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诗
纯诗的相关文献在1988年到2022年内共计182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2篇、专利文献31563篇;相关期刊145种,包括社会科学、社会科学辑刊、青春岁月等;
纯诗的相关文献由161位作者贡献,包括王辉、王玥、高蔚等。
纯诗—发文量
专利文献>
论文:31563篇
占比:99.43%
总计:31745篇
纯诗
-研究学者
- 王辉
- 王玥
- 高蔚
- 吴投文
- 文学武
- 李海燕
- 章亚昕
- 陈国恩
- 陈太胜
- 陈旭光
- 于阿丽
- 刘静
- 周雅哲
- 张冰月
- 张天男
- 张洁宇
- 彭亚茹
- 李显鸿
- 李超
- 枣红马
- 王四四
- 田源
- 白杰
- 罗振亚
- 许霆
- 赵小琪
- 邵燕祥
- 邹敏
- 颜同林
- 马永波
- 丁歌
- 仲雷
- 任秀蓉
- 伊宁
- 何思妤
- 何锡章1
- 佘丹清
- 余娉
- 刘天宇
- 刘忠
- 刘玉峰
- 刘玉洁
- 刘祥安
- 刘继业
- 刘金华
- 南帆
- 古远清
- 叶世祥
- 吕进
- 吴世永
-
-
吴昊;
张颖
-
-
摘要:
有关“朗诵诗”概念合法性的讨论,是20世纪前半叶中国现代诗朗诵理论的焦点之一。针对此问题,“纯诗”论者与“大众化”论者有着不同的见解,在“大众是否能够接受诗歌朗诵”这一问题上,两者观点也不一致。但在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背景下,许多曾经的“纯诗”论者,如朱自清、李广田等,逐渐意识到诗歌朗诵在“传播—接受”方面的功用,并认为诗歌朗诵是将“个体世界”与“公众世界”结合在一起的重要途径。在20世纪40年代末的诗歌理论家看来,诗歌朗诵已经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读”与“听”,暗含着一种声音的“政治”,指向现代诗的公共性。同时,诗歌朗诵也是现代诗自我更新的一种方式。
-
-
文学武;
周雅哲
-
-
摘要:
法国是许多现代艺术和文学新潮的起源地和大本营,法兰西文学在近现代世界文学版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对其他国家的文学产生过重要影响。中国京派文学批评中的法兰西文学元素主要集中在印象主义、象征主义和纯诗这几个方面。京派文学批评家一方面把其放置在法兰西文化的渊源中追溯其文化形态和精神特征,论证了其在世界现代文学中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又在中国本土的文化语境中结合文学现实进行较为科学的阐释,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寻找合适路径。这种对外国文学元素的吸纳不仅使京派文学批评颇具开放和先锋的姿态,也使批评家最终形成了富有个性的批评格局和宏大气象。这对于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当今时代而言,仍然不失为一面镜子。
-
-
枣红马
-
-
摘要:
引论:纯诗,它的诗学本质是境界的追寻法国的后期象征主义大师保尔·瓦雷里在他的《纯诗》这篇诗论里探讨现代主义诗学时,提出了纯诗的诗学理念。他认为,“纯诗事实上是从观察推断出来的一种虚构的东西……也许说‘纯诗'不如说‘绝对的诗'好……这是对于由语言支配的整个感觉领域的探索。”“它倾向于使我们感觉到一个世界的幻象,或一种幻象。”“这样解释以后,诗的世界就与梦境很相似,至少与某些所产生的境界很相似。”但是,由于他对语言、思想、意义的实用主义的过度担心,因而认为“‘绝对的诗'的作品不可能存在。”他进一步解释说,“纯诗的概念是一个达不到的类型,是诗人的愿望、努力和力量的一个理想的边界。”[1]
-
-
枣红马
-
-
摘要:
引论:纯诗境界,具有深厚而广阔的理论加持。瓦雷里提出的纯诗和纯诗境界,不但具有可操作的应用性,又具有广阔前景的理论性。从世界性的研究状况来看,它确实显示了诗学的人文学科的科学性。在《纯诗境界论》中,我主要是在诗学实践的层面上探索纯诗的境界,而在这篇“再论”中,则主要在诗学理论的层面上探索纯诗的境界。既然纯诗境界具有诗学理论的科学性,那么,它必定具有内在关系密切的心理学和哲学的理论加持,而且,随着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多学科的融合性和跨界性,更是扩展了心理学和哲学的研究思路,也为纯诗诗学的理论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思想方法。比如,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博士从现代科学中寻找哲学寓意。
-
-
程文
-
-
摘要:
李商隐的心灵特质是纯中国的,然而他的创造却是通世界的。惊艳的藻采、繁富的意象、深藏的情脉、含蓄隐晦的表达方式、朦胧闪烁的艺术境界,是对他充满憾恨的心灵世界的补偿。而他朦胧晦涩的风格,是防止那些强行侵入他的诗的志趣不同者所采取的保护主义。他是晦涩的诗人,但不是复杂的诗人;是感伤的诗人,但不是厌世的诗人;是至爱的诗人,但不是自我的诗人。从本质上讲,他并未违背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原则。
-
-
夏可君
-
-
摘要:
从新文化运动和所谓的白话文革命以来,现代汉语的诗写作从来就并非单纯的纯诗行动,它一直承担着来自于诗艺写作“双重纠正”的责任:要么是诗艺艰难地去纠正生活,要么是诗艺不得不去纠正自身,当然有着所谓的生活纠正诗艺的时刻,但那就是灾难,无论是战争的直接暴力还是文化革命的暴力,无论是身体的欲望宣泄还是庸俗时代的格调下降,都恰好更为需要诗艺再一次去彻底纠正它们,这才体现诗艺的自身法则。
-
-
王继国
-
-
摘要:
海子,一个被冠以多种头衔的诗人,一个早逝却“多产”的诗人。在从事诗歌创作的短短几年内,他不仅创作出了两百余首优秀的抒情短诗和长诗,也写下了为数不多却意义深远的诗学文论。这些作品不仅显示出海子独到的诗艺,也从文本方面记录了海子独特的诗学追求。海子的诗学追求是动态、多向而具有开创性的,他醉心于纯粹的自然描写,也倾心于“实体”的自我表达,又“迫不得已”地追寻“大诗”的召唤。海子的诗学追求虽“受难”却“幸福”,他孜孜不倦地探求,也成就了他的诗歌,把读者带入一个诗性荡漾的理想世界。
-
-
杨靖雯;
吴投文
-
-
摘要:
“纯诗”与“元诗”作为中国现代诗歌的两种本体写作最终都指向语言。随着“元”意识的显露,语言从诗歌创作中的受动地位转向了支配地位,改变了传统诗学中“诗人言说”的路径,发挥了“语言言说”的能动作用。同时,纯诗的绝对性质及其疏离现实的主张增加了纯诗的虚无性,而元诗专注于词与物之间的关联,给“诗与现实”这一古老问题提供了可践行的应对策略,成为了抵达纯诗之境的一种有效写作方式。中国语境下纯诗写作的现代性主要集中在现代主义诗歌写作技法上,元诗写作更强调“写者身份”的自觉,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纯诗写作的创造能量。纯诗与元诗呈现出共向、分歧与融合的复杂关系。张枣的元诗写作以一种新的“写者姿态”承继了对现代性的追寻,并在语言本体追问与当代诗人的身份危机中融入了现代性的反思内容。
-
-
阴玥
-
-
摘要:
相对于中国传统美学中“文以载道”的文艺工具论和功利主义思想 , 王国维更加突出艺术自律的美学观念。他的美学思想深刻而丰富 , 其核心便是艺术自律。王国维的这一文学观念影响了后世的许多人,本文从纯诗、美育和新启蒙时代的文学三方面论述王国维纯文学观念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