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生命境界

生命境界

生命境界的相关文献在1989年到2022年内共计22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教育、中国哲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24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6125篇;相关期刊193种,包括佛教文化、文史哲、学术界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第三届世界儒学大会等;生命境界的相关文献由229位作者贡献,包括肖川、李琴、仇敏等。

生命境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24 占比:3.53%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6125 占比:96.46%

总计:6350篇

生命境界—发文趋势图

生命境界

-研究学者

  • 肖川
  • 李琴
  • 仇敏
  • 刘治国
  • 刘火雄
  • 刘萍
  • 寒碧
  • 庄伟杰
  • 张泽鸿
  • 彭秋归

生命境界

-相关会议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映霞
    • 摘要: 语文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德育教学资源,尤其古诗文中蕴含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这些“德文化”能够让学生受到优秀民族精神的熏陶,培养积极的情感与良好的思想品德及道德素养。本文以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其一)》教学为例,探究古诗文中的德育教学资源挖掘和应用路径。
    • 熊芹菁
    • 摘要: 道家思想的核心范畴和最高追求是“道”,在其思想起步的地方并无专门之心去“求美”,但“道”在运行过程及对人生的影响中,不期然而然地指向了一种最高的美学精神,也即庄子说的“大美”。一方面,“大美”是一种道的可感形式;另一方面,对“道”的体认需借助于美的活动和精神。天地运行是道的显现形象,天地之大美即是道的可感觉形式,而天地的审美之维在于其整全、无限、无为的特性。道家美学思想通过对道和天地大美的体认而立足于人和人生,对走出现代教育的困境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以天地大美立教,强调“内养”之“修道”,此修道过程也是成就生命之大美的过程:其培养的理想人格是完整而丰富的人,因此需要警惕现代教育中知识技术对“道”的分裂和遮蔽;教育之本性在于以有限的“教”启示和通向无限的“道”,因此需要注意解脱于有限的教育内容和载体的束缚;教育应无为而无不为,因此需要顺任自然而非威慑强制,以道主知,还天地万物以生机。
    • 何宏祥
    • 摘要: 读书使人生充实,让我们了解我们不知道的过去,也能让我们了解我们没有条件到达的遥远地方。北宋诗人黄庭坚在论述阅读与修养的关系时,就曾这样生动地说过:“士大夫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确实,阅读之于人生而言,不仅仅是摆脱俗气、使人优雅,其价值更在于将有限的生命境界拓展到无限广阔的层次。读好书方能做好人。真正的好书,一定是一泓浸润人心的清泉,可以潺潺不绝地给人以精神的动力与养料,使人心胸豁达、目光高远,成为一个心向阳光的人。正如朱熹所说:“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哲学家叔本华就曾发出告诫:“我们读书之前,要谨记一个原则——绝不滥读。”所以,选择读什么书,一定要看重其对个人心灵的陶冶,通过读书努力达到“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境界。
    • 朱良志
    • 摘要: 中国传统艺术中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国的体验哲学,根本特点之一是对量的超越。它所呈现的是一种生命境界,这一境界是“无量的世界”。本文依次讨论以物为量、大制不割、小中现大和一即一切四个关键理论问题,以期见出传统艺术哲学这方面的思考。
    • 于晓雪
    • 摘要: "游"作为中国古典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在孔子的"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中被提及.理解"游于艺"的审美境界应置于中国文化语境中,"游于艺"是一种超越物质与精神直达性天的生命境界.若到此境界则需工夫次第,即"志于道"的理想树立,"据于德"的觉性显现,"依于仁"的心之本体,最终达到"游于艺"的自由自在,实现孔子以天下为己任的理想.回溯先秦孔子"游于艺"的审美境界,有益于指导、解决当今社会高速发展所带来的诸多现实心理问题,以便寻找新的实践出路.
    • 李敏; 张广君
    • 摘要: 新教育时代的到来,迫切呼唤着学习方式发生同步变革,探寻面向素养形成的学习之路.在整体主义学习观看来,"合作问题解决"学习形态集"社会、认知、情感"三维目标于一体,以劣构问题为学习对象,以互动生成为内在机制,内在具有生成默会知识、习得整体素养、提升生命境界的价值取向.基于问题解决的研究性学习是建构"合作问题解决"学习形态的重要路径.区域探索表明,选取真实世界中的"劣构问题"开展探究、建构学习共同体开展合作研究、构建问题解决专题知识体系并开展教学是三大行动策略.
    • 曾繁仁; 庄媛
    • 摘要: 方东美的"生生美学"以中国文化为本体,贯之以"生生之道",言及体现普遍生命创造的生生之美、融贯之美、无言之美,融通原始儒家、原始道家与中国大乘佛学,对中国人的艺术理想进行了精妙阐释,其目的在于生命境界的提升.对方东美"生生美学"思想的探索,为我们建立体现民族精神、融贯古今中西的"生生美学"体系,推动中国美学走向世界具有极大的借鉴价值和重要意义.
    • 洪畅
    • 摘要: 中国传统艺术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关于"游戏"的讨论,儒家思想主张的"游于艺"和道家哲学提出的"逍遥游",在强调摆脱物欲和超越技法的基础上,注重艺术活动所能通达的生命境界与精神境界.近古以降,"游戏翰墨"的创作观念突破了传统儒道哲学"游"而不"戏"的理性束缚,张扬着传统文人对心灵自由的大胆追求和游戏人生的个性精神.贯穿于古代社会休闲生活的"玩味"之"玩",更集中地体现了中国哲学"天人合一"的诗性智慧和传统文人从容诗意的生存模式.与西方的"游戏说"相比,中国传统艺术思想中的游戏观念彰显着中国文化的思维特性与民族精神.
    • 郭中华
    • 摘要: 元代诗词以其别样的风貌,浸润着元代社会所独有的时代气息和文化质素,其中包含有一股强烈的生命意识.以元代诗词为视角,可以清晰地探视出元代文人对自我生命的关怀与打理,包括从积极探寻到悄然自证,对生命价值本足的确认;从体认天地到归依林泉,完成生命空间的自我开放;从修心自适到闲静无碍,实现生命境界的内在超越等方面.由此也充分印证了元代文人对生命价值体认与探寻的多重与多元.
    • 季俊昌; 李静
    • 摘要: 创建于1965年的东营市胜利第一中学(原胜利油田第一中学)有着光荣的办学历史。近年来,胜利一中坚持“为全人素养之达成,为生命境界之提升”的教育理念,以创建“现代化全国一流名校”为办学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和整体办学水平连续快速大幅提升,成为黄河口一颗璀璨的教育明珠。学校先后荣获首届“全国文明校园”“全国依法治校示范校”等20多项省部级以上荣誉称号。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