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笔墨

笔墨

笔墨的相关文献在1981年到2022年内共计5354篇,主要集中在绘画、书法、篆刻、中国文学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5068篇、专利文献286篇;相关期刊1269种,包括美与时代(中旬刊)·美术学刊、大众文艺(科学教育研究)、大众文艺等; 笔墨的相关文献由4345位作者贡献,包括徐恩存、余秋雨、舒士俊等。

笔墨—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5068 占比:94.66%

专利文献>

论文:286 占比:5.34%

总计:5354篇

笔墨—发文趋势图

笔墨

-研究学者

  • 徐恩存
  • 余秋雨
  • 舒士俊
  • 董川
  • 林木
  • 王西洲
  • 邵大箴
  • 任敬彬
  • 双少敏
  • 薛永年
  • 期刊论文
  • 专利文献

搜索

排序:

年份

作者

关键词

    • 彭再生; 陈先郡
    • 摘要: 在古代书论中,关于“力”的描述历来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并构成书法美学与书法批评的基本范畴。对于传统书画而言,笔墨承载了审美价值的核心,而衡量笔墨高下优劣的重要因素则与“力”的表现休戚相关,可以说,笔力因素构成了书画评判的基本依据。
    • 贠艳培
    • 摘要: 黑白体系视觉艺术语言作为视觉语言中表现最为强烈、最为淳朴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是中国水墨画的重要构成元素,体现出中国绘画独有的美学形式。通过对中国水墨画黑白体系视觉艺术语言的阐述,以及对其形成的诸多因素的分析,引起广大中国绘画创作者对其的重视,并推动绘画创作者将其应用于自己的绘画艺术创作中。
    • 朱剑
    • 摘要: 潘天寿的书画艺术本体观和书画同源论在近现代画家中具有典型意义。潘天寿认同传统书画理论中将书画艺术与宇宙本体相联系的思想,亦认识到书法和绘画二者之间的相通之处;但他同时也深刻地指出,书法和绘画亦各有存在依据。其中,绘画的存在依据是"形、色"的"似",书法的存在依据是"写"。基于此理解,潘天寿的书画实践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 姜寿田
    • 摘要: 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上,虽早在唐代,便有“水墨”这个称谓。如王维在《山水诀》中便称:“夫画道之中,水墨为最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工”。但相对而言,“水墨”并未构成严格的绘画概念与范畴,在大多情形下,古人还是用笔墨这个概念来指称传统绘画的笔法体系。
    • 杨文典
    • 摘要: 随着中国越来越开放,与世界联系越来越紧密,国外对中国山水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在当下文化融合发展的时代,中国当代山水画艺术创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催生出很多不同风格的山水画家。在这个兼容并蓄的时代,绘画者需要到祖国的壮丽河山中进行山水画笔墨写生,与大自然接触,感受大自然的美,锻炼自己的绘画技巧,对中国的山水画笔墨技法进行传承和创新。通过概述山水画的内涵、构图方法、构图原则,分析从古至今山水画的创作理论,并提出当代山水画笔墨写生的建议,即构图要有新意、物象取舍要有讲究、通过笔墨营造意境、借鉴传统山水画绘画技法,以促进当代中国山水画创新发展,引发人们对于中国山水画笔墨写生的思考。
    • 王盟
    • 摘要: 谢赫“六法”,几乎成为中国绘画理论的一大主流,它脱胎于名士风流的魏晋时代,在中国绘画艺术愈发专业化的历史时期应运而生,传承至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六法”之中的“气韵生动”探讨最多,它是一种极为艰难、高级的艺术效果,以致出现有后人将它神秘化的倾向,认为气韵为先天所赐,并非人人可得。但梳理分析谢赫“六法”的提出背景就可以发现,它所倡导的艺术理论足具普遍法则的效用。纵观画史,可以说致广大,即气息、气韵、气象、气质、气派;尽精微,即灵气、清气、静气、仙气、贵气。今人创作,唯有真正领悟“气韵生动”之妙并将其融贯于笔墨,才能在艺术创作中表达出中国绘画的艺术特性和精神境界。有“气”有“韵”方“生动”,气韵是中国画的魂,是“物我合一”“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基础。
    • 陈振
    • 摘要: 在山水画的创作与实践教学中,常常要涉及到手工纸。纸的原料不同、工艺不同,会导致其吸收水墨的性能也不相同,最终呈现出不同的水墨效果。文章主要讲述不同手工纸的性能及其影响因素和选择要点,分析了解纸、笔、墨三者之间的关联,还从山水画运笔、用墨两方面进行了讲解。
    • 吴霆
    • 摘要: 写生是所有绘画都要经历的过程,在写生过程中必然要写于自然,生于自然。在中国绘画的写生过程中,多是以笔墨造型为主,打破了绘画的固定模式,将自然与绘画者内心的思想与审美相融合,创造出新物象、新内容。只有在绘画创作中不断推敲、打磨新的绘画语言,不断地发现自然的新事物,对自然认知才会有新变化,从而形成属于自己的笔墨风格。本文主要以何加林先生写生作品为例,去探究何加林先生山水画的学习历程和笔墨语言及其在写生过程中对笔墨与自然的融合。
    • 张建业
    • 摘要: 前几日与两位写书法的朋友聊天,又谈到临帖的话题,老话重提,都认为写书法必须临帖,当问之为什么临帖,如何临帖?回答就五花八门了。“临帖就是要写像”“要写像,就必须用功”“临帖就是写其意,不用写像”……临帖真的是如此吗?余自幼习书,走过不少弯路,近10余年的临帖,真、草、隶、篆诸体皆临,功夫没少下,收效甚微,不知所从。2004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首届书法研究生班,得书坛诸大家亲授,如梦初醒,方寻得门径。古话说得好: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 摘要: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疃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自古以来,春节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也承载若值得回味的记忆。在2022年农历虎年春节到来之际,河南省自然资源人用笔墨写下真情,以不变的初心守护传统的年味。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也道出了对盛世的祈愿。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