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意识
宇宙意识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31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绘画、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306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014篇;相关期刊233种,包括求索、文史知识、商丘师范学院学报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第三届世界儒学大会、国际儒学论坛·2009、第七届海峡两岸先秦两汉学术研讨会等;宇宙意识的相关文献由296位作者贡献,包括康怀远、韩敬伟、冯晓等。
宇宙意识
-研究学者
- 康怀远
- 韩敬伟
- 冯晓
- 凯文.德拉图尔
- 卢阳
- 吴晟
- 姜文振
- 尹迎君
- 张应中
- 张泽鸿
- 张路安
- 成中英
- 朱良志
- 李天道
- 李小宁
- 李新
- 杜涯
- 杨匡汉
- 武慧
- 王守国
- 秦光德
- 程丽芳
- 罗一平
- 郝延涛
- 金丹元
- 陈新华
- 马汉广
- 丁梦周
- 东弓
- 东篱
- 严行健
- 于爱香
- 于雪棠
- 付晨阳
- 任玲
- 伊甸
- 何永康
- 佘军
- 佘志超
- 侯昕燕
- 俞兆平
- 倪红梅
- 储江
- 公傲
- 冯尚
- 冯爱琳
- 冯珍舟
- 冯良方
- 刁生虎
- 刘仲林
-
-
霍军
-
-
摘要:
《春江花月夜》是唐诗中颇负盛名的佳篇。闻一多先生将其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唐诗杂论·宫体诗的救赎》)。但闻先生并没有给出详细的解说。各种评述多以疏通串解诗句本身为己任,很少触及它独特的抒情视角——站在整个人类立场上,对一轮晈月给所有人带来的丰美情感所发出的浩大感喟。人们常说这首诗中有"宇宙意识",但往往只限于对开头那几个问题的赞叹,却难得由此触及蕴涵全诗抒情中的"人类情怀"。这原本是张若虚最富有突破性的领悟。
-
-
杨小荻
-
-
摘要:
小库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OO杨小荻的演讲“比小说更神奇”,通过柏拉图的《洞中寓言》引出“意识何为”这一经典哲学话题,随后讨论了波粒二象性干涉实验以及物理学家罗杰斯的宇宙意识,即认为人类意识、宇宙意识、人工智能意识本质在于探寻世界本质。在随后的演讲中,杨小荻提出目的与意识、AI的意识,强化智能(IA)的概念,阐述了IA认知建立的逻辑流程,并最后还分享了AI在建筑项目中认知学习的强化过程,以及其在城市肌理预测、形体生成和立面分形处理等方面具体应用。
-
-
刘仲林
-
-
摘要:
本文中的问题意识是建立在中国哲学的基本哲学问题意识上的,从中提炼出四个基本审美问题意识,分别是本体意识、宇宙意识、工夫意识、境界意识,建构一条根本线索,用以分析与中国文化根本价值观密切联系的刘熙载书法审美辩证思想的主要问题和主要特征。以下从书法技法论、书品书家论、书法风格论、儒道禅文化四个方面讨论其体现的基本审美问题意识。
-
-
宗白华
-
-
摘要:
大化流衍,一息不停,方以为“至”,倏焉已“去”,云“至”云“去”,都是名言所执。故飞鸟之影,莫见其移,逝者如斯,不舍昼夜。孔子传上之叹,桓温摇落之悲。卫琳的“对此茫茫不觉百端交集”,王孝伯叹赏于古诗“所遇无故物,焉得不速老”。晋人的这种宇宙意识和生命情调,以由乐广把它概括在辞约而旨达的析理中了。
-
-
公傲
-
-
摘要:
李白与月似乎密不可分,月成就了李白,而李白也成就了月。文章从化月、醒月、醉月、弄月四个方面,感受李白与月的奇妙关联,分析月意象的逐步发展,探究月色下的独特心境。
-
-
杨靖雯
-
-
摘要:
英美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法割裂了作者、读者以及作品三者之间的关系,跳脱出传统诗学的框架,倾向于对文本语言与形式的分析,并以此突出文本的个性.郑敏的《金黄的稻束》在文本细读中呈现出三种反差特征:亮与暗的色彩反差;近与远的场景反差;实与虚的物象反差.这三种反差特征保留了诗意的想象空间,平衡了诗中感性的诗情与理性的诗思,在意象的跳跃以及新奇的联想中完成了生命体验向生命哲思的转化,"金黄的稻束"最终以母亲的伟大生命形象完成了它的象征使命.
-
-
马汉广;
杨雪莹
-
-
摘要:
宇宙意识的建构,是当前网络玄幻文学一个新的话语生长点,也是玄幻文学能得到认同和正面评价的核心所在,并应该在发展中不断发扬光大.本文具体讨论了玄幻文学的缘起、内涵,及在当下语境中具有的作用,强调其具有的宇宙意识的核心就在于超越,超越我们生存的狭小的地球时空,超越地球的自然法则,也超越人类的人文价值规范,把整个宇宙作为自己的生存境遇和生活舞台,来为自己定位.
-
-
陶月艳
-
-
摘要:
“宇宙意识”在唐朝诗人的创作中十分重要,它的出现往往能将诗人的作品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再抬高一个层次。无论是李白的《蜀道难》还是杜甫的《登高》,又或者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宇宙意识”都可以作为分析他们作品的切口。李白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杜甫评价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在唐代以诗著称。本篇文章旨在以“宇宙意识”分析诗人李白的具体诗作,从而揭示“宇宙意识”与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以及夸张手法的联系。
-
-
姜寿田
-
-
摘要:
宗白华曾以西方近代哲学“生命情调”与“宇宙意识”来表达他对魏晋风度的赞美,认为生命情调与宇宙意识只有在表现出人的自觉与文的自觉的晋人那里才得以体现。“这种精神上的真自由、真解放才能把我们的胸襟像一朵花似的展开,接受宇宙和人生的全景。”可以说,它构成令后世艳羡、神往不已的魏晋风度精神体系的核心。
-
-
-
西蒙娜.德拉图尔;
凯文.德拉图尔
- 《国际儒学论坛·2009》
| 2009年
-
摘要:
本文考察本心以及与本我交流的问题,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具体地与宇宙或者本体联系起来,这一状态可以描述为宇宙意识。同时,本文还就如何与本心取得联系,或者更准确得说,重新取得联系,以及这样做对人的状态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
-
-
沈亚丹
- 《“文学与形式”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年会》
| 2010年
-
摘要:
汉语声调及发音方式在不同历史时期千变万化,在不同地域也千差万别,而永明声律将之归纳为四声,这种归纳具有一定虚拟性;四声说以及后来成熟的诗歌声律不仅是诗歌的审美规范,同时更是中国文化独特宇宙观的反映:本于无、应于物,平仄象于阴阳,四声同于四时.诗歌格律通过四声、平仄、对仗等声音要素建立起特定秩序,通过它,万象便尽可得之于心,应之于手;而以文字鼓动阴阳,以平仄对仗的运作天地四时,这正契合了中国丈人"内圣外王"这一遥不可及的梦想.汉语声律的严格和完备,使得汉语写作不仅仅关乎于文字,不但满足了诗人表达的欲望,也使得他们体会到创世的快感.
-
-
-
-
-
-
-
-
-
-
-
- 国家航空工业公司
- 公开公告日期:2000-01-26
-
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宇宙飞船用的天线反射器,以及具有这种反射器的宇宙飞船。根据本发明构造的所述反射器包括一个径向狭槽(2),而且在所述反射器(1)呈折叠状态时,所述径向狭槽(2)的相对两边(2A,2B)以下述方式相重叠,即使所述反射器至少呈接近圆锥形的形状,以使能够沿垂直方向与宇宙飞船(8)相吻合地设置在所述的火箭外壳(7)之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