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研究主题> 嵇康

嵇康

嵇康的相关文献在1956年到2022年内共计1205篇,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中国哲学、音乐 等领域,其中期刊论文1197篇、会议论文8篇、相关期刊684种,包括求索、文史知识、文学教育等; 相关会议7种,包括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二十一次中医经典文本及医古文研究学术交流会、首届全国文艺学与美学青年学者论坛、全国第十七届医古文学术研讨会等;嵇康的相关文献由1033位作者贡献,包括顾农、韩星琪、张永青等。

嵇康—发文量

期刊论文>

论文:1197 占比:99.34%

会议论文>

论文:8 占比:0.66%

总计:1205篇

嵇康—发文趋势图

嵇康

-研究学者

  • 顾农
  • 韩星琪
  • 张永青
  • 高勇
  • 叶当前
  • 杨雷
  • 刘诚龙
  • 张旭
  • 任在喻
  • 刘容
  • 期刊论文
  • 会议论文

搜索

排序:

年份

关键词

    • 刘春娜; 刘伟
    • 摘要: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竹林名士崇尚自由与精神解放的审美特质是历代士人心灵的重要寄托,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智慧与人格精神演绎出了不朽的魏晋风度,数千年来依旧深入人心。其中,嵇康作为七贤之领袖,始终是文人传颂或评价的对象,作为魏晋士人的重要典型,其人格、生活及文风等都体现出“真”的审美本质,也是魏晋风度所特有的精神内涵。
    • 顾农
    • 摘要: “竹林七贤”聚在一起喝酒清谈在正始(240-249)之中后期,正始十年(249)正月司马懿突然发动高平陵之变,政局发生重大变化并将进一步发展,于是“竹林七贤”迅即散伙,只剩下嵇康始终不与当局合作,其余六人则先后都站到司马氏一边去了。阮籍的思想有一个由儒入道的转变。司马昭杀嵇康是因为他听信了钟会的谗言,又相信“上不臣天子,下不事王侯”者即有死罪这样一种专制主义逻辑。晋朝人高度重视观察人物并加以评说的能力,刘讷一生中最著名的一件大事,就是他对王衍等五位名士有过一段言简意深的评论。《文选》录入西晋何劭的《游仙诗》《赠张华》和《杂诗》各一首,其中隐含着破解西晋思想与文学的重要信息。张华有两首答何劭的诗亦见于《文选》,对照起来研读尤能发人深思。全文载入《南齐书》的王僧虔《诫子书》,是他写给侄子王逊的指示,书中要求青年人奋发图强,不能靠家族长辈;又强调从事清谈玄理必须有足够的准备,无准备而赶浪头乃是“最险事”。
    • 张均辉
    • 摘要: 文章选取了嵇康玄学思想中的政治思想,即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进行讨论,深刻地剖析了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社会背景、思想背景,阐述了何为自然、何为名教,并分别展开论述了越名教和任自然两大思想,最后总结阐述了嵇康的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内容。
    • 李尔康
    • 摘要: 魏晋时期是古琴音乐发展最重要的阶段之一。此前的古琴艺术因资料所限,难知其详,但大概知其从属于乐队与弦歌。魏晋的战争和乱离,使得古代中国走向多民族文化融合的道路;现实和政治的无常,又使人们真正转向了对避世的渴望和自我的追求。此时,古琴形制趋于稳定,为其向独奏乐器的转变打下基础,琴曲《广陵散》的音乐表达更加独立,以嵇康为代表的琴人在思想上更加自由。古琴艺术由此进入个性解放的发展时期,对后世琴乐在技巧、情感、表演形式等方面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
    • 孙晓青
    • 摘要: 《声无哀乐论》是嵇康音乐美学思想的集中体现,以“声无哀乐”这一观点最为突出,也正因为与《礼乐》中的儒家思想而得到了更多关注,其音乐观中并无哀乐情感一说,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王权枷锁,而“音声无常”的观点也为音乐本身与情感表达间增加了一丝不确定性,也被看作是对儒家“乐言情”命题的一种解构。嵇康强调“和声无象,哀心有主”,希望能以无“象”的和谐音声来冲击儒家音乐思想中较为固定的政治象征思维模式,也正是因为嵇康对于自然美的执着追求,其音乐美学思想之中也多了一丝对于封建政治、虚伪礼教的批判以及对生命意识、人格精神的赞扬,而“心声二分”这一观点则实现了对情感功能的重新定义。
    • 刘千一; 赵璐
    • 摘要: 嵇康是一位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的哲学家,其思想中蕴涵着朴素但却极为丰富的生态智慧。嵇康的生态观主要围绕着生态和谐与生态人格的交互,体现了崇尚自然的生态智慧及平等自由的生命价值,是中国古代哲学中比较完善的生态哲学思想。面对人类在工业文明时代所遗留下的以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去征服自然而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嵇康哲学思想中既主张遵循自然规律,又倡导生态人格培育的观点,对于现代社会中改变人对自然的态度及思维方式,倡导生态型生活实践,构建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和谐社会具有借鉴意义。
    • 宋颖
    • 摘要: 最深层的悲剧意识与最高层次的诗性超越,是魏晋士人的一体两面。悲剧意识是魏晋士人会通名教与自然、建构新的价值体系的内在驱动力,而诗化人生境界则是魏晋士人价值建构的最高境界。嵇康以先秦儒道两家为资源,在王弼新的“自然”概念的基础上,就“心”“性”“情欲”“智用”等有关人本身的“自然”进一步做了非常细致的探讨,为魏晋人的诗化人生境界做出了独特的贡献,并在现实中尝试践行,有意识地将山水自然和音乐作为进入诗化境界的手段,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对后世的文化精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其理论并不系统和缜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主张中又内蕴了对名教的肯定,这一内在矛盾是其深层悲剧意识在现实中无法得到根本解决的体现。
    • 杨小晶
    • 摘要: 之前对嵇康的印象,大多觉得他是一个很有才华,与阮籍等竹林名士共倡新风尚的人,以及“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当我深入了解嵇康之后,我觉得他真是一个既可爱又可敬的人,是文人中一颗闪闪发光的星辰。嵇康风度非凡,为世之标榜。嵇康好友山涛曾用“往叔夜(嵇康字叔夜)之为人也,岩若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来形容他。对于嵇康的相貌形容,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嵇康曾经游于山泽采药,得意之时,恍惚间忘了回家,竞被路过的樵夫误以为是神仙下凡。可见嵇康的长相十分脱俗飘逸。
    • 蒋聪慧
    • 摘要: 在诗歌史上,飞鸟意象是文学家们钟爱的选择,自《诗经》始就有鸟与人类的和谐共处,到屈原笔下一个个精彩纷呈的飞鸟故事,及至汉末,鸟意象更是诗人所吟咏的共同题材之一;魏晋时期,从曹植诗文里出现了鸟的寄托与孤鸟网罗等意象;到正始时期,阮籍嵇康高喊出“越名教而任自然”,此时飞鸟意象充满了愤慨苦闷的长鸣;而陶渊明的田园鸟表现出的是一种敛翼独归,不与众鸟的高迈自适。它们各自映照了不同时期文人的现实人生经历及其情感变化,反映了他们对现实人生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由精神、独立人格的追求。
    • 高勇; 张永青
    • 摘要: 通过对二十世纪以来嵇康研究的基本情况的梳理,发现嵇康研究在基础文本的整理与校订,嵇康家世、生平与思想研究,嵇康文、诗歌研究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以后的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良好的基础,但尚存在一些不足,突出表现为研究的不均衡性和整体性不强。
  • 查看更多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