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悲剧美学

悲剧美学

悲剧美学的相关文献在1984年到2022年内共计19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电影、电视艺术、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88篇、会议论文2篇、专利文献450篇;相关期刊136种,包括榆林学院学报、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西部广播电视等; 相关会议2种,包括2007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中国语言文学、2015第十一届全国艺术学年会等;悲剧美学的相关文献由175位作者贡献,包括陈欣、刘韶、卢翘楚等。

悲剧美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88 占比:29.38%

会议论文>

论文:2 占比:0.31%

专利文献>

论文:450 占比:70.31%

总计:640篇

悲剧美学—发文趋势图

悲剧美学

-研究学者

  • 陈欣
  • 刘韶
  • 卢翘楚
  • 张文杰
  • 张艳萍
  • 徐立伟
  • 於玉洁
  • 杨智华
  • 王杰
  • 陈哲君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徐立伟
    • 摘要: 电影《沦落人》包含着非常明确的悲剧元素。“现实的人”在生活中的境遇,包含人作为人所要面对的“存在、本质和发展”等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核心问题。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是探讨《沦落人》悲剧美学的重要路径。《沦落人》中关于“人的存在、本质和发展”等方面的矛盾冲突,所体现的是一种“中国式悲剧观念”。影片在冲突与矛盾的叙述过程中,通过优美的形式表现出了生活的崇高。
    • 李治甫
    • 摘要: 《赵氏孤儿》与《窦娥冤》作为元杂剧的代表,都有着高度成熟的戏剧冲突的程式化模式,即正义与邪恶二元对立的外部冲突与凸显“主人翁之意志”的内部冲突,并且其悲剧模式具有某种共性,即有一种“悲剧原型”。大团圆式的结局方式没有消解元杂剧的悲剧性反而使其悲剧性得以彰显,通过以上探究进而可以挖掘出元杂剧悲剧崇高悲壮的美学意蕴,同时引发对当下存在者进行审美关怀的思考。
    • 李御娇
    • 摘要: 20世纪90年代文学疾病叙事剔除了精神装饰和日常生活的诗意,消解了各种意义与价值,获得了“自由-自在”的民间伦理内核。疾病叙事是民间被外力侵犯、否定和批判的表征,也是多种力量相互抵牾、碰撞和斗争的折射,它承纳和包藏着苦难和艰辛,是弱势的化身。由于某种“隐形结构”的存在,民间疾病形成了自己的“话语系统”,并时刻进行着自我拯救和自我获得的努力,也是韧性的象征。同时,民间疾病颠倒或倒错的叙事策略,又超越了具体道德判断,具有了人本主义与感伤主义生命悲剧美学蕴涵。
    • 余安娜
    • 摘要: 王国维根据叔本华的理论将悲剧分为三种﹕“第一种之悲剧,由极恶之人极其所有之能力以交构之者。第二种由于盲目的运命者。第三种之悲剧,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也,但由普通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黑格尔提出悲剧是“心灵性的差异面产生的冲突”。
    • 李美慧
    • 摘要: 纵观许鞍华导演的电影,可以发现片中人物都曾经深陷矛盾痛苦的境地,然而人与命运的奋力对抗常常迸发出极强的生命张力,形成痛感与力量感并存的悲剧美学。在许鞍华四十多年的从影生涯中,这种悲剧美学的价值落点一直在变化。对《半生缘》《天水围的夜与雾》《黄金时代》这三部许鞍华筹备多年、深刻聚焦女性悲剧的电影进行研究,通过分析三部电影结尾处的三个“背影”的象征意义,提出从以主人公爱人的背影承载情感寄托,到以主人公幼年的背影强调个体命运,再到以主人公扭转背影、正面示人的行为凝结精神力量。许鞍华悲剧美学的价值落点逐渐落归悲剧主体本身,形成显著的、由外而内的流变脉络。
    • 王杰; 向丽
    • 摘要: 乡愁乌托邦这一概念的提出,主要基于对中国审美现代性和中国经验的考察与把握,同时也结合对中国悲剧美学精神的理解而形成。作为一种文化精神与实践,它一方面从过去探寻那些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被破坏了的、但仍具有合理性的社会组织形式和机制;另一方面,它又能够在多重文化叠合的当代语境中酝酿属于未来的力量。乡愁乌托邦与红色乌托邦是中国审美现代性的两个关键内核,它们在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中几乎同时产生,二者互相叠合构成了一个双螺旋结构,蕴藉着巨大的、充满着内在张力的情感空间。乡愁乌托邦规定了审美现代性的“中国性”,红色乌托邦规定着中国审美现代性的社会主义目标,只有将这两者结合起来,中国审美现代性之路才能够基于中国独特的社会历史背景与当代语境通向未来。
    • 徐娟
    • 摘要: 川端康成是日本现代著名的作家,其创作了诸多作品.在他的笔下,生与死,爱与美,体现得淋漓尽致.《雪国》作为川端康成的成名作之一,充分表现了其悲剧美学的内核.其优雅的词句风格,悲伤唯美的文风在日本文坛上是不可忽视的闪耀明珠.《雪国》全文流露出浓郁悲怆感,幽幽寂然地叙述着艺伎追求爱情的无果徒劳,给人一种久久难以纾解的憾然.本文主要从《雪国》的悲剧美学视角出发,分析其中人物生存徒劳、爱情追求、死亡逝去等方面体现的悲剧美,最后拓展到日本文学的悲剧美学,以期为相关研究者和读者提供一些借鉴.
    • 程文
    • 摘要: 李商隐的心灵特质是纯中国的,然而他的创造却是通世界的。惊艳的藻采、繁富的意象、深藏的情脉、含蓄隐晦的表达方式、朦胧闪烁的艺术境界,是对他充满憾恨的心灵世界的补偿。而他朦胧晦涩的风格,是防止那些强行侵入他的诗的志趣不同者所采取的保护主义。他是晦涩的诗人,但不是复杂的诗人;是感伤的诗人,但不是厌世的诗人;是至爱的诗人,但不是自我的诗人。从本质上讲,他并未违背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原则。
    • 雷芳芳
    • 摘要: 电影《霸王别姬》根据李碧华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该电影延续了导演陈凯歌对于民族传统和文化的追求,其风格沉稳大气、追求纯粹。电影成功塑造了“段小楼”、“程蝶衣”、“菊仙”等悲惨角色,反映了历史潮流中小人物的悲剧命运。本文从个体、文化、历史三个层面入手,揭露电影《霸王别姬》中的悲剧性,并围绕悲剧之内在逻辑,深层次剖析影片中蕴含的悲剧美学
    • 张逸鑫
    • 摘要: 王国维先生在中国美学地位不可撼动,其中最为重要的、首当其冲的是其悲剧美学思想,他是中国美学史上提出“悲剧”概念的先驱者。他学贯东西,将近代西方的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融为一体,尤其是将叔本华大师的思想融入到研究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去,是一位集大成的学者。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