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波德莱尔

波德莱尔

波德莱尔的相关文献在1979年到2022年内共计947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945篇、会议论文2篇、相关期刊523种,包括法国研究、读书、青年文学家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首届全国文艺学与美学青年学者论坛、中国文学理论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百年文学理论研究中的中国话语”学术研讨会等;波德莱尔的相关文献由865位作者贡献,包括刘波、郭宏安、柏桦等。

波德莱尔—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945 占比:99.79%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21%

总计:947篇

波德莱尔—发文趋势图

波德莱尔

-研究学者

  • 刘波
  • 郭宏安
  • 柏桦
  • 何云波
  • 叶汝琏
  • 文雅
  • 李宜繁
  • 李珺平
  • 王天翔
  • 程勇真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 梁欣雨
    • 摘要: 20世纪20年代早期,海派作家在唯美—颓废主义的文学思潮的影响下,以“颓加荡”的意趣为旗帜,形成了以“狮吼—金屋作家群”“幻社”“绿社”《真善美》杂志社为代表的文学团体。而在20年代晚期,同样具有强烈唯美—颓废主义色彩及追求感官享乐的新感觉派作家群也渐渐发展成形,在其作品中塑造了风格鲜明的都市形象。本文将主要以波德莱尔作品与新感觉派小说中的都市形象为例,归纳后者在“唯美—颓废”主义思潮影响下书写的都市形象特点,以及与“颓加荡”作家作品中都市形象的部分异同比较。
    • 陈琰枫; 鹿铃声声(图)
    • 摘要: 人们可以通过无数种方式去认识巴黎,一千个人心里也会有一千种巴黎。当我回想起巴黎,心中立马会浮现出一个词:漫步。这是我居住在巴黎时最频繁的一种行为,也是我认识巴黎的一种途径,久而久之还成了巴黎带给我的一种印象和习惯。漫步不等同于散步,与赶路也有差别。它是介乎目的性和无目的性之间的松散状态,或者说是一种姿态:或垂首沉吟,或东张西望,或流连忘返,不紧不慢向目的地移步的姿态。
    • 应道天
    • 摘要: 海子的诗歌创作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法国象征主义先驱波德莱尔病态审美观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审丑”、死亡书写以及城市病态意象的接受与化用上。在中国传统精神文化、原始主义思潮与西方其他审美观念的多重作用下,海子并未被单一的审美取向所限制。他扬弃“审丑”的功利性,强调牺牲、复活与再生,更加注重对“自然—乡村”病态意象的创造,从而在对波德莱尔美学风格的接受过程中产生偏离,孕育出独特的病态审美,展现出中国当代诗歌发展谱系的另一面。
    • 陈坤
    • 摘要: 波德莱尔(Baudelaire)认为:“每种艺术都表现出侵犯邻居艺术的欲望。”电影与游戏作为第七艺术与第九艺术,两者表现出了互相“侵犯”的欲望。这种“侵犯”源自两者间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彼此吸引,催生出位之思,进而走向融合。影游融合已经成为学界和业界的重要研究课题,但是目前相关研究集中于对电影与电子游戏、网络游戏融合的研究,缺乏电影与线下实景游戏融合的研究。如今,以真人密室逃脱游戏为代表的实景游戏发展迅速,已成为风靡全球的新型娱乐方式,并对电影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相关研究亟待加强。
    • 王珂
    • 摘要: 诗歌生态决定诗歌功能,诗歌功能决定诗歌文体。小海是中国当代优秀诗人,也是非常优秀的新诗编辑和新诗研究者。他受波德莱尔的中国传人陈敬容的影响,在江南氛围中形成的个人气质,使他的诗风偏向了现实主义。他创作出的《村庄与田园》《北凌河》《影子之歌》《大秦帝国》等优秀作品为诗歌界所瞩目。令人遗憾的是,他没有完全成为波德莱尔的再传弟子,完成优秀诗人向伟大诗人的飞跃。
    • 李文钢
    • 摘要: 1957年7月,陈敬容在《译文》杂志发表的九首波德莱尔译诗对中国诗坛产生了极大影响。然而,当她将这九首译诗收入1984年出版的《图像与花朵》时,却对文字进行了大幅修改,改动最大的是《忧郁病》一诗。陈敬容1957年的译文以意译为主,使用自然贴切的口语,在基本与原诗对应的前提下适当加入了自己的改造,凭借着一个诗人的语言敏感实现了译诗成诗的目标。1984年的译文则与法语原文的文义对应更严谨了些,但语言风格上更为生涩。力求“符合原作”的自我要求和对译文的不自信,可能是主导了她此番修改的隐秘动机,但效果却不如人意。如何在“符合原作”的基础上,在现代汉语的语境下译诗成诗,而不是成为原作亦步亦趋的准确附庸,是陈敬容此次译文改动带给我们的启示。
    • 文雅; 李梓杭
    • 摘要: 波德莱尔作品中体现的美学现代性具有开创性意义,他从现代审美经验中提取出“短暂”“瞬时”“矛盾”等特点,定义了极具时代意义的“现代性的美”,影响了法国近现代众多艺术家,其中包括后印象主义画家图卢兹·劳特累克。两人分别从诗、画角度,对游离在现代都市各个角落的女性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审视与表现。他们笔下的女性形象既是作者情感的表达、对社会的关照,也是他们独特审美经验的阐发、对传统审美的颠覆与革新。但波德莱尔的女性书写是对充满现代性的诗歌经验的深刻反思,是美学经验与伦理经验相结合的产物,而劳特累克强烈的艺术风格更多是个人情感经验与社会时代相结合的产物。
    • 陈峰
    • 摘要: 戴望舒出生于1905年的浙江杭州,是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因常年患有哮喘病,四十五岁时英年早逝,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缺憾。除了是一名诗人,戴望舒还是一名翻译家,尤其是在欧洲诗歌作品的翻译中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平。戴望舒在翻译波德莱尔的诗集《恶之花》时深受其象征主义影响,又继承和发展了中国新月派、象征诗派的诗风后开始进行象征主义诗歌的创作,逐渐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现代派”象征主义风格,被誉为“现代诗派的诗坛领袖”。
    • 史田田
    • 摘要: 波德莱尔在《恶之花》中对于丑恶赤裸裸的描写与执着,并从中挖掘出特殊的美,用一种另类的美学观为诗歌开辟出一条新路径,使其在现代诗歌史上具有牢不可破的崇高地位。人们不禁惊叹于他的这一创造性构思,但是丑是何以成为美的呢?我们又是如何在那些令人咋舌的丑恶中获取美感的?本文研究了波德莱尔的审丑思想,即丑恶必须经过审视,并加以艺术化,才能见出现代的美来。
    • 范雅文
    • 摘要: 作为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开山诗人,李金发的诗歌作品、诗学观念都表现出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尤其是波德莱尔的影响。这种影响在诗歌创作上主要体现在丑恶的意象、忧郁颓废的情调、怪异的章法以及朦胧的象征手法,彰显了诗人独特的美学追求,以及诗歌以想象、暗示等来表达内心意欲和思想的诗学主张。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