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审美境界

审美境界

审美境界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77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绘画、美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73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79篇;相关期刊542种,包括美与时代(下旬刊)、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专题报告会、2017第八届世界儒学大会等;审美境界的相关文献由721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天道、皮朝纲、刘方等。

审美境界—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73 占比:90.52%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23%

专利文献>

论文:79 占比:9.25%

总计:854篇

审美境界—发文趋势图

审美境界

-研究学者

  • 李天道
  • 皮朝纲
  • 刘方
  • 尹丹
  • 张晶
  • 彭定安
  • 祁海文
  • 刘崧
  • 刘起林
  • 刚祥云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衡正安
    • 摘要: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人才辈出,真草隶篆行各呈姿态、各具魅力,草书(尤其是大草)不管从技术层面还是审美境界来考量都是最难、最高的,因此,真正在历史上被公认的草书大家,乃凤毛麟角,而林散之就是其中的一位,有“当代草圣”之誉。以其诗、书、画、文全面的艺术修养,成为近现代书画家的典范。
    • 张玉霞
    • 摘要: 《世说新语》记叙了诸多魏晋士人的奇闻逸事,其“魏晋风度”至今仍在精神传统上有着悠远回响,在那些风流名士一往情深的动人故事中,展现的是对人的内在性的全面关注。一方面,魏晋士人的“尚情”,让他们对儒教正统和“圣人无情”论有了新的思考;另一方面,对“情兴”的高度重视,呈现在文学创作和理论中,则有了从“言志”传统向“缘情”的转化,体现出一个文学的自觉时代的“情兴之美”。
    • 郭中华
    • 摘要: 道教诗词拥有不同于尘俗作品的思想文化内质,就审美而言,其境域开阔、视角多重,且有着超越而终极的审美境界。以金元全真教诗词为例,在多重的生命审美视角下,其审美境界展现为“天人合一”“性命和合”“真善美相统一”等三个方面。这分别是在生命归置、生命修养、生命价值实现视角下的具体审美觉识。这些围绕生命审美的境界追求与理想,集中展现了道教诗词深刻的人文关怀,以及独具终极蕴味的道教审美文化。
    • 陈曦
    • 摘要: 作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发展的奠基人和推动者之一的张爱玲,被誉为“海洋社会女画家”,是20世纪四十年代中国著名女作家,独特的写作风格给当时的社会背景带来了不一样的文学作品。主要着手张爱玲再文学创作中文学的审美境界,并结合当前背景,对张爱玲的作品做出评价以及艺术性。在这样的基础下,张爱玲的作品有别具一格的风格,兼容性较强,通过细致的心理描写以及作品中的铺垫,展现当时的世俗与情感。张爱玲的创作之路风格不断变化,不断的原有的设定,经过沉淀由此来摆脱这样的影响,对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有了一种分离的模式。虽然说她的作品不能算是文学的新潮流,但是张爱玲独特的表现形势、对生活的态度具有鲜明的效果。
    • 贾梓仪
    • 摘要: 新课标“文学阅读与写作”学习任务群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意识、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位”,重视提升学生的审美和共情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根据新课标理念,在高中语文新教材“对话的姿态——了解诗歌的陌生化技巧”这一诗歌品读学习专题中,教师应改变以往“以主旨为王”的教学模式,突出对学生的历史思维、形象思维、审美情趣等能力的培养,尝试以对话教学和“学习任务群”的形式开展项目化学习,引导学生“入史、入情、入境”,品析诗歌意象和诗境,自觉建立起一种品读朦胧诗等诗歌的新思维、新模式,达到审美的新境界,从而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 摘要: 王国维在《孔子之美育主义》一文中阐发康德美学之说和席勒美育之说时曾写道,“审美之境界乃不关利害之境界”,故“乃物质之境界与道德之境界之津梁也”。这是十分合于美育之要义的。审美境界作为一种“津梁”,可以引导人们跨越现实之中得陇望蜀的欲壑,进入物我之间生命贯通的有情天地,或格物致知、澄怀味象;或把酒临风、宠辱皆忘。李嵩这幅《花篮图》便很好地体现了这种审美境界
    • 王懿靖
    • 摘要: 庄子之“游”的审美意蕴是以求得精神的自由解放,通过心斋、坐忘等审美修养方式在虚静澄明的心灵中达到无待逍遥的自由之境,进而在这种“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审美心境中,彰显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审美精神。同时,“游”亦是庄子人生态度的理想追求,是一种物我两忘、与道合一、至美至乐的人生境界,在此审美境界的观照中建构了中国文人隐士逍遥自由、积极处世的生命态度。
    • 米熳俊
    • 摘要: 关于“孔颜之乐”中孔子与颜回到底为何而乐,有人认为他们是因“求道”而乐,也有人认为他们是因“无所求”而乐。随着身体美学的发展,在对这几种观点进行总结论述的基础上,今天可以从身体美学的角度对他们为何而乐提出新看法。身体本身就具有最自然的、欲望的话语,人本能的会产生七情六欲,所以身体有天然的对“乐”的欲望,这种欲望指明个体追求和感受快乐的方向和范围。所以谈论孔子与颜回之乐,在考虑精神、境界之外还必须重视他们身体感受。
    • 耿国彪
    • 摘要: 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人总是有意或无意的寻找心中的远方,让自己的心灵有一片诗意栖居之地。中国古代园林讲求“诗情画意”的审美境界,特别追求情景交融的意境美,从而形成鲜明的艺术风格。现代的城市园林则首先强调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有着优美的环境和良好的生态服务功能;其次具有诗意栖居的美学价值,体现在蓝绿交融之美、城市风貌之美和公园形态之美,让市民享受生活。
    • 杜岩
    • 摘要: 林散之是20世纪书法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的草书空灵飞动,其特有的笔法将书法审美带入一种新的审美境界。世人尽知其草书,对其临作经常提及,但对其临帖的思想观念却极少有人论及。现结合其大量临作及《笔谈书法》和《江上诗存》中谈及的书学思想,对其临古观念进行梳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