痛有良好的即时镇痛效应,但其机制可能与电针提高脊髓背角PDYNmRNA和POMC mRNA的表达量无关.
  • 摘要:已有学者对艾灸的生物物理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艾柱在燃烧时可产生红外辐射和近红外辐射,而且艾灸产生的红外辐射,可直接渗透到机体深层组织,穿透皮肤的深度可达十毫米以上,能通过毛细血管网传到更广泛的部位,为人体所吸收。针对这一体质特征,自然就会想到艾灸,近年大批涌现的各种灸疗器具、灸疗方法、大中小型的灸疗馆就是基于这一背景产生的。阳气是机体抗病能力的集中表现,艾灸的补火助阳效应有助于人体经络气血的通畅,在灸法的浩瀚历史长河中,历代医家,以其对经典的认识程度,对临床的实践所得,不断完善着灸法的理论和实践应用。
  • 摘要:但是由于偏头痛多因血管收缩扩张功能紊乱所致,疼痛性质较紧张型头痛为甚,故活血化癖要求明显高于紧张型头痛,因此针刺的刺激量宜相对较强。而从偏头痛发病的部位看,少阳经经脉循行与该病发病部位密切相关。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头痛,患病率为5%-10%。其发病机制目前主要有血管源学说、三叉神经血管反射学说、及皮层扩散抑制学说等,目前比较认同的仍是血管源学说,即血管收缩扩张功能紊乱所致。因为颅内血管收缩引起先兆症状,随后颅外、颅内血管扩张导致搏动性的头痛产生。
  • 摘要:癌痛尤其是骨癌痛是影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然而骨癌痛的防治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深入.选择恰当的骨癌痛动物模型开展研究,是推动骨癌痛发病机制研究和创新骨癌痛治疗手段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本文针对目前国内外常用的骨癌痛模型进行特性分析,以期为研究者进一步深入研究骨癌痛提供模型选择依据.目前国内外研究中涉及的骨癌痛动物模型主要集中于骨肉瘤细胞、乳腺癌细胞、前列腺癌细胞、肺癌细胞所致的骨癌痛,其中骨肉瘤细胞所致的骨癌痛模型主要模拟临床上原发性骨癌痛患者:后三者则主要是用于各类常见癌症骨转移的研究,研究者可以根据研究需求选择不同类型骨癌痛模型以及相对应的鼠种和癌细胞。
  • 摘要:目的:观察单纯针刺和电针对急性脊髓损伤(SCI)大鼠的脊髓组织保护作用是否存在差异.rn 方法:采用MASCIS Impactor计算机程控下精确打击制作大鼠SCI模型,选择单纯针刺和电针等方法干预,利用BBB行为评分观察SCI大鼠后肢关节活动、负重、爬行及躯体平衡能力;通过HE染色、尼氏染色等方法观察SCI组织的显微镜下病理形态改变;TUNEL检测损SCI组织细胞凋亡情况;从而分析单纯针刺和电针干预对SCI早期生理病理和功能的影响.rn 结果:单纯针刺和电针等在SCI急性期治疗后,BBB评分显示各组在急性期的评分变化很微弱;然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运动能力有所提高.HE染色和尼氏体染色显示假手术组脊髓及神经细胞结构完整,模型组损伤组织周围可见渗出、坏死与水肿,神经元形态显示不规则;单纯针刺和电针等治疗组的神经元的损伤范围介于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之间.TUNEL显示,模型组大量TUNEL阳性细胞广泛分布于灰质及白质,三组治疗组中TUNEL阳性细胞数量显著下降,细胞凋亡减少,尤其电针组显著.rn 结论:单纯针刺和电针均减轻大鼠SCI所致急性损伤,保护脊髓组织,减少SCI后细胞凋亡;其中尤其电针减少的作用较强,且提高早期微弱的运动能力.
  • 摘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是临床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病率高占各种眩晕的60%以上,且易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质量,本病药物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我科在临床实践中发现,采用项针为主治疗本病具有肯定疗效.本研究表明,项针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疗效肯定,且优于口服盐酸氟桂利嗪,针刺风池、天柱、完骨三穴可以改善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从而改善脑部供血不足的情况。此外,颈项部有丰富的神经丛,有研究报道,针刺项部腧穴可同时通过脊神经和交感神经的体液调节,使交感神经释放缓激肽,5-HT、乙酰胆碱等化学介质,可能也参与了血流动力学的调节,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 摘要: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穴位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的各种取穴方法,单纯埋线与其他方法结合治疗单纯性肥胖疗效及穴位埋线疗法的作用,结果穴位埋线治疗肥胖疗效确切,为今后的临床及科研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贴敷配合针药治疗阳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加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我院自制的起阳膏穴位贴敷治疗.结果:临床治疗组总有效率91.7%,明显高于对照组70.8%,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穴位贴敷配合针药治疗阳痿的临床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 摘要: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法治疗亚急性期中风病的临床疗效;rn 方法:将120例亚急性期的中风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益气活血通络法针刺治疗,在治疗前、治疗后第30天、第60天以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分别由专人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运动功能(FMA)、日常生活能力(Barthe1指数)和中医症状积分等指标进行评价.rn 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第30天、第60天较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和中医症状积分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且治疗结束后3个月试验组各项评分较出院时仍有改善,且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rn 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法对中风病亚急性期疗效明显,可有效提高该期中风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满意度.
  • 摘要:目的:观察采用局部透刺或围刺结合体针辨证治疗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门诊痤疮患者按西医临床轻重分Ⅰ级(轻度)、Ⅱ级(较轻中度)、Ⅲ级(较重中度)、Ⅳ级(重度)四级、中医辨证分为风热证、湿热证、血瘀或痰凝证、冲任失调证四型进行治疗,运用局部皮损处透刺或围刺结合体针辨证治疗,比较各级、各型患者皮损消退率.结果:经过2个疗程治疗,各类痤疮患者均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有效率达96.7%,而Ⅰ级(轻度)、Ⅱ级(较轻中度)患者的疗效更理想.结论:局部透刺或围刺结合体针辨证治疗痤疮是一种较理想的绿色疗法.
  • 摘要:目的:观察刃针经筋刺在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rn 方法:从针灸科门诊中选取90例符合试验纳入标准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首次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刃针经筋刺,对照组采用毫针刺.2个疗程后进行两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根型颈椎病功能量表评分.rn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治疗组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神经根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和治疗后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明治疗组治疗对患者症状、体征改善较对照组治疗更明显.rn 结论:刃针经筋刺可明显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是一种经济、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摘要:目的:观察角叉菜胶致热痹大鼠机械痛阈(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s)与局部皮肤血流灌注量(Blood Perfusion,BP)的相关性及电针的干预作用,探讨检测急性炎性痛程度的新方法.rn 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采用足底注射角叉菜胶建立大鼠急性炎症模型,电针组于造模后4h取双侧足三里进行电针治疗,分别观察造模前、造模后4h、24h、48h、72h大鼠患侧的MWTs和BP.rn 结果:造模大鼠造模后足跖MWTs下降,BP增加,其中在造模后4h和造模后72h,MWTs和BP有显著相关性(P<0.01).电针组大鼠造模后48h足跖MWTs上升,与模型组比有显著差异(P<0.01);造模后72h足跖MWTs上升,BP减少,与模型组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rn 结论:角叉菜胶致热痹大鼠急性炎性痛与局部血流灌注量负相关;电针抑制急性炎性痛与干预局部血流量呈负相关;局部血流灌注量可作为测量急性炎性痛的参考指标.
  • 摘要:目的:比较头针联合脑电生物反馈疗法与单纯脑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临床疗效差异,寻找治疗ADHD的更佳方法.rn 方法: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的脑电生物反馈治疗,观察组在生物反馈的基础上加头针治疗,头针取顶中线、顸旁1线、百会、四神聪等.治疗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韦氏智力测验FIQ值、Conners儿童行为问卷CIH评分、脑电图的θ波/β波比值、视听整合连续性测试的综合反应控制力商数(FRCQ)和综合注意力商数(FAQ)的评定情况及临床综合疗效.rn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脱落3例,对照组脱落2例.两组治疗后FIQ值、FRCQ与FAQ评分均增高(P<0.01,P<0.05),观察组治疗后较对照组增高更显著(均P<0.05);两组治疗后CIH评分、θ波/β波比值均有所下降(P<0.01,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均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1.5% (43/47),优于对照组的83.3%(40/48,P<0.01).rn 结论:头针联合脑电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疗效要优于单纯生物反馈治疗,既能快速改善ADHD患者的核心症状,也从根本上改变患儿脑电波波形且疗效显著而巩固.
  • 摘要:天灸,是采用对皮肤有较强刺激作用的中药贴敷于穴位或患处,使局部充血甚至发泡,从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疗法,属灸疗中的非火热灸法,又称冷灸或者发泡灸,而腰肌劳损是针推科的常见病,是慢性腰痛患者的主要病因之一,鉴于上班族来院治疗时间受到限制,且天灸临床效果好,我院将自制的复方斑蝥膏运用于治疗腰肌劳损,疗效满意,天灸可通过刺激体表皮部,通过络脉、经脉的传导,改善经络气血的运行,对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状态产生良好的调整作用,取穴以腰骶部为主,至相应的腰肌病变区域。目前,收集病例尚少,且治疗方法尚需经一步完善,希望可以通过临床实践,不断完善,用这种简单、方便、廉价的方法为腰肌劳损解除病痛。
  • 摘要:随着神经影像学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神经生理学的研究进展,功能神经外科逐渐走向成熟,出现了皮层刺激技术.皮层刺激具有定位准确、刺激可控和长期刺激的优势,但也有颅内出血、感染、价格昂贵和固定困难的不足.如果传统的头皮针疗法能够吸取皮层刺激技术的原理和定位方法,发挥微创、无副作用和价廉的优势,一定会使头皮针疗法重新焕发新春.
  • 摘要:从颈椎的生理结构及解剖特点出发,基于"炎症"和"卡压"致痛说,从颈椎的生理结构及解剖特点分析颈源性头痛解剖学成因,据此探讨颈源性头痛针灸取穴组方思路,并提出针灸配合颈腰同步功能训练提高本病的近远期临床疗效.
  • 摘要:介绍对针刺手法影响因素的认识.医者指力、手指灵活性及指腹灵敏度是针刺手法发挥疗效的保障.进针患者无痛,入穴医者感觉指下沉紧涩为妙.客观观察指标是衡量针刺手法的依据,而疗效是评价针刺手法准绳,医患共"治神"是操作成功的前提.
  • 摘要:目的:探讨经筋排刺电针治疗中风后肩痛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经筋排刺组和常规针刺组,主要观察治疗前后简明麦吉尔疼痛量表评分、血清IL-6、TNF-a及NO水平.结果:经筋排刺电针治疗和常规针灸治疗中风后肩痛,在简明麦吉尔疼痛量表评分、血清IL-6、TNF-a、NO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经筋排刺电针治疗较常规针灸治疗下降的水平更加显著.结论:经筋排刺电针中风肩痛的作用机制可能降低血清IL-6、TNF-a、NO水平,减少或抑制了炎性因子的释放,抑制了炎性反应,从而改善症状.
  • 摘要:本文讲述了对古代“经筋病”的进一步认识,使明确诊断,提升疗效,总结了对于经筋病候的治疗原则“以痛为腧”的发展,是古代针刺的继承与发展,从针刺镇痛发展到针刺治痛,慢性软组织损害性疼痛的治疗应该追求治痛,现代的软组织外科学则是在现代骨科的基础上运用中医针灸的方法为治痛打开了大门,首创性提出了软组织无菌性炎症致痛的学术概念并揭示了软组织损害性疼痛的发病机制,阐述了原发性发病因素和继发性发病因素的病理过程。
  • 摘要:方剑乔教授致力于中医针灸教学及临床、实验研究,尤其在运用电针治疗痛症方面更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针灸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独具匠心,境界新辟.结合老师诊治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经验和本人治疗本病之心得,与同道交流.本病呈慢性进展,逐渐加重不经治疗一般很少自愈,由于本病的病因目前尚无定论,因而西药无针对本病的特效药物,一般以卡马西平,苯妥英钠等抗癫痫药物治疗,然而未取得理想效果。方剑乔教授多年潜心研究针灸阵痛与电针结合的研究。方老师常教导弟子,对不同的病人首先要辨证论治,分型论治很重要,针对不同的证型治法法也不相同。要辨别寒热虚实当可论治。故将此病分为阴虚阳亢型,肝胆风火、阳明胃热型、气滞血癖型、风寒型等不同分型,根据不同体质论治。
  • 摘要:目的:观察电热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电热针治疗,对照组口服仙灵骨葆胶囊;两组治疗4周后观察临床疗效和WOMAC量表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和85%.临床疗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差值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热针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优于仙灵骨葆胶囊,安全有效环保,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麻疼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rn 方法:将13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8例予针刺治疗,每天一次,每周5次,并予麻疼汤治疗,水煎,每日一剂;对照组68例予呋喃硫胺片,口服,每次50mg,每日3次,弥可保片(日本卫材株式会社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040024),口服,每次500μg,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rn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1%,对照组总有效率72.1%,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rn 结论:针刺联合麻疼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 摘要:偏头痛是一种周期性反复发作的疾患,针刺治疗疗效确切,本文从镇痛机制、神经源性炎性反应、血液流变学及自主神经干预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偏头痛的发作机理研究以及针刺治疗机理的研究进展,并认为今后可针对干预自主神经系统方面进行研究.笔者认为对于偏头痛的针刺干预机制,下丘脑及自主神经系统的研究可能是突破点,此研究也可能开拓探讨针刺治疗疾病的新方向,对于进一步研究古典针法“烧山火”、“透天凉”作用途径(包括减缓感冒、厌食症状等)的解释也具有良好的现实意义。
  •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配合推拿背部膀胱经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48例门诊患者根据中医辩证分析进行针刺选穴配合推拿背部膀胱经及按揉压痛敏感穴位治疗.结果:临床总有效率总有效率93.8%.结论:针刺配合背部膀胱经治疗失眠效果显著,且能避免因长期应用安眠药所带来的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配合拔罐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价值.rn 方法:选取张挺工作室门诊自2012年1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1 0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为53例,给予治疗组患者针灸配合拔罐治疗,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双氯芬酸片及阿是穴止痛膏药贴敷,必要时增加抗感染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rn 结果:治疗组53例患者中,显效:21例,有效2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53例患者中,显效:17例,有效:22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73.6%.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针灸配合拔罐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比口服非甾体类药物更为有效,是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绿色疗法".安全可靠、经济简便、无副作用,易被患者接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摘要:面瘫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要表现的病症,是因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主要为面部运动功能障碍.本病通常为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肌瘫痪、额消失、眼裂变大、不能闭合或闭合不全,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偏向健侧,发笑、示齿时最明显.发病多为单侧性.本病确切病因未明,本病虽不能危及生命,但后遗症给患者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影响正常的社会交往.给予刺激,使受压面神经产生兴奋,增强肌纤维收缩,加速面神经炎症局部的淋巴和血液循环,增加新陈代谢,改善受损面神经和面肌的营养状况,从而促进面神经炎症和水肿的吸收,缩短受压时间,增加了面神经恢复的概率。
  • 摘要:目的:观察骶神经电针刺激对脊髓损伤(spinal cordinjury,SCI)后逼尿肌无力型膀胱功能障碍的疗效.rn 方法:对36例SCI后逼尿肌无力的患者进行骶神经电针刺激治疗.观察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的排尿日记(包括排尿次数、漏尿次数、排尿量等);尿动力学检查指标(包括最大膀胱容量、最大逼尿肌收缩压(cmH20)、平均尿流率和残余尿量等);生存质量评分和国际下尿路症状(LUTS)评分.rn 结果:36例患者经过8周的治疗,排尿次数、漏尿次数、排尿量、最大膀胱容量、最大逼尿肌收缩压、平均尿流率、残余尿量较治疗前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评分和LUTS评分均有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5).rn 结论:骶3(S3)神经根电针能显著地改善SCI后逼尿肌无力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并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背俞穴拔罐治疗感冒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感冒后咳嗽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运用针刺配合背俞穴拔罐治疗,对照组口服感冒清胶囊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9%、62.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配合背俞穴拔罐治疗感冒后咳嗽效果显著.
  • 摘要:目的:评价针刺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安全性.rn 方法:采用前瞻性非随机对照设计,70例受试者分为针刺组(34例)和西药组(36例),针刺组给予6周的针刺治疗,西药组采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联合西替利嗪片进行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治疗3周、治疗6周后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及变化情况,同时观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指标.rn 结果:治疗3周、6周后喷嚏、流涕、鼻塞、鼻痒、眼痒、鼻甲等症状、体征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01);且治疗6周后较3周下降明显(p<0.001或p<0.05);6周后鼻痒、眼痒症状积分下降较西药组明显(p<0.05);治疗3周、6周后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7.5%、93.5%,与西药组相当(p>0.05);两组患者安全性指标治疗后均在正常范围内.rn 结论:针刺治疗中重度变应性鼻炎安全有效,能显著改善症状及体征,治疗6周较3周疗效明显,6周后鼻痒、眼瘁的改善较布地奈德鼻喷雾剂联合西替利嗪片明显.
  • 摘要:"乳癖"即乳腺增生病,是一种即非感传亦非肿皮的的增生性病变.临床上以乳房内肿块、胀痛且随着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动而表现出加重或减轻为主的症状.是妇女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居乳腺疾病的首位,占乳腺病的75%.通过以上方法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乳痛及伴随症状的即刻变化进一步证明本法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有效方法之一。对其远期的疗效观察仍需进一步研究。现代研究认为针灸对机体的整体调节作用及其对内分泌调节作用,使得垂体、卵巢调节功能正常,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 摘要:集针刺即集合数枚及数十枚毫针,集束针刺于一点,已解决毫针在经筋病中治疗刺激量及刺激点的不足,以增强毫针在治疗经筋节点病灶的有效性,使之更易松解和分离病灶,治尽筋上.是目前毫针治疗"筋纽"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以针尖靠近病灶是针至病所的一个经典针法,并以针尖直刺病所,起到以针调气的目的。所以说集针刺是在《内经》的多针刺的基础上,活化了毫针在经筋局灶性疼痛的治疗优势解决了毫针治疗之不足,使之更有效,更符合针至病所的传统理论。具有取效快,治疗次数少等优点,临床值得推广。
  • 摘要: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关节囊及其周围软组织的一种慢性损伤性或退行性非特异性炎症,常表现为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范围受限,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本病的治疗临床方法众多,但单一疗法对本病的治疗疗效欠佳,本研究采用温针灸结合牵张手法治疗肩周炎,收到了较好的疗效.本研究采用牵张手法结合温针灸治疗,具有良好的即刻效应、治疗周期短,大大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本研究根据随机对照的试验原则,将80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牵张手法和温针灸结合牵张手法。试验结果表明:两组均对改善肩关节活动范围有较好疗效,其中温针灸结合牵张手法组对减轻肩部疼痛疗效显著,并且具有良好的即刻效应。
  • 摘要:目的:探讨艾灸疗法对梅尼埃病膜迷路积水豚鼠模型听阈的影响,为临床治疗本病提供实验依据.rn 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醛固酮的方法复制梅尼埃病膜迷路积水豚鼠模型,以听性脑干反射(ABR)检测的阈值为观察指标.rn 结果:治疗后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听阈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艾灸组与模型组听阈值变化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rn 结论:艾灸疗法有改善梅尼埃病膜迷路积水豚鼠模型听力的作用.因灸法是通过艾灸的温热刺激,使局部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皮肤代谢能力增强,促进炎症、粘连、渗出物、血肿的吸收。又灸法所采用的艾叶药性偏温,为纯阳之品,加之艾火产生的热力,使得灸法温通功效显著,所以本研究选用艾灸疗法观察其治疗效果。本实验结果显示,造模后的豚鼠经艾灸治疗后,听阈较模型组显著改善(p<0.01),说明艾灸疗法确有提高听力的作用。
  • 摘要:笔者临床上用非手术二合一法综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108例,疗效显著.目的:观察用非手术二合一法综合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毫针针刺患肢膝关节周围穴位,得气后点燃毫针针柄上的艾柱,出针后在患肢膝关节周围及腔内注射骨肽注射液.结果:治愈74例,显效24例,有效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1%.结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用非手术二合一法,经过水针和热直接深入病变部位及其周围,从而改善整个膝关节周围的韧带和肌肉附着点的急慢性劳损所致的无菌性炎症而收到治疗效果.
  • 摘要:这种疼证定义,就是从疾病角度下的定义。疹证还表现出络脉受邪,闭塞不通的征候特点,因此,疹证不仅有着疾病方面的特性,同时还带着中医征候的特征。在具体处治过程中,往往是将络脉受邪的痧证分为病情轻浅的肌肤痧,病情较重的血肉痧,和病情深重的脏腑血分痧进行治疗。肌肤痧,需用刮痧术治疗,血肉痧,需用放痧术治疗,脏腑血分痧,则在刮放基础上,配合药物治疗痧术,甚者中西结合治疗。刮痧术是针灸学的一种外治方法,可以治疗肌肤痧,同时也能治疗多种因为络脉受邪而引起的疑难杂病或重病。用刮痧来治疗颈肩腰腿疼痛,自然不在话下了。痧之内容丰富,浅议至此。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