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雷里
瓦雷里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176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76篇、相关期刊103种,包括读书、中国诗歌研究动态、外国文学研究等;
瓦雷里的相关文献由159位作者贡献,包括柏桦、伊宁、程抱一等。
瓦雷里
-研究学者
- 柏桦
- 伊宁
- 程抱一
- 龙彼德
- 刘翔
- 刘静
- 卞之琳
- 唐湜
- 庄晓明
- 张曙光
- 李敏杰
- 杨薇
- 瓦雷里
- 袁可嘉
- 许淇
- 陆文綪
- 陈超
- 马永波
- 黄湘
- T.S.艾略特
- W.H.奥登
- monica
- 丁少颖
- 丰昀
- 于海斌
- 于长飞
- 伊夫·博纳富瓦
- 余峥
- 余衔
- 侯山河
- 兰佩杜萨
- 刘晖
- 刘涛
- 刘炳临
- 刘硕良
- 刘颖思
- 北岛
- 华莱士·史蒂文斯
- 古欣
- 向阳
- 吴思敬
- 吴晓东
- 周建平
- 周瓒
- 周颐
- 威尔伦
- 安歌
- 安理
- 张亮
- 张北鸿
-
-
枣红马
-
-
摘要:
引论:纯诗境界,具有深厚而广阔的理论加持。瓦雷里提出的纯诗和纯诗境界,不但具有可操作的应用性,又具有广阔前景的理论性。从世界性的研究状况来看,它确实显示了诗学的人文学科的科学性。在《纯诗境界论》中,我主要是在诗学实践的层面上探索纯诗的境界,而在这篇“再论”中,则主要在诗学理论的层面上探索纯诗的境界。既然纯诗境界具有诗学理论的科学性,那么,它必定具有内在关系密切的心理学和哲学的理论加持,而且,随着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多学科的融合性和跨界性,更是扩展了心理学和哲学的研究思路,也为纯诗诗学的理论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思想方法。比如,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博士从现代科学中寻找哲学寓意。
-
-
李海鹏
-
-
摘要:
一、纳蕤思神话、现代主义与“语言本体之镜”在西方诗歌的原型意义上,“镜子”母题可追溯到那喀索斯(纳蕤思)临渊照影的神话。1890年12月,法国人瓦雷里与纪德同游蒙彼利埃植物园中的水仙墓^(①),前者写下了长诗《水仙辞》,后者写下了诗化散文《纳蕤思解说——象征论》,后在1920至1930年代,经由梁宗岱、张若名、卞之琳等人的译介,纳蕤思神话对19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人们在理解自我、语言、诗歌及其相互关系等问题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水中的影像,象征了超越现实世界之后所抵达的艺术乐园;对艺术乐园的抵达,需要诗歌临渊自照,在对自我影像合目的性的沉思中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结构。
-
-
-
-
-
-
-
臧棣1
-
-
摘要:
一首诗如何开始,仿佛有很多说法。年纪相对青春时,我们通常会觉得,一首诗只有始于青春的冲动,才没有辜负诗的激情。诗会始于激情吗?如果诗始于激情,那么,合理的期待就是,诗会终于理智。这一心理过程,至少看起来很春华秋实。诗的激情,近乎春花的绽放;而表达的理智,则对应于沉甸甸的金色果实。很多时候,我们甚至倾向于一种本质的辨认:没有激情,就没有诗歌。至于何为诗的激情,它能否全然呈现在诗人的生命激情之中,似乎来不及思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