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诗学理论

诗学理论

诗学理论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441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文学理论、世界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35篇、会议论文6篇、专利文献5574篇;相关期刊291种,包括北京社会科学、新华文摘、齐鲁学刊等; 相关会议6种,包括中国现代文学新史料的发掘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暨“新中国美学六十周年”全国学术会议、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四届学术年会等;诗学理论的相关文献由447位作者贡献,包括朱学东、欧造杰、王军等。

诗学理论—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435 占比:7.23%

会议论文>

论文:6 占比:0.10%

专利文献>

论文:5574 占比:92.67%

总计:6015篇

诗学理论—发文趋势图

诗学理论

-研究学者

  • 朱学东
  • 欧造杰
  • 王军
  • 王英志
  • 蒋晓涵
  • 赵康
  • 俞兆平
  • 刘波
  • 吕进
  • 吴井泉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枣红马
    • 摘要: 引论:纯诗境界,具有深厚而广阔的理论加持。瓦雷里提出的纯诗和纯诗境界,不但具有可操作的应用性,又具有广阔前景的理论性。从世界性的研究状况来看,它确实显示了诗学的人文学科的科学性。在《纯诗境界论》中,我主要是在诗学实践的层面上探索纯诗的境界,而在这篇“再论”中,则主要在诗学理论的层面上探索纯诗的境界。既然纯诗境界具有诗学理论的科学性,那么,它必定具有内在关系密切的心理学和哲学的理论加持,而且,随着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多学科的融合性和跨界性,更是扩展了心理学和哲学的研究思路,也为纯诗诗学的理论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思想方法。比如,美国物理学家卡普拉博士从现代科学中寻找哲学寓意。
    • 林海
    • 摘要: 陈师道不仅是杜诗的优秀学习者,而且提出了一套较为可行的学杜方法:杜诗“无不有”、“有规矩”故可学;指出善学者不可满足于窃取杜诗的语句,而应该“体其格”“高其意”“炼其字”,句法要“简而工”;黄庭坚学杜得法而不为杜,乃善学杜诗者,故学诗当先学黄而后学杜,以求“各自成家”。陈师道的学杜理论全面、深刻、系统,是宋代杜诗学非常重要的贡献。
    • 刘云丽
    • 摘要: 诗歌发展至现代,体裁及风格已呈多样化发展,艺术价值也都达到了很高的标准。但同时,诗歌创作又表现出了形式发展停滞和内容取材狭隘化的趋势。这主要受几个原因的影响:一方面,近现代以来,我国的诗学理论并未形成一个整体性、系统性的理论体系;另一方面,对诗学理论的建构及应用缺乏当代意义,导致传统诗学思想与现在文艺理论建构相背离,没能形成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诗歌的模仿写作是基于诗歌的体裁形式、选材内容、选题主旨及意象的共性所进行的创作。当写作者没能突破思维定式,而忽视诗歌创作中意象及情感文字的特性应用.
    • 周晓宇
    • 摘要: 中宗朝已开始将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视为一个文学群体,并称四人为“四杰”“四才子”,包括四杰在内的时人虽有就排名问题进行讨论,但较为零散,未成定论。自宋以降,“王杨”“卢骆”多两两组合排列,后或因“平前仄后”的发音习惯确定为“王杨卢骆”。受张说、刘肃杜撰的“裴行俭评四杰”一事影响,唐、宋多有因“重器识而轻文艺”的选官标准轻薄贬低四杰的情况。杜甫最先从诗文批评的立场为四杰正名,将四杰视作唐代文学发展历程中承前启后的关键一环。随着古人对诗文发展阶段的认识不断深入,王、杨、卢、骆四人上接齐梁传统、下启盛唐气象的文学观念以及写作实践逐渐得到挖掘、认可,四杰最终成为与沈宋、陈子昂并肩的初唐文坛代表人物。
    • 郑佳琳
    • 摘要: 本文考察五言排律在诗学理论层面的阐述历史。唐人对五排诗体的理论阐述总体处于隐而未发的状态,惟有元稹对长篇律体在创作动机、艺术优长及缺陷等方面的特点有比较精当的表述,推杜甫五排为典范并触及“铺陈排比”这一艺术核心。宋代诗论家如叶梦得、张戒、杨万里、刘克庄等,在诸诗学范畴之下探讨长篇诗歌在诗法、诗风、题材功能及内在原理等多方面的特点,其论述对象虽不特指长篇近体,却对五排诗体理论的深化有重要影响。元代李存、杨士弘的唐诗选本,关注到以御制、试帖或应制台阁等为主的初盛唐五排,促使五排在诗学理论上的阐述重心向审评源流正变问题转移。明代高棅的《唐诗品汇》兼取前代提出的“铺陈排比”与“应制台阁”两个五排诗体艺术核心,重新论定了唐代五排的体制正变和艺术特色,并对五排在唐前的溯源问题提出独到见解,从而使五排在诗体理论上的阐述趋于成熟。此后,明清诸诗论家在高棅的基础上,围绕渊源和流变两方面问题展开论辩,持续深细地完善着五排诗体理论的阐述历史。本文最后一部分,则从渊源和原理两个角度,探析将“排律”作为该诗体的通用名目的合理性所在。
    • 金城雪
    • 摘要: 自亨利·列斐伏尔在《空间的生产》一书中开空间诗学批评的先河以来,各种对文学文本的空间解读纷至沓来,空间和社会、权力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为文学研究者所关注,随之掀起一股探索空间诗学理论的热潮。安东尼·伯吉斯(Anthony Burgess)作为英国当代著名小说家、评论家和文学家,其作品多以战后英国城市为背景,以对现代空间的探索与建构呈现道德、权力和身份认同等多重议题,为小说的情节发展、人物形象展现、社会问题揭露提供了有效手段。
    • 张晓希
    • 摘要: 诗歌是我国最早出现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中国文学中发展最为充分的体裁。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出现了很多著名诗人、优秀作品以及研究诗歌的理论著作。这些诗学理论沿着古代海上丝绸之路,通过遣隋使、遣唐使、遣明使等传入日本,对日本文学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日本诗话通过对中国诗学理论的吸收、消化和创新,最终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诗话体系。
    • 路华
    • 摘要: 分析研究了我国现代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家朱光潜先生的诗学理论,探索了其诗学理论中语言学观点的体现,认为朱光潜先生无论是对诗所下的定义,还是对诗的节奏音律的探讨、对当时新诗误区的批判,都和他强调情感思想与语言辩证统一的语言言意观保持一致,而他对诗的难易的讨论则是与其语言言意观中论述语言文字关系的观点相吻合。
    • 杨丽花
    • 摘要: 以"绮错婉媚"为特征的"上官体"是初唐宫廷诗坛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其生成与流行并非某种单一力量促成.要全面考察"上官体"形成的深层动因,必须结合唐代初期政治文化思潮嬗变及文士群体崛起等广阔的社会历史背景;同时不能忽视诗歌发展的内在规律,从上官仪对传统宫廷诗歌创作的突破和超越以及自身诗学理论的建构等方面,做深入细致的考察.
    • 路华
    • 摘要: 分析研究了我国现代学贯中西的学术大家朱光潜先生的诗学理论,探索了其诗学理论中语言学观点的体现,认为朱光潜先生无论是对诗所下的定义,还是对诗的节奏音律的探讨、对当时新诗误区的批判,都和他强调情感思想与语言辩证统一的语言言意观保持一致,而他对诗的难易的讨论则是与其语言言意观中论述语言文字关系的观点相吻合.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