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金发
李金发的相关文献在1980年到2022年内共计41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415篇、专利文献308篇;相关期刊259种,包括读书、文教资料、鞍山师范学院学报等;
李金发的相关文献由383位作者贡献,包括王泽龙、汪东发、邓达泉等。
李金发
-研究学者
- 王泽龙
- 汪东发
- 邓达泉
- 阎明俊
- 乌琼芳
- 古远清
- 彭飞
- 游乐
- 管冠生
- 米家路
- 罗振亚
- 代波
- 卞之琳
- 吴晓东
- 吴晟
- 唐海宏
- 唐湜
- 庞琦昕
- 张德明
- 彭永彬
- 方长安
- 李夜平
- 李怡
- 李金发
- 杨迎平
- 潘颂德
- 王红星
- 白杰
- 祝晓耘
- 蔡清富
- 谢君兰1
- 赵凡
- 陆文綪
- 陈厚诚
- 陈宇
- 陶长坤
- 高波
- 黄忠来
- 黄惠民
- 黄钢
- 龙彼德
- 龙扬志
- DING Ying-ying
- WANG Hong-chao
- Л.Е.契尔卡斯基
- 丁勇
- 丁燕燕
- 万龙生
- 上尹
- 丘峰
-
-
台宇娇
-
-
摘要:
李金发作为将法国象征主义引入中国的第一人,其《弃妇》实为旧瓶装新酒,他结合个人经历与时代背景对“弃妇”进行了现代化改写,赋予其现代新意。诗中“弃妇”是糅合了李金发的童年经历、异国漂泊、家国忧思,交织着忧郁与离愁、孤独与无助,不仅具体形象地描写了“弃妇”艰难的生存境况和无助情绪,还是李金发内心世界的外化与具象,更是漂泊海外的弱国子民的辛酸苦楚的真实写照,以及世界上被现实抛掷的个体的现实再现。
-
-
谭谋远
-
-
摘要:
李金发既是诗人也是雕刻家,其诗歌虽是文学作品,却也暗含了视觉性的思维.从意象的经营来看,李金发的诗歌比起文学思维的说明.更近似于视觉思维的概括,由于诗歌缺乏可视的客体.李金发诗歌的视觉性思维需要形象作为与读者沟通的桥梁,但其诗歌中却多是晦涩的形象,造成了读者不易理解的问题.而从李金发在美学上有关同一本源的观点中,会发现他过度抬高创作者的地位,以个人的认知作为同一本源的中心,才是其诗歌晦涩难解的根本原因。
-
-
黄映琼
-
-
摘要:
民国时期由文人收集、整理的客家山歌,是传统客家山歌的代表。其中李金发的《岭东恋歌》收集的山歌数量最多,记录了许多经典的传统山歌,保留了原生态的山歌语言和民俗事象。现在无论是版本的留传、还是内容的解读,都处于濒危状态,必须及时整理和研究。遵循一定的用字原则、利用方言学的研究成果,结合民俗与文化对其进行整理、注释和解读,使山歌更接近原生态、更具研究价值。
-
-
-
范雅文
-
-
摘要:
作为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开山诗人,李金发的诗歌作品、诗学观念都表现出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尤其是波德莱尔的影响。这种影响在诗歌创作上主要体现在丑恶的意象、忧郁颓废的情调、怪异的章法以及朦胧的象征手法,彰显了诗人独特的美学追求,以及诗歌以想象、暗示等来表达内心意欲和思想的诗学主张。
-
-
仇广宇;
徐盈
-
-
摘要:
2016年4月,宜宾学院教师陈晓霞接到了她大学时期的老师、四川大学教授陈厚诚的一个请求:希望她能接手《李金发诗全编》和李金发文集的后续编纂工作。陈晓霞在四川大学中文系读完了本科和硕士,长期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对李金发的诗歌相当熟悉,她也会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解李金发的诗歌。
-
-
叶琼琼;
谷金雨
-
-
摘要:
李金发擅长使用隐喻来建构诗歌,这使他的诗歌结构往往表现为两个特点:一是"意识流"式.他通过内心独白、感官印象的并置与时空转换这三种技巧编织意识流,建构无序化的隐喻结构.二是"双声部".他通过古典与现代、东方与西方等不同的诗学观在立意选材、审美特征以及文体语言等方面的相互牵扯纠结,完成跨时空的双声对话.结构隐喻是李金发诗歌融汇中西传统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其诗歌异军突起、别具一格的原因之一,它为中国新诗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
-
-
彭熙
-
-
摘要:
彼特莱尔一度被誉为象征派诗歌先驱、现代派之奠基者和散文诗的鼻祖,创造了世界闻名的诗集《恶之花》。他的文学作品与创作理论于1919年传入中国,给当时处于五四时期革命中的知识青年带来了文学的一种全新表达手法、思维方式和审美趣味。自此出现了一大批追随者,他们受到波特莱尔文学创作和理论的影响,将其融入到中国新诗当中,创造出具有象征主义的诗歌,从而推动了中国象征主义诗歌流派的产生和发展。文章将从波特莱尔文学思想的传入与发展、波特莱尔文学思想对中国象征派文学的整体影响以及波特莱尔对中国象征主义诗人李金发的具体诗作影响这三个方面来论述波特莱尔对我国象征主义诗歌流派的影响。
-
-
蒋欢
-
-
摘要:
身兼雕塑家与诗人双重身份的象征诗人李金发,受西方象征主义尤其是波德莱尔“应和理论”的影响,巧妙地将绘画技巧与色彩融入诗中,以色传情,用色彩传达自己的主观情感,并通过色彩释放诗歌内容的隐喻功能,衍生出黑夜意象、黄金意象、黄昏意象等,深化了其诗歌的审美深度和广度,创造出充满色彩想象和审美意象的广阔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