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梦龙
冯梦龙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0年内共计798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信息与知识传播、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92篇、会议论文6篇、相关期刊503种,包括福建江夏学院学报、文学教育、北方文学(下旬刊)等;
相关会议5种,包括中国明代文学学会(筹)第八届年会暨2011年明代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七届学术年会、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语言文学等;冯梦龙的相关文献由667位作者贡献,包括傅承洲、王凌、何悦玲等。
冯梦龙
-研究学者
- 傅承洲
- 王凌
- 何悦玲
- 张开焱
- 李双华
- 李新庭
- 王小岩
- 陈会丽
- 冯梦龙
- 周立波
- 李丽霞
- 田华
- 程慧琴
- 韩青
- 人弋
- 叶艳明
- 吴倩
- 庄群英
- 彭娟
- 徐文翔
- 李静
- 清风慕竹
- 游友基
- 胡中柱
- 范伯群
- 郭灿金
- 陈小培
- 韩亚楠
- 颜廷军
- 亦安冉
- 任崇喜
- 储著炎
- 冯艳
- 刘义青
- 刘召明
- 刘庆胜
- 刘红梅
- 刘艳琴
- 卜今
- 卞云飞
- 周玉波
- 喻莹
- 姚仙
- 孙丽华
- 孙月霞
- 张倓
- 张勇
- 张召鹏
- 张宁
- 徐元勇
-
-
张开焱
- 《中国文学研究》
| 2020年
-
摘要:
冯梦龙小说思想总体上具有哲性特征,他从哲性角度透视小说本体、小说起源、小说文本构成、小说社会功能等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极具启发性和开创性的命题.中国古代小说批评的主要视角,大体由史性视角、哲性视角、文性视角、诗性视角等四种构成,冯梦龙是中国古代第一个自觉而全面地从哲性视角对小说进行理解和批评的文化人.他对小说哲性视角的透视和阐扬,从根本上提升了小说的文化价值和品格,这是冯梦龙小说批评思想的巨大贡献和重要价值之一.
-
-
马甜;
祝东
- 《探索与批评》
| 2020年
-
摘要: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是明代拟话本小说的代表作。据考证,珍珠衫故事在此之前已有文言小说和戏曲流传于世,但是将一千七百余字的文言小说改编为两万余字的白话小说,实属冯梦龙的再创作,在叙事视角、情节结构、叙事时间等方面都表现出对文言小说的超越。作为“三言”的首篇,其艺术和思想成就历来受到学界的重视,冯梦龙灵活娴熟的叙述手法,兼具时代性和超前性的思想内涵,推动了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发展。
-
-
马逸聃;
卓光平
- 《名作欣赏:中旬》
| 2020年
-
摘要:
明末通俗小说家冯梦龙创作的《皇明大儒王阳明先生出身靖乱录》是一部叙写王阳明传奇人生经历的传记小说,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有关王阳明生平事迹的历史小说。冯梦龙以钱德洪编纂的《阳明先生年谱》为依据,用通俗的语言和生动的笔法描述了王阳明明圣学、悟良知、讲知行的三段人生经历,不仅展现了一个充满神异色彩的"三不朽者"形象,同时也对后世的王阳明形象传播产生了很大影响。
-
-
王敏杰;
沈心雨
- 《名作欣赏:中旬》
| 2020年
-
摘要: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采集编纂了《童痴一弄·挂枝儿》《童痴二弄·山歌》两本民歌集,忠实记录了吴地民众的衣食住行和民风民俗,保持了吴歌特有的情调。民歌情感丰富,情景交融,充满浓厚的乡土风情,民歌的语言通俗自然,富有生气,极具艺术表现力。
-
-
彭娟
-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20年
-
摘要:
冯梦龙在《新列国志》的创制过程中,发挥《左传》"借言作断"之法:一方面,将春秋义理融入人物话语,明白显豁地反映历史真相,寄寓是非论断;一方面,借鉴《左传》中"君子曰"的模式,以髯翁、髯仙、史官、史臣等身份进行讽咏,或出以己意,或引经据典,以有诗或无诗的评论,增加内涵与意趣.他力图经史融合,藉由小说实现儒家道德伦理的大众教化,提升了列国小说的品格,确立了《新列国志》在列国小说演进过程中的典范意义.
-
-
傅秋源
- 《新世纪智能》
| 2020年
-
摘要:
文徵明、沈周、郑和、冯梦龙、徐霞客、董其昌……这些在课本中频频出现的历史人物,化身卡通形象带你领略明朝江南风光,会是怎样的感受?7月2日,一款国风模拟经营类手游《江南百景图》上线。这款游戏以明朝时期江南遭遇火灾破坏为虚拟背景。
-
-
董肖肖
- 《炎黄地理》
| 2020年
-
摘要:
如今《白蛇传》已经成为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并与《梁祝》、《孟姜女》、《牛郎织女》并称为中国四大民间传说,凄美的爱情故事在民众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为后来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群众基础。《白蛇传》迅速发展占据市场首位,并在明代冯梦龙的想象中进一步发展人物性格,得到更多表现机会,为白蛇故事的演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在清代《白蛇传》被改造编排成了影视剧,此时白蛇的妖气已被大大削弱,情节与形象更是推陈出新。戏曲以及情节的多样性及创作的独特性征服广大观众。如今《白蛇传》被翻拍成了影视作品深得人心,经过各朝各代的更迭白蛇传最终定型白蛇传讲述了蛇妖和人类之间可悲可泣的爱情故事。
-
-
-
-
-
张开焱
-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第十八届年会》
| 2013年
-
摘要:
关心小说问题的理论家和批评家,都往往要探讨小说的的起源问题,这个问题的意义不仅在于廓清小说的源头,更重要的是表达了他们对当下小说某些重要特征的发现,所谓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命题,内含的正是对历史这种特征与功能的认识.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们怎样追溯和描述小说的起源,其实是与当下怎样认识小说的本质和特征密切相关的.感到惊奇的是,冯梦龙和巴赫金这两个生活在完全不同的时代、国度和文化历史环境中的文化人,在关于小说的起源问题上,竟有某些惊人的相似见解,这些相似见解对思考小说的精神特征和起源极具启发性.指出中西小说起源方面某些相似的文化背景。中国古代小说起源于春秋战国,这个时代,是思想大解放和文体大解放的时代,上古“一道”、“一说”的局面不复存在,与此相关的上古历史叙事的权威性、崇高性和绝对性受到挑战,“多说”、“多道”、多种叙事形式和其它文体形式出现了,并获得了存在的合理性;而西方小说的最早源头也可以追溯到古代希腊,那是一个和中国春秋战国一样具有文化奠基意义的时代,到苏格拉底以后的希腊化时代,远古史诗崇高的文化地位受到挑战,史诗文化已经衰落,多种学说、多种思想、多种叙事形式出现并获得了大发展。这种文化背景为小说的兴起提供了必要的文化条件;小说内在特征的某些相似性。中西小说有很大的差异,这一点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注意到,但另一方面,中西小说也有一些内在的共同性和相似性特征,这些特征会使学者们对它们作出相近或相同的认定;小说在他们的时代已经开始大发展或者已经获得了大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和文学现象,其内在的精神特征和文体特征已经开始形成,这为学者们对它们进行合适研究和概括提供了客观条件;四是他们都对小说有超常兴趣并对小说文化价值有超常认定,这个主观基础在他们对小说起源见解的共同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
-
-
-
- 《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语言文学》
| 2007年
-
摘要:
冯梦龙研究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成果颇丰,但是就冯梦龙戏曲序跋还未见有专门论述.本文拟用文献学、戏曲学、美学与文体学等方法对现存的冯梦龙戏曲序跋进行专门研究.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戏曲序跋中所体现的冯梦龙的戏曲韵律观、戏曲改编原则和以实为美的审美观.同时,就现存的冯梦龙的戏曲序跋文献资料中所存在的问题也予以揭示.
-
-
王蒙
- 《第六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语言文学暨文化学术研讨会》
| 2017年
-
摘要:
明后期,拟宋元话本小说的创作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兴起.冯梦龙在“王学”、李贽“童心说”等思想的影响下整理编写了“三言”,“常中出奇”的美学命题随之诞生.追溯小说发展的历史,“常”派小说与“奇”派小说经历了漫长的更换与演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