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俄罗斯文学

俄罗斯文学

俄罗斯文学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138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世界文学、文学理论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378篇、会议论文4篇、专利文献1719篇;相关期刊596种,包括西伯利亚研究、青春岁月、文学教育等; 相关会议4种,包括中国社会科学论坛(2011·国外中国学)暨“国际视野中的中国研究-历史与现在”国际学术研讨会、2009北京地区哲学专业研究生学术论坛、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第十三届年会等;俄罗斯文学的相关文献由1121位作者贡献,包括汪介之、张捷、刘亚丁等。

俄罗斯文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378 占比:44.44%

会议论文>

论文:4 占比:0.13%

专利文献>

论文:1719 占比:55.43%

总计:3101篇

俄罗斯文学—发文趋势图

俄罗斯文学

-研究学者

  • 汪介之
  • 张捷
  • 刘亚丁
  • 李建军
  • 傅星寰
  • 郑永旺
  • 魏征
  • 王树福
  • 高莽
  • 余杰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王亚民
    • 摘要: 1985—2000年俄罗斯文学在社会转型这一历史大背景下出现了较大的分歧,作家内部思想存在严重的分化和分裂现象,各种文学思想、流派和观点激烈交锋,从文学出版的大狂欢,到后现代主义文学隆重登场后的昙花一现,再到新文学形式的探索和新现实主义文学的悄然兴起。本文对这一时期庞杂的俄罗斯文学现状进行梳理,探究这一时期文学进程中的主要特点,从纷繁复杂的文学现象中探寻并揭示文学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和特点。
    • 萧净宇; 张杰
    • 摘要: 在本次访谈中,张杰教授主要回答了三个方面的问题:首先,从方法论的角度,深入阐释了文学符号学研究的理论和应用价值,并且具体说明了该批评方法在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作用,为文学文本的分析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其次,从以巴赫金、洛特曼等为代表的俄罗斯文学符号学理论出发,揭示了20世纪俄罗斯文学批评理论发展的特征,同时谈及俄罗斯哲学与西方哲学研究的迥异,为学界从整体上认知俄罗斯文学批评理论的特征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再次,论述了东正教与俄罗斯文学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把东正教精神视为俄罗斯文学的重要特征,为文学的跨学科研究探索了值得借鉴的途径。张杰教授最后还着重谈到他的团队在国际符号学界正努力构建以老庄学说为基础的精神文化符号学理论,旨在使世界符号学界能够听到中国符号学研究者的声音。
    • 石雅楠
    • 摘要: “混乱时期”叙事是指俄罗斯作家针对“混乱时期”(1598—1613年)进行的写作,有其生成的历史文化机制,即历史、文学与现实的交互作用、俄罗斯文学历史叙事的传统及“混乱时期”的强大生产力。自17世纪至今,“混乱时期”叙事已历经400余年,其叙事话语、叙事文体、叙事风格和内容,都随着社会文化语境的变化而变化:17—18世纪以纪事体裁为主,同时出现了戏剧形式的实践,“混乱时期”叙事具有明显的个人倾向性,呈现对正统血脉继承制由维护到剥离的话语特征;19世纪是“混乱时期”叙事的繁荣时期,史剧的文体形式虚实交织,洋溢着浪漫主义色彩的叙事特点,女性形象的边缘化,斯拉夫主义的话语倾向是其主要特征;苏联时期则主要聚焦1612年的莫斯科解放事件,表现人民的革命性及其爱国热情;而苏联解体后,叙事话语出现多元化与自由化的特征,体现为对传统形象的消解、对女性形象的重视,以及后现代的文体风格。
    • 张晓沁; 杨婷
    • 摘要: 近年来,不同时期出版的俄罗斯文学作品在上海图书馆的借阅量存在明显的差距,经典文学和苏联文学作品的借阅量较高,而个别当代文学作品的借阅量极低。文章把偏好与效用理论引入图书借阅数据分析和阅读推广实践,以期通过社会化媒体和跨界合作的方式引导读者改变借阅偏好,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提高读者服务效能和馆藏文献利用率。
    • 李慧军
    • 摘要: 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迟子建的小说创作受到了俄罗斯文学的影响,带有鲜明的俄罗斯风情,书写了边地的自然风光、两国边境的生活状态,在城市空间的建构中,迟子建着力刻画了哈尔滨的俄罗斯风情。迟子建勾勒出俄罗斯侨民以及混血人群在中国的生活图景以及他们对精神归属的找寻历程。迟子建小说的人物塑造与主题表现也体现出了俄罗斯文学的影响,偏重于底层与边缘人以及群体女性,重在表达他们的生活困苦与精神之痛。俄罗斯文学的忏悔与救赎也成为迟子建近年来小说反复呈现的主题,俄罗斯文学的人道主义精神成为迟子建抒情话语的底色,使其小说偏重于个体命运的表现和个人情绪的书写。
    • 闻超
    • 摘要: 文学作为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成长在特定背景下的作家的思想表达,它不可避免地具有历史性、时代性,体现出作家的个性特点。文学可以是看作研究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地区文化嬗变的生动而具体的切入口。俄罗斯文学史上涌现出很多伟大的作品和作家,对世界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十八至二十世纪,文学几乎成为当时文化系统的核心构件。当时的俄罗斯文学不仅影响了造型艺术、音乐、戏剧和电影、电视等艺术形式,也影响了哲学、宗教、社会思潮、新闻学等社会文化的各个层面。
    • 刘行舟
    • 摘要: 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中有众多关于远东生活图景的优秀作品,最具有代表性的是《死屋手记》和《萨哈林旅行记》,对于还原西伯利亚等远东地区真实生活场景有着重要意义。将文学文本与史料进行比较研究,能够分析理论与现实的关系在文学领域中的映射。现今国内外的研究者尚未关注这一范畴下的文学文本与史料对比。而该文将对这两部作品出现的生活场景刻画进行分类分析,着眼于文学和现实间的关系,为今后有关文学作品中生活图景还原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 刘志强; 商博飞
    • 摘要: 切尔卡斯基是俄罗斯乃至世界著名的汉学家和评论家,更是一位卓越的翻译家。切尔卡斯基翻译了大量古代、现当代诗歌,为俄罗斯汉学界、中俄文学关系以及中国文学在世界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愿与根荄连》一书在切尔卡斯基的创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切尔卡斯基在该书中不但向读者讲述了俄罗斯汉学在俄罗斯的重要地位,更以其与中国诗人对话的形式展现了中俄文学交流的意境。研究切尔卡斯基作品与中国文学的关系,对于理解中俄文学对话及发展、国内文学的对外输出具有深远意义。
    • 张蕾
    • 摘要: 俄罗斯家庭纪事作品通常描绘的是家族中几代人生活及家族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具有相当长时间跨度和史诗般特性,展现一个或若干个家族在历史洪流中的沉浮,折射国家和社会在某段时期的发展状况。俄罗斯家庭纪事创作兴起于19世纪中期,与俄罗斯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几乎同步,在俄罗斯近2个世纪经历了诸多变化,与俄罗斯文学发展大体步调一致,在当代俄罗斯文坛表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 贾一村
    • 摘要: 鲁迅先生曾在《祝中俄文字之交》一文中提出,“俄罗斯文学是我们的导师和朋友”。俄罗斯文学在中国的传播先后经历了多个阶段,为中国文学的创作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能量,对中国文学乃至社会思潮的进步发挥了推动和指导作用,堪称是中国文学的“良师”。因此,全面认识俄罗斯文学,合理分析俄罗斯文学的发展历史、在中国的传播过程及其与中国文学之间的紧密联系,对于全面认识中国文学的嬗变具有重要意义。由任光宣主编的《俄罗斯文学简史》一书,通过系统阐述俄罗斯的文学发展史,展现了俄罗斯文学发展的阶段特征、主要成就、流派更迭和风格演变,揭示出俄罗斯文学的精神内涵、审美品格、文学语言、叙事风格对中国文学发展产生的举足轻重的影响。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