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巴赫金

巴赫金

巴赫金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259篇,主要集中在文学理论、世界文学、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247篇、会议论文12篇、专利文献56586篇;相关期刊625种,包括新闻研究导刊、语文学刊、俄罗斯文艺等; 相关会议10种,包括“当代外国文论及其跨文化旅行”学术研讨会暨第七届全国“外国文论与比较诗学研究会”年会、“思想的旅行:从文本到图像,从图像到文本”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等;巴赫金的相关文献由1122位作者贡献,包括曾军、凌建侯、张杰等。

巴赫金—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247 占比:2.16%

会议论文>

论文:12 占比:0.02%

专利文献>

论文:56586 占比:97.82%

总计:57845篇

巴赫金—发文趋势图

巴赫金

-研究学者

  • 曾军
  • 凌建侯
  • 张杰
  • 周启超
  • 王永祥
  • 邢娟妮
  • 孙鹏程
  • 张丽
  • 李薇
  • 王志耕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黄倩雯
    • 摘要: 本文以巴赫金"复调"理论为基础,展现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中男主角罗紘武与自己作为儿子、丈夫、父亲三种身份之间的对话,罗紘武与电影人物所承载的母亲和情人形象之间的对话.这些多层次多角度的对话关系,形成了电影独特的"复调性",彰显了电影的"寻找"主题,突出了人物复杂关系背后的人性与深情.
    • 田源
    • 摘要: 《南方车站的聚会》于2019年上映,由擅长犯罪类型电影的刁亦男执导,讲述了由胡歌饰演的小偷头目周泽农误杀警察后,在重金悬赏下走上逃亡之路,进行艰难寻求自我救赎。这部充满了荒诞、血腥、怪诞的"黑色电影"彰显了暴力美学,影片多处体现了巴赫金"怪诞现实主义"中的"降格""双重性""夸张"等因素。导演精心编织了一个失序的荒诞世界,在这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里,不同的人也面临着不同的艰难抉择。
    • 扈晓燕; 田诗琪
    • 摘要: 麦克劳德的短篇小说《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以七个故事展开对布雷顿角一个家族史的叙述,呈现了矿工、渔夫、往返城乡者等一批底层人物生活的变迁史,反映了苏格兰移民在新的土地上的守望与游离,这使得作品中的人与物在时空变化中具有重要意义。从巴赫金的"时空体"概念来看,小说中的一切都处于时间和空间的动态转换中,因而在道路时空体中,主人公在出发和行走中否定原有的文化传统又重新确认对原有文化的认同感;在城堡时空体中,传统价值观形成一种旋涡,不断将周边的人与物吸附其中,空间不曾发生变化的同时,布雷顿角岛民却不断拓宽着生命的长度;而在田园诗时空体中,布雷顿角的岛民以只身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空间与时间趋于统一,并形成一种时代因袭的生活模式。
    • 王冠; 范艳雪
    • 摘要: 可以说,世界万物都不能离开时空而存在,时空是物质存在的形式,也是艺术存在的形式,如俄国思想家巴赫金的精辟论断:“每次要进入意义领域,都只能通过时空体的大门。”[1]传统的杂技艺术也具有适合其自身的时空维度,以罗列成象,整形乾坤,落户于欣赏者由直观感性的先验形式构成的意识空间中。
    • 王文毓
    • 摘要: 在“巴赫金学”已经成为全球显学的大背景下,王志耕的《俄罗斯民族文化语境下的巴赫金对话理论》一书由“大时间”切入思想层面、由“大文本”切入历史层面、由“大对话”切入文化层面,将巴赫金的“俄罗斯性”作为研究核心,置于俄罗斯本土的大量历史文本语境中进行开垦式解读和原始性审辨,将其对话思想与俄罗斯传统文化现象与思想资源对接起来,揭示出巴赫金对话理论区别于西方现代思想的俄罗斯品格。对目前处于相对停滞状态的巴赫金学做出了突破,开辟出一个新的、有更多生发性的研究空间。
    • 罗益民
    • 摘要: 巴赫金的语言教学法通过把语法现象还原到情境感知来培育出学生的语言个性,让学生学会发出自己的“个人声音”。语言形式的直观性之揭示,以及个人声音作为言语主体及其意识的呈现,均显示出其语言教学法的现象学维度。这种教学法对语文教学甚至文学创作均有独特的意义。
    • 邓伊人
    • 摘要: 动画电影《宣告黎明的露之歌》讲述了一名少年变得坦率的过程,其中设置了人类对人鱼从敌视到接受的边缘性情境,也刻画了一个人鱼与人类消除隔阂的乌托邦。文章借用巴赫金“狂欢”理论阐释汤浅政明在动画世界中塑造的狂欢生活,并对电影《宣告黎明的露之歌》中的亲昵化人际关系的构建及构建意义进行狂欢式解读。亲昵化的产生与狂欢式的世界感受息息相关,人们和世界变得随便而亲昵,这一狂欢化特质渗入电影艺术之中,对于组织整个情节和情节中的种种场面产生重大影响。导演将自身狂欢式的世界感受渗入动画创作中,通过塑造随便亲昵的广场狂欢式话语与自由不拘的民间狂欢式人物,形成特殊的亲昵感,完成情感的宣泄,在动画中构建出乌托邦式的亲昵化人际关系。
    • 马欣
    • 摘要: 《巴赫金对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的影响研究》以鲜明的问题意识,聚焦20世纪60年代至今巴赫金在当代西方的影响轨迹,采用重点人物、理论思潮与核心问题交叉牵引的布局策略,呈现出巴赫金之于西方文学理论影响的多维面孔。
    • 张迎; 李立
    • 摘要: 叶芝面具理论与巴赫金复调理论在思想内核上存在共通性:巴赫金复调理论崇尚作品多重声音的对话性,叶芝所提出的“作者面具”对其多重声音的出现成因存在启发意义。通过具体文本比较叶芝诗作与巴赫金复调理论的来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可得出二者共有的思想价值:戴着不同面具的作者在作品中衍生出不同的人格,不同人格间的对话最终形成复调关系,作者主体性下降,不同声音的争辩延伸了作品的张力,更大限度地展现了人类思想的丰富性,为后世更多形式文学作品的出现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能。
    • 谭学纯
    • 摘要: 三十多年前,学生问起我的读书生活,我将俗谚“宁吃仙桃一口,不尝烂杏一筐”反用为“愿吃仙桃一筐,不尝烂杏一口”——当时只是表明我对话语产品学术含量的看重。随着文化信息密集程度几何级递增,尤其是在“人人都是他自己的话语生产者”①的学术生态中,我更加执于自己的读书理念:远离水煮学术,精读细读能够为自我“立言”注入思想能量的他人“立言”,《巴赫金全集》(以下简称《全集》)属于这样的高品质文献。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