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的相关文献在1978年到2022年内共计790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史、社会科学丛书、文集、连续性出版物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789篇、会议论文1篇、专利文献22篇;相关期刊549种,包括江汉论坛、天中学刊、青春岁月等; 相关会议1种,包括中国古代散文学会第十一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等;魏晋风度的相关文献由743位作者贡献,包括高原、席红、谭立等。

魏晋风度—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789 占比:97.17%

会议论文>

论文:1 占比:0.12%

专利文献>

论文:22 占比:2.71%

总计:812篇

魏晋风度—发文趋势图

魏晋风度

-研究学者

  • 高原
  • 席红
  • 谭立
  • 王永红
  • 许外芳
  • 吴功正
  • 周熠
  • 张军强
  • 敬文东
  • 林少雄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 马晓彤
    • 摘要: "人的主题"是魏晋玄学的核心命题,是理解"饮酒"之于魏晋风度的关键所在.魏晋名士之酒的最高价值不是为避祸享乐之用,而是在于借由酒的媒介作用追求潇洒自由、无拘无束的人格理想,这一追求受到了庄子"重神轻形""醉者神全"观念的影响,表现在竹林名士放达、任诞的行为当中,并在陶潜那里真正完成了对这一理想人格的追求.文艺创作作为人格独立的另一种表达,也在酒的催化作用下,实现了对现实人生的艺术化,各门类艺术由此一并获得了空前发展.
    • 程鑫
    • 摘要: 《儒林外史》假托明代儒林故事展现了清代儒生的精神面貌。这些儒生可依据具有圭臬意义的原儒划分为真儒与假儒两类。真儒在道义追求上与原儒相同,假儒则一反其道。然不论真儒还是假儒,都是吴敬梓借以正向或反向循古的对象。受作者思想复杂性的影响,真儒身上又显露出魏晋士人的精神特征,显现了吴敬梓所循古道的双重性特征。究其崇古之因,既是对时局与生活环境有所不满、亦受其自身所接受的思想学说影响,故有所兴寄。而所兴所寄,与原儒、魏晋名士相共鸣,是以循古托寄。
    • 王盟
    • 摘要: 谢赫“六法”,几乎成为中国绘画理论的一大主流,它脱胎于名士风流的魏晋时代,在中国绘画艺术愈发专业化的历史时期应运而生,传承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六法”之中的“气韵生动”探讨最多,它是一种极为艰难、高级的艺术效果,以致出现有后人将它神秘化的倾向,认为气韵为先天所赐,并非人人可得。但梳理分析谢赫“六法”的提出背景就可以发现,它所倡导的艺术理论足具普遍法则的效用。纵观画史,可以说致广大,即气息、气韵、气象、气质、气派;尽精微,即灵气、清气、静气、仙气、贵气。今人创作,唯有真正领悟“气韵生动”之妙并将其融贯于笔墨,才能在艺术创作中表达出中国绘画的艺术特性和精神境界。有“气”有“韵”方“生动”,气韵是中国画的魂,是“物我合一”“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基础。
    • 刘春娜; 刘伟
    • 摘要: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竹林名士崇尚自由与精神解放的审美特质是历代士人心灵的重要寄托,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智慧与人格精神演绎出了不朽的魏晋风度,数千年来依旧深入人心。其中,嵇康作为七贤之领袖,始终是文人传颂或评价的对象,作为魏晋士人的重要典型,其人格、生活及文风等都体现出“真”的审美本质,也是魏晋风度所特有的精神内涵。
    • 郭发喜
    • 摘要: 2021年10月15日至17日,由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和河南文化传播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魏晋风度’与洛阳文化暨第四届‘世说学’学术研讨会”,在洛阳师范学院成均楼会议室召开。来自全国40余所省内外院校及机构的100余名代表,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出席会议。会议共提交论文75篇。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院长王建国教授进行大会致辞,宣布“世说学”研究会正式成立,并宣读首届会长龚斌教授及常务理事等人员名单。决定将洛阳师范学院文学院作为“世说学”研究会的挂靠单位。
    • 曾玉蓉
    • 摘要: 通过图例和文献资料,分析、整理出魏晋风度对我国丝绸纹样在题材、造型、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影响,应用于纹样设计可以让丝绸文化表现出浓郁中国风情。
    • 马茂军; 唐忠明
    • 摘要: 作为宋韵之一的六一风神,其独特之处在于,茅坤预设了汉代的史迁风神,而六一风神来源于史迁风神。风神来源于明代小说关注人物形象批评的传神论,而六一风神同时具有宋代文化特质的儒者风神、宋调、台阁体、人情说的特点。风神论之魏晋风神特有的悲剧精神与生命意识也融入了六一风神之中,从而铸造了六一风神丰富复杂的绝世品格,也形成了汉宋风神的不同内涵。
    • 王晓珍
    • 摘要: 牛乐创作了“魏晋风度”系列作品,其鲜明的画风让人眼前一亮,隽永的意味更是耐人寻味。作为从西安美院附中、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的油画家,他曾以扎实的油画造型功底和擅长宏大主题创作而被业内熟知,且尤擅以藏族人物为主题的创作。后来,他在西安美术学院相继获得硕士、博士学位,民族艺术和人类学成为他的主要研究方向。随着学术视野的拓展与深耕及对中国文化多维度的研究与理解,他更加注重人文情怀,不断丰富文化积累,将精神境界逐渐外化为绘画审美图式,这一系列用油彩绘制的中国画达到了黄宾虹所说的“道与艺合,一画自阐苞符”的境界。
    • 张建伟
    • 摘要: 元末文人追慕魏晋风度,刘仁本主持的续兰亭诗会和顾瑛主持的玉山雅集最具代表性。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文人乐于群居相切磋,追求自由,托迹山林。参与兰亭雅集的东晋文人疏离政治是因为皇权衰落,高门士族把持朝政,具有很强的贵族性质。元末文人对此有所超越,参与者不分等级、民族、宗教信仰,诗歌强调抒发性情,追求个体的独立品格。在集体主义文化背景下,文人的这两次追求自由与独立具有特别的意义。
    • 杨腊清
    • 摘要: 阎步克先生曾经在其著作《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中把古代官僚政治运行的轨迹比作波浪,他认为秦汉是一个波峰时期,因为无论是帝国规模还是制度的进步抑或是有条不紊的管理水平在同时期的古代社会都位居世界前列。与秦汉时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魏晋南北朝。魏晋南北朝时期皇权衰微,门阀士族力量强大,国家分裂动荡,民族交融带来的部族因素,也使政治的“变态”雪上加霜,故阎先生认为这一时期为官僚政治的“波谷”时期。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