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的相关文献在1957年到2022年内共计276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2755篇、会议论文13篇、专利文献172篇;相关期刊1103种,包括语文学刊、北方文学(中旬刊)、俄罗斯文艺等; 相关会议13种,包括新媒体时代艺术研究的新视野第一届会议、2014年上海市研究生学术论坛、2013首届世界农村和农民论坛等;象征主义的相关文献由2558位作者贡献,包括李国辉、陈希、王泽龙等。

象征主义—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2755 占比:93.71%

会议论文>

论文:13 占比:0.44%

专利文献>

论文:172 占比:5.85%

总计:2940篇

象征主义—发文趋势图

象征主义

-研究学者

  • 李国辉
  • 陈希
  • 王泽龙
  • 龙彼德
  • 张晓辉
  • 汪介之
  • 王玥
  • 郑体武
  • 高昆
  • 付宁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宋波
    • 摘要: 在19世纪20年代茅盾较早提倡了象征主义文学在中国的译介和创作,但其着眼点是在象征主义文学是否有利于社会变革等社会功用方面的。对此,谢六逸在借鉴日本评论家厨川白村相关评论的基础上,结合文艺自身发展规律,提出了相反的主张。通过中日文对读发现,谢六逸的文章基本上是对厨川白村文章的翻译。从翻译方法来看,谢六逸的译文侧重于移译。从译文质量来看,谢六逸的译文大致上是传达了原文意思的,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一方面体现出谢六逸试图通过移译来引进日本文论用语的努力,同时也反映出中国现代文学理论语言的相对匮乏。
    • 宋波
    • 摘要: 在19世纪20年代茅盾较早提倡了象征主义文学在中国的译介和创作,但其着眼点是在象征主义文学是否有利于社会变革等社会功用方面的.对此,谢六逸在借鉴日本评论家厨川白村相关评论的基础上,结合文艺自身发展规律,提出了相反的主张.通过中日文对读发现,谢六逸的文章基本上是对厨川白村文章的翻译.从翻译方法来看,谢六逸的译文侧重于移译.从译文质量来看,谢六逸的译文大致上是传达了原文意思的,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这一方面体现出谢六逸试图通过移译来引进日本文论用语的努力,同时也反映出中国现代文学理论语言的相对匮乏.
    • 文学武; 周雅哲
    • 摘要: 法国是许多现代艺术和文学新潮的起源地和大本营,法兰西文学在近现代世界文学版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对其他国家的文学产生过重要影响。中国京派文学批评中的法兰西文学元素主要集中在印象主义、象征主义和纯诗这几个方面。京派文学批评家一方面把其放置在法兰西文化的渊源中追溯其文化形态和精神特征,论证了其在世界现代文学中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又在中国本土的文化语境中结合文学现实进行较为科学的阐释,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寻找合适路径。这种对外国文学元素的吸纳不仅使京派文学批评颇具开放和先锋的姿态,也使批评家最终形成了富有个性的批评格局和宏大气象。这对于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当今时代而言,仍然不失为一面镜子。
    • 李国辉
    • 摘要: 法国文学从古典主义时期到18世纪末期,基本上使用的是理性的结构模式,这种模式关注语言的陈述功能。19世纪以来西方文化界普遍对自我有了新的认识,旧有的理性的结构模式在很多文学家看来,已经无法适应复杂的、深奥的自我意识。法国象征主义理论家威泽瓦利用瓦格纳的交响乐形式,一方面建议把文学变成无意识的音乐,这带来了非理性的结构模式,另一方面主张理性的结构模式与新的非理性的结构模式的综合。马拉美和迪雅尔丹分别在诗和小说中实验了这种综合的做法。交响乐不仅带来象征主义文学结构模式的嬗变,而且让新的模式成为整个西方现代文学的原型。
    • 池佳遥
    • 摘要: 仅用痛苦和不受控制的幻象是无法解读文森特·梵高,是不切实际的。文森特是一个很容易激动的人,同时也是一个一直在做思想斗争的极有逻辑头脑的人。他不仅仅是个冥想者,更是一个行动派,将头脑中迸发的论辩逐步在画面中展现。在他的画面中,是对自然的怀抱,是对真实世界的揭露,是对情感的表达。
    • 张沐阳
    • 摘要: 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土地一直被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资料来进行分析。但在“产区”概念被一再炒作的当今农产品交易市场,土地在作为生产资料之外,承担了更多的文化、经济与政治的象征意义。这样的象征意义,在市场的包装下同农产品的品质产生了紧密的联系,并极大程度地影响了农产品市场的价格体系。本文通过对浙江省临海市蜜橘交易的经验材料进行分析,揭示了文化、经济与政治的象征意涵如何附着于土地之上,并以土地概念为载体进入市场,从而呈现了“物”如何与人事混融的行动过程。并提出了审视土地在农业生产中作用的新视角。
    • 芦淳; 郜元宝
    • 摘要: 在《药》中,鲁迅创设的人血馒头既是推动情节发展的齿轮,又是隐喻“革命”的意象,承载了双重功能。通过这种双重性,他顺利地把个体层面治痨病的药——人血馒头转换为象征层面治疗国家民众顽疾的“药”——为革命所作的牺牲。输血的失败意味着华、夏两个血脉相连的群体整合的失败,从而自然形象深刻地揭示了辛亥革命没有催生民众的国家意识——臣民还不是国民。
    • 龚之允
    • 摘要: 高更艺术的魅力,既源于艺术家离经叛道的艺术实践,也与其矛盾丛生的造型语言息息相关。高更自认为是一个远离欧洲现代文明的纯粹者,另一面却一直制造着一种与现实状况并不相符的个人形象,以达到引领艺术方向的目的,以实现其艺术大师的理想。本文将围绕文明衍进、前卫趋向和自我认知这三个方面的矛盾,讨论高更对"人"与"相"的认知和表达,希望能够解答其艺术理念中隐秘象征的内核。
    • 李国辉
    • 摘要: 瓦格纳的音乐美学因为对梦幻的关注,吸引了自波德莱尔以降的象征主义诗人,这种音乐美学推动了象征主义的音乐转向。瓦格纳的音乐的立脚点在乐音及其组织,而象征主义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它对感应世界的强调,对理性语言的运用,对形象组织的创造,使象征主义诗人无法真正采用音乐的做法,而不得不创造新路.象征主义诗人将音乐的概念抽象化,发展出象征的音乐、情感的节奏的理论,具体来看,这分别表现为形象的暗示作用,以及形象、印象的自然流动:,虽然象征主义的音乐转向不同于瓦格纳的模式,但是瓦格纳的理论仍旧是它的主要参照。
    • 亚思明
    • 摘要: 路也的诗歌写作好比落到纸面上的思绪的漂泊,与地理意义上的步履书写构成互文关系,漫游随即升华为一种隐喻,延续着诗意的追寻。其自然诗学并非字面上的“自然的诗学”,而是以超验主义为哲学根基,好比自然与人之间的诗学辩证法,通而为一,互为参照。通过观察自然,并正确阐明外部世界的“理”与“文”,也就实现了自我认知,探索宇宙人生的终极真理。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